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不死,安禄山和史思明还敢造反吗?

如果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不死,安禄山和史思明还敢造反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搜狐说娱乐 访问量:2498 更新时间:2024/1/19 18:01:57

王忠嗣死后第六年,安史之乱爆发。

倘若王忠嗣没死,有可能阻止安史之乱吗?我的看法是:有可能。但有一个前提条件:王忠嗣没有被解除兵权。两个理由:第一,王忠嗣兵权之重,无人可与之相比。大唐帝国总共设九大节度使,而王忠嗣一个人就身兼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独占了将近一半的名额,于是乎 “控制万里,天下劲兵重镇,皆在掌握。”第二,王忠嗣战功赫赫,被认为是唐玄宗时代最杰出的将领,他在对吐蕃、奚与突厥的战争中,均有优异的表现。对比两人在边疆的战功,可以看出,安禄山的军事才能远远不及王忠嗣。

年轻时,王忠嗣便以勇敢而著称。725年,二十三岁的王忠嗣追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前往与吐蕃作战的前线,担任兵马使,开始他漫长的戎旅生涯,先后升迁为左领军卫郎将、河西讨击副使、左威卫将军。在738年的盐泉城之战中,他以少胜多,大破吐蕃,勇冠三军,此后便一路升迁。天宝元年(742年)初,王忠嗣以朔方节度使兼灵州都督的身份率军北伐,与奚部落的军队战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大破敌军,俘获甚多,耀武漠北。

成为镇守边疆的大将后,王忠嗣老成持重,以安定边疆为己任。身为武将,他并不嗜杀好战,曾对部将说:“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他神力过人,他有一把一百五十斤的强弓,但经常将这把弓藏在袋中,并不使用,以表明自己不好战的立场。

在与吐蕃、突厥的长期战争中,王忠嗣的军事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用兵有两大特点:一是非常注重间谍战,经常派出间谍潜入敌后区,以获取情报,寻找敌军的弱点所在;二是善于使用奇兵,出奇制胜。每次出击,总是能旗开得胜,故而深孚重望,将士乐为其效命。

在灭突厥(后突厥)之战中,王忠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742年,王忠嗣率朔方兵团攻打突厥的“右厢”部,即西部军区。这次出击,大获全胜,突厥的西部力量被摧毁殆尽。突厥西叶护阿布思、西杀葛腊哆、默啜可汗的孙子阿史那勃德支等重要人物,悉数向王忠嗣投降。744年,王忠嗣再度出击,朔方兵团进军神速,直抵萨河内山,击破由阿波达干等十一个部落组成的突厥兵团。在大唐军队以及拔悉密、回纥、葛逻禄等军队的联合打击下,曾经盛极一时的突厥(后突厥)灰飞烟灭。

突厥败亡后,大唐与吐蕃的战争便成为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王忠嗣出任西部最高军事长官,身兼四镇节度使,成为大唐帝国军界无可争议的一哥。天宝五载(748年),王忠嗣指挥唐军先后在青海湖、积石山一带与吐蕃作战,均取得了胜利。

在王忠嗣麾下,有两名非常优秀的将领,一位是哥舒翰,另一位是李光弼。哥舒翰是突骑施人,李光弼是契丹人。李光弼年轻时就崇尚气节,十分喜欢读《汉书》,为人庄严坚毅,沉勇有大略。王忠嗣慧眼识英雄,常对人说:“李光弼日后地位必居我之上。”后来李光弼果然成为与郭子仪齐名的大唐名将,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朝廷内斗争的残酷性,往往甚于战场。王忠嗣身兼四个节度使之职,大唐的劲兵猛将,尽在掌握之中,这引起宰相李林甫的妒忌。李林甫担心王忠嗣的声望太大,总有一天将登阁拜相,所以不断地打压王忠嗣。王忠嗣心知肚明,便坚决推掉了河东、朔方节度使二职,只保留陇右、河西节度使之职。

即使如此,李林甫仍穷追猛打,指使人状告王忠嗣,称他与太子李亨打小就是好朋友,打算出兵拥护太子登上皇位。由于王忠嗣是烈士之后,唐玄宗对他一直非常信任,但一旦危及皇帝的权力,情况就不同了。唐玄宗一纸诏令,召回王忠嗣,并交由三司(御史台、刑部、大理寺)共同会审。王忠嗣本来设想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被流放到偏远的黔中,根本没有深察到朝廷中的斗争比战场更加残酷。三司会审的结果,竟然是判处王忠嗣死刑!

在哥舒翰的犯死力争下,王忠嗣捡回一条性命,贬为汉阳太守。仅仅过了一年,他便意外暴卒,时年仅四十五岁,究竟是由于郁郁而终呢,还是死于政治阴谋?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在王忠嗣节度四镇的同时,安禄山的权势也扶摇直上。742年,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两年后的744年,出任平卢、范阳双料节度使;在王忠嗣死后的751年,安禄山又捞到第三个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安禄山身兼三个节度使,从此“天下之势偏重”。更要命的一个问题,这时大唐节度使基本都是胡人将帅,尽管有哥舒翰这样对朝廷忠心耿耿之人,但兵权都在胡族之手,难免不助长安禄山反叛的信心。因此,倘若王忠嗣活着,倘若王忠嗣仍兼任四镇节度,安禄山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死得比较憋屈的将军?明朝袁崇焕和唐朝王忠嗣都在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袁崇焕,王忠嗣,毛文龙,唐朝,安禄山,明朝

    自从人类有了历史以来,很多事情就是相互依存的,人们都渴望和平,可是在面对一些利益以及别人的欺辱时,还是少不了战争,于是从古至今, 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太多太多战争。正所谓乱世造英雄,在战争中总会出现一些优秀的军事领导人才,我们通常将其称之为大将军,在古代历史上,拥有很多名垂青史的大将

  • 猛将王忠嗣:使百斤大弓,任四镇节度使,若非早逝,世无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王忠嗣,节度使,安史之乱,李光弼,安禄山

    提起唐朝名将,人们首先会想起的是李靖、李世勣、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这几位。但是,唐玄宗朝有一位名将,文武双全、智勇兼备,帅才将略绝不上以上几位之下。之所以名气不扬,主要是生长于承平之年,而其本人又忠厚低调,悲天悯人,心怀苍生,不忍建功而轻动兵刀而已。他,就是曾手掌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大

  • 大唐战神王忠嗣:如果他活着真能阻止安史之乱吗?网友:想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王忠嗣,安史之乱,安禄山,哥舒翰,唐玄宗,杨国忠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480期)天宝十四年,身材臃肿的安胖子(安禄山)从范阳起兵,揭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安史叛军没有像安禄山一样步履蹒跚,而是一路势如破竹。然后拳打高仙芝,脚踢哥舒翰,转眼之间已将长安和洛阳收入了自己的囊中。这时候大唐皇帝李隆基懵了,这还是那个憨态可爱、诚实无欺的安禄山

  • 福祸盛唐(十六)王忠嗣是盛唐第一名将,因被李亨牵连而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王忠嗣,李亨,安禄山,唐玄宗,哥舒翰,李林甫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战乱对唐朝社会的破坏极大,也让后世很多推崇唐朝文化的学者们感到痛心不已。因此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了疑问,怎么才能避免安史之乱的爆发呢?学者们因为这个问题提出不少见解,论述的角度各有不同。在从军事角度的论述中,有人提到了一个名字,这便是盛唐名将王忠嗣。王

  • 大唐战将王忠嗣:半生征战、功盖千秋,却还是栽在了小人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王忠嗣,安禄山,唐玄宗,哥舒翰,契丹人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他在《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对万国来唐的盛况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周边少数民族曾经对唐朝的臣服和唐朝的强大国力。回看历史,唐太宗也被称为“天可汗”,初唐和盛唐时期的异族使节频频来华朝觐,然而,在这些异族朝觐的背后,是唐朝将领们的努力,因为他们的

  •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王忠嗣有多牛?远非女儿口中那么残暴

    历史解密编辑:半夏微澜史标签:王忠嗣,突厥,节度使,唐军,吐蕃

    随着剧情的推进,《长安十二时辰》中很多大佬一个个开始登场,包括圣人、严太真、陈玄礼将军等都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但是有一位在剧中多次提到的人物还没有亮相,此人就是一直跟在元载身边的那位将门虎女——王韫秀口中的“阿爷”王宗汜将军了。我们知道这个王宗汜其实也就是盛唐时期的名将王忠嗣。在剧中王韫秀口中,王忠嗣

  • 唐玄宗朝名将:王忠嗣、张守珪、哥舒翰、李光弼,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唐玄宗,王忠嗣,张守珪,哥舒翰,李光弼

    唐玄宗朝名将:王忠嗣、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陈玄礼、李嗣业、封常清、张守珪、仆固怀恩。10、陈玄礼,唐玄宗的心腹大将,骁勇善战,忠心耿耿,与赵云、典韦、许褚类似。710年,陈玄礼追随唐玄宗起兵,率先冲入宫中,讨伐韦后、安乐公主,对李隆基继位有拥戴之功。755年,陈玄礼出面,杀死杨国忠,让杨

  • 石堡城一战,谗言加身,大唐将星王忠嗣陨落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王忠嗣,石堡城,节度使,唐玄宗,李林甫,哥舒翰

    大唐名将好像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在他们光辉的人生中总有一点瑕疵,而这点瑕疵就是他们陨落的标志。如薛仁贵,一生勇猛,可是经过与吐蕃大非川之战后就辉煌不再,虽然之后又曾被任用,但是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不败将军了。王忠嗣也一样,石堡城战之后,谗言加身,最后抑郁而终。王忠嗣的父亲是王海宾,在与吐蕃战争中殉国,这是

  • 通俗西藏史(一百三十八)——盛年而折的王忠嗣(上)

    历史解密编辑: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标签:王忠嗣,通俗西藏史,唐玄宗,吐蕃,契丹,节度使,西藏史,国防部长,国防部门,中国军事制度,五代十国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从今天开始咱们来讲唐蕃战争的天宝时代,不过老布想换个讲法,以前咱们都是捋着时间线讲,天宝这段时间我想围绕着人和具体事件讲。那么在天宝的十五年里,有啥特别值得

  • 通俗西藏史(一百三十九)——盛年而折的王忠嗣(下)

    历史解密编辑: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标签:王忠嗣,通俗西藏史,李光弼,唐玄宗,唐军,哥舒翰,西藏史,国防部门,中国军事制度,五代十国,唐朝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上集咱们聊了王忠嗣的前半生,这集咱来聊聊他的后半生。到了天宝元年(742年)的时候,王忠嗣已经兼任了河东、朔方两镇的节度使。唐朝设立这两个军区,主要面对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