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十岁的卢照邻初露锋芒,为何却甘愿蹉跎,做了十年王府典签

二十岁的卢照邻初露锋芒,为何却甘愿蹉跎,做了十年王府典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诗人故事 访问量:4904 更新时间:2024/1/9 16:11:26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02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1

卢照邻出仕的年限大约是在高宗朝初年。

此时大唐王朝已有太平盛世气象。长安作为帝国的权力中心,理所当然成为全国人才的集中地,卢照邻学有所成后也跟随时代潮流做了一名“京漂”。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后世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嬗变于魏、晋九品中正制的隋唐科举制,实则是兼具了举荐和文试两种方式的。

再者,唐朝的科举考试是不糊名的,也就是说在拿到一份卷子的时候主考官第一时间内能知道考生的姓名甚至籍贯。加深主考官对自己的印象,对于能否入榜就变得很重要。将自己的作品送请有地位、有学问的人,希望得到他们的揄扬或教益,此风古以有之。到了唐代,文士们更是利用这种风俗来为争取进士及第服务,并使之成为一种风尚,名为行卷。

卢照邻自然不能免俗,而且他得到了当时的重臣来济的赏识。

来济是隋朝大将来护儿的小儿子,在宇文化及缢杀杨广一事中,来护儿不屈于叛军,几乎被灭门。来济和哥哥来恒因为年岁太小而获得生机,他笃志好学,于高祖一朝举进士。卢照邻投靠他的时候,他因为正直明鉴而深受太宗信重,受命编撰《晋书》。

2

来济可以说是卢照邻的恩师,在他的有力举荐下,卢照邻声名鹊起一时风头无两。得以遇到他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邓王李元裕。

邓王是高祖第十七个儿子,母亲出身于博陵崔氏。母子二人可以说是宫廷生活的高手,崔氏入宫时为宝林,武德六年册封为嫔,唐太宗继位后册封为太妃,帮助唐太宗管理大安宫事务。要知道大安宫实际是李渊禅位后居住的宫殿,可见这位崔太妃不仅能力出众,并且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邓王李元裕也用一辈子的时间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闲散王爷。

李渊有22个儿子,在贯穿初唐百年的宫廷血雨腥风中,真正能够寿终正寝的不足8个,而同时能够做到子息俱全的却只有李元懿、李元庆,以及最小的李元祥、李元晓、李元婴五位。

李元裕是老十七,李世民玄武门政变的时候他才3岁,根本不会有什么威胁。他14岁的时候被封为邓王,那个时候父亲李渊已经去世2年了,所以他也能够顺利地带着母亲崔太妃就藩。或者出于自保,他敛去锋芒一生追求名士之风,善谈名理、收藏典籍。更为厉害的是他能做到终身不娶,无妻无子。

3

李元裕十分欣赏卢照邻,延请卢照邻去王府中任职,还曾经说过“他就是我的司马相如”之类的恩赏之语。或许是为了这一份知遇之恩,卢照邻在邓王府典签任上一干就是十年。

南朝的时候,典签名为掌管文书,实操州镇全权,有“签帅”之称。但在唐朝,各王府的典签没有任何的品级和实权,就是实实在在的只掌文书,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没有前途的职务。很难想象一个写出“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的意气青年,会如此甘愿蹉跎十年。

可事实上,卢照邻不仅甘愿平淡,还十分享受这典签岁月,其中种种情志,通过其早期作品便可窥一二。

4

《卢照邻集》中现存诗作98首,以五言律诗数量为最,共有29题31首,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前期创作的。

对比卢照邻早年和晚期的作品,无论是诗风还是诗题都全然不同。在初唐诗坛,卢照邻以其慷慨激昂称道,诗风刚健奔放,但他的早期作品却清新、壮丽,全非后期的沉郁、悲壮。

这种清新、壮丽的语言风格也是诗人前期心志高昂、生活顺遂的具体体现。

如《春晚山庄率题》其一中的“莺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至陈仓晓晴望京邑》中的“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元日述怀》中“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常如此,年年物候新”等皆清新阔朗。又如《刘生》诗中的“翠羽装剑鞘,黄金镂马缨”,《战城南》中的“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十五夜观灯》 中的“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又是别样的壮丽情怀。

5

他早期的一首《十五夜观灯》更是构思巧妙的写景之作,作品韵脚致密、对仗工整,是那个时期比较完整的律诗佳作。

中国人的元宵夜因为有了小儿女的缱绻,向来有浪漫的绮思,最著名的诗句莫过于辛弃疾的一阙“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说不尽的霓光璀璨、情思万千。可是在卢照邻的十五月夜里,更多的是盛世王朝的流光溢彩。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他这一首诗将元宵佳节的热闹繁华写得大气磅礴,尤其是三、四两句着实精彩,绚丽的灯光远远看去像一条彩练,将茫茫大地一分为二。繁密的灯光遥遥点缀到天际,仿似接了天上的星星下凡尘,而高楼上悬挂的明灯更像一轮又一轮高悬空中的圆月。当然,更美丽的风景是映照在九枝明灯前的动人笑颜。

如若诗人情志郁结,想必也写不出这样的华彩辞章。

可见,虽然只是小小的王府典签,对于未来,卢照邻信心满满。

更多文章

  • 《待储光羲不至》王维 |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王维,待储光羲不至,晚钟,颈联

    待储光羲不至作者: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译文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原来自己弄错了;晚钟响在皇家的园林里,细雨从春城的

  • 《千家诗》146 储光羲《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其三》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储光羲,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其三,千家诗,长安,洛阳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其三唐·储光羲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译文洛阳城里的大道平直如伸展的头发,洛阳的春天气候适宜,有很多阳光明媚的日子,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在这样的日子里,洛阳著名的五处皇家陵园常有富家子弟去踏春,这时,在大道上飘扬着马匹上的玉饰发出的叮当声,不用看也知道是

  • 储光羲拜访农家时,写下的一首诗,展现了一幅淳朴闲适的农家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农家,竹林,野花,田舍,农人,诗人,唐朝,储光羲

    储光羲,唐代诗人,是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在一个春日里,储光羲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时,写下了这一首《张谷田舍》,诗中描绘了的农家的生活情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淳朴闲适而又自足自乐的农家生活的情景。《张谷田舍》储光羲 〔唐代〕县官

  • 储光羲以垂钓作掩护等待情人,写下的一首情诗,读后让人浮想联翩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垂钓,情人,绿杨,杏花,情诗,唐朝,诗人,储光羲,钓鱼湾,原创诗词

    储光羲是唐代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他的诗从题材上看,多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从风格上看,大都质朴淡雅。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论他的诗作说:“格高绸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这首《钓鱼湾》便是储光羲的代表诗作之一。这首诗正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全诗犹如一幅别致有趣的山水风景画

  • 最美诗词 |《钓鱼湾》储光羲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钓鱼湾,储光羲,戴叔伦,诗人,维舟,绿杨

    钓鱼湾(唐·储光羲)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注释】1.春深:春意浓郁。2.乱:纷繁的样子。3.情人:志同道合的人。4.维舟:系船停泊。维:系。储光羲(约706—763)唐代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

  • 储光羲一首趣远情深的五言诗,以山泉自比,诠释了恬淡自然的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储光羲,山泉,泉水,王维,孟浩然,诗人,五言诗,唐朝,艺术家

    储光羲是唐代的诗人,二十岁时考中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就干脆辞官归隐于终南山。也许是没有看破凡尘,后来储光羲又复出,在京城当差,一直累官到监察御史。可惜安史之乱时被俘,被迫接受伪职,动乱平定后他也被贬到岭南。储光羲与王维、孟浩然等都有交往,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

  • 盛唐诗人储光羲十首古诗,五言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首首质朴古雅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储光羲,五言,陶渊明,范成大,钓鱼湾,田园诗,唐朝,艺术家

    储光羲,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为“江南储氏之祖”。开元十四年进士,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山的别业。后出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天宝末,储光羲奉使至范阳。当时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强兵劲卒,正

  •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60、骂贼不怕割舌的颜杲卿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颜杲卿,安禄山,史思明,颜真卿,郭子仪,太守

    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有个名句:“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他赞颂的两个人,一个是恨敌咬碎牙齿的张巡;一个是骂敌被割去舌头、惨遭杀害的颜杲卿。两唐书记载,颜杲卿,山东人,是孔子七十二贤之首、复圣颜回的四十代孙。其堂弟颜真卿,是唐朝名臣、著名书法家。颜杲卿从小受到优良的家庭教育,为人忠义,性情

  • 黄庭坚58岁《颜师古幽兰赋》,奔放壮美!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行书,拓片,诗词,明月,宋朝,诗人,黄庭坚,散文家,书法家,颜师古幽兰赋

    黄庭坚《颜师古幽兰赋》,行书诗词,碑刻拓本,书于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春,黄庭坚时年58岁。《颜师古幽兰赋》碑共十二通,每通高2.08米、宽0.60米、厚0.18米、行书三行,碑现藏于河南叶县明代县衙文物展厅。此帖字体奔放壮美,章法连绵,是黄庭坚的代表作之一。原迹已不传,但由宋至清,似有拓片流通

  • 隋唐演义·第九十四回·安禄山屠肠殒命 南霁云啮指乞师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安禄山,南霁云,张巡,隋唐演义,引兵,逆贼

    隋唐演义第九十四回·安禄山屠肠殒命 南霁云啮指乞师安禄山屠肠殒命 南霁云啮指乞师词曰:逆贼负却君恩重,受报亲生逆种。家贼一时发动,老命无端送。 渠魁虽珍兵还弄,强帅有兵不用。烈士泪如泉涌,断指何知痛?调寄“胡捣练”君之尊犹天也,犹父也。而逆天背父,罪不容于死。然使其被戮于王师,伏诛于国法,犹不足为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