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才子李益与歌妓霍小玉的是是非非

唐朝才子李益与歌妓霍小玉的是是非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1885 更新时间:2024/1/3 16:24:28

初识李益,源自一出京剧《霍小玉》,一个才子佳人的悲剧故事,唱腔婉转动人。那个时候年纪小,只记住了剧中始乱群终弃的男人,叫做李十郎。

后来年纪渐长,才终于把写诗的才子李益,同薄情汉李十郎画上了等号儿。

(《紫钗奇缘》中的李益)

(一)陇西才子李益名冠天下

李益,字君,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进士及第,获得“出身”,有的书中把他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后来因为仕途失意,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李益的边塞诗写得当真不错,他的《塞下曲》名篇,“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一组《紫钗奇缘》图片))

而《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寓情于景,以景写情,抒发出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之情。刘禹锡在《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可见此诗在当时已广泛流传。

《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谱入弦管,天下共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二)一个妓女找上门来

但就是这样一个大才子,却因为一件情事被钉上了薄情寡义的标签,千百年来被世人所诟病。

这就要提到前文说的那个名叫霍小玉的女子了。

唐代传奇《霍小玉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霍小玉的母亲本是霍王爷家的歌妓,因容貌秀美被王爷纳为侍妾,生下霍小玉。后来霍小玉母女被王府赶出来流落风尘。十六岁的霍小玉明丽可人,通诗文、善歌舞,名动京城。

陇西才子李益,“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李益进士及第,少年登科,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他的诗每每是墨迹未干,长安的教坊乐工就千方百计地求来,谱上曲子让歌姬吟唱。大历年间的长安城,无人不知李益李十郎的诗名。

霍小玉倾慕李益的才情,经街坊穿针引线,终于见到了李益,二人谈论诗文,情投意合,度过一段相知相恋的幸福时光。

不过这样无媒无聘的露水姻缘终究难以长久,李益要回乡探亲,临行之际发下誓言:“明春三月,迎娶佳人,郑县团聚,永不分离。”而后二人挥泪而别。

(三)被贴上薄情寡义的标签

李益回乡后,父母早已为他另聘了一门亲事,女方是豪门卢氏女,李益不敢违抗父母之命,弃誓言不顾,抛弃了霍小玉。

霍小玉相思成灾,大病一场。有一个江湖豪侠之士黄衫客听到这件事后,路见不平一声吼,愣是把李益架到了霍小玉的门前。

其实前面的故事和那些负心薄幸的故事都差不多,故事的不同在后面。

被辜负了的霍小玉说出一番令人震惊的话,“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乃引左手握生臂,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绝。

同样的红颜薄命女,魂归离恨天,不过这个女子实在是够狠够决,情散身死之时,还不忘深深怨念,赌咒发誓的说:“我死以后,一定变成厉鬼,让你的妻妾,终日不得安宁!”后面李益果然终日疑神疑鬼,娶卢氏后因猜忌休妻,“至于三娶,率皆如初焉”。

如果没有痴情成魔的霍小玉,就没有那个负心薄幸的李十郎。

天下变心的男人多的是,可是向他这么因负心而出名的却并不多!以至于连累的才名都蒙上了灰尘!“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李益的心大到装得下大漠狼烟,边塞烽火,恐怕却装不下那一场情殇,究竟是从此无心爱良夜,还是不忍再想起良夜里那个痴情的佳人,又有谁能知道呢!

更多文章

  • 李益中新作|感受清风拂面,静听雨水飘零!

    历史解密编辑:设计与生活标签:李益中,富春江,杭州,富春,庭院

    李益中新作|感受清风拂面,静听雨水飘零李益中空间设计 室内设计集杭州富阳,古称“富春”,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

  • 上下五千年 | 第13集-竟诬陷王忠嗣欲奉太子李亨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李亨,太子,唐朝,王忠嗣,国防部门,五代十国,上下五千年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下方卡片”,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每天与您分享精品文章。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的推送?您可 以进入【每日解读诗词】主页面,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图标,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 唐玄宗自断手足,焉能不败!唐朝名将王忠嗣获罪原由

    历史解密编辑:不痒不趣标签:皇帝,唐朝,唐玄宗,王忠嗣,李光弼,哥舒翰,国防部门,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

    唐朝名将王忠嗣手下有两员大将,分别是哥舒翰和李光弼,后来这两个人因为选择不同,都成为了历史拐点上的关键人物,所不同的是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反面的,两个人今后选择的道路,与王忠嗣得罪原由不无关系。大唐与吐蕃边境上有一个重要的要塞——石堡城,而且石城堡占尽了地利优势,易守难攻,当年唐军多次进攻均无功而返

  • 从某方面来说,卫青和霍去病,确实比李靖等王忠嗣强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卫青,霍去病,李靖,王忠嗣,匈奴

    从某方面来说,卫青和霍去病,确实比李靖等王忠嗣强军事能力不好对比,毕竟不是一个时代,但是就政治意义来说,卫青和霍去病确实比李靖,李绩,王忠嗣强,虽说卫青和霍去病北战匈奴是文景两代人奠定的强大国力并且影响了后来十几年,但是也因为他们两个,汉朝自武帝才配和唐朝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两大王朝。汉武帝时候对西

  • 唐玄宗为什么要罢免身兼四镇的王忠嗣?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唐玄宗,王忠嗣,安禄山,节度使,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可谓是大唐最深重的一场劫难,无数美好的画面最终只能成为脑海中的回忆,而这场叛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也成为大唐盛世的终结者。安禄山能够有足够的实力起兵反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身兼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手下兵马几乎快占到唐朝的一半,而且都是久经战阵的精兵,所以才会造成这场劫难。安禄山身兼三镇节

  • 中唐第一名将王忠嗣简介王忠嗣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王忠嗣,中唐,唐玄宗,安禄山,五代十国,国防部长,军事制度,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荣耀王朝,它繁荣昌盛、开放并举,经济、文化、军事都得到高速发展,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度之一。可惜的是,王朝发展到中期,由盛转衰,几经战乱,不复往日辉煌。唐朝中期外敌内鬼都对唐朝虎视眈眈,而在这个时间段出现,镇压牛鬼蛇神,预言安史野心的,便是中唐第一名将——王忠嗣。王忠嗣是丰

  • 如果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不死,安禄山和史思明还敢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王忠嗣,安禄山,史思明,节度使,李光弼,哥舒翰

    王忠嗣死后第六年,安史之乱爆发。倘若王忠嗣没死,有可能阻止安史之乱吗?我的看法是:有可能。但有一个前提条件:王忠嗣没有被解除兵权。两个理由:第一,王忠嗣兵权之重,无人可与之相比。大唐帝国总共设九大节度使,而王忠嗣一个人就身兼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独占了将近一半的名额,于是乎 “控制万里,

  • 历史上有哪些死得比较憋屈的将军?明朝袁崇焕和唐朝王忠嗣都在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袁崇焕,王忠嗣,毛文龙,唐朝,安禄山,明朝

    自从人类有了历史以来,很多事情就是相互依存的,人们都渴望和平,可是在面对一些利益以及别人的欺辱时,还是少不了战争,于是从古至今, 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太多太多战争。正所谓乱世造英雄,在战争中总会出现一些优秀的军事领导人才,我们通常将其称之为大将军,在古代历史上,拥有很多名垂青史的大将

  • 猛将王忠嗣:使百斤大弓,任四镇节度使,若非早逝,世无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王忠嗣,节度使,安史之乱,李光弼,安禄山

    提起唐朝名将,人们首先会想起的是李靖、李世勣、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这几位。但是,唐玄宗朝有一位名将,文武双全、智勇兼备,帅才将略绝不上以上几位之下。之所以名气不扬,主要是生长于承平之年,而其本人又忠厚低调,悲天悯人,心怀苍生,不忍建功而轻动兵刀而已。他,就是曾手掌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大

  • 大唐战神王忠嗣:如果他活着真能阻止安史之乱吗?网友:想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王忠嗣,安史之乱,安禄山,哥舒翰,唐玄宗,杨国忠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480期)天宝十四年,身材臃肿的安胖子(安禄山)从范阳起兵,揭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安史叛军没有像安禄山一样步履蹒跚,而是一路势如破竹。然后拳打高仙芝,脚踢哥舒翰,转眼之间已将长安和洛阳收入了自己的囊中。这时候大唐皇帝李隆基懵了,这还是那个憨态可爱、诚实无欺的安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