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石堡城一战,谗言加身,大唐将星王忠嗣陨落

石堡城一战,谗言加身,大唐将星王忠嗣陨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4658 更新时间:2024/2/15 3:27:49

大唐名将好像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在他们光辉的人生中总有一点瑕疵,而这点瑕疵就是他们陨落的标志。如薛仁贵,一生勇猛,可是经过与吐蕃大非川之战后就辉煌不再,虽然之后又曾被任用,但是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不败将军了。王忠嗣也一样,石堡城战之后,谗言加身,最后抑郁而终。

王忠嗣的父亲是王海宾,在与吐蕃战争中殉国,这是王忠嗣才九岁,玄宗将他养在宫中。将门虎子 , 少年王忠嗣的勇敢精神 , 丝毫不亚其父 。在随兵部尚书萧篙镇 河西 ( 治凉州 , 今甘肃武威 ) 时 , 就曾有过一次惊人之举 。萧篙准备回朝 , 王忠嗣认为自己 未立寸功无颜见天子 。

于是 , 他不顾唐玄宗针对他而特下的“ 以其年少 , 有复仇志 , 诏不得特将” 的禁令 , 率精锐数百偷袭吐蕃。 碰巧正逢吐蕃首领举行大阅兵 , 手下 的人见状纷纷要求撤退 , 但是王忠嗣却不肯,他提刀就上,砍杀了一千多人。

王忠嗣不但勇猛过人 , 而且用兵打仗果敢慎战。 他在战争实践中注重了解敌情 , 见有间可乘 , 方兴师出兵 , 故每战必胜。 天宝元年 ( 公元742年) , 突厥发生内讧 , 乌苏米施可汗被拥为首领 。 唐玄宗遣使令其归顺 , 遭到拒绝。 于是让任朔方节度使的王忠嗣奉命率大军进驻破口 , 进行战略性威慑 。 乌苏米施可汗迫于军事上的压力和对王 忠嗣的惧怕 , 表面上请求归降 , 实际上却迟迟不见行动。 王忠嗣觉察到这一情况后 , 就在对方内部施行反间计 , 结果乌苏米施可汗受到部下袭击而逃走。 王忠嗣这才从容出兵 . “ 取其右厢以归 。 ”

此后 , 王忠嗣得到唐玄宗倚重 , 到天宝四年 ( 公元 7 45 年) , 已掌有朔方 、 河 东两节度使帅印。 从朔方到云中数千里的北部边境 , 都由王忠嗣率兵镇守。 次年 ,皇甫惟明因韦坚案遭到贬黜,王忠嗣又接替唐将皇甫惟明兼任河西,陇右节度使。这样王忠嗣就一人配四将印,这在唐代是没有出现过的。天宝初年,唐朝才设置了九个节度使,王忠嗣就占了四个,这让朝中的李林甫不安。

李林甫是一个权相,他排挤人,无论是谁跟他争夺相位,他都会早早地把对方抹杀在萌芽中。王忠嗣也一样,如今他配四将印,如果他将来入相,按照现在如日中天的威望,一旦入相那对自己就是一个威胁。王忠嗣从小是太子李亨的好朋友,况且王忠嗣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武夫,他深知政治的残酷性。于是李林甫就盯上了王忠嗣,但是王忠嗣战功显赫,治军严谨,不贪污,不克扣军饷,在军中还很有威望,几乎没有毛病这怎么能扳倒他呢?

天宝六年,终于让李林甫找到了王忠嗣的软肋。石堡城在今天的青海省湟源县西南,是河西走廊的要塞,是吐蕃进攻唐朝的必经之地,从高宗时代,这里就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你来我回,几次易手又夺回来。开元十七年,朔方节度使李纬通过一场奇袭夺得这里,之后唐军在这里将近十三年,到开元二十九年又被吐蕃重新占领。

这几年玄宗无时无刻不想夺回石堡城,于是在天宝六年,给王忠嗣下达命令让他夺回石堡城。 王忠嗣久在边境,对石堡城的情况了如指掌。 他力陈石堡城易守难攻 , 若硬攻 . 则损失必重 , 主张静待时机。 意愿受阻的唐玄宗很不高兴。这时贪功的董延光为主 帅,王忠嗣侧翼配合进攻石堡城 。 结果,董延光正面进攻不下,却把败因归咎于王 忠嗣配合不力 。 而唐玄宗因为王忠嗣在进攻石堡城一事上固执己见 , 已感到极为恼火。

李林甫吃准了唐玄宗的心理,认为除掉王忠嗣的时机到了 。 他指使其爪牙济阳别驾 魏林诬告王忠嗣图谋不轨 , 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时就曾扬言 : “ 早与一忠三同养宫中 . 吾欲尊奉太子 。 ”唐玄宗虽不相信王忠嗣会谋反 . 但还是将其召回 , 经三 司审讯后 . 定为死 罪 。

多亏原部将哥舒翰奋力搭救 , 向唐玄宗“ 力除忠嗣之冤 ,且请以己官爵赎忠嗣之罪 。 ” 言泪俱下 , 辞极恳切 。 唐玄宗受到感动 , 将其免赦流放 , 贬为汉阳郡太守 。 王 忠嗣满腔忠心却蒙受不白之冤 , 身居显位却突然被流放僻地 。 天宝八年 , 王忠嗣在抑郁的心境中暴病而亡,年仅45 岁 。

多亏原部将哥舒翰奋力搭救 , 向唐玄宗“ 力除忠嗣之冤 ,且请以己官爵赎忠嗣之罪 。 ” 言泪俱下 , 辞极恳切 。 唐玄 宗受到感动 , 将其免赦流放 , 贬为汉阳郡太守 。 王忠嗣满腔忠心却蒙受不白之冤 , 身居显位却突然被流放僻地 。

天宝八年,王忠嗣在地方太守的任上暴卒,时年四十五岁,天宝初年的一颗将星陨落,身为大将没有死在战场却死在了流言中,无疑是一种遗憾。

更多文章

  • 通俗西藏史(一百三十八)——盛年而折的王忠嗣(上)

    历史解密编辑: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标签:王忠嗣,通俗西藏史,唐玄宗,吐蕃,契丹,节度使,西藏史,国防部长,国防部门,中国军事制度,五代十国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从今天开始咱们来讲唐蕃战争的天宝时代,不过老布想换个讲法,以前咱们都是捋着时间线讲,天宝这段时间我想围绕着人和具体事件讲。那么在天宝的十五年里,有啥特别值得

  • 通俗西藏史(一百三十九)——盛年而折的王忠嗣(下)

    历史解密编辑: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标签:王忠嗣,通俗西藏史,李光弼,唐玄宗,唐军,哥舒翰,西藏史,国防部门,中国军事制度,五代十国,唐朝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上集咱们聊了王忠嗣的前半生,这集咱来聊聊他的后半生。到了天宝元年(742年)的时候,王忠嗣已经兼任了河东、朔方两镇的节度使。唐朝设立这两个军区,主要面对的就

  • 清初四僧之弘仁以梅自喻,开创“新安画派”,山水得倪瓒精髓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弘仁,倪瓒,石涛,八大山人,画派,新安

    在中国绘画史上,清初四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僧”即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石涛和八大山人是明宗室后裔,石溪和弘仁则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以画抒发爱国情怀,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今天多艺堂为大家介绍一下“四僧”中的弘仁。弘仁(1610-166

  • 景南乡:上门理发暖人心 文化进家弘仁孝

    历史解密编辑:信息新报标签:景南乡,景宁,自治县,理发,丽水市,畲族

    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忠溪村的文化礼堂里,志愿者们正带着理发工具,为老人免费理发。同时,仔细询问残疾老人的身体状况,详细了解生活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他们平时工作这么忙还记得我们,给我们免费理发,理完发人都精神了许多,感谢大家的贴心服务!”刚理完头发的刘奶奶笑着说道。景南乡位于景宁畲

  • 赏画 | 弘仁《山水册》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弘仁,山水册,倪瓒,画家,梅花

    弘仁《山水册》11开加跋尺寸:21.8X14.2cm弘仁(1610—1664),俗名江韬,字六奇,号渐江,又号无智、渐江学人、孤啸主人,人称梅花古衲。明末画家。诸生,明亡后出家为僧。擅山水,初学宋人,晚法倪瓒,尤好绘黄山松石。精山水外,间写梅花和双勾竹,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等四人被称为清初“新安四

  • 清 弘仁 | 《弘仁陶庵图轴》是送友人汪尧德的写生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闻是文化标签:弘仁,汪尧德,弘仁陶庵图轴,写生,林泉

    《弘仁陶庵图轴》是清代本幅是作者送友人汪尧德的写生之作。汪尧德(162-1685年),字子陶,号陶庵、子翁居士,歙县潜口人(见《康熙歙县志》)。 早年客居松江,与、晚年家居年,以书画自娱。此图是弘仁与友人罗逸(字远游,歙县人)游经过潜口时所绘汪尧德隐居之所。其屋舍傍山而筑,临溪而建,一片离尘幽美之景

  • 弘仁(渐江)山水画合集 全147幅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国画标签:弘仁,画家,顺治,倪瓒,山水画,书法作品

    弘仁在顺治十三年(1656)客居丰南吴闲止的丰溪书舍,为他画了《春雨图》轴,以后经常客游丰南,与收藏家吴羲(字伯炎)、吴粲如(伯炎兄)、吴鸿渐(字与进)、吴慈落(字莲士)等人结为朋友,观摩他们收藏的宋元名画,同时为他们创作了不少佳作。例如顺治十七年(1660)冬,他在休宁为吴鸿渐画《山水》轴,十八年

  • 弘仁:山水册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弘仁,山水册,倪瓒,画偈,画家,梅花

    弘仁《山水册》11开加跋 尺寸:21.8X14.2cm弘仁(1610—1664),俗名江韬,字六奇,号渐江,又号无智、渐江学人、孤啸主人,人称梅花古衲。明末画家。诸生,明亡后出家为僧。擅山水,初学宋人,晚法倪瓒,尤好绘黄山松石。精山水外,间写梅花和双勾竹,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等四人被称为清初“新安

  • 弘仁:归黄山而益奇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弘仁,倪瓒,黄公望,画家,山水画,黄山

    清代初年和尚画家之多,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极其罕见的。除“四僧”之外,著名的和尚画家还有弘智、自扃、普荷、七处、珂雪、智舷、诠修、超揆、超弘等人。在一个短时期内,涌现这么多的和尚画家正是政权鼎革时势所造成的。“遗民”和“遗民画家”出现较多的时代,往往是中国周边少数民族替代中原汉族政权的时代,如金与北宋、

  • 清初四画僧之一 弘仁画作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典墨轩书画艺术馆标签:弘仁,倪瓒,顺治,画家,康熙,石涛,朱耷,董其昌,书法作品,日本政治人物,日本国家元首

    弘仁 (1659年作) 西园坐雨图弘仁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时世的艰难、个性的独特和经历的坎坷,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弘仁的山水画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成就,同时他将新安画派的走势推到极致,享誉画坛,影响深远。愧不方袍竟学禅弘仁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他少年丧父,家境清贫,但却很有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