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王朝进攻薛举之战,李世民军事才华初显,一战定陇右

唐王朝进攻薛举之战,李世民军事才华初显,一战定陇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坛典故 访问量:2195 更新时间:2024/1/23 18:15:36

大业十三年四月,原隋金城校尉薛举与其子薛仁果杀了金城令之后,正式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随后,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枹罕、西平、浇河等地,占据陇西,拥兵13万之众。接着,又攻占了天水,自称秦帝,并迁都天水。十一月,自称秦帝的薛举又击败了自称楚帝的李弘芝和自称唐王的唐弼,并吞并了他们的部众,一时之间,薛举声威大震,实力大增,号称拥有大军30万。此时的薛举,成了李渊对争夺天下最有威胁的割据势力之一。

十二月初,薛举命令长子薛仁杲率军10万进攻扶风,准备与李渊争夺关中。李渊立即做出部署,兵分两路:一路由李世民率领,攻击约仁果;一路由姜谟和窦轨率领,自散关出发,进攻薛举的根据地陇右。在对付薛举的同时,李渊又命令李孝恭率领一支军队,越过秦岭,准备攻占巴蜀地区。

十二月十七日,李世民率军到达扶风,年少轻狂的薛仁果哪是军事天才李世民的对手,不久之后,李世民在扶风大破薛仁果军,歼其一万多人,并将薛仁果一直追到了陇山附近。

薛举听到儿子兵败的消息,大为惊恐,他担心的倒不是他儿子的生死,而是害怕李世民越过陇山前来攻打他,于是连忙问属下:“自古以来帝王有没有投降的?”

听完薛举的话,时任任卫尉卿的郝瑗急不上前,大声说道:“陛下不应该有这种想法,当年汉高祖刘邦经历了无数失败,刘备甚至连妻儿都不保,他们不都成就了大业,陛下岂能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就作亡国打算。”

薛举自觉失言,便尴尬地笑了几声说:“我只是试探一下诸位的态度,并无他意。”随后便重重赏赐了郝瑗,并引为心腹。

十二月下旬,李渊派出去进攻薛举根据地的姜谟和窦轨抵达长道,结果遭到了薛举的埋伏,大败而归,不得不撤回长安。至此,薛举成为了与李渊争夺关中最有力的势力。

看到日益壮大的唐王朝,薛举越发感到不安。武德元年四月,他派使臣前去突厥约其联合攻唐,但被颉利可汗拒绝。

武德元年五月二十日,五十三岁的唐王李渊在太极殿登基称帝,建立唐朝。与此同时,李孝恭攻占了巴蜀地区后,唐朝的势力范围,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割据势力,当时的形势是——北有刘武周,但远在马邑,且被太原的李元吉所监视,对长安的威胁不大;朔方梁师都,准备联合突厥进犯关中,但在唐王朝的拉拢下,突厥已经与唐朝交好,梁师都的目的难以实现;武威李轨,在唐朝的拉拢安抚下,也选择了中立。因此,对李渊来说,对关中威胁最大的就是陇右的薛举集团,成为了李渊最强劲的对手。

六月初十,薛举率大军进攻唐朝泾州,正式对唐朝发起了挑战。但此时的唐朝已经成长到足以应对任何威胁。于是,称帝后的李渊决定彻底消灭薛举集团,解除眼下的危险。

随后,李渊以李世民为元帅,率八大总管迎击薛举。七月初,李世民率军抵达高墌城,同时薛举也亲率大军进逼高墌,前锋的小股部队已经到达豳州和岐州一带,来势汹汹。

但在关键时刻,唐军元帅李世民却染上了疟疾。没办法,李世民只好命令军队深挖壕沟,闭城防守,坚守不战,同时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刘文静和殷开山,并警告他们:“薛举一支孤军,深入我方腹地,时间一久,必定粮草短缺,士兵疲惫。所以,他一旦前来挑战,你们千万不要应战,等我病好了,再商量攻打薛举。”

“举粮少兵疲,悬军深入,意在决战,不利持久。即欲挑战,慎无与决”,“俟吾病愈,再图破之”。

但是,刘文静和殷开山并没有听从李世民的警告。

一走出李世民的大帐,殷开山就对刘文静说:“当薛举听说大王患病,必定掉以轻心,我们应该趁机攻打薛举。”刘文静听从了殷开山的建议。

于是,他立刻率大军在高墌西南的浅水源列阵,准备与薛举决一雌雄。而这边薛举听闻唐军出战,高兴的差点跳了起来,他最怕的就是唐军不出来,结果这个刘文静倒送上门来了,他一边正面列阵,忽悠唐军,一边又派出一支骑兵绕到唐军背后,准备对唐军发起突袭。

武德元年七月初九,双方激战于浅水源,刘文静大败。唐军的八大总管全部溃败,超过半数以上的士兵阵亡,大将军刘弘基、李安远等人全部被俘。鉴于此,李世民只好率军撤回长安。而薛举则乘胜占领高墌,并将唐军的尸体堆成一堆,以炫兵威。

关于浅水源的失败,历史上记载的是李世民患疟疾,将兵权交与刘文静指挥所致。这可能是事实,但也有可能是为李世民战败掩饰。试想一下,刘文静调兵那么大动静,李世民怎么可能提前一点风声都不知道,任由刘文静调兵遣将攻打薛举。但无论如何,败了就是败了。而浅水源之战的失败,也是自李渊起兵以来遭遇的第一次惨重失败。而作为罪魁祸首的刘文静和殷开山等人依然是罪不可恕。回到长安后,他们二人立马被李渊革职,听候发落。

浅水源的失败,给了李唐王朝一记重创,同时李渊也越发觉得,薛举不死,他永远都吃不好睡不香。但令人庆幸的是,或许是上天眷顾这个在乱世之中崛起的唐王朝,就在薛举携浅水源之威准备大举进攻长安时,他自己却病死了。

薛举死后,其子薛仁果继位。薛仁果继位后,原本打算进攻长安的计划不得不停下来。听到薛仁果的死讯,李渊笑了,因为他知道,大唐王朝的一大威胁没了,薛仁果和他老子薛举相比,无论是魄力还是实力上都差了一点。所以,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武德元年九月,李渊再次以李世民为元帅,率军攻打上次丢失的高墌城。这一次,李世民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当大军抵达高墌后,李世民就命令将士们不得私自出战。薛仁果派其大将宗罗睺出城挑战,李世民就是紧闭城门,拒不出战。

看着宗罗睺嚣张的气焰,李世民忍得了,但他手下的将士们却忍不了,于是纷纷请求出战。但李世民却说:“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贼兵恃胜而骄,有轻我之心,宜闭垒以待之。彼骄我奋,必一战而克之。”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不管对方怎样挑战,我们都不得出去应战,等到其军心骄躁,我军士气振奋之时,必能一战而击败他们。

李世民怕将士们像上次一样私自出战,随后又传令军中:“敢言战者,斩!”

一边是薛仁果想诱使唐军出战,一边是李世民拒不出战,双方就这样对峙了60余日,高墌城中的粮食终于吃光了,薛仁果差不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时间一长,薛军中终于有人受不了了,以梁胡郎为首的将领纷纷率部投降唐军。

李世民知道,此时的秦军已经将士离心,是进攻薛举的最佳时机。于是,他命令梁实孤军布阵于浅水源,诱敌出战。宗罗睺求战心切,率领所有精锐,对梁实发起了猛攻。梁实据险而守,顽强抵抗,在营中缺水、人困马乏数日的困境下,顽强地抵御住了宗罗睺的一次又一次地攻击。

经过数日激战,李世民料定,此时的薛军也已经到了极限,于是下达了总攻的命令,他亲率主力自浅水源之北,出其不意地猛攻薛军后背。他一马当先,率领十几名骑兵冲入敌阵,大军紧随其后,发起猛攻,薛军大败而逃。

见于此,李世民亲率两千骑兵准备追击而去。但他的舅父窦轨却说道:“薛仁果仍据守坚城,我军虽然大破宗罗睺,但绝不可轻易冒进,请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而李世民却认为,这正是乘胜追击、不给敌人喘息机会的良机,于是他率军急追宗罗睺而去,一直追到了高墌城下。薛仁果急忙出城列阵,准备迎战唐军。两军交战,薛仁果见唐军攻势凶猛,遂又退守城中。唐军继续发动猛攻,薛军士气低落,纷纷出城投降。

十一月初八,万念俱灰的薛仁果见大势已去,遂率领剩下的部众投降李世民。李世民接收了薛仁果一万多名精锐士卒和高墌城的男女居民五万余人。

十一月二十二日,李世民班师回长安,将薛仁果在闹市中斩首,算是为在第一次浅水源之战中丧命的唐军将士报了仇了。

至此,割据陇西的薛举父子彻底退出了争霸的舞台。他们从起兵到败亡,历时仅一年零七个月。

第二次浅水源之战的胜利,使陇西地区尽为唐朝所有,如此一来,既巩固了关中,又扩大了唐朝的势力范围,并消除了后顾之忧。也正是从这时候起,李世民卓越的军事才华逐渐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没有人会怀疑,假以时日,这个年轻的二皇子必将成为大唐帝国最杰出的统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将成为李渊问鼎天下的一张王牌,帮助李渊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中国古代战争史》

标签: 薛举李世民唐王朝李渊唐军刘文静

更多文章

  • 在八总管大败于薛举之后,李世民是怎么扭转局势的?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薛举,唐军,李渊,唐朝,薛仁杲,军事制度,唐太宗李世民

    在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的昏庸统治,全国各地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杨玄感起兵反隋之后,全国各地的农民义军迅速兴起,将隋朝推向了的边缘。在这个时候,居住在金城的武人薛举也起兵反隋,其先是控制住了当地的官员,赢得了金城的控制权。之后又因为武勇指明吸引了宗罗睺等盗贼的归附,声势壮大,在很短的时间

  • 山西历史名人 五十二 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薛举,唐军,李世民,突厥,李渊,长安

    薛举(?~618年),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隋朝末年割据群雄之一,金城校尉薛汪之子。网络图片、侵权联删薛举本是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其父薛汪,徙居兰州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薛举容貌魁梧雄壮,骁勇善射。其家钱财巨万,喜欢交结边地豪杰,称雄于北方边地。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时逢

  • 浅水原之战,秦王李世民,如何大破西秦霸王薛举长子薛仁杲?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属于你我标签:薛举,唐军,唐朝,李世民,薛仁杲,宇文化及,浅水原之战

    作者:忆香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此役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

  • 历史上的第三次薛家将:击败李世民,勇悍绝伦的西秦霸王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世民,薛举,西秦,薛家将,唐军,李渊

    李世民率军战西秦历史上的第三次薛家将,薛举父子,与前文所说的薛安都父子、薛世雄父子一样,同样是祖籍河东郡汾阴县,也是蜀汉薛永的后裔。薛举,生于兰州金城县(今甘肃兰州),身材魁梧,骁勇善射,家资巨富,喜欢结交豪杰,称雄于西北边地,后为隋帝国的金城郡校尉。617年,各地起义反隋,薛举身为西北豪强,也趁势

  • 裴仁基有多牛?他的长子是隋末的“万人敌”,遗腹子是初唐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裴仁基,王世充,李密,罗士信,裴元庆,裴行俭

    熟悉隋末唐初那一段历史的朋友,一看标题,就知道本文要写的人是裴仁基了。裴仁基在演义小说《说唐全传》中,绝对是一个龙套角色。不过,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三子一女还是有相当戏份的。三个儿子分别是裴元绍、裴元福、裴元庆。其中的裴元庆在书中被设定为隋唐第三猛将,力大无穷,手持一对银锤,五升斗大,重三百斤

  • 在裴仁基和单雄信之间,李密选择了单雄信,难怪会败给王世充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单雄信,李渊,王世,李密(隋朝),唐朝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最出彩的莫过于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了,威名最重、声势最高、兵力最强,但即便如此,李密却没有笑到最后,而改变李密和瓦岗军命运的就是童山之战和紧随其后的洛阳之战。童山之战中,李密的瓦岗军和宇文化及的骁果军展开决战,战争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的结果是宇文化及狼狈逃至魏县,而李密的瓦岗军虽然取得

  • 裴仁基:隋朝时期将领,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裴仁基,王世充,李密,隋炀帝,吐谷浑,杨坚

    裴仁基(?-619年),字德本,蒲州河东县人,隋朝时期将领,北周骠骑大将军裴伯凤之孙,上仪同三司裴定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骁勇善战,善于骑射。开皇初年,起家左亲卫,保卫皇宫安全。参加灭亡陈朝、攻打吐谷浑和靺鞨的战争,屡建战功,授光禄大夫。大业十三年(616年),奉命攻打瓦

  • 公孙武达随李渊南下,又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曾经两次打败突厥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渊,李世民,公孙,武达,突厥,李治,骑兵,唐太宗,公孙武达,唐朝,艺术家

    公孙武达参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公孙武达在李渊起兵后,到长春宫拜见李渊。跟随李渊起兵反隋,唐朝建国后,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公孙武达历仕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位皇帝,可谓三朝元老。公孙武达,生卒年不详,雍州栎阳(现今陕西西安临潼栎阳镇)人。公孙武达性格豪爽,力气很大,做过豪侠,在隋朝时做过骁果军士,隋炀

  • 建龙集团与维苏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扩大耐材合作

    历史解密编辑:界面新闻标签:特钢,维苏威,张志祥,建龙集团,耐材合作

    据建龙集团官微,5月9日,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维苏威高级陶瓷(中国)有限公司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逐步扩大先进耐材应用和服务合作,共同研发耐材创新技术。建龙集团旗下钢铁企业承德建龙、吉林建龙、建龙北满特钢、马来西亚东钢与维苏威在中包、三大件业务等方面已有合作。建龙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志祥表

  • 【安全圈】英国大型陶瓷材料厂商维苏威因网络攻击损失超3千万元

    历史解密编辑:安全圈标签:英国,伦敦,维苏威,网络攻击,网络安全,陶瓷材料

    网络攻击安全内参5月19日消息,英国工业陶瓷公司维苏威(Vesuvius)今年2月曾披露,正在处理一起网络事件。该公司日前表示,公司因该事件损失了35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057万元)。维苏威未披露此次事件的性质。在5月18日(周四)向英国监管新闻服务(注:类似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公告)提交的声明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