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楼梦第62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为什么是“情解”?对谁有情?

红楼梦第62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为什么是“情解”?对谁有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伯爵灬焦点 访问量:2024 更新时间:2024/1/25 16:09:36

就是对宝玉有情——不是夫妻之情、恋人之情,但,的确是男女之情。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把“喜出望外平儿理妆”拿出来作对比:平儿是贾琏的侍妾,香菱薛蟠的侍妾,都是宝玉的“细嫂”(这是香港小说里对哥哥的小老婆的公开叫法)。但平儿与香菱都是“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宝玉也一向为没有机会对她们“尽心”而“深为恨怨”。

喜欢对美丽的女孩子“尽心”,是宝玉的怪癖,一种不求回报的讨好,因为不涉及情欲,而显得纯洁美好。所以宝玉对晴雯好,却想过过几年就让她“自己当家立事”;羡慕袭人的穿红的两姨姊妹,但并没有“花几两银子买他们进来”的想法;连路遇的二丫头,他也是“以目相送”,“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却同样没动过“花几两银子买他们进来”的心思。

除了理想中的与黛玉袭人“同死同归”之外,对平儿,对香菱,宝玉的心思是相似的,都是只愿付出、不求回报。但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受了别人的恩惠,谁还能不产生一点点的感恩之心?

平儿是感激宝玉的。所以在坠儿偷了她的虾须镯之后,她选择了隐瞒,连对王熙凤也不说实话(是不是真的没告诉凤姐,那是另一回事,反正她自己说没告诉),却推说是自己不小心丢了,又恰巧被自己拣回来了。

隐瞒了坠儿的偷窃,包庇了怡红院的小偷,就会给怡红院、给大观园、也给荣国府留下隐患。作为管理者(凤姐才是管理者,但平儿作为她的助手,一向以凤姐的立场为立场,所以平儿也要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平儿怎么可以给自己挖这样的坑?

平儿当然不会给自己挖坑。所以她在第一时间找了麝月去,把这件事告诉她,让她等袭人回来,一起商量个办法,“变个法儿打发他出去就是了”。这样根除了隐患,而且不损伤怡红院的名声,和绣春囊事件中凤姐提出的“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和“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方案,是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的。

维护怡红院的声誉,又保护自己的立场,这是平儿的一向行事风格。但是这样远兜近绕,当然是为了宝玉,为了回报宝玉在“喜出望外平儿理妆”时对平儿的善意,以好换好。

可是,平儿并没有找宝玉说这件事,更没有说“我是为了宝玉”,而是为了“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强要胜的”“老太太、太太听了也生气”“袭人和你们也不好看”,把对宝玉一个人的感恩回报,转化为对大家的普遍善意。

这个转化有何意义?既然是对大家的普遍善意,那就不是对宝玉个人有什么感情了。也就是说,平儿用自己的光明磊落的行动,否认了她与宝玉“私情”的可能性。

说了平儿这么多,再回头来看香菱。香菱对宝玉,宝玉对香菱,都不可能发生超越朋友、亲戚的任何实质性关系。但,这并不表示,他俩的感情也一定界定在朋友、亲戚的范围之内。

哪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感情越界了?“二人已走远了数步,香菱复转身回来叫作宝玉”;宝玉问“什么”,香菱“只顾笑”,连一个字也回答不出;丫头来叫香菱,她对宝玉说:“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你不叮嘱,难道宝玉还会主动告诉薛蟠“我把我屋里人的裙子送给你屋里人”吗?那不是“往虎口里探头儿”吗?那不是“疯了”吗?

但是香菱这一句叮嘱,就让他们两个人有了共同的秘密,让他们的关系有了与公开的朋友、亲戚不同的意味,有了不涉及情欲的单纯“私情”。

所以,这一回叫做“情解石榴裙”。

所以,香菱是“呆香菱”。

所以,金陵十二钗的副册里,出现了香菱,却不出现平儿。

标签: 香菱宝玉平儿薛蟠袭人罗玉凤红楼梦

更多文章

  • 夏金桂下毒害香菱,却毒死自己,符合曹雪芹原意吗?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香菱,宝钗,宝玉,平儿,诗人,曹雪芹,夏金桂,薛姨妈,小说家

    下毒害人,反害死自己,放在任何文学作品里,都只能是美好的愿望罢了。中国人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广泛意义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给人下毒,自己喝了,这么凑巧的事,也只有高鹗这种水平的人能写出来——不是贬低续书人,我的意思是说,续书人的水平,只是普通作家水平,比原著者差太远了。续书人为了接上原

  • 香菱被收房多年,为何没有怀孕?难道她也戴了什么红麝串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香菱,薛蟠,宝钗,宝玉,元春,晴雯,薛姨妈,红麝串

    呵呵,首先,红麝串绝对不是什么避孕用品。理由很简单,宝钗的红麝串是元春所赐,而元春一向知道宝玉喜欢和美丽的女孩子亲近。赐避孕物品给宝钗,不等于间接害宝玉绝后吗?在某些宫斗宅斗戏里,麝香是避孕灵药,民间也的确有类似的说法。但现代科学也否认麝香有此功效,而且在古代,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这个。元春赐物里有

  • 香菱学诗为什么不找同样有才的宝钗,却非要找清高的林黛玉?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湘云,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香菱学诗

    提这个问题,有断章取义之嫌。我甚至怀疑题主是不是真的读了《红楼梦》作品,还是只看了影视剧的片段?香菱学诗,首先找的是宝钗,只是被宝钗拒绝了。香菱进大观园,路上就要求:“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但是宝钗拒绝:“我说你`得陇望蜀'呢。”然后安排了拜街坊一系列细节。其实香菱向黛玉学诗之前,

  • 香菱的教训: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历史解密编辑:陈想书语标签:香菱,薛蟠,林黛玉,贾琏,甄士隐,宝钗

    ‍‍‍‍我们知道,香菱在夏金桂手里受尽了欺负,差点死在她手里。但是夏金桂还没有进门的时候,香菱却是极盼着她早点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三点原因。一是为薛家好。香菱身世悲惨,虽出身于小城望族,却在五六岁时被拐,长到十二三岁后又遭遇“一女二卖”。被薛蟠连买带抢进了薛家后,又因薛蟠是众所周知的“呆霸王

  • 贾宝玉落魄后多凶险,香菱从不敢提起的一个人,印证他有生命之忧

    历史解密编辑:学幻帝国标签:香菱,黛玉,薛蟠,贾宝玉,贾雨村,中国古文献

    80回后文章的缺失,贾家败落后,很多人的结局都成了谜团。读者普遍认为,十二金钗及副册、又副册中的女子结局悲惨已成共识,但她们的护花使者贾宝玉相对来说结局不错,虽做了和尚,生活困顿,但至少没有性命之忧,也算得以善终。但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宝玉却有一段下大狱的情节,下狱的罪由是“在一首诗里学了皇

  • 《红楼梦》香菱学诗:最明智的决定,是拜林黛玉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不红居士标签:宝钗,林黛玉,贾宝玉,曹雪芹,红楼梦,香菱学诗

    红楼第四十八回,前因“呆霸王调情遭苦打”,薛蟠受伤卧床,伤好之后,担忧被人耻笑,便外出去做生意,曹雪芹借此机会,把呆憨可爱的香菱送进了大观园。香菱进园后,心心念念的第一件事就是学诗。说来也奇,香菱自幼被拐走,在被薛蟠抢走之前,她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虽借着“扬州瘦马”的契机,得以识文断字,可底层生活的

  • 薛姨妈要卖香菱,是怕她留下来受气吗?香菱又为什么不肯走?

    历史解密编辑:雪球啃史标签:香菱,薛蟠,宝钗,薛姨妈,西门庆,王熙凤

    我负责任地说一句,薛姨妈要卖香菱,绝对不是替香菱着想。受气也好,挨打也罢,薛姨妈根本不放在心上。她关心的,是家庭和睦,别被人笑话。薛姨妈曾经很欣赏香菱。王熙凤知道:“姨妈看着香菱的模样儿好还是末则,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儿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所以正式收香菱为子妾。但是

  • 命运多舛的香菱与倒霉冯渊的镜花水月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香菱,冯渊,薛蟠,贾雨村,曹雪芹,红楼梦

    《红楼梦》中香菱原来叫甄英莲,真应该怜惜。她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孩子,生在乡绅小康之家,本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却在五岁看花灯的时候被人贩子拐走了,十二三岁时被卖,最终被“呆霸王”薛蟠买走作妾,遭遇磨折,婚姻不幸。她是《红楼梦》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女子悲剧命运的一个具体的写照。在命运的洪流中,曾经有那么

  • 香菱就是甄英莲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香菱,英莲,薛蟠,贾雨村,甄士隐,曹雪芹

    文|于瑞桓 甄英莲由娇小姐变成侍妾香菱,这倒霉运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是被人贩子偷走,必然是一旦落入人贩子之手,逃脱的机会几乎等于零。而更悲催的是香菱居然在受到二次命运的垂怜时,又被权与贵的同流合污,一脚踹回了黑暗的牢笼之中,从此万劫不复。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香菱还叫甄英莲的时候,是姑苏望族甄

  • 《红楼梦》:香菱死在自己对夏金桂的期盼里?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香菱,薛蟠,纨绔,贾家,夏金桂,薛姨妈,红楼梦

    作者:阿赖耶识书里的姑娘很多,可是很多人的悲剧是当下的社会所造成的结果,只有香菱,她的悲剧,是天意的捉弄,是人力不可违的定数。三岁的香菱还是甄英莲,那时的她是最幸福的她,良好的家世,恩爱的父母,出挑的长相,只等着长大嫁给一个好儿郎。四岁的甄英莲在象征团圆的元宵节被拐走,自此变成了香菱,甚至都会想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