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三年,公元501年。南齐王朝,建康皇宫。入夜时分,南齐皇帝萧宝卷在含德殿上意兴阑珊,上半夜唱歌,下半夜跳舞,玩得是好不痛快。帝王酒气熏熏,纵情玩乐到将要黎明时,终于体力不支,一头栽倒在殿上昏睡起来。黎明中的建康城十分宁静。天香国色千金重,花边三阁建康春。亭台楼阁,听香水榭,民居高矮不一的错落围绕着巍峨的皇宫,街道上不见人影,房屋中半盏灯光。天光已然放亮,但整个城市并未从沉睡中醒来。人们都尚在梦乡之中,但昏睡了多时的萧宝卷却突然惊醒。他踉跄着从地上起身,左手挽住自己已经滑落下来的宝锦华发,右手托着宽大的天子袍袖,急匆匆地向宫门外跑去。皇帝刚刚跑出含德殿,一帮打着义军旗号的军士们就推门而入,四处找寻萧宝卷的身形。萧宝卷此时已跑出五里有余,顺着甬道一路出北门,就能逃出建康城。他一边慌不择路地逃跑,一边在心里悲叹道:坏了!坏了!贼军进城了!我南齐要亡了!皇帝心中悲叹,但脚步却又快了几分,眼见北宫门就在眼前,只要推开,便有一线生机。萧宝卷正欲推门,从门的另一侧却闪身走出两个宦官来。这两个宦官,一个叫黄泰,一个叫张齐。帝王虽已成了“逃跑天子”,但威仪仍在,见了两个小宦官,沉声呵斥道:狗奴才!快来扶朕!萧宝卷一声令下,两名宦官果然踱步向萧宝卷走来。但跟着这两人一起走过来的,还有他们手里泛着寒光的两柄快刀。萧宝卷面色大变,恐惧之意已袭便全身,但仍咬牙呵斥道:大胆!难不成想要造反!两名宦官冷笑一声,早已失去了身为奴仆时的阿谀奉承之色,双双举起手中刀,挥舞着向萧宝卷砍去。此时,天光大亮。萧宝卷蓬头乱发,栽倒在血泊之中,鲜血横流,那血液流淌,竟在北宫门下的甬道上洇出了一片片莲花的形状。——题记
永泰元年,公元498年。南朝齐政权的第五位皇帝,齐明帝萧鸾大行而去,龙驭上宾,领了便当。齐明帝的谥号为“明”,巧的是,在南朝齐之前的南朝宋政权,同样有一位谥号为“明”的皇帝,即宋明帝刘彧。更巧的是,这位齐明帝萧鸾打小儿就是宋明帝刘彧的粉丝。萧鸾熟读《宋书》,对宋明帝刘彧在位时的执政方针深表佩服,认为非常值得学习。读到这里,我要考一考各位读者了,南朝宋政权的皇帝们,包括宋明帝刘彧,他们大体上十分相仿的执政方针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杀亲戚。帝王嗜杀,上不至公卿大臣,下不至黎民百姓,天子屠刀向内,专门冲自己的亲戚朋友下手。今天杀三叔六伯,明天杀七姑八婶,后天杀兄弟姐妹。反正总而言之一句话:谁当我亲戚谁倒霉。皇帝如此屠戮宗室亲族,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极为深层次的理由。南朝政权,无论之前的南朝宋,还是之后的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这些政权的皇帝们在皇位更替上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兵变夺权的方式,而非自然继承。儿子抢爸爸的皇位,叔叔抢侄子的皇帝,弟弟抢哥哥的皇位。这些靠着屠戮亲族夺取帝位的皇帝们都十分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自己不注意提防身边的这帮亲戚们,那么自己就有被他们夺走权力的可能。得位不正,就有可能被重蹈负责。既然有这种可能,那就杀呗。只要杀光这些具有潜在威胁的亲族,帝位自然可以高枕无忧。南朝宋的宋明帝刘彧深谙此道,当了皇帝之后大肆屠戮,宗室亲族被他杀了个遍。而南朝齐的齐明帝萧鸾有样学样,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把南齐皇室们杀得那叫一个惨。那除掉宗室亲族,真的能巩固自己的统治么?
这事儿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屠戮亲族,的确可以防止后院起火,亲戚夺权,毕竟叔叔大爷,哥哥弟弟都死了个遍,有资格抢皇位的人都挂了,帝位自然稳固。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意识到的一个问题是,宗室皇族不仅仅是帝王大位的潜在威胁,他们也同样是皇帝的有力拥护者,是统治阶级的基础。那些心存不轨,图谋皇位的亲戚们你都杀掉了,这无可厚非,但另有一帮拥戴你,支持你,对你绝无二心的亲戚们也惨死在你的屠刀之下,这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帝王搞绝户政策,结果无论好亲戚坏亲戚都一锅端了,彻底成为了一个孤家寡人。而齐明帝萧鸾一死,即位登基的太子萧宝卷则面临着放眼望去,举目无亲的情况。并且,萧鸾临死的时候,还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表示当皇帝就必须杀人,不杀人一不能彰显帝王威仪,二不能有效巩固统治,所以你当了皇帝之后,一定要多杀人,争取每天杀他个三五十个。萧宝卷当了皇帝之后有没有听他爹的话,咱们一会再说,在此之前,我们要先聊一聊他这个人本身。我们知道,皇帝的女人是很多的。皇帝的女人虽然很多,但痴情的皇帝却不在少数。这类帝王往往坐拥三千佳丽,但却把三千宠爱集于一人。如唐朝玄宗独宠杨贵妃,明朝孝宗独爱张皇后等等。痴情帝王屡见不鲜,但痴情如萧宝卷者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皇帝十分喜欢自己的宠妃潘氏,但这份喜欢和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的喜欢截然不同,萧宝卷对潘妃的喜爱,是病态的——他尤其喜欢潘妃变着法儿的虐待自己。潘妃美艳,但生性跋扈,时常提出一些十分过分的要求,皇帝办得到还则罢了,皇帝要是办不到,潘妃伸手冲着皇帝就是一大嘴巴。按理说妃子打皇帝,这在历史上是绝无可能的。帝王是万金之体,九五之尊,别说一个小小的潘妃,就是皇后发脾气,皇帝不乐意,说废也给她废了。但面对潘妃对自己近乎变态一般的虐待,萧宝卷可以说是乐开了花。潘妃提出的要求,皇帝必然乐不可支,用尽全力地去办。办得好潘妃开心,皇帝也十分开心。办不好遭到潘妃责难,一顿拳打脚踢,皇帝更开心了。那话又说回来,潘妃一般都让萧宝卷干点什么呢?无非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之类的难事儿,无论办不办得好,先拖过来打一顿再说。皇帝曾经把黄金雕刻成莲花的形状,一块一块地布置在宫中的甬道上,然后让潘妃赤足踩在“金莲花”上行走,此之谓“步步生莲”。除了和自己的后妃有如此荒诞的行径之外,皇帝本人另有一些十分奇葩的爱好。爱好之一,抢劫。萧宝卷一个月有二十五天不在宫里待着,而是带着卫队从宫里偷偷溜出来。溜出来干嘛呢?抢劫。皇帝带着亲兵卫队走在大街上,到了当铺抢当铺,到了酒楼抢酒楼,到了客栈抢客栈,到了村镇抢村镇。朋友们,不是表面拿百姓们取乐,简单抢一抢就算完事儿了,而是真刀真枪地干,几乎相当于大扫荡,连根儿毛也不给老百姓剩下,别说奇珍异宝,白银黄金,就连村口老大爷的金牙,皇帝也得掰下来抢走。
白天在建康城里抢一天,晚上回了皇宫,萧宝卷又开始搞起了自己的第二个爱好,杀人。杀人这个爱好,是其父齐明帝萧鸾给他培养的。按理说明帝萧鸾也挺不道德,您教儿子点什么东西不好,非教他杀人?当父亲的留给了儿子一柄屠刀,儿子磨刀霍霍,对准了朝堂上的大臣们。有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问,之前不是杀亲戚么,这回怎么改杀大臣了?萧宝卷当然也想对亲戚们出手,但由于他爹当年杀亲戚杀得太狠,到自己这茬,基本上就没亲戚了。不是我不想杀,是实在没得杀了。既然没亲戚可杀,那就冲大臣们动手吧!相比屠戮亲族,屠杀大臣那可太简单了。皇室亲族,不管怎么说,那跟自己也算是血脉相连,真要动起手来,心里也是要犯嘀咕的。但大臣们则不同,他们生来即为天家的臣子,被奴役于帝王的意志之下,皇帝要大臣死,无需理由,合情合理。皇帝这么一大开杀戒,这就算是把自己给逼上绝路了。忠贞死节,哪怕屠刀悬颈,死于暴君之手也不反抗的大臣们有的是,可图谋不轨,生有二心的大臣们也不少。而这其中,有一个叫做萧衍的大臣很快生出了二心。
萧衍,字叔达,南兰陵郡东城里人。萧衍姓的这个“萧”,正是帝姓。但他是南齐皇室的远支,属于是那种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远方亲戚,所以并没有被当做图谋不轨的亲戚给法办了。南北朝时尚无科举制度,所以萧衍靠门荫入仕,在萧宝卷一朝时,担任雍州刺史。按理说,萧衍的小日子过的还算不错。他一来是皇帝的远亲,并不在帝王屠戮亲族的范围内,二来他是地方官员,并不在京师任职,所以皇帝就算是杀大臣,也杀不到他头上。但萧衍还是反了。明面上的理由,是萧宝卷杀害了自己在京师任职的哥哥,尚书仆射萧懿。杀兄之仇,总是要报的。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压倒萧宝卷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我们也无需探究此时萧衍为什么会起兵造反,因为这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萧宝卷倒行逆施,昏庸无道,残忍嗜血,就算萧衍不起兵,也会有别人动手。只不过,时代选择了萧衍,这个默默无闻的刺史即将要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功名大业。天下之乱,并非在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势,而在于人心丧乱。身为帝王,可以失去一切。金钱,军队,城池,这些都可以失去。因为这些东西总归来说还是有形的,既是有形之物,失去了,再挣回来就得了。但萧宝卷失去的,并非这些有形之物,而是人心。人心无形,不可捉摸。而人心丧乱,则无药可救。永元三年,公元501年,萧衍起兵造反,率兵破建康城,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昏庸无道的萧宝卷慌不择路地逃跑,结果死在了两个想要献媚于萧衍的宦官手上。这位以昏庸闻名于世的帝王终于自食恶果,本篇文章到这里也马上要结束,但属于萧衍的故事,却刚刚开始。对萧衍来说,他的人生在这一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改天换日,即位登基,还是拥戴新主,自己则做个权倾朝野的大臣?萧衍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因为无论做什么选择,对他来说都已经不再重要,对南齐王朝来说更大不重要。这个魔幻而短命的王朝的覆灭已成定势,而自己成为新时代的主人,也已成为必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属于萧衍的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