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称帝后,先后两位大臣痛哭怀念周世宗,结局却完全不同

赵匡胤称帝后,先后两位大臣痛哭怀念周世宗,结局却完全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960 更新时间:2024/1/25 8:57:53

上回说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后率兵回到后周都城开封,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都向他俯首称臣,只有周世宗柴荣留下来制约赵匡胤的韩通准备发兵抵抗,最终被王彦升所杀。可以说,在国家兴亡这种大事猝然临之的时候,只有韩通才说得上是忠臣。所以,赵匡胤下令追封韩通为中书令,并以礼安葬了他,而王彦升虽然唱了一会白脸,但实在是宋朝开国的功臣,而赵匡胤却始终没有给他加“节钺”的荣耀。

除了韩通,还有几个后周的大臣曾经以行动表达了对后周的眷恋或忠诚,比如以下三人:

第一、王著

王著曾经深受周世宗的器重,并且多次差点被任命为宰相,周世宗唯一顾虑的就是王著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性格缺陷——他太爱喝酒闹事了。不过即便如此,周世宗临终之时曾经对赵匡胤和范质交代:“王著是我的老部下,如果我这次真的一病不起,就把他任命为宰相。”

正是因为周世宗的器重,王著才在宋朝开国之后抑郁寡欢,并最终在一次宴会上爆发出来——他酒后突然跪在地上大哭并呼唤周世宗,当时的场面之尴尬可想而知,大家也都替他捏了一把汗,认为他这次真的把事闹大了。没想到赵匡胤表现得非常大度,他说:“追随周世宗的时候我就听说王著是个酒鬼了,他经常酒后失态,怀念一下周世宗也没什么。再说了,他一个文人,对我又能产生多大的威胁呢?”说完,赵匡胤就赦免了王著。

第二、李筠

赵匡胤对文人王著的态度是豁达大度的,因为他知道文臣能够带来的威胁是有限的。但是拥有兵权的武将造反,就必须用武力坚决镇压了。赵匡胤称帝之后便把昭义节度使李筠加封为中书令,企图让他宣誓效忠。但是李筠见到赵匡胤派来的使者之后,却跪在周世宗柴荣的画像前大哭不已,随后与北汉联合反抗宋朝。两个月后,赵匡胤御驾亲征,平定了李筠叛乱。

第三、李重进

之前提到,李重进曾经是周世宗临终最为猜忌的人之一,所以周世宗才提拔了赵匡胤来监督他,而赵匡胤掌握禁军之后很快就把李重进调离京城,让他到淮南任职。赵匡胤称帝之后,也将他加封为中书令,并宣布把他调任到青州。李重进感受到了威胁,便决定造反。此时赵匡胤正忙于平定李筠叛乱,唯恐李重进与李筠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便命人劝李重进暂缓起兵,而李重进竟然听从了。所以,赵匡胤在平定李筠叛乱之后,很快就亲征李重进,平定了淮南。

以上就是赵匡胤称帝之后稳固他所继承的后周江山的两次军事行动,这两次平叛进行得都很顺利,并且给其他地方势力造成了很大的威慑作用,让他们不敢轻易挑战赵匡胤的权威。

而李筠和李重进的叛乱,更让赵匡胤深刻认识到藩镇势力对皇权的严重威胁,于是下定决心收回武将的兵权,坚决避免藩镇割据再次出现。赵匡胤所用的方式,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杯酒释兵权”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没有任何人愿意把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所以将藩镇的权利收回是一个非常艰难而复杂的问题,赵匡胤真的能在一场宴会上轻松解决吗?“杯酒释兵权”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赵匡胤解除了开国功臣的兵权之后,又把兵权给了谁呢?欲知后事如何,烦请关注下一讲《宋十八帝简编》之“收兵符赵家专权”。

更多文章

  • 高平之战:周世宗柴荣登基后的第一战,亦是使后周步入强盛的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周世宗,后周世宗,高平,节度使,刘崇

    公元954年,建国不到3年的后周再次迎来了第二任皇帝,那就是后周世宗柴荣,这位15岁就从军替后周太祖郭威打天下的猛人,在被郭威收为义子后,就注定会迎来最为辉煌的时刻,最终在954年正月柴荣在郭威的灵柩前继任为大周朝的第二位皇帝,自此柴荣开启了被后世称为“五代第一明君”的皇帝生涯。当然柴荣这位皇

  • 周世宗:纵使托孤事宜再精细,终究难逃被清算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周世宗,后周世宗,宋太祖,皇帝,范质

    "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后周世宗柴荣,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可以说是一个极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修订法律,严格吏治,封疆拓土,南征北战,如果能够再多活些年,定当可以完成统一大业。造化弄人,他年仅三十六岁就撒手人寰,并且指定了自己七岁的儿子

  • 后周北汉高平之战:打不过老的就欺负小的?周世宗柴荣的立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郭威,后唐,柴荣,刘知远,石敬瑭,后周世宗,高平之战,立威之战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病逝,其养子兼内侄的柴荣(郭荣)于灵前继位,是为周世宗。不过,刚刚继位的柴荣,马上就迎来了“新手皇帝”的历练大礼包。当年二月,一个郭威与柴荣的“老熟人”,领精兵三万,以及外援军十万,自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南下,气势汹汹的直扑后周而来。这架势,分明是想灭了后周

  • 后周北汉高平之战:周世宗柴荣的绝地反击,赵匡胤平步青云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冯道,郭威,柴荣,唐朝,后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后周北汉高平之战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这一年正月,周世宗柴荣正式登基,而还没等他把皇位暖热,就有人上门“找麻烦”。找麻烦的人,是北汉的开国皇帝刘崇。刘崇与柴荣的养父郭威有宿怨,但奈何技不如人,始终打不过人家,而如今好不容易熬死了郭威,刘崇就意识到机会来了。趁着自己还能动弹,赶紧找后周复仇。而为了此战能取得成功,

  • 传奇皇帝周世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世宗,皇帝,后周世宗,郭威,宋太祖,五代十国

    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随着朱温接受唐哀宗禅位建立后梁开始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立国建立宋朝为止,古老的中华大地又一次陷入了兵连祸结、狼烟四起的乱世,华夏文明也开始了53年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混乱而在这短短的50余年中,先后就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王朝

  • 周世宗柴荣的能力如何?对于赵匡胤而言,他就是提供肩膀的巨人

    历史解密编辑:正史漫谈标签:周世宗,后周世宗,宋太祖,李世民,冯道

    柴荣、赵匡胤在历史上的评价都不错,但他们是两种类型的帝王:前者极具英雄气概,雄姿英发、挥斥方遒;后者是个典型政客,老谋深算、思维缜密。而且,赵匡胤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踩着柴荣这位巨人的肩膀。所以很多人喜欢柴荣,也就不难理解。柴荣向来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纵观其短暂一生,确实有一番“马上打天下、马

  • 揭露历史的隐秘:周世宗柴荣的能力和赵匡胤相比,哪一个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周世宗,后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柴荣,赵匡胤,国防政策,军事政策,军事制度

    揭露历史的隐秘:周世宗柴荣的能力和赵匡胤相比,哪一个更强?周世宗柴荣好宋太祖赵匡胤在历史上的评价都极其不错,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独特特点:前者算得上是时代里数一数二的大英雄,是一个动辄就可以搅乱整个时代的一代雄主。而后者则更像一只老狐狸,老谋深算、谨慎小心。而且最为主要的是: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建立宋朝,很

  • 为啥周世宗被称为五代十国第一明君?看他“禁佛”的手段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外史传标签:明君,五代十国,后周世宗

    在中国古代史中,一共发生了四起毁灭佛法的事件,人们将其称之为“三武一宗之厄”,而其中最为文明理性、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次灭佛事件,就是由被称为“五代十国第一明君”的后周世宗柴荣所制定并推行的。时代背景佛教起源于印度,自两汉时传入中国起,在国家政策上一直享受着特别的优待,最特别的就是免去了僧人的劳役赋税,

  • 白雪阳春传雅曲之花蕊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天堂标签:花蕊夫人,花蕊,牡丹园

    我赏花蕊牡丹园爱尝薯药月一盘惟叹国亡无男子雅女情笃祭张仙

  •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真的是花蕊夫人所写吗?

    历史解密编辑:客馆历史官方标签:花蕊夫人,孟昶,皇帝,宋太祖,君王,宋朝,花蕊夫人(后蜀),小说家,五代十国,艺术家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如今儿童耳熟能详的《述国亡诗》,据传为后蜀皇帝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所作,意在表达自己对于后蜀军队面对北宋大将王全斌时不战而降的不耻与愤恨,更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恨。虽然此诗长久以来被认为是花蕊夫人所作,但从古至今,关于这首诗的作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