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续书中,鸳鸯是为贾母殉葬,自缢而死。虽然原著未必一定安排鸳鸯上吊,但是她只能一死,别无出路——贾赦已经把她可能的出路都堵死了。
贾赦是逼婚不成,气急败坏,无所不用其极。这也不必说他了。但是一向慈悲睿智的贾母,为什么不替鸳鸯考虑一下未来?她明明知道,自己死后,鸳鸯一定没有好下场,为什么在趁自己健在的时候,“作定了大事要紧”?
难道,慈悲的贾母,却想着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几年,榨取鸳鸯的服务,然后让她殉葬,到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她的服务吗?
贾母倒没有那么冷酷残忍。但是鸳鸯的事,还真不是她能办得了的。
从贾赦逼婚、并通过鸳鸯兄嫂,把事情公开化之时,鸳鸯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了:嫁,或不嫁。
嫁了呢,一辈子跟着不喜欢的人,而且有前面的坚决拒婚,贾赦一定会记恨在心,对她刻意报复。这辈子,就算是完了。
不嫁呢,也没有好下场。贾赦已经分析得很彻底了:“我要他不来,此后谁还敢收?”“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心”“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伏了他!”
第一条是针对“恋着宝玉,只怕也有贾琏”的:贾赦要收房、却被拒绝的丫头,谁敢接受?那不是明白打贾赦的脸吗?
第二条,是针对“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去”的:聘到外面,是正室妻子,但是谁家贵族子弟会娶个丫头做正室?还不是张华之流的下层平民?王熙凤就想过,即使让张华把尤二姐领走,“未免贾琏回来再花几个钱包占住,不怕张华不依”。这样的丈夫,不仅不能保护鸳鸯,反而会帮着贾赦、胁迫鸳鸯。到那里,她更加无处可逃。
第三条,就是最决绝的“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和鸳鸯想到的“我剪了头发作姑子去,不然,还有一死”的最后退路吻合。事实上,贾母死后,鸳鸯也的确是走了这条路。
好吧,站在贾母的角度,她能如何帮助鸳鸯?
第一条,把鸳鸯嫁给贾琏或者宝玉?老太太倒是说了:“你带了去,给琏儿放在屋里,看你那没脸的公公还要不要了!”但这只能是玩笑。如果真的实施,就成了贾琏联合贾母与鸳鸯,对抗贾赦邢夫人了。父子相斗且不说,贾赦再不好也是贾母的儿子。当母亲的这样做,把儿子的面皮置于何地?
第二条,同样是大拂贾赦面子,而且也保护不了鸳鸯。
那就只剩下第三条了。
也就是说,从鸳鸯跪在贾母面前哭诉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选定了第三条路。从前还有些幻想:“老太太在一日,我一日不离这里,若是老太太归西去了,他横竖还有三年的孝呢,没个娘才死了他先纳小老婆的!等过三年,知道又是怎么个光景,那时再说”,万一“放着身子不保养”的贾赦死在贾母前面,或者在守服期间死去,鸳鸯不是可以逃出生天了吗?但是随着矛盾的公开,连这一条路也被堵死了。
鸳鸯不是没想过后果。但是她宁可牺牲,也不肯屈服于强权。这是她刚烈高贵的地方。
而贾母呢,虽然慈悲睿智,却改变不了这个死局:她不能完全不顾儿子的脸面,即使完全不顾,也还是救不了鸳鸯。
她毕竟是个富贵人家的老太太,可不是无所不能的观音菩萨。
她深知自己能力有限,也只好听之任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