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对突厥从称臣转为对抗的转折点,是李世民攻灭王世充和窦建德

唐朝对突厥从称臣转为对抗的转折点,是李世民攻灭王世充和窦建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灰脸娱乐说 访问量:4742 更新时间:2023/12/6 19:19:30

突厥汗国在隋文帝之时一分为二,即东突厥和西突厥。究其原因,在内因为突厥东西两部争夺“大可汗”之位,在外则是宇文晟的“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分化瓦解。

公元603年,西突厥达头可汗兵败漠北,而东突厥民可汗则臣服于隋朝,隋朝在北方的威胁至此解除,这也是后来隋炀帝杨广能够三征高丽的背景。

然而,中原王朝与大漠草原的实力对比往往瞬息万变,随着杨广征高丽的失败,天下大乱,而东突厥也随之成为东亚霸主。

1,东突厥总统中国

隋末乱世的东突厥有多强大?据《隋书·北狄传》记载:

“(东突厥)于是分置官司,总统中国,子女玉帛,相继于道,使者之车,往来结辙。自古蕃夷骄僭,未有若斯之盛也!”

当是时,东突厥是北方群雄的太上皇,隋唐之际的各路“英雄”皆对突厥北面称臣。

比如,突厥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郭子和为平杨可汗,梁师都为大度毗伽可汗等等,此时的李渊父子也不例外,同样对东突厥始毕可汗称臣,只不过史书喜欢用“结援”粉饰罢了。

2,李渊与薛举争夺关中

唐朝建国之时的局势,远比隋朝立国要凶险。隋初接手的天下已由北周宇文邕统一北方,且突厥陷入内乱;而唐朝开国之时,只不过是北方臣服于东突厥的众多割据政权之一。

当时的中原割据政权主要有:

河西李轨的西凉、金城薛举的西秦、朔方梁师都的梁国、雁门关一带的刘武周、河北窦建德、河南王世充、山东李密等。

其中,第一个对唐朝形成威胁的是西秦薛举。

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随后西进长安。与此同时,西秦的薛举在称帝后也从金城(今甘肃兰州)向长安进军。

于是,李唐与西秦开始争霸关中。这一战对于初生的大唐可以说是生死攸关。

最终,公元618年,李世民在浅水原之战中大胜西秦,生俘薛举之子薛仁果(薛举已死),之后押送长安斩首。

这一战的胜利,固然是因为李世民杰出的军事才能,但更重要的是东突厥的态度。

薛举的东征长安,本是与东突厥联手。而为了瓦解西秦,李渊向东突厥割让“五原、榆林”二郡,以此换取了东突厥的转向。

当东突厥决定出兵助李世民之时,西秦的败局便注定了。

击败西秦,使唐朝后来东向逐鹿中原之时不再有后顾之忧。

3,唐朝的迅速壮大使东突厥转向

东突厥最初并无入主中原之心,其目的就是要保持北方群雄之间的平衡。

但唐朝在攻灭西秦之后势力迅速发展,李孝恭定巴蜀,李靖破潼关屈突通,不久李密败于王世充之后也降唐,唐朝已然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一个政权。

东突厥显然不想看到唐朝一家独大,于是,便助兵刘武周这个“定杨可汗”,使其南下围攻太原。

此战,李元吉弃城逃回长安,唐朝河东之地尽失。

公元619年,李世民大败刘武周部将宋金刚,而刘武周则率百骑逃奔突厥,唐朝收复太原。

刘武周之败,除了李世民军事指挥能力出众外,还有就是东突厥国策的转向,东突厥从维持中原平衡转为想要复隋,战败的刘武周遂变成了“弃子”。

4,东突厥复隋

公元619年,东突厥始毕可汗去世。之后,早年出嫁突厥的隋朝义成公主开始左右东突厥的国策和政局。

公元599年,隋文帝开皇十九年,义成公主和亲突厥,嫁给启民可汗

启民可汗去世之后,义成公主又嫁给其子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死后,义成公主开始大权在握,立始毕的弟弟为处罗可汗,并从窦建德那里迎回了隋炀帝的萧皇后。

之后,处罗可汗在义成公主的影响下,册立杨广的孙子杨政道为隋王,依隋制置百官,居于定襄(内蒙古和林格尔)史称“后隋”。

也就是说,从这一刻开始,突厥开始试图在复隋的旗帜下将北方群雄联合起来,以对抗唐朝。

5,李世民东征和东突厥南下

公元620年,是唐朝一统天下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李世民东出潼关,与王世充决战于洛阳。

与此同时,东突厥意图四路大军南下,剑指长安,并与王世充往来频繁:

  • 西线原州、延州两路分取长安;

  • 东线并州、幽州两路会合于河东,最后与西线大军合兵。

试想,假如这次突厥人真的南下,那么围攻洛阳十个月后的唐军,在攻灭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同时还能击败突厥大军吗?我想很难,这是突厥最好的时机。

不过,处罗可汗的突然去世,使这次突厥大军的南下之战没能实现,可以说是天佑大唐。

不过,处罗可汗之死,有一种说法是被唐朝使节郑元璹所毒杀。但不管怎样,处罗可汗的死确实使突厥南侵的计划搁浅。

公元621年,在唐朝攻灭王世充、窦建德之后,中原再无可以抗衡唐朝的力量,突厥扶植隋朝后裔也随之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也就是说,唐朝和突厥之间已经没有了缓冲。

处罗可汗去世之后,义成公主再立其弟弟颉利可汗。

在颉利可汗之前,唐朝的国策是一面向突厥称臣,一面东出潼关与群雄逐鹿天下;

而从颉利可汗开始,随着北方割据势力的平定,唐朝对突厥也从称臣正式转为军事对抗。

尾声

十年之后,公元630年,贞观四年,李世民以李靖为行军大总管北上攻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和义成公主。

义成公主自始至终认为李唐是叛逆,其心心念念的便是复隋,就像当年在雁门关救了隋炀帝杨广一命一样。

最终,嫁了四任东突厥可汗的义成公主被杀,而颉利可汗降唐,并在大唐宴会上翩翩起舞。

至于义成公主所立的杨政道,和颉利可汗一样降唐,活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

而当年隋炀帝的萧皇后,则得到了唐太宗的礼遇。至贞观二十一年,萧皇后以八十一岁高龄去世,李世民将其与杨广合葬。

标签: 李世民王世充窦建德突厥

更多文章

  • 大家好,我是窦建德!今天我来说说,隋末我为什么没有夺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雪球啃史标签:李渊,李密,隋末,唐朝,窦建德,王世充,李世民,隋炀帝,宇文化及

    大家好,我是窦建德!一个生活在隋唐之交,本来有希望坐上龙椅的乱世枭雄。坦白来说,我觉得我这辈子,应该称得上是乱世枭雄。最大的霉运,就是遇上了李世民。而且我一直认为,如果我出身世家的话,唐朝真不一定姓李,说不定就姓窦了。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一生都做了什么吧!我出生于公元573年,这一年,是北周建德二年。

  • 隋唐演义·第五十八回·窦建德谷口被擒 徐懋功草庐订约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徐懋功,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秦王,罗士信

    隋唐演义第五十八回·窦建德谷口被擒 徐懋功草庐订约窦建德谷口被擒 徐懋功草庐订约词曰:磨牙两虎斗方酣,怒目炯眈眈。一朝国破委层岚,千秋贻笑谈。 邂逅佳人心欲醉,随唱百年欢。王章有约话便便,将军阃内专。调寄“阮郎归”春秋时,卞庄子刺两虎,他何曾刺得两个?当两虎相斗时,小死大伤。那死的何消刺,只刺得一个

  • 李渊鲁莽斩杀窦建德,一时痛快,却给大唐留下了重大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良辰奈何美景标签:李渊,窦建德,王世充,李世民,刘黑闼

    在面对降将的问题上,李渊曾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而这个决定也对后来大唐王朝的命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于投降之人,帝王一般有两种选择,一个是绕其不死,另一个就是斩而杀之。很多皇帝都会选择后面一个,这样干脆利落,不会留下什么后患,而且自己又解了仇恨。只有一些聪明的人会依形势而定,不会贸然杀之。不然不仅

  • 此人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对薛仁贵有知遇之恩,却被演义抹黑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王世充,窦建德,薛仁贵,张士贵,李世民

    古典章回演义小说和袍带书会让我们了解许多豪杰的英雄事迹,但同样有些人或被夸大,或被抹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个被抹黑的英雄名将,这个人便是小说中嫉贤妒能,残害忠良的张士贵。张士贵,本名忽峍,生于586年,祖籍山西盂县上文村,从曾祖张浚到父亲张国三代人都在朝为官,身为镇守一方的统军大将。作为将门虎子,

  •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率领3500铁骑,一战击溃窦建德1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李世民,窦建德,王世充,虎牢关,唐军,李渊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在长安称帝的李渊羽翼渐丰,已经准备扫除天下群雄统一天下。此时,李渊最大的两个敌人,分别是占据河南,以洛阳为都城的“郑帝”王世充;割据河北,以乐寿为核心的“夏王”窦建德。为了解决王世充和窦建德,李渊采取了先郑后夏,各个击破的方略。于是,以秦王李世民为统兵主帅,对王世充进行征

  • 若无李世民,历史上将出现一位窦姓皇帝,草根英豪窦建德风云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世民,窦建德,李渊,王世充,隋炀帝,建德

    隋朝末年,因隋炀帝荒淫奢侈,好大喜功,老百姓苦不堪言。从611年起,陆续发生一百多起起义。五年之后,民间逐渐形成三支大的队伍。一支便是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另一只是江淮起义军,还有就是瓦岗军。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草根英雄窦建德风起云涌的一生。窦建德生于山东武城世代务农之家,从小就生有神力,而且有侠义之

  • 虎牢之战:李世民只有数千人,为何能击败窦建德十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世民,窦建德,大军,唐军,王世充,虎牢之战,唐太宗,书法家,隋朝,军事政策

    621年,割据河北的夏王窦建德亲率十万大军南下,援救被唐军围困的王世充。李世民闻讯后,采纳手下谋士的建议,亲自率领三千五百人阻击窦建德的军队。双方在虎牢关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世民以少胜多,大破敌军,甚至还活捉了夏王窦建德!那么,李世民为何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呢?一、窦建德骄傲轻敌、

  • 知道窦建德亲来援郑,李世民留主力继续围洛,自己率兵奔赴虎牢关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唐军,大军,隋朝,窦建德,李世民,虎牢关,王世充,唐太宗,国防政策,霸王项羽,黄易小说人物

    虎牢关位于现在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部十六公里的汜水镇,传说西周穆王曾经在这儿猎虎,并建造“虎牢”困虎,故名。虎牢关关隘高筑在汜水西面的大伾山上,南面连接中岳嵩山,北面是黄河天堑,山岭纵横,险峻异常,当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洛阳东边的天险和屏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这儿发生过许多军事活动。

  • 面对李世勣的降己又叛己,窦建德不怒反喜,赞其忠义,侠气十足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窦建德,刘黑闼,王世充,李密,曹操,隋炀帝

    李世勣身在曹营心在汉,本来日夜谋划着逃回唐营的。这回看着窦建德不爽了,就与郭孝恪商议,说,我们得到夏王的恩遇,真像当年关公得到曹操的恩遇一样,如果我们就这样偷偷溜回唐营,一走了之,是不义,而且,置父亲不顾,是为不孝,不义不孝,不是我李世勣的个性,现在王世充称帝,夏王与他决裂,我们可以率军攻郑,积累一

  • 窦建德只懂军事不懂政治?为除宇文化及,其宣传口号极富政治手腕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大军,唐朝,窦建德,王世充,隋炀帝,宇文化及,军事制度

    就在窦建德张惶之际,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尽管天色已经大亮了,可是天地间突然雾气蒸腾,滚滚不尽,转眼楼台尽失,人马不辨!“怎么回事儿?这么大的雾?!”“喂,大家慢点儿走,别走散了。”“定方,你在哪儿?我怎么看不到你?”大家七嘴八舌说话之际,突然听到窦建德大笑:“兄弟们,看,连老天都要帮咱们,天降大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