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母是什么样的人?眼看着贾家败亡,她为什么只是袖手旁观?

贾母是什么样的人?眼看着贾家败亡,她为什么只是袖手旁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笺雅侃红楼 访问量:4526 更新时间:2024/1/26 3:01:57

贾母是《红楼梦》贾家的灵魂,也是最主要的精神领袖。正是贾母死后,贾家“树倒猢狲散”,彻底分崩离析。

但越是如此,贾母的争议也越大。围绕在她身上的话题更是层出不穷。如何理解贾母,要从六个方面。

一,丞相千金

贾母出身尊贵,她是金陵史家的千金大小姐,保龄侯史公的嫡女。

但最耀眼的还不是贵族出身。而是贾母父亲史公的尚书令身份。

尚书令等同一朝丞相,文官之首。

打个比方,史公就相当于汉初三杰的萧何。贾母作为丞相之女,她如此出身,后面金陵十二钗怎么比?

以林黛玉为例,林如海是科举探花,巡盐御史。

可探花每三年就有一个,本质还是进士,代表获得进入官场的资格。

而巡盐御史更是只有七品。算是官场的入门级别。

而贾母父亲史公却做到了文官的巅峰,尚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比?

林黛玉不行,薛宝钗就更不用提,商贾与贵族的身份差距,不啻云泥之别。

《红楼梦》里比贾母出身高的只有她的女儿贾敏,是国公之女。但论清贵,尚书令之女又不是贾敏能比的。

二,荣国公诰命

贾母出生好,嫁得也好。荣国公嫡长子贾代善,迎娶了史侯的千金大小姐。堪称当时京城的盛事。

贾母肯定会十里红妆出嫁,风光的成为荣国府的嫡长子媳妇,未来的女主人,荣国公诰命夫人。

三,能力出众女主人

贾母的能力毋庸置疑。她曾不止一次对比王熙凤,强如凤姐也难望其项背。

(第三十五回)贾母听说,便答道:“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

贾母的能力,体现在她如今的福寿上。

当日荣国府的情况,远比如今更繁重。贾母就说一生经历“大惊大险千奇百怪”,并非凤姐之流经历。

贾母初嫁进来时做重孙子媳妇,与秦可卿一样。只看秦可卿惨死,王熙凤也是内外煎熬,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就知道贾母的能力有多强。

在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贵族繁盛家庭。但凡能力稍差,就会像秦可卿和王熙凤那样,殚精竭虑,身体最先支撑不住。

贾母不但游刃有余,管家全面周到,家务更是井井有条。

后来贾探春管家查询当日账目,笔笔清楚明白,足见贾母之能。

贾母也凭借她的超强能力,一步步坐稳女主人的位置,直到如今的尊荣。

四,有缺陷的母亲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贾母的女强人本色,也造成一个不可挽回的后果,就是嫡长子贾赦的被养坏。

贾赦作为荣国公的嫡长孙,当然是万千宠爱于一身。

可贾母对他的疏于教养,导致贾赦生性跳脱,纨绔不羁。这个责任贾母要负。

虽说薛蟠那样被养坏,很大程度是被身边的奴才教唆坏了。但父母的责任不可推卸。

贾母认识到时为时已晚。好在二儿子贾政终究没有步了贾赦后尘。

五,老祖宗的无奈

等到宁荣二公和贾代化、贾代善相继去世后,贾家的盛世算是结束。

贾母多年媳妇熬成婆,终于成为贾家地位最高的老祖宗。

不过此时的荣国府还是出了问题。

根据贾赦字恩侯,贾政字存周这两个名字的线索来看。贾代善死的时候,荣国府的第三代继承出了问题。

贾赦因故失去继承权,还是贾代善不忍嫡长子被剥夺世袭,死前上本求情,皇帝开恩让贾赦顺利世袭了荣国公世袭一等爵。但却剥夺其爵产继承权,让贾政世袭荣国府。

于是贾政以次子身份成为荣国府的当家人,世袭了荣国公的爵产。

这段故事效仿的是周文王嫡长子伯邑考让贤给弟弟武王姬发的故事。能者居之。

至此荣国府一分为二,嫡长房世袭爵位,二房世袭爵产。

表面看没什么损失,其实荣国府被彻底分裂。

贾母眼看着两个儿子越来越貌合神离,两家互相看不顺眼,也只能选择眼不见心不烦。

贾家的规矩是寡妇不当家,何况此时荣国府,王夫人才是女主人。

贾母只是退休的婆婆,不能轻易再指手画脚管荣国府的大事小情。

所以,直到最后,才看到贾母震怒插手大观园聚赌的问题。算是对贾家当时乱象的一次拨乱反正。

贾母处理聚赌案的见识、手段和魄力,贾家无人能及。

可惜随后就被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彻底地推翻了。

贾母已经老了,荣国府不再是她当家做主,就不再需要她来掌舵。

这也是只见贾母一天吃喝玩乐,看着贾家衰败而不管的原因。

贾母不是不想管,而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贾母也没真放手。

中秋夜贾母带队先在嘉荫堂祭月,又在凸碧堂赏月。

此时的“月”代表的是皇帝。贾母表现出贾家老臣应该亲近忠顺皇帝的意思,也是真正的自保之道。

只可惜,此时已经没人听贾母的。她就像那一包上好的人参,看着还好,却已经糟朽,对贾家回天乏术了。

六,贾母的意义

贾母对贾家不可或缺。她一死贾家就散了。主要源于她的三个重要意义。

第一,贾母代表贾家

贾家从贾母开始,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王熙凤、薛宝钗、秦可卿、许氏等媳妇。真正以贾家为归属的是谁?贾母、李纨和秦可卿而已。

可她们三人全都不当家。剩下几个当家人,没有一个以贾家为己任。贾家如何不乱?

第二,贾母远见卓识

贾母支持宝黛姻缘反对金玉良姻,原因也有几个。

首先,贾母确实偏心和担心维护外孙女林黛玉。

其次,林黛玉也确实最适合贾家弃武从文的转型发展。

百年树人。从李纨日后教育贾兰成才,能看出书香门第出身对贾家未来发展的重要。

贾政一脉之所以还能坚持读书转型,也源于贾母的言传身教。

最后,薛宝钗的门第不适合贾家。从香菱学诗,就体现出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差距。

而金玉良姻背后除了薛家还有王家在图谋,对贾家有损无益。

别看贾母一心宠溺贾宝玉。但贾宝玉的品性并不差。

贾母不督促贾宝玉读书科举。贾宝玉却能做到文采风流,让贾政日后都“骄傲”。

贾宝玉不是不学习,只是不喜欢科举文章,贾母看的清楚便不强求。不像王夫人那样一叶障目,缘木求鱼罢了。

第三,贾母是贾家的母亲

贾母就是贾家的定海神针,保证贾家能够围绕着她团结一致。有她在,子孙还是一家人。没有她,就各自为政了。

这就像有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人。父母不在了,家没了,兄弟姐妹就是几家人了。

综上,贾母荣耀一生,她的落幕也是贾家繁华的落幕。她眼睁睁看着贾家从辉煌走向败落。即便一生富贵,到底也是死不瞑目。但这一切也非她能改变。儿孙自有儿孙福罢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标签: 贾家贾赦薛宝钗王熙凤贾宝玉李纨

更多文章

  • 整个贾府,妙玉只看得起这三人,没有贾母,也没有薛宝钗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妙玉,贾府,黛玉,宝玉,贾母,薛宝钗

    妙玉的清高,堪称红楼梦中之最。她曾出言嘲讽过黛玉,曾因刘姥姥喝过一口茶便扔了一个价值连城的杯子,甚至连贾母,她也未必放在眼中。这样的妙玉,被不少人厌恶,却也被不少人喜欢。一、命途多舛,死不低头妙玉算是贵族小姐里身世凄惨的,经历过荣华富贵,也亲眼看着富贵烟消云散。她放不下,忘不了,却无可奈何。青春正好

  • 赐给宝玉的丫鬟惨死,贾母为何不说话?被架空了,还是被骗过了?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晴雯,贾政,袭人,贾府,贾母,大观园,贾宝玉,中国古文献

    直接的原因是,贾母并不知道晴雯之死。从明面上来看,王夫人向贾母汇报,只说晴雯生病、打发出去、病好了也不用回来,并没有提到晴雯之死。事实上,此时是王夫人向贾母省晨,而晴雯在这一天“早起”就“闭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声儿,只有倒气的分儿了”。“倒气”并不等于死亡,可能还会拖半天一天的。另一个

  • 南安太妃来贾府相亲,贾母为何让黛玉拜见?想让黛玉做王妃吗?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的生活啊标签:太妃,贾府,宝钗,探春,宝玉,惜春,贾母,林黛玉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南安太妃来贾府,名义上是为贾母祝寿,实际上的确有相亲的意思,但是并不是选儿媳。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秦可卿出殡这一回:“那时官客送殡的有:……余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人家南安郡王连孙子都有了,怎么可能到贾府这几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里头选王妃?见过几位姑

  • 薛宝钗和王熙凤过生日,贾母都给了20两银子,差别为何高达7倍?

    历史解密编辑:爱写作的老于标签:银子,贾琏,贾母,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

    此文约1600字,阅读约需8分钟《红楼梦》里记录过不少生日,其中最精彩的是薛宝钗和王熙凤的生日。两人过生日都是贾母提议发起的,而且分别为每个人掏了20两银子办生日。但是两个人的生日情形却完全不同,差别巨大。1.两人过生日的情形大不相同薛宝钗跟随母亲进京选秀,寄居在荣国府内,选秀失败后,一直寄居在荣国

  • 《红楼梦》贾母的震慑:用袭人打脸王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袭人,晴雯,鸳鸯,贾府,贾母,贾宝玉,王熙凤,王夫人(红楼梦)

    作者:阿赖耶识都说人有远近,情有薄厚。同样是贾母身边的丫鬟的晴雯和袭人,贾母就更加喜欢晴雯。不是袭人不好,而是袭人好的被人挖墙脚,贾母嫌晦气。那是贾府的元宵节家宴,整个场面都是十分热闹的,外面的烟花簇簇,是难见的情景。贾宝玉被人群围着,想要出去走走透口气,贾母却担心贾宝玉照顾不好自己,一直在跟贾宝玉

  • 林黛玉病危时,贾母送去一份食物,王熙凤看到后:黛玉命不久矣

    历史解密编辑:小松鼠谈户外标签:贾母,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秦可卿,王熙凤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掉进我酒杯化成了水,烛光猜不透你的心思,只有我能尝出你的滋味......——《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或许看到这个开头,林黛玉的模样就会映入了大家的眼帘,《红楼梦》一书中描写的黛玉形象,在八七版的影视剧中得到了一比一的复刻。其中让我们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黛玉妹妹那一双含情眼,那一副体弱多病

  • 贾母为什么那么有钱?她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黛玉,嫁妆,贾琏,探春,银子,贾母,王熙凤

    一生的积蓄。最早的,不是从嫁妆算起。嫁妆想必丰厚,但从时间上算,肯定不是最早。因为宝琴进京,托词把自己收藏的、外国女诗人的诗作留在了南京,黛玉就说:“我知道你这一来,你的这些东西未必放在家里,自然都是要带了来的”。为什么黛玉不相信?因为这东西是宝琴的私人收藏。而宝琴进京是为待嫁,肯定会带着心爱的私藏

  • 贾母对贾代善小妾可好?答案很残酷,她收拾小妾的手段,更胜凤姐

    历史解密编辑:陪陪贴标签:小妾,贾琏,贾母,罗玉凤,贾代善,尤二姐,王熙凤,贾宝玉

    《红楼梦》中的故事发生在贾家这个封建大家族中,因其独特的婚姻与情感纠葛,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宅斗”元素。说起贾府的“宅斗冠军”,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王熙凤。在尤二姐和秋桐一起被贾琏纳入贾府后,她一石二鸟,不仅除去了尤二姐,也让秋桐失去了宠爱。但是凤姐的手段比起年轻时的贾母,还是要逊色不少。一、慈祥的老

  • 王夫人才不冤枉,她因贾赦讨鸳鸯被骂,是贾母“蓄谋已久”的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赦,贾琏,平儿,鸳鸯,贾母,贾探春,贾宝玉,林黛玉,中国古文献,王夫人(红楼梦)

    贾母因鸳鸯哭诉贾赦派邢夫人讨她做妾,不同意就威胁她没有好下场的事暴怒。因身边只有一个王夫人,便迁怒于她一顿暴怒输出。王夫人遭了无妄之灾也不敢分辩,只得站起来听着。这也是当时礼教之下,婆媳非常真实的关系。婆婆发怒,哪怕是迁怒无辜,儿媳妇也只得受着。就算替人顶罪受了连累也是应该。反过来有一天别人替她受罪

  • 贾赦送来一碗菜,贾母尝过两口后,为何又将剩菜送回去?

    历史解密编辑:爱写作的老于标签:贾赦,贾宝玉,贾府,王熙凤,妙玉

    吃饭是一门学问。贾府里吃饭有规矩,有故事,更有人情世故。《红楼梦》第七十五回,贾母吃饭之际,见到自己的几色菜已摆完,另有两大捧盒内捧了几色菜来,便知是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吃饭之际,她喝了半碗粥后,当众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