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红楼梦》的读者,都会认为尤二姐是被王熙凤用连环计逼死的。
不只是读者,王熙凤的丈夫贾琏,在尤二姐刚死的时间段,同样认为尤二姐的死同王熙凤有重大关联。
贾琏曾经发出过这样的豪言壮语:
奶奶,你死得不明,都是我坑了你,终究我要对出来,替你报仇。
可事实上呢?
事实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对于尤二姐之死,贾琏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之后还是和王熙凤过日子。
这是为什么?
当然还有更奇怪的,就是贾琏的父母贾赦、邢夫人,对王熙凤也没有丝毫的追究。
这又是为什么?
要知道贾赦、邢夫人对王熙凤这个儿媳妇并不满意,若是他们抓到了能打击王熙凤的实锤证据,岂有不用之理!
如果真是王熙凤买通了胡庸医,打掉了尤二姐腹中的孩子,这就意味着,王熙凤害了贾赦的庶长孙。
那可是贾琏长子!对于荣国府来说意义重大。
贾赦、邢夫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件事,将王夫人、王熙凤这对姑侄一锅端,把她们撵出荣国府的管理层,为自己出一口被压了多年的恶气。
可事情的发展在所有读者的意料之外,只是很多读者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贾赦、邢夫人对此没有丝毫的表示,仿佛尤二姐和那个孩子根本就没存在过一般。
这更是凭什么!
此时答案的指向性为一,那就是不给尤二姐母子留活路,这件事情是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定的。
贾母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案是当尤二姐进荣国府之后,她就走进了一个死局不能化解……
一.上赶着不是买卖,会让人起疑心的
老话说得好,上赶着不是买卖,在婚姻上更是如此。
《红楼梦》中的婚姻,要么是由长辈商量做主,为晚辈定好一段姻缘,这样的例子就是薛蝌与邢岫烟订亲。
薛姨妈想为侄子薛蝌求娶邢岫烟,便委托王熙凤张口请求贾母保媒。
要么就是由中间人或者官媒一手托两家,例子就是张道士说亲和官媒相看探春。
自然这是娶妻,娶妻的仪式自然要比纳妾繁琐多了,可就算是纳妾,像荣国府这样的豪门公府那也是有规矩的。
要么是长辈指一个丫鬟放到少爷屋里;
要么是在外面选一个清白的女孩以礼而行,总之一个女孩子自己进男家的门请求嫁人,这种行为是惊世骇俗的!
女子倒追男人,在现代社会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追求真爱的表现,可古人绝对不会这么看。
古人会怎么想?
古人的想法,作者并没有在尤二姐的情节中做交代,却在她妹妹尤三姐的情节中作了交代:
为什么再三要定礼,难道女家反赶着男家不成?
在《红楼梦》的时代,女方主动向男方要定礼,在男方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在男方看来,女方必然有重大的瑕疵导致嫁不出去。
最后的结论就是:
我不做这剩忘八!
那么尤二姐呢?
当凤姐儿第一次带尤二姐来拜见贾母的时候,贾母的真实想法会是什么?
以贾母国公夫人之尊,她这种见惯了大场面之人,也会在内心中惊起大波澜,只是几十年历练出来的风度,让她看起来波澜不惊还保持一贯和蔼、慈祥的态度。
凤姐直接就把尤二姐带到了贾母的面前,凤姐为什么会这么做?这是贾母的第一个疑问。
王熙凤同样是大家小姐出身,她不会这么不懂规矩,在没有事先向贾母请示的情况下,就直接把个人给带来了!
这句话忽见凤姐带了一个标致小媳妇进来……
这句话的嘲笑意味有多重,很多读者并未读出来。
《红楼梦》是一部细节控才能品出韵味的小说,当时的贾母还不认识尤二姐,那就意味着尤二姐的身份应该是个大姑娘,而绝不应该是个小媳妇。
古时女子,看女人的梳头方式,就能看出这个女子是姑娘还是媳妇。
姑娘可以把头发垂下,梳各种发辫;媳妇要把头发全部盘上去,梳各种发髻。
当时的尤二姐,还真没有盘头做小媳妇的资格……
此时贾母需要做的是先按捺下心中的不满,听听凤姐的解释,果然,凤姐很快就对这件事情做了解释:
今既见你(尤氏)妹妹很好,而又是亲上做亲的,我愿意娶来做二房。
只是这一段情节,在尤二姐见贾母时,被作者略写了:
凤姐听说,笑着忙跪下,将尤氏那边所编之话,一五一十细细的说了一遍……
这直接导致了,很多读者会对这个极重要的情节点产生了忽略。
很多读者把注意点,都集中到了之后的那句:
王夫人正因他风声不雅,深为忧虑,见他今行此事,岂有不乐之理。
开始只仔细琢磨凤姐的心计和宅斗手段,却偏偏忘了这时贾母会怎么想?
贾琏娶谁为妻,那曾是贾母重点关心的事情;可贾琏纳谁为妾,这种事情对贾母来说根本不重要,只要是个清白人家的姑娘就可以了。
可话又说回来,这个女人不可以和宁国府有关系!
宁国府是什么名声,那可是连荣国府的凤凰公子哥贾宝玉都知道:
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东府能出什么样的人,贾母心里一定有数,她需要花时间去品一下尤二姐的真正人品,毕竟她不能直接拒绝,因为尤氏的面子,贾母是一定要给的。
而王熙凤直接把尤二姐带到贾母的面前,似乎也有着一个合理的解释,毕竟宁国府当家少奶奶尤氏的面子,王熙凤也不能驳回。
在贾母看来,尤氏硬要把尤二姐就塞给贾琏,王熙凤也无可奈何。
那个时候的王熙凤,只能把决定权交给贾母。
请读者注意这句话:
“贾母听了道:“这有什么不是。既你这样贤良,很好。只是一年后方可圆得房。”
这句话既是贾母对尤二姐人品的强烈质疑,也是对尤二姐的郑重警告,只是很多读者没有注意到。
之后的情节,那只能说是尤二姐在作死……
二.为了一个孩子,贾母不会赌上荣国府的百年荣耀,其他人也不会
荣国府能在贵族圈中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他们家有爵位可以承袭,爵位是荣国府绝对不能丢掉的东西。
荣国府犯了怎样的错,有可能造成皇帝会对他们进行削爵的处罚?
答案是这种错贾琏和尤二姐已经犯下:
国孝一层罪,家孝一层罪,背着父母私娶一层罪,停妻再娶一层罪。
要是有人真的盯上了贾琏,他在国孝期间偷娶尤二姐,真是一个足以让皇帝震怒,将荣国府削爵的罪名。
话又说回来,表面上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可实际上不过是把尤二姐当成了外室,这种事情在贵族圈不会是唯一,因此也不会有人轻易犯众怒,拿这种事情来说事。
毕竟老太妃薨逝,所有的有爵之家要守一年的国孝,这么长的孝期,很少有男人能真的做到清心寡欲。
有爵之家的男人是否能真的做到清心寡欲,这件事情没有人追究,可不代表他们可以生孩子!
一旦孩子出生,那这个有爵之家守国孝就成了笑话,这是皇帝绝不会允许的。
可尤二姐呢?尤二姐偏偏在这个绝不能怀孕的时间点怀孕,又在这个绝不能公开怀孕的时间点,公开了她有身孕的事情。
尤二姐一怀孕,就让她彻底进了死局……
尤二姐进荣国府的时间点,那个时候贾琏在平安州,过了几个月贾琏才回来。
贾琏回家后不久,尤二姐就公布了怀孕的消息,这一切都证明了,尤二姐的孩子是在她嫁人之前就怀上了的。
未婚先孕,足以把一个女人永远钉在耻辱架上。
那贾琏呢?
贾母一定会选择原谅亲孙子,然后将所有的错都扣到尤二姐的头上,让这个女人一力承担果后。
这当然不公平,可这就是人性,是贾母杀伐决断的选择。
在读到这段情节的时候,很多读者都出现了一种错觉,觉得尤二姐的孩子会影响王熙凤的地位,会导致王熙凤想要除掉尤二姐。
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对于王熙凤来说,留子去母是一个最佳选择,她极有可能选择除掉尤二姐,可她没必要伤害孩子。
如果荣国府想要留着那个孩子,王熙凤伤害孩子的后果太重,重到她无法承受。
两害取其轻,请读者相信,以王熙凤的头脑,她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那被胡庸医害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答案只能是,这是贾母做出的决定,荣国府的其他高层也表示赞同。
只是一年后方可圆得房。
贾母的这句话,足可以证明她早就派人去盯着尤二姐的肚子。
一旦尤二姐怀孕,这对于荣国府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一旦荣国府被皇帝削爵,贾氏一族百年的荣耀和富贵就算彻底烟消云散。试问,有谁会愿意为了保住贾琏的孩子,而让自己失去富贵的生活?
答案是没人会这么做。
一切早就布置好了……
任凭谁去给尤二姐请大夫,都只会请来胡庸医。
而胡庸医呢?
他早就明白自己来荣国府是做什么的,尤二姐的孩子必然保不住。
然后呢?
胡庸医不是误诊,如果真是误诊,他不会跑路,就算是他跑路了,贾琏也完全有能力控制住他的家产,坐等他回来……
而实际上,一切都没有发生,尤二姐失去了孩子,没有任何人被追责没,有任何人受惩罚。
这时的尤二姐,在荣国府已经被社死。
这对于贾母来说是不够的,贾母想要达到的,是让尤二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这样荣国府才永无后患。
贾母对尤二姐真正的态度,来自于这句话:
信他胡说,谁家痨病死的孩子不烧了一撒……
尤二姐是病了,她的主要病因是用了打胎的狼虎药而带来的身体伤害,和对感情失望受气带来的心理伤害。
她从没得过痨病,她的死因是自尽。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贾母要尤二姐必死,豪门公府想要逼死一个女人,那花样太多了……
这一切看在尤二姐的眼里会怎样?
这个女人未必能看清事情的真相,她只是浅薄地以为,那个孩子是她在荣国府立足的资本。
爱情没了、孩子没了,她的人生只剩下了绝望,她的路只剩下了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