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对薛仁贵有知遇之恩,却被演义抹黑千年

此人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对薛仁贵有知遇之恩,却被演义抹黑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月色如遇梦 访问量:228 更新时间:2024/1/30 18:44:15

古典章回演义小说和袍带书会让我们了解许多豪杰的英雄事迹,但同样有些人或被夸大,或被抹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个被抹黑的英雄名将,这个人便是小说中嫉贤妒能,残害忠良的张士贵。

张士贵,本名忽峍,生于586年,祖籍山西盂县上文村,从曾祖张浚到父亲张国三代人都在朝为官,身为镇守一方的统军大将。作为将门虎子,张士贵习文学武,饱读兵书,好义任侠,“擅骑射,有勇力,挽弓百五十斤左右,左右射无空发”。在乱世出英雄的隋末,张士贵在烽火狼烟中揭竿而起。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人们都叫他‘忽峍贼’。当时中原地区,最大的两支军事力量王世充李密为了抢夺底盘,经常交兵,二人都看上张士贵的能力,写书信想争取他,但张士贵认为这两个人都难成大器,于是张士贵待机而动,等待明主。

正巧此时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后来李渊攻下长安(当时叫大兴),为了避免舆论说他是篡位的乱臣贼子,李渊立隋炀帝杨广孙子,年仅13岁的杨侑为帝。张士贵认为李渊父子是个豪杰,便主动投奔,被封为右光禄大夫,李渊派张士贵前往河南中原地区,发展势力。张士贵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影响力,跟随李建成东征李密王世充,多次以劣势兵力击败了王世充的精锐大军。后来又转隶李世民,西征割据陇西的薛举,为李唐放心东征南下夺取天下,扫平后患。

张士贵又跟随秦王李世民击败了勾结突厥的刘武周势力,唐高祖李渊看到张士贵的战绩,对其破格赏赐“缮彩千有余段,名马五匹并金鞍勒”。李唐在稳定后方后,李渊派出秦王李世民东出潼关征讨中原。张士贵舍生忘死,为李唐效命,终于俘虏了已经建国称帝的王世充和前来救援的窦建德。李渊评价张士贵:“先后战功,以为众军之最”,任命他为虢州刺史。后来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举兵起义,在河北唐军不利的情况下,张士贵带精锐突袭敌军大营,将刘黑闼部击溃,为平定河北奠定了先期条件。

在李唐定鼎天下的六大战役中,张士贵参与了其中四次。一直跟随李世民,不离左右。张士贵也成为李世民秦王天策上将军府中的骠骑将军。相传张士贵也参与了帮助李世民谋取太子,争夺皇位的玄武门之变。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登基坐殿,李世民封张士贵为玄武门长上,不久又加封其为右屯卫将军,还委禁卫军北军之任。就是让张士贵掌握禁军北军,以示皇帝对其信任和尊重。

此时西南地区,发生当地土著人起义的事件。当地人占据险要地形,唐军屡战不下。张士贵前去平叛,西南多山,道路崎岖,敌军装备毒箭暗器,对唐军造成不小损失。张士贵带头冲锋,唐军将士们在他的带动下勇往无前,最终平定了叛乱。唐太宗李世民在庆功宴上听说这一事情后,非常感动说道;

闻公亲当矢石,为士卒先,虽古名将,何以加也。朕尝闻以身报国者,不顾性命,但闻其语,未闻其实,于公见之矣。“

后来该地再次发生叛乱,张士贵带兵平定,大军走到衡阳时,叛军听说张士贵来了,不战而败,四散奔逃。唐太宗听说后,封张士贵为虢国公,任检校桂州都督,龚州道行军总管。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重新致仕的张士贵被封为辽东道行军总管之职。

张士贵部和高句丽军队在安市交锋,张士贵部下有位士兵,多次完成任务被张士贵提拔,后来这个壮士在安市之战中,为了立威扬名,特意穿上白色的甲袍,冲进敌人,无人可挡。在阵前观战的李世民看到这个壮士表现突出,便问张士贵这是何许人也、张士贵将此人姓名如实相告,并在唐太宗面前推荐。后来这个壮士被封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赏赐马两匹,绢四十匹。这个人便是白袍将薛仁贵,薛仁贵也是从此开始走上军事家的舞台。

此时气候转冷,军粮难运,不利于唐军持久作战。唐太宗下令班师回朝,张士贵因为战功显赫,被封为冠军大将军,并且负责殿后的工作,高句丽追兵不敢追击。此时张士贵年逾花甲,在平定雅、邛、眉等州变乱后,李世民任命他为扬州都督府长史,期间张士贵疏通运河河道,劝课农桑,恢复生产,造福于民,百姓对其爱戴有加。

唐高宗李治时期,张士贵被授予镇军大将军,封虢国公。657年张士贵在随驾东巡洛阳的时候,染病亡故,得年72岁。唐高宗为了表彰张士贵服务李唐三代的忠心,封其为辅国大将军,丧葬费用朝廷一力承担,加谥号“襄”,还御赐东园秘器(皇室贵胄才能使用的棺椁),陪葬太宗于昭陵。宰相上官仪亲自为其撰写墓志铭,可见张士贵影响之大,劳苦功高。

到了两宋时代,重文轻武,边患不断。后起之秀,像狄青、岳飞这样出身士卒的主战派将领多被朝中勋旧打压,不得施展。此时隋唐题材的话本(说书人的底本)故事在民间深得人心,广为流传。于是说书人为了借古讽今,便抹黑某些历史人物,说他们是嫉贤妒能的小人,影射当朝权贵。苏定方和张士贵便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被抹黑,被泼脏水。

比如《说唐全传·薛仁贵征东》中,张士贵(张环)担任先锋行军主管,唐太宗让他到山西绛州寻找应梦贤臣。结果他多次打压前来投军的薛仁贵,最后逼不得已收薛仁贵当兵,却又将其编入火头军中。小说和评书中,张士贵的四子一婿六人都是草包废物,嫉贤妒能,暗害忠良。张士贵为了冒领薛仁贵的战功,便将女婿何宗宪打扮成白袍将的模样。这期间张士贵冒功行为被大驸马薛万彻了解得知,张士贵便趁着帮薛万彻拔箭的时候,将其杀死灭口。

后来张士贵谋杀薛仁贵弟兄九人于山谷不成。被唐太宗怀疑后,张士贵又率领十万军兵逃出战场,假传圣旨班师回朝,想攻入长安杀太子,谋夺李唐江山,最后被薛仁贵骑着能日行千里,在海面上行走的赛风驹追上,将张士贵父子翁婿拿下。张士贵父子翁婿五人被明正典刑。但唐太宗为给张家留后,四子张志豹被免死发配,才引出后面的张王妃为父兄报仇陷害薛仁贵,张家后人张天佐张天佑勾结武则天将薛丁山全家灭门的惨剧(《薛刚反唐演义》)。

所以说过去的演义小说评书和现代的影视剧一样,对历史充满了戏说的成分。我们在娱乐的同时,也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来看待历史,像包子雷那样不尊重历史,亵渎先烈的神剧,最终会被历史戏耍。

更多文章

  •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率领3500铁骑,一战击溃窦建德1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李世民,窦建德,王世充,虎牢关,唐军,李渊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在长安称帝的李渊羽翼渐丰,已经准备扫除天下群雄统一天下。此时,李渊最大的两个敌人,分别是占据河南,以洛阳为都城的“郑帝”王世充;割据河北,以乐寿为核心的“夏王”窦建德。为了解决王世充和窦建德,李渊采取了先郑后夏,各个击破的方略。于是,以秦王李世民为统兵主帅,对王世充进行征

  • 若无李世民,历史上将出现一位窦姓皇帝,草根英豪窦建德风云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世民,窦建德,李渊,王世充,隋炀帝,建德

    隋朝末年,因隋炀帝荒淫奢侈,好大喜功,老百姓苦不堪言。从611年起,陆续发生一百多起起义。五年之后,民间逐渐形成三支大的队伍。一支便是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另一只是江淮起义军,还有就是瓦岗军。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草根英雄窦建德风起云涌的一生。窦建德生于山东武城世代务农之家,从小就生有神力,而且有侠义之

  • 虎牢之战:李世民只有数千人,为何能击败窦建德十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世民,窦建德,大军,唐军,王世充,虎牢之战,唐太宗,书法家,隋朝,军事政策

    621年,割据河北的夏王窦建德亲率十万大军南下,援救被唐军围困的王世充。李世民闻讯后,采纳手下谋士的建议,亲自率领三千五百人阻击窦建德的军队。双方在虎牢关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世民以少胜多,大破敌军,甚至还活捉了夏王窦建德!那么,李世民为何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呢?一、窦建德骄傲轻敌、

  • 知道窦建德亲来援郑,李世民留主力继续围洛,自己率兵奔赴虎牢关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唐军,大军,隋朝,窦建德,李世民,虎牢关,王世充,唐太宗,国防政策,霸王项羽,黄易小说人物

    虎牢关位于现在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部十六公里的汜水镇,传说西周穆王曾经在这儿猎虎,并建造“虎牢”困虎,故名。虎牢关关隘高筑在汜水西面的大伾山上,南面连接中岳嵩山,北面是黄河天堑,山岭纵横,险峻异常,当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洛阳东边的天险和屏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这儿发生过许多军事活动。

  • 面对李世勣的降己又叛己,窦建德不怒反喜,赞其忠义,侠气十足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窦建德,刘黑闼,王世充,李密,曹操,隋炀帝

    李世勣身在曹营心在汉,本来日夜谋划着逃回唐营的。这回看着窦建德不爽了,就与郭孝恪商议,说,我们得到夏王的恩遇,真像当年关公得到曹操的恩遇一样,如果我们就这样偷偷溜回唐营,一走了之,是不义,而且,置父亲不顾,是为不孝,不义不孝,不是我李世勣的个性,现在王世充称帝,夏王与他决裂,我们可以率军攻郑,积累一

  • 窦建德只懂军事不懂政治?为除宇文化及,其宣传口号极富政治手腕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大军,唐朝,窦建德,王世充,隋炀帝,宇文化及,军事制度

    就在窦建德张惶之际,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尽管天色已经大亮了,可是天地间突然雾气蒸腾,滚滚不尽,转眼楼台尽失,人马不辨!“怎么回事儿?这么大的雾?!”“喂,大家慢点儿走,别走散了。”“定方,你在哪儿?我怎么看不到你?”大家七嘴八舌说话之际,突然听到窦建德大笑:“兄弟们,看,连老天都要帮咱们,天降大雾,是

  • 隋炀帝的萧皇后一生经历六个男人之三窦建德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宫女,唐朝,隋炀帝,萧皇后,窦建德,宇文化及,平民百姓

    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此女天生丽质,娇媚迷人,美到不可方物。她天生就是一个人间尤物,占卜奇人袁天纲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得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宇文化及谋逆杀死隋炀帝后,整天醉心于美人萧皇后以及隋炀帝后宫的缠绵之中,忘了自己的政治扩张。这时,在中原一带起兵的窦建德,节节胜利,直通江都。宇文化

  • 48岁窦建德兵败被擒后随即被杀,李世民:他若活着,李唐永无宁日

    历史解密编辑:沈涛谈资讯标签:李密,李渊,唐朝,窦建德,李世民,王世充,单雄信,唐太宗,书法家,李唐(宋朝)

    如果隋朝末年的群雄割据中没有李世民,那么最终统一天下的很有可能是身在河北的夏王窦建德。从兵变起家到占据河北,窦建德仅仅用了数年的时间就打造了一个太平盛世,境内无盗匪,商旅可以在任何地方夜宿,除了高超的治国能力,窦建德的军事造诣也很高,击败宇文化及,俘虏李神通,兵马数十万,良将上千员。可是窦建德依然失

  • 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窦建德不听凌敬西进长安的建议导致王窦均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李世民,王世充,窦建德,凌敬,李渊

    隋朝末年,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状态:关中地区是李渊的唐国、河北地区是窦建德的夏国、河南地区是王世充的郑国。这个时候李世民要带着唐国的军队进攻郑国,河北的窦建德能够袖手旁观吗?当然不能,因为论实力,王世充压根就不是李世民的对手。因此,本着唇亡齿寒的原则,就算窦建德和王世充私交不好,也必须要派兵救援。

  • 窦建德旧部卷土重来,李世民失去了两员大将,5年后李世民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窦建德,李世民,刘黑闼,罗士信,王世充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经过激烈的角逐后,李渊、王世充和窦建德成为中原地区的三大势力,而从620年开始,李世民领兵攻打洛阳的王世充。李世民在最开始并没有占到什么优势,甚至李渊都开始要求李世民撤军。而李世民让封德彝说服李渊让他继续围攻洛阳,最终将王世充逼上了绝境,求救于窦建德,出于唇亡齿寒的考量,窦建德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