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在大观园的住所是“栊翠庵”,这个名字存在一些争议。
周汝昌先生认为应是“拢翠庵”,“拢”有聚合的意思,即将翠色聚拢过来之意,颇有生动的拟人功用,故而周汝昌先生在校订评点石头记时,专门写下批注:参互诸本,拢是原笔,有梳意,亦有聚意。
原著第四十一回,刘姥姥进大观园,跟着贾母一行人来至拢翠庵喝茶,故此回章回名为“拢翠庵茶品梅花雪”。
其实细品这个章回,信息量非常丰富,甚至有些信息和读者预想的结论截然相反。
贾母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第四十一回
曹雪芹此处连用了三个“笑”字,一个“忙”字,通过这四个字,就能看出妙玉对贾母的接待非常认真,素日清高孤傲的妙卿,面对贾母也得陪着笑脸,贾母要喝茶,她就得匆匆忙忙去安排煮茶。
贾母是荣国府的老祖宗,妙玉给足了面子;乡下来的刘姥姥,喝不懂妙玉的好茶,嫌茶味太淡,妙玉心中已然大怒,却也没有当众显露——因为刘姥姥也是客人,就算自己再不喜欢这个婆子,也不能表现出来,这是待人接物最基本的礼儿。
随后到了里间,妙玉面对宝钗、黛玉、宝玉三人,便不再遮掩自己的好恶,直言刘姥姥用过的杯子,自己不屑再用,令人丢掉。
何以如此断言?且看宝钗、黛玉跟随妙玉进入室内后,妙玉招待这两位的待遇,分明压过了贾母一头儿。
薛宝钗一进屋,就坐在了榻上,林黛玉更是不客气,直接坐在了妙玉素日打坐的蒲团上,目高于顶的妙玉,居然也不介意。
清人凃瀛评价妙玉:有天子不臣,诸侯不友之慨。意思是哪怕是皇帝站在眼跟前,如果妙玉看不上他,就不会对他称臣,即便地位高如诸侯,妙玉如果不喜欢你,那你连跟她交朋友的资格都得不到。
妙玉招待宝钗黛玉喝茶,待遇居然比贾母还要高,用的器具都是稀世珍品,用今天的话来说,一个茶杯能换一套房,妙玉就把这些茶杯给宝钗、黛玉喝茶用。
泡茶的水也是五年前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一共只有一瓮,妙玉自来舍不得吃,如今也拿出来给黛玉宝钗品尝,黛玉询问泡茶之水是否是雨水,妙玉的回答是: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难以发现的细节,可以证明妙玉心细如尘。
比如妙玉给贾母献茶时,用的盘子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历来学者解读此细节,无非认为妙玉深通礼数,贾母身份庄重,故而用这种典雅正式的茶盘来送茶。
其实这个答案只对了一半,妙玉不仅是深通礼数,也是结合了一个更加具体的信息,那就是——此时离贾母的生日日期不远。
诸君可还记得,薛宝钗、史湘云夜拟菊花题时的谈话,宝钗的原话是: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
在薛宝钗策划螃蟹宴前,王夫人已经有了赏桂吃蟹的提议,为何无缘无故要请客?
在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遇上生日大寿,女眷间的请客还席往往频繁。贾母的生日跟赏桂吃蟹的提议,离得如今相近,又有妙玉用“云龙献寿”的小茶盘端茶的细节,一切丝丝入扣,不用多说什么,读者自能明白其中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