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求贤寻"良方"
后周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55年,周世宗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让大臣们必须完成一篇命题作文。
在现代社会的考试中,命题作文是很常见的。但是这次的出题人是皇帝,考生则是他的以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为首的二十位大臣。
周世宗出的题目有两个,分别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当时的周世宗地位已稳固,他开始考虑接下来如何避免后唐和后晋时期的混乱。他希望能够集思广益,制定出一套非常好的战略,帮助他尽快实现统一的愿望。
大臣们分别就皇帝出的题目进行思考、构思、写作。其中有一个大臣叫王朴,他的《平边策》最著名,让周世宗深深叹服。在《平边策》中,王朴认为要想实现统一,首先要平定南方;要想平定南方,南唐最为重要。
《平边策》谋划全局
在当时所有国家中,除了后周之外,南唐的地方最大、资源最丰富,与后周接壤的边境最长。
王朴希望先施行骚扰策略,利用少量兵力疲敝南唐,再夺取长江以北的土地,也就是淮河流域以及长江淮河之间的地方。王朴估计,南唐一旦失去了长江以北,就失去了屏障,后周大军就随时可以南下平定。
南唐如果灭亡了,那么剩下的南方国家都不构成威胁。 一旦平定了南方国家,就可以兵向北方,夺取山西和幽州,完成全国的统一。
周世宗对王朴的作文非常感兴趣,他未来制订的统一策略,就是参照了王朴的建议。概括起来,周世宗的策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自保阶段;第二是平定南方阶段;第三是平定北方阶段。
周世宗占据的地盘仅仅局限在华北平原附近,这片土地没有天险进行防守。也可以说周世宗占领的地方是随时都会遭到攻击的地方。
不妨来看看:北方的契丹人随时可以长驱直入进攻首都汴梁;山西的刘崇也虎视眈眈;在南方的江淮之地大部分都在南唐手里,从淮河到汴梁,走水路就可到达;在西面,是后蜀控制的汉中地区和陇右地区,要想攻打周世宗也是很容易。
周世宗的戎马生涯
周世宗订好了作战方略,就开始了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与后蜀的战争
这是一次小规模的战斗,因为周世宗的目的不是进攻四川,而是只为了占领陇右地区,最多看情况决定要不要占领汉中。此次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后蜀不能组织力量从四川攻击中原的周世宗。此战顺利达成目标。
与南唐的战争
前面已经说过,南唐只需要从水路北上就可以直达汴梁,所以周世宗此次的目的是占领长江以北的地区,尤其是淮河流域。为了确保自己都城汴梁的安全,周世宗目标是将淮河全境全部占领。
这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战争一直用了两年五个月的时间。此次战斗中,周世宗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寿州,这里也是南唐最坚固的堡垒。寿州的守将叫刘仁瞻,他在寿州让周世宗吃尽了苦头,一直久攻不下。
周世宗将寿州以外的很多地方都攻下了,还是没能占领寿州。有时候,运气就是这么好,寿州守将刘仁瞻一年之后得病死了,周世宗才得以攻破寿州。
得到寿州的周世宗沿运河南下,直逼南唐都城金陵。通过这次战争,南唐李煜向周世宗称臣,周世宗得到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土地。
与契丹决战
公元959年,周世宗制定了详细的北伐作战计划,此次目标是收回燕云十六州。周世宗的军队顺利地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最靠南的瀛洲、莫州。
令人痛心的是,周世宗突然在此时患病身亡,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任务就暂时搁置了。
结语
周世宗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从占据狭小的四战之地,一生南征北战,在征伐中逐渐扩大后周的势力范围,离自己最初制定的统一大业的目标越来越近时,却意外患病身亡,真是天妒英才,令人叹息。
周世宗具有非常冷静的谋略。在军队到达南唐李煜的都城时,周世宗选择逼迫李煜纳表称藩、划江而治。主要是考虑到后周最危险的敌人在北方,只要燕云十六州掌握在契丹手里,自己的都城汴梁就随时面临被攻击的危险。
为了进攻契丹,夺回燕云十六州,周世宗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如果消灭了后唐,他还需要拿出一定的兵力来维持稳定,南方和北方同时用兵,必然会削弱自己的力量。所以,周世宗选择了让李煜来统治长江以南,世宗相信南唐早晚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我有时在想,如果周世宗再活五年,他会实现统一大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