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紫鹃敢管林黛玉,鸳鸯敢教训贾母,为何莺儿见了宝钗就不敢说话?

紫鹃敢管林黛玉,鸳鸯敢教训贾母,为何莺儿见了宝钗就不敢说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傲史天下 访问量:4492 更新时间:2023/12/19 8:01:43

谁说莺儿在宝钗面前不敢说话了?

正月里放假,贾环跑到宝钗屋里来玩,输了却赖,莺儿指出,贾环就急了。于是宝钗只好委屈自己的丫头,命令她:“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还不放下钱来呢?”

客人少爷急了,自家小姐又这样吩咐,要是一般的丫头,只能一声不响乖乖放下钱来了吧?可是莺儿呢?“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直接表示对贾环的鄙视。

不仅如此,莺儿还拣贾环最忌讳的兄弟关系,戳心窝子地指桑骂槐:“前儿和宝玉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当着主子小姐,骂客人少爷,这哪里是“不敢说话”了?

当然,莺儿的话,其实有宝钗的授意:“难道爷们还赖你?”就是暗示:赖丫头的钱,根本算不上个“爷们”!就是皮里阳秋地骂贾环!而且骂得贾环无言以对:他总不能分辩“我就是赖丫头的钱了,你敢说我不算爷们?”

宝钗是贾家是客居,有取悦主人的义务。这不是谄媚,而是尊重。但是贾府的主人太多,彼此又盘根错节、矛盾复杂,难免“顺得哥情失嫂意”。并且像贾环这样又小气、又自卑、又无赖的家伙,和他玩反而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宝钗宁可给他送几件玩意儿,也不愿意招他来自己家玩耍。

所以宝钗暗示、纵容莺儿讽刺贾环,激怒了他,自己再从中劝解。当然劝不回来了,贾环从此也不会再来找宝钗玩,但他也说不出宝钗的坏话。这正是一举两得。

另一次是宝玉挨打之后,请莺儿来打络子,说闲话说到“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当然要追问,莺儿于是提出:“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他去。”

这是“见了宝钗就不敢说话”吗?别逗了,对小姐心仪的男子,诉说小姐的好处,难道还能当着小姐自己的面?那岂不是比《西厢记》崔莺莺的“自荐枕席”还主动了?宝钗还有什么身份地位可言?

再有一次,就是在大观园里采摘花木了。莺儿说得很明显:每一房都有分例的折枝花木,只有宝钗不要:“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却“究竟没有要过一次”,于是莺儿背着宝钗,折些花枝玩耍。

这倒的确是背着宝钗,可这是“不敢”、是怕宝钗吗?宝钗入住大观园,是元春下谕,有着“尚方宝剑”的。大观园里的花草,自然也有她的一份。她自恃身份,主动推辞,时间长了,恐怕反被人歧视,认为她不配拥有。莺儿故意找机会掐花,就是替宝钗宣誓主权、捍卫权利。

从莺儿而言,她说不说话、说什么话,并不是由于敢或不敢,而是根据宝钗的意愿和暗示。因为面对外人,宝钗、莺儿其实是一个整体,主荣仆荣、主辱仆辱。

莺儿背着宝钗说话做事,不是出于对宝钗的“怕”,不是不敢,反倒是受到宝钗的指示或暗示,作为宝钗的必要补充呢。

反观鸳鸯与紫鹃,她们对主子的“管”或者“教训”,也不是矛盾对立,而是替主子考虑,从主子的角度出发,说主子不能说、不便说、又不得不说的话。比如邢夫人折辱王熙凤贾母不便干涉婆媳矛盾,鸳鸯就背地里替凤姐打抱不平:是鸳鸯说的,却暗暗折射着贾母的态度。

《红楼梦》写的是大家世族,贾母、黛玉、宝钗的大丫头,都是经过比较挑选、最适合她们的。如果是单纯的“管”、“教训”或者“不敢”,反而是大材小用了。

更多文章

  • 紫鹃敢管黛玉,鸳鸯敢顶撞贾母,为何莺儿在宝钗面前不敢说话?

    历史解密编辑:学幻帝国标签:宝钗,莺儿,紫鹃,宝玉,贾母,罗玉凤,林黛玉,鸳鸯(红楼梦)

    读香港商界小说,常常看到现代的领导与秘书,被称为“主仆”。现代没有人身从属关系,与《红楼梦 》里不同。但是说穿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相同之处。《红楼梦》里的主仆,如果相处亲密、配合默契的话,绝对不仅仅是我说你听、我吩咐你执行、我享受你伺候的关系,而一定会有种种的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弄清了内在关

  • 紫鹃敢管黛玉,鸳鸯敢说贾母,莺儿为什么在宝钗面前毕恭毕敬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紫鹃,莺儿,宝钗,林黛玉,薛宝钗,鸳鸯

    林黛玉与紫鹃关系更像是姐妹,而贾母之于鸳鸯多半是依赖,一老一小,身边一定要有一个得力亲近的人。特别是林黛玉寄人篱下的情况,更是需要有一个同盟,而恰好紫鹃被贾母指派到了身边,她们在朝夕相处之中,形成了虽为主仆,实为姐妹的奇妙关系。而贾母也一样,虽然她手眼通天,但是毕竟年龄大了,不能事事都想得那么周全,

  • 越剧表演艺术家孟莉英去世!她曾被周恩来总理唤作“小紫鹃”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文艺网标签:紫鹃,越剧,将官,孟莉英,周恩来,王文娟,战争法,表演艺术家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孟莉英4月3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孟莉英最经典的角色莫过于越剧《红楼梦》中的“紫鹃”一角,她也曾被周恩来总理唤作“小紫鹃”。王文娟饰林黛玉,孟莉英饰紫鹃孟莉英1934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51年考入杭州民艺剧社学戏,工小旦,业师竺素娥、陈素云。她1953年进入上海天鹅越艺

  • 大观园中有纯粹的真友谊吗?紫鹃为了黛玉不惜“情辞试忙玉”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紫鹃,黛玉,大观园,宝玉,丫环

    珍珠和鹦哥原本是贾母身边的侍奉丫环,后因姿色出众被贾母分给了宝玉和黛玉,宝玉为珍珠改名为花袭人,而鹦哥跟了黛玉后也更名成了紫鹃。紫鹃生性厚道,在贾府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主子的贴身侍女都以“副小姐”自居——来彰显自己的身份特权。而紫鹃就如她的名字一样,善解人意又高贵优雅,她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照顾甚

  • 痴迷《红楼梦》,自比紫鹃,却又成多情才子,背叛婚姻也背叛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吴宓,文才,书信,紫鹃,红楼梦,林黛玉,毛彦文

    剪不断理还乱的,向来都是感情。吴宓的感情,像极了唐吉诃德。那“骑士”的真情实感,或多或少就是个笑话。不过细细品来,又不免生出几分好笑的同情。一、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若说五柳先生,爱书如命,阅书万卷。我猜想,五柳先生对书的痴迷程度,大抵也是比不上吴宓的。吴宓幼时,出口成章,过目不忘,视书如命。吴宓甚少离

  • 读《红楼梦》:紫鹃试玉,贾母暗喜?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紫鹃,林黛玉,宝玉,黛玉,丫环

    作者:韩雪丽(林黛玉,紫鹃)(一)紫鹃的心胸《红楼梦》里贾母的丫环,都是胆子比天大的,比如大丫环鸳鸯,能拒绝贾赦纳妾的意思,公开大闹,以剪头发做威胁,宁死不嫁,那个场景,贾母只能低头,一是恼贾赦算计她,二是以鸳鸯的姿态,如果不同意,这丫头,能当场撞头。鸳鸯的气势,宁死不嫁,当然不能让鸳鸯真碰死,那成

  • 林黛玉的绝命诗一叹三绝,起于一场春梦,终于丫头紫鹃的泣血哀绝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林黛玉,紫鹃,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

    趣侃红楼425:帘外桃花,花欲窥人帘不卷,帘内美人,凭栏人向东风泣大清早,史湘云派了翠缕去唤贾宝玉,同至沁芳亭看“好诗”,并提议重启诗社,将之前的海棠诗社改为桃花社。贾宝玉拿过诗一看便知是林黛玉所作。诗中内容让他无语凝噎,唯有泪两行。薛宝琴问他可知谁人所作,宝玉说自然是林妹妹。薛宝钗还借用杜甫也能作

  • 紫鹃情试宝玉试出了什么?两个人慌了手脚,一个人保持了沉默!

    历史解密编辑:程明娱乐团标签:紫鹃,宝玉,林黛玉,贾琏,贾珍,贾母

    紫鹃情试宝玉,对宝黛钗三人影响巨大,自从清虚观打醮以来,贾母以宝玉命中不宜早娶,按下了宝玉婚姻大事的暂停键;而显然,紫鹃情试宝玉,便打破了这种长期的平静。1、紫鹃情试宝玉,试出了宝玉的真心。林黛玉六岁进贾府,因为身边仅有雪雁和李嬷嬷这一老一少的贴心人,贾母担心外孙女受委屈,所以特意将身边的二等丫鬟紫

  • 宝玉发病,贾母为何没有惩罚紫鹃,她的行为反而触动了贾母的痛处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紫鹃,宝玉,林黛玉,罗玉凤,贾宝玉,黛玉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紫鹃编了一个谎话说黛玉要回苏州去,宝玉听后犯痴病,当众大闹一场,弄得阖府上下人都知道。当袭人从潇湘馆把紫鹃带到怡红院时,贾母一见到紫鹃,两眼放火,骂到“你这个小蹄子,你和他说了什么?”紫鹃说“没说什么,不过说几句玩话。”当紫鹃向贾母解释了,因为说了黛玉要回苏州去,一句

  • 黛玉临终,为何要对紫鹃自剖,说自己身子是干净的?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宝黛,宝钗,宝玉,紫鹃,黛死,林黛玉

    黛玉这话,不是黛玉要说的,而是续书人要让她说的。黛玉这话,不是向紫鹃说的,而是续书人要求她向读者说的。我这样说,不是像某些头脑简单手指发达的喷子一样,不细究文章内在逻辑与人物思想,一遇到问题就推到“作者让他这样做”、“编剧安排他那样做”上去。我这样说,是续书人要昭告读者黛玉的清白,要保持读者心目中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