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北朝时期的这对世仇,宇文泰强过高欢,全靠后代加分

南北朝时期的这对世仇,宇文泰强过高欢,全靠后代加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968 更新时间:2024/3/11 5:20:46

提到南北朝的历史,就不能不提两个人,即高欢宇文泰,可以这样说,整个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人的存在,才会碰撞出那样激烈的火花。高欢和宇文泰硬生生将北魏撕裂成东魏和西魏,然后就有了后来的北齐和北周,再然后就是隋唐。而隋唐是继承的北周的政治遗产,也就是宇文泰的政治遗产,从这一点来说,宇文泰要强过高欢,但是如果只是对比这两个人,那么他们还真的是实力不相上下,很难得出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结果,颇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

其实说起来,这两个人还是有不少共同之处的,虽然高欢起自贫民,而宇文泰起自世家,但他们确实都是一步步奋斗到高位的,两人也都是因为六镇起义才逐渐的有了名气,慢慢的发展起来后都成为了尔朱荣的手下,最后他俩都把皇帝架空了,并且都杀了各自扶持的皇帝。但两人却又都没有称帝,而是他们的儿子称了帝。这两个人就是天生的对手,是注定要斗大死的,而他们也真的就是斗到死了。

说起来,两人虽然在北魏末期就各自拥兵自重,但当时的斗争还并不激烈,直到535年,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建立东魏,而不久宇文泰也拥立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自此,东、西二魏就开始连年征战,彼此都想灭掉对方实现北朝的统一,可惜两人生前都没有做到。

高欢和宇文泰在此期间进行了四场大战,分别为:开始于535年的东西魏潼关之战(高欢败);开始于537年的沙苑之战(高欢败);开始于538年的河桥之战(宇文泰败);开始于543年的邙山大战(宇文泰败)。两人直接对阵的这四战输赢各半,也可以从中看出两人的实力确实旗鼓相当,也算是棋逢对手。

说起来在这四战中还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在沙苑之战中,高欢原本是打算点燃芦苇烧死宇文泰的,结果因为听从了自己手下侯景的意见,一定要活捉了宇文泰,然后错失了大好良机,本来稳赢的战争最后被对方打败了。

而在邙山大战中,彭乐追上了宇文泰,原本都已经举起刀要砍下去了,宇文泰说了一句:“今无我,明岂有你?为何不急回前营收金宝?”。然后彭乐这个人硬是将宇文泰给放走了,而且最让人可笑的是他回去后,说宇文泰从自己的刀下漏过已经吓破了胆,等高欢继续问的时候,彭乐就将宇文泰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高欢,气得高欢按住彭乐的头往地上碰,数次想要拔刀杀死彭乐,但最终还是将其放了。

还有一次是在河桥之战汇总,宇文泰的手下贺拔胜打算用长槊去刺高欢,他追了高欢许久,长槊差点就刺到了高欢,结果战马却被箭射死了,眼睁睁看着高欢离开,贺拔胜说:“今日之事,吾不执弓矢者,天也!”

这四次大战之后的546年,高欢再次集结大军攻打西魏的玉璧,实际上在当时高欢的实力已经隐隐在宇文泰之上,但是就在这次的江陵之战中,高欢并没有和宇文泰直接对阵,他的对手是并州刺史韦孝宽。韦孝宽才是高欢的毒药,高欢倾全力攻打玉璧这样一座孤城,却久攻不下,无论用什么样的办法,像火攻、水淹、挖地道等等都用上了,就是攻不下来,要看围攻了快两个月了,玉璧仍然岿然不动,而高欢的的士兵已经死了十之二三,高欢只得撤军。

这次没有攻下玉璧,却让高欢自己急火攻心,很快就一命呜呼了。高欢一死,其子高澄继承父志,继续和宇文泰斗争,后来宇文泰去世,其子侄控制西魏政权。再往后就是高欢和宇文泰下一辈的对决,在他们的对决中,毫无疑问的是宇文泰的后代胜了,因为高欢的后代建北齐代东魏,而宇文泰的后代建北周代西魏。而北周最终灭掉了北齐。

高欢和宇文泰最大的差别就是在这后代上,北齐可以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禽兽王朝,各种荒唐事在这个神奇的国度都可能会发生,而且北齐的皇帝们都有一个共性即寿命短,即便出现一两个不错的皇帝也很快就死了,更不用说北齐的皇帝基本都是荒唐的主。

而北周则不同,北周出了一个宇文护宇文邕,前者是宇文泰的侄子,虽然在北周初期摄政,弄死了好几个宇文泰的儿子,但是他能力确实不错,而且正是因为他弄死了好几个宇文泰的儿子, 才使得宇文邕这个宇文泰的第四子有机会成为北周的皇帝,并在继位后成为文治武功的雄主,与北齐毫无作为的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如果说高欢打不过宇文泰这件事成立的话,其原因只能是宇文泰的后代强过高欢的后代。

而正是因为宇文邕在位的数年,南北朝开始走向统一,或者说有了统一的条件,而后来的隋文帝杨坚窃取的正是宇文邕的政治果实,这也没办法,谁让宇文邕寿命短呢,35岁就去世了,倘若再给他个十年八年就没有隋朝什么事了,在这一点上,宇文邕和后周世宗柴荣比较像。

更多文章

  • 宇文泰,跟高欢平分秋色并开创了关陇贵族的一代猛人

    历史解密编辑:夏觅一年标签:高欢,侯景,高澄,宇文泰,尔朱荣,独孤信,南北朝

    壹·鲜卑六部提到宇文泰,就不得不提到他所属的民族,鲜卑族和他所在部落,鲜卑族宇文部。鲜卑出自东胡,秦始皇时期和匈奴人平分蒙古草原,是一个骁勇的游牧民族。后来东胡人很不幸,匈奴人崛起了一个英雄即冒顿,在冒顿单于带领下匈奴灭掉东胡,东胡的残部一分为二分别逃到乌桓山和鲜卑山据险而守,在匈奴人的兵锋下艰难的

  • 宇文泰、宇文邕给杨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隋文帝统一仍用近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失忆的蝴蝶PLUS标签:杨坚,宇文泰,宇文邕,宇文赟,隋文帝,南北朝

    杨坚能在短短的四个月统一分裂280余年的中国,说出来杨坚自己都不敢相信!但如果说历代皇帝中有谁是上天的幸运儿,那么只有杨坚一人,杨坚运气好的让某个人嫉妒的要命,并且这个人还是后来的天可汗李世民。能让李世民妒忌的人不多,杨坚可以排在第一位。以至于千古名相房玄龄都要昧着良心说:“主上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

  • 关陇集团遭遇解体危机,我叫宇文泰,关陇集团第二任“大佬”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宇文泰,高欢,侯景,尔朱荣,丞相,平定

    我正坐在安定传舍之中,站在我面前的是个跛子,他叫侯景,一个让人看见就倒胃口的人。此时他正春风得意地奉着大丞相高欢的命令,带着数十随从,前来接管前不久遇刺身亡贺拔岳的部队。“宇文左丞的威名,在下时有耳闻。对左丞仰慕已久。没想到在此能见到左丞,真是三生有幸啊。”侯景拱着手说着客套话,却显露出一副志得意满

  • 曹操,司马懿,宇文泰,高欢,中国古代四大枭雄,怎么排名次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曹操,高欢,司马懿,宇文泰,南北朝

    曹操,司马懿,宇文泰,高欢,中国古代四大枭雄,怎么排名次高欢VS宇文泰南北朝是我们国家最动乱的年代,也是枭雄辈出的年代。高欢和宇文泰就是这年代里最杰出的两个枭雄!即使是纵观中国历史,这二人也是数得着的人物。若将这二人比较起来,他们一样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宇文泰更长于军事,高欢则在用人上更胜一筹。先

  • 两朝风云(五四)宇文泰的托古改制,为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宇文泰,高欢,北魏,尔朱荣,元修,北魏孝文帝

    南北朝时代是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正是因为这次绵延数百年的民族大融合,才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在这次民族大融合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帝王,而西魏权臣宇文泰则拥有仅次于拓跋宏的功勋。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宇文泰的托古改制是西魏和北周由弱到强的开始,也为后来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这

  • 宇文泰:堪称南北朝时期的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宇文泰,曹操,高欢,宇文护,汉献帝,西魏

    在古代历史上,曹操是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东汉末年,曹操迎奉汉献帝刘协,这让东汉朝廷不至于继续颠沛流离下去。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础上,曹操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腾、韩遂等诸侯,为曹丕登基称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对于曹操来说,到死都只是魏王,而没有登基称帝。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本

  • 宇文泰为什么会把权力交给侄子宇文护,而不是给自己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宇文护,宇文泰,皇位,诸葛亮,史书

    宇文泰是西魏的权臣,他是众人眼中优秀的军事家。但令人错愕的是,宇文泰竟然没有把权力交给了他的侄子宇文护,而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宇文泰无论是谋略还是智商都是顶尖的,要不然他也不会成为顶尖的军事家。而且他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意识处于清醒的状态,不存在被人诱导的情况,这说明宇文泰选择宇文护,

  • 为什么说高欢不如宇文泰?双雄惨烈的五战,宇文泰3胜2平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高欢,侯景,北魏,西魏,五战,宇文泰,尔朱荣,南北朝

    说起历史上精彩的双雄战,除了楚汉争霸以外,东西魏高欢与宇文泰的双雄争霸应该是最精彩的,只不过因为没有司马迁这样的史家大神为之润色,显得不太出名罢了。两者的发家史高欢,祖籍渤海蓨,名贺六浑。他的祖父高谧曾为北魏侍御史,因为触犯法令被迫举家迁到怀朔,怀朔是鲜卑人的聚居地,高欢从小就跟着祖父来到这里,自然

  • 看西魏掌权者宇文泰如何以少胜多,多次挫败高欢进攻,展战神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宇文泰,高欢,西魏,侯景,大将

    随着第一次东西魏大战落下帷幕,宇文泰获得了此战的最终胜利,使得士气高涨,军队实力也再次有所增强。面对这一切,宇文泰丝毫没有感到骄傲,反而更加沉淀下来发展军队势力。但高欢可没有给他发展的时间,在公元537年,高欢卷土重来,亲自带领军队再行发起进攻。在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的情况之下,宇文泰及时听取手下的意见

  • 在《周书·文帝》中,通过哪3件大事,刻画宇文泰乱世忠臣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掩面说我心倳标签:宇文泰,周书·文帝,高欢,北魏,周书,周文

    一般而言,王朝的建立是从接受前代王朝禅让,或者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彻底取代为起点,以新帝登基为标志的。但在正史书写中新王朝的起元却往往不若如此,其中很多都是从本王朝尚未功成之时的“创业之主”开始书写的。如:《周书》是将创业之主文帝宇文泰立于本纪之首的,且用了两卷的内容来进行书写,远远超过北周真正的建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