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玄感、李密和李渊,面对同一目标和相同的选择项,为何选择不同

杨玄感、李密和李渊,面对同一目标和相同的选择项,为何选择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4107 更新时间:2023/12/27 13:32:45

一、李密杨玄感献计三策,杨玄感选了下策

公元613年6月,杨玄感乘着隋炀帝杨广二次伐辽东的机会,在黎阳(今河南浚县)起兵。杨玄感的目的是要夺杨广的大隋天下,因此起兵是他跨出的第一步,紧接着就面临着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这时,李密来了。

李密是杨玄感特意招来的。因为李密是杨玄感的父亲杨素看中的人,所以杨玄感和李密是关系非常好的发小。李密也确实有本事,他一来就向杨玄感提出了走下一步的上中下三计。

上计:直接进攻“蓟”(今天北京),当杨广粮草断绝后,将不战而败。因为杨玄感负责杨广征伐辽东的军粮运输,以杨玄感的有粮和杨广的无粮作战,杨广必败;

中计:往西先取关中的长安,再据险和杨广争夺天下;

下计:攻打东都洛阳,但如果百日不克,后果不堪设想。

杨玄感认为李密的下计才是上计,他认为百官的家小们都在洛阳,如果打下洛阳,就等于有了挟持百官们反杨广的武器。杨玄感还认为他刚起兵,人心未附,因此一定要打一个大胜仗,至少要拿下一座大城才可以振奋军心,提高士气,让天下人知道,他杨玄感才是天命所归。

结果,杨玄感失败了。

二、三年后,李密做出了和杨玄感几乎同样的选择

无独有偶,3年后的公元616年4月,李密称了魏公,成了瓦岗军的老大,麾下数十万瓦岗军,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雄踞一方,更占有两个隋朝大粮仓,兴洛仓和回洛仓,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可谓兵强马壮,他似乎忘了3年前他向杨玄感提出的战略了。

这时,发生了几乎和3年前李密向杨玄感献计的同样一幕。

李密的护军柴孝和向李密献计:以裴仁基守回洛仓,翟让守洛口,李密亲率精锐向西取长安,巩固关中之后,再回军东取洛阳,天下可定。

柴孝和特别向李密强调,此计的执行刻不容缓,因为现在天下英雄并起,如果被其他英雄占了先,则悔之晚矣。

可是,当年急切向杨玄感献计的李密,此时却对柴孝和的献计很不感兴趣,他说:“你说的这个计策确实不错,我也想了很久了,但是现在杨广的势力还很大,我的军队都是山东人,不打下洛阳他们是不会跟我去关西的,而且我的军队大多出身盗贼,在这里让他们互相竞争,如果我要带他们往西,那就败了。”

柴孝和无奈,他又说如果主力不能走,他本人可以先去关西探探路。李密同意并交给柴孝和数十个骑兵,柴孝和一行数十骑还没有进入陕西时,已经聚集了万余人马。可惜,后来柴孝和听说李密吃了败仗,不得不解散人马单独回到李密身边。

时空交错。在柴孝和西去又东回的这段时间,也正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秘密召集各路人马,准备晋阳起兵之时。

三、李密抛弃的战略,被李渊坚定地执行

公元617年7月,李渊晋阳起兵,他的军队总共不过3万,可是他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直捣长安,只要能得到长安,他可以不要后方的太原。而为了能直达长安,他还想到利用李密。

李渊对手下人说,自己最重要的事是取关中,不如让李密为自己在中原挡住王世充的十余万精兵,待自己取了关中,养精蓄锐之后再坐收渔人之利取洛阳。

李渊之所以有此计,是因为李密听说李渊起兵后,写信告诉李渊,自己兵多将广,被四海英雄推举为盟主,希望和李渊一起去推翻隋朝,要求李渊带几千人到距离洛阳不远的河内(今河南沁阳)来当面结缔盟约。

李密根本没有想到李渊会坚定地取关中。

李渊的目标却很明确,就是长途奔袭长安,绝不让任何事情阻碍这个目标的执行,为此,他一边对李密虚与委蛇,一边马不停蹄向长安开进,结果仅用4个月就拿下了长安。

3年后,拿下长安后的李渊挥师东进。当李世民在虎牢一战大破窦建德后,李渊完成天下一统已成定局。

杨玄感、李密和李渊三人有同样的目的,结果却相反。

四、李密和杨玄感的区别

杨玄感和李密两人,相互之间了解颇深。也许从李密对杨玄感的一番话中,可以看出两人的区别。李密对杨玄感说:“要论打仗,在面对面的战阵中厮杀,使敌人震慑,我不如你,可是,要网罗天下英雄为己所用,你不如我。”

李密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杨玄感是将才,自己是帅才。杨玄感听了却不生气,他认为李密说得对。

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杨素的文韬武略堪称隋朝之首,杨玄感本人也是骁勇好读书,因此不是无能之辈,李密提出的战略,其实他也想到了。李密之所以向杨玄感上中下三计,而不是只告诉杨玄感上计,就是因为李密知道杨玄感也清楚这三个选择,而他要告诉杨玄感的应该选择上计,即便稍次,也要选择取关中的中计。

可是,杨玄感却舍不得洛阳,因此他认为李密提出的下计才是上计。也最终导致了失败。

五、李密和李渊的区别

当李密向杨玄感提出取关中的策略时,他只是杨玄感的打工仔,可是当他成了老板之后,却又放弃了自己提出的战略,最终重蹈杨玄感的覆辙,这就让很多人感到费解了。

其实,这正说明了李密不堪当大任,因为在压力面前,他非常容易迷失目标。

当李密是打工仔时,并不需要承担太大的责任,身上的压力也小,他可以很清醒地进行判断,可是当他成为老板之后,随着承担责任的重大,身上压力也大,就变得患得患失,在大城洛阳和洛阳附近的粮仓面前,他选择了之前他自己提出的下计。

其实,当李密向杨玄感提出三计时,杨玄感拥有的兵力和武器都远不如他此时的实力,当时杨玄感的兵都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乌合之众,连正规铠甲都没有。而此时的李密,还有柴孝和为之探路,数十人还未到陕西就发展了1万余人,因此李密所说他手下的兵都是关东人而不能去关西并不能成为理由。

李密更没有想到李渊会是自己的竞争者,而他没有想到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不相信李渊可以放弃太原。

李渊可以放弃太原。李密却认为李渊不可能放弃太原,这就是李密和李渊的最根本区别。

李密自认为的稳妥,成了温水煮青蛙,他在洛阳附近慢慢耗尽了军力。李密有远略,却输在决策,他无法承担更大的责任,非常容易失去判断力,从而迷失目标。

李渊的头脑则一直很清醒,他的条件比李密差得很多,他出发时的军队只有3万,后方太原也只有李元吉的不足万人留守,要面临突厥和刘武周的联合进攻,而在他西进的路上,还有宋老生和名将屈突通的阻挡。因此李渊面临的压力,比李密大得多,却都不足以影响他取关中的决心。

为了长安,李渊可以放弃本属于自己的太原,而李密却不能放弃不属于自己的洛阳。

历史最终为李渊的胜利和李密的失败下了结论。而在李渊面前自称盟主的李密,不得不投到李渊麾下,最终却还是死于李渊的唐军之手。

六、杨玄感、李密、李渊三人孰高孰低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很清楚得出结论:在具有同样的目的之下,通过对杨玄感、李密和李渊三人在战略制定和执行力方面考察,李渊无疑是得分最高者,李密次之,杨玄感最末。

标签: 杨玄感李密李渊隋炀帝长安

更多文章

  • 杨玄感, 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老曹标签:军队,楚王,隋朝,杨玄感,隋炀帝,宇文毓,楚庄王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关键的朝代,它的存在不仅标志着北朝和唐朝之间的过渡,也建立了一系列经济与军事繁荣。然而,这个朝代也充满了动荡和内部变革,其中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由杨玄感引起的反叛。杨玄感出身于一个不起眼的军官家庭,他在隋朝军队中崭露头角,在隋炀帝的授意下,他扩大了长江和淮河的防御工事,并迎娶了夫人宇

  • 杨素是杨广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他的儿子杨玄感为何要起兵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杨素,杨坚,杨广,诗人,隋炀帝,杨玄感,南北朝

    在历史教科书上,隋朝的灭亡被认为是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开始的。实际上在农民起义大规模爆发之前,隋朝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叛乱问题。其中杨玄感叛乱,才是真正拉开隋朝灭亡序幕的重要事件。这场叛乱不仅让忙于征讨高句丽的隋炀帝杨广受到沉重打击,也使得以门阀贵族集团为主的隋朝统治阶层产生分裂,也为后来的农民起义大规

  • 杨玄感堪称项羽再世,本能推翻隋朝,为何兵败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李密,隋军,杨素,隋朝,汉朝,秦朝,杨玄感,隋炀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杨玄感出身弘农杨氏,是隋朝功臣杨素之子,别看他出身名门,但却勇武过人,人们甚至说他是项羽在世。613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军队迅速发展到十几万人,按理说凭借他的勇武,应该是可以推翻隋朝统治的。然而,杨玄感却失败了,还引来了灭门之祸。那么,这位隋朝的项羽,为何最终兵败被杀呢?一、项羽在世据史书记载

  • 没有杨玄感兵变,隋朝就不会短命而亡?学者:这是迟早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口说名人堂标签:杨素,隋朝,隋炀帝,来护儿,杨玄感兵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兵变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次数不少。且每次兵变的原因多样,从篡位夺权到为民请愿。抛开正邪黑白不言,历来能够举得动反抗大旗的必是勇猛之辈。然而,历史向来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正所谓,成王败寇。兵变所带来的历史发展

  • 杨玄感趁杨广征高句丽时造反,李密献上三策,李密有何隐藏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史阅苍穹标签:李渊,杨坚,杨广,唐朝,元帅,军衔,杨玄感,隋炀帝,高句丽,李密(隋朝)

    公元613年,隋朝大业9年,隋朝开国功臣杨素之子楚国公杨玄感趁隋炀帝杨广二征高句丽之机,率众举旗造反,这是隋朝贵族首次公开站出来要推翻杨家的统治。杨玄感起事后将目标对准了中都洛阳,但久攻不克,后隋朝关中派出的援兵和从高句丽前线派出的援兵双双赶到,杨玄感兵败被杀。在杨玄感起事之初,也曾犹豫起兵之后的作

  • 隋唐第一女将,杀罗士信,生擒程咬金,却在新婚之夜死于丈夫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马甲娱骑士标签:隋唐,唐朝,隋朝,罗士信,程咬金,王伯当,新文礼,隋炀帝,程知节,五虎上将

    自古就有英雄,隋唐末年,隋炀帝昏庸无道,战乱四起,民无家园,无数英雄豪杰揭竿而起,誓死推翻隋暴政,其中也出现了许多女中豪杰。新月娥,单杀罗士信,生擒程咬金的巾帼英雄,被称为“隋唐第一女将”。广告连续反弹,你怎么选择逆袭股票? 3月10日免费领取逆回购股票名单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非常传奇。 但不幸的是

  • 连嫁父子四人的义成公主,为恢复大隋呕心沥血33年,终被李靖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靖,突厥,可汗,隋炀帝,颉利,义成公主,隋朝,唐朝,国防部门

    连嫁突厥可汗父子四人的义成公主,再也无力拯救大隋。贞观四年,李靖乘突厥人不备夜袭恶阳岭,俘虏了颉利可汗,东突厥灭国。义成公主被俘后,被李靖当场斩杀,这位为大隋帝国奉献了33年的女人,魂散草原。义成公主是隋炀帝的堂妹,开皇十七年,隋朝第一位和亲公主安义公主病逝,启民可汗向隋文帝请求再迎娶一名公主,于是

  • 李靖一刀砍下义成公主的头,转头问杨广的妻子萧皇后:你降不降?

    历史解密编辑:悦览书影标签:李靖,杨坚,杨广,唐朝,隋朝,隋炀帝,萧皇后,独孤皇后,义成公主,女皇武则天

    630年,李靖攻打突厥,一刀砍下了义成公主的头颅。随后,李靖提着血淋淋的刀,问杨广的妻子萧皇后:“你降不降?不降就跟她一样!”萧皇后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按着孙子杨政道叩头:“我降,全家都降!”萧皇后是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却也是他眼中的不祥人。按照江南的风俗,二月出生的子女会给家人带来灾祸,萧岿为了避

  • 李世民功劳赏无可赏,李渊用太子制衡,突厥出兵刘黑闼卷土重来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世民,李渊,刘黑闼,突厥,可汗,古突厥,黄易小说人物,唐朝

    李世民回长安在洺水之战后,李世民在唐廷的威望愈发高涨,隐隐之间对太子李建成形成了压倒性优势。面对此种情况,老谋深算的李渊也深感不安,太子是国之储君,如果在军功上压不住秦王,那么以后老李家必然会爆发萧墙之乱。眼下当务之急就是给太子李建成刷军功涨威望,如此才可平衡朝局保护好自己。所以在李世民想要继续进攻

  • 李秀宁娘子军,一锅米汤智退强敌刘黑闼,巾帼不让须眉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大军,李唐,关中,唐朝,刘黑闼,李秀宁,娘子军,军事制度,黄易小说人物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群雄逐鹿!太原李家在并州经营多年,根深蒂固,趁着杨广远在江都无法北归之际,出兵奇袭长安,李秀宁的娘子军更是出兵长安的先锋军,负责为后续大军开路。李秀宁统帅的娘子军,虽然人数不多,而且都是女流之辈,但是她们的战力不容忽视,看似弱不禁风,却跟着李秀宁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