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千步兵击败3万北魏骑兵!刘裕所用的却月阵,为何后世不再提起?

2千步兵击败3万北魏骑兵!刘裕所用的却月阵,为何后世不再提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280 更新时间:2024/1/18 9:52:26

因为辛弃疾的那句“斜阳草树,寻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这个名字在许多人的脑海中都留下了印记。也因为辛弃疾的那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这个人留给许多人的印象便是英武勇猛。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刘裕这人的勇武并非一般猛将所能拥有的勇武:在刘裕征战沙场之时,他曾展现出甚至连模仿都很困难的天赋——发明却月阵。

一、苦战生“却月”

东晋义熙十二年(416)正月,盘踞北方的后秦因皇位交替而发生内乱,在南方与后秦对峙多时的东晋嗅到了击败这位老对手的机会。时握东晋实权的刘裕迅速集结大军,兵分五路直接北上。

从八月出兵到十月攻下洛阳,刘裕北伐后秦的第一阶段进行得相当顺利。一路上,后秦平南将军姚洸归降;驻守滑台(北魏领土,受此北伐波及而最终为东晋夺去)的将领仓皇北逃;各路队伍分别夺取项城、新蔡、许昌、漆丘、荥阳、仓垣等地;会师后,东晋大军又迅速夺取成皋与洛阳。

次年春,后秦仍旧深陷皇位更迭带来的混乱,稍作休整的东晋军便以洛阳为起点,奔赴后秦关中腹地的大门潼关。在攻下潼关之前,东晋大军一度又分为多路,但战绩不佳。故面对“第一关”潼关,东晋的两支劲旅再度集结,以破竹之势刺穿了后秦的防御。

随后的四五个月里,东晋军连连告捷,将后秦逼入绝境。是年八月,一支东晋水军从黄河进入渭河,进而逼近长安。此时的后秦,无论是反应速度还是军事实力,都无法与士气正盛的东晋大军较量。故而最后的破长安之战,实际上以后秦君臣的大规模投降告终。

当然,胜败都是兵家常事。在北伐后秦之战中,东晋虽整体处于上风,但也不是一直都顺风顺水。譬如在东晋义熙十三年(417)的春夏之交,刘裕亲自率领的一支队伍就曾受到北魏大军的围困。而这,也成了刘裕的天才阵法“却月阵”的前奏。

二、“却月”也却敌

因为先前东晋军“顺路”夺取了北魏的滑台,当刘裕于这年春天想要北魏借道而逆黄河西上时,北魏回以了明确的拒绝。且不仅拒绝了刘裕的借道,因为担心东晋趁机北上攻击自己,北魏还派出了十万左右的步骑驻扎在黄河北岸,将正在行船的刘裕大军堵了个“水泄不通”。

借道不成,还时常被来试探的北魏大军侵扰,原本因夺城顺利也心情不错的刘裕也终于被惹恼。在相中合适的登陆点后,刘裕突然派出七百步兵和百辆战车,在抢登黄河北岸后迅速布起阵法:因为人员与武器呈弧形排列,且两端紧挨黄河,形似弯月,此阵法便得名“却月阵”。

在这场战役中,刘裕巧用弧形迎击面对于火力的集中,再辅以一定的讹诈和河上士兵的弓弩配合,最终以两千左右的精锐击杀北魏三万左右的驻军,打出了一场极为漂亮的以少胜多。

三、月总有圆缺

就投入的收获而言,刘裕以两千敌三万的却月阵无疑算得上一种天才的部署。虽然这场战争并非北伐后秦中的主要战争,但刘裕在其中创造的却月阵却成为后世军事研究者们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只是研究来研究去,人们发现却月阵虽蕴藏刘裕过人的军事天赋,却并不是一个容易再现的阵法。

首先,却月阵对地形有极大的依赖性。刘裕所使用的却月阵一面以黄河为天险,消除了腹背受敌的威胁。否则,驻扎的十万北魏大军足以将两千东晋军包围得密不透风。其次,却月阵的主要输出是战车。而随着骑兵的兴盛,相对笨重的战车逐渐退出了主流之列。后世都没有那么多战车和善用战车的士兵,又哪能复刻以战车为核心的却月阵呢?最次,刘裕当时充分利用了北魏驻军的复杂心理,既以抢登杀了北魏一个措手不及,又安排软弓小箭以讹诈北魏大军靠近阵法。人的心思本就不好琢磨,若还要像刘裕一样将人们随时都有可能变化的心思利用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故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限制,人们虽普遍认可刘裕以两千敌三万的却月阵是一个充满天才想法的优秀阵法,却再也难以在实际作战中运用此阵法。这就像刘裕北伐后秦这整个事件:东晋虽在电光火石之间即实现目标,但关中很快也因为东晋的鞭长莫及而脱离东晋的控制——还真是“占领了,但没有完全占领”。

标签: 刘裕北魏大军东晋军

更多文章

  • 南朝宋武帝刘裕年轻的时候曾经打过这么一场十分神奇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众揽排行标签:刘裕,宋武帝,武帝,南朝宋,部下

    南朝宋武帝刘裕年轻的时候曾经打过这么一场十分神奇的战役。刘裕带了十几个侍从,也就是非战斗人员去前线勘察敌情,去了好长时间没回来,部下可就有点担心了。他的一个部下,叫做刘敬宣,左等右等,等来个坏消息。刘裕跑去搞侦查,结果被数千敌人围攻,刘裕死没死不知道,反正一道去的十几个侍从全都领了盒饭。刘敬宣一听,

  • 南朝刘宋开国君主刘裕,为何要将司马懿的后人全部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刘裕,司马懿,刘宋,桓玄

    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算是南北朝历史上,南朝的第一豪杰。不过,后世提到刘裕的时候,存在这样的一种看法:那就是刘裕诛杀晋朝宗室,开了一个坏头,以至于之后历朝历代,旧王朝覆灭后,前朝宗室都会遭到打击。那么,为什么刘裕要开这样的先例?所谓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刘裕的行为,还要从晋朝那

  • 宋武帝刘裕,当年是如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刘裕,宋武帝,桓玄,司马元显,刘邦,平定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皇帝,而爆史君最佩服的,则是那些出身微末,却能在乱世中称雄的强者。今天,爆史君给大家介绍的这位皇帝便是宋武帝刘裕。很多人对刘裕可能不太熟,但大家在上学时一定学过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那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这首诗中,辛弃疾口中的寄奴便是刘裕,而他对刘裕佩服

  • 萧綦原型:从小兵到皇帝,1600多年前刘裕的人生哲学值得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刘裕,桓玄,司马元显,宣昭皇帝,刘宋,平定

    《上阳赋》萧綦是谁?出身寒微、东晋历史第一个异姓王、获封豫章公、匡扶晋室……诸多标签下的萧綦,正是宋武帝刘裕。在电视剧中,萧綦已经获封豫章王,他此前的努力剧里并没有交代,但在历史上,恰恰是刘裕之前的付出,才让他获得了丰厚回报。从一介默默无闻的小兵,到最后开创刘宋王朝的帝王,刘裕的时代距今已有1600

  • 刘裕与北魏的第一仗,北魏阻止晋军灭秦,刘裕却月阵以少胜多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裕,晋军,北魏,王镇恶,崔浩,北魏军

    当晋军先头部队在潼关附近死中求生,与后秦军反复缠斗之时,刘裕率领的水军从彭城出发,沿着泗水北上,然后折入清河,一直向西。途中,他路过张良庙,下令整修庙宇,与此同时,他还命令冠军将军、吴兴太守向靖率军在泗水拐弯处离开大军北上,驻军黄河渡口碻磝城。碻磝城,是古黄河在青兖地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据点,起到屏护

  • 从“卖鞋郎”到开国皇帝,曾想统一天下,刘裕为何气吞万里如虎

    历史解密编辑:畅敏风云标签:刘裕,皇帝,万里如虎,桓玄,刘宋,平定

    公元420年,东晋末代皇帝司马德文下诏退位,时年58岁的宋王刘裕受禅称帝,建立刘宋,公元422年,刘裕计划讨伐北魏,希望能就此统一天下,然而未及出发,刘裕的生命戛然而止。他出身贫寒,少有大志,两度挥师北伐,收复故土,气吞万里如虎,为汉人再次带来了统一天下的曙光。但同时,刘裕也开创了屠杀前朝王公贵族的

  • 打了一辈子胜仗的刘裕,最终也在立储上难逃儿子的教育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刘裕,檀道济,徐羡之,刘穆之,皇帝,刘宋,刘义隆

    在我国古代,大部分人在十六七岁时就已经有了子女。而作为南北朝名人的刘裕,在这一点上却有些另类。刘裕刚刚参军时,已年满三十五,而他那个时候才刚刚有了第一个女儿刘兴弟。虽然晚是晚了点,但在这些年刘裕为国家政治、军事殚精竭虑之余,刘裕的老婆们还是没有闲着,她们想尽办法给刘裕生育了七个儿子。由于刘裕的儿子们

  • 刘宋与北魏是死敌,刘裕的孙子却为何叛变,投奔北魏?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刘裕,刘宋,北魏,太守,刘子业,宋武帝,南北朝

    刘宋与北魏是死敌,刘宋尚未建立,刘裕就与北魏交恶,当年刘裕率军北伐,遭到了北魏军队的袭扰,他通过却月阵大破魏军。刘裕死后,北魏趁机南下,夺取了黄河流域。到了宋文帝时期,他先后三次进行北伐,但都遭到了失败。北魏还趁机南下,饮马长江。然而,宋武帝刘裕的孙子却叛逃北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天潢贵胄此人名

  • 刘宋诸帝:如愿以偿的武帝刘裕(下)

    历史解密编辑:悦儿谈情感标签:刘裕,桓玄,太守,刘备,平定

    刘裕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后来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虽说他的祖父刘靖和父亲刘翘都在晋朝当过太守、功曹等职,可是到了刘裕时家境已颇贫寒。刘裕的母亲赵安宗在生下刘裕的当天就因“产疾”去世,年仅21岁。刘翘因为贫穷,请不起奶娘,养不活这个没娘的儿子,打算将他抛弃。幸亏刘裕的姨母刚刚生下儿子不满一年,就

  • 滨州市副市长刘裕斌同志带队拜访中国东盟中心、全国对外友好协会

    历史解密编辑:鲁中晨报滨州新闻标签:刘裕斌,对外友好协会,滨州市,中国东盟中心,副主任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形成与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开放格局,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RCEP协定落地生效机遇,助推多边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2022年7月20-21日,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裕斌率市外办党组书记、主任苏涛,博兴县委副书记、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