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为何惨败于薛举?

李世民为何惨败于薛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避光草莓 访问量:2606 更新时间:2024/1/23 17:57:29

在我们的印象中,李世民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是一位战神式皇帝,其军事能力在历代帝王中至少可排进前五。但鲜为人知的是,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有过一场罕见的惨败,导致阵亡士兵过半,最终狂奔400里逃回长安。

随着杨广统治的崩溃,反隋起义此起彼伏,不少野心家看到了机会,李渊、王世充窦建德等先后起兵。其中,李渊在山西晋阳起兵,然后迅速攻克长安城,占领关中、四川,走的是秦国与刘邦一统天下的道路。但在隋朝庞大的疆域中,西北部还有甘肃等地,而李世民这位高富帅在平定这些“贫瘠”之地时,却遭遇了一场空前的惨败。

晋阳起兵后,李渊兵锋席卷关中、四川,奠定了逐鹿天下的根基,但在陕西、四川之西北,还有宁夏、甘肃等地,如果不能平定甘宁,新生的唐朝将时刻如芒在背。然而,在李渊晋阳起兵时,在甘肃也诞生了一个新生政权。

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薛汪,大概是一位商人,因为生意需要,就迁居到了甘肃兰州金城(今兰州市)。薛汪儿子叫薛举,《新唐书》称他是“容貌魁岸,武敢善射。殖产巨万,好结纳边豪,为长雄。”也就是说,薛举家产丰厚、勇武过人、为人豪爽,人脉很广,很快就称雄于北方,其实薛举这样的人,无论什么时代都能称雄一方。

隋朝时期,薛举担任金城府校尉十多年,但到617年时,天下反隋起义此起彼伏,与李渊等人一样,薛举也看到了机会。617年,当时年荒民饥,陇西盗贼蜂起,为了讨伐贼寇,金城县令郝瑗招募了数千士兵,任命薛举为将。但薛举用心险恶,与儿子薛仁杲(gǎo)在酒席上挟持了县令郝瑗,随即起兵谋反,自称西秦霸王,建年号为秦兴,封薛仁杲为齐公,小儿子薛仁越为晋公。

薛举起兵后,发挥人脉优势,寻找招揽贼寇群盗,迅速聚集了十多位兵马,并战无不克,所至之处城池皆被攻下,《新唐书》记载“不阕旬,尽有陇西地,众十三万。”占据陇西之后,薛举在兰州称帝,封薛仁杲为太子,随即派出大军四处征讨抢占地盘。

西秦想要逐鹿天下,就必须扫清东进的拦路虎——大唐。617年12月,薛举准备攻打陕西扶风郡,当时扶风郡属于汧源贼寇唐弼,他拥立李弘芝为天子,部众十万人,薛举派人招降唐弼,而唐弼也决定投降,为此还杀了李弘芝,但薛仁杲不讲武德,突然袭击了毫无防备的唐弼,接收了唐弼大军,整军二十万,虎视眈眈长安。

面对西秦步步紧逼,李渊派李世民率军抵御薛仁杲,但薛仁杲似乎不堪一击,《新唐书》中记载李世民“秦王击破之,斩首数千级,逐北至陇还”,一直打到陇坻才撤兵。这一场惨败后,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薛举的统治,于是薛举以问“古时有投降的天子吗”来试探人心,说有的褚亮被踢出政治中心,说无的郝瑗得到重用。郝瑗提议与突厥合兵并力,一起攻打长安李渊,但后来宇文歆出使突厥,劝说突厥罢兵,于是薛举联合突厥攻打长安的计划破产。

但大唐想要逐鹿天下,也必须解除后患之忧,于是唐军也开始反击薛举。618年6月,唐朝丰州总管张长逊攻打西秦宗罗睺,薛举率军全部兵马救援,并派兵劫掠大唐城镇,一时间唐朝边关告急,李渊又一次派李世民组织反击。

到任之后,李世民认为薛举出兵太多,军粮必然难以持久,急于速战速决,于是决定坚守高墌(陕西省长武县)不战,准备拖垮薛举大军。面对薛举一再挑战,李世民高挂免战牌,就是屯兵不出。但根据《新唐书》记载,这时出现了两个意外因素:一方面是李世民生病了,无法正常指挥军队,一方面行军长史刘文静与殷开山,倚仗唐军人多就主动出战了,破坏了李世民的计策。

结果,薛举诱使唐军出战时进行突然袭击,唐军大败,死者达十分之六,八大总管中的蔺兴粲、慕容罗睺战死,李安远、刘弘基被俘,刘文静和其余几位将领在几百亲兵奋力拼杀下终于浴血突围出去,却找不到回城的路,只能望南而遁。据说,李世民率领残兵败将一路狂奔两个昼夜,大约跑了200公里,最终从高墌城逃回了长安。

击败李世民后,郝瑗建议说:“现在唐兵刚被击破,将士多被擒获,人心动摇,可乘胜直取长安。”薛举赞同这一战略,随即准备攻打长安,但在出兵时突然生病,征召巫师看病,巫师说是唐兵作祟,薛举听闻此事后,不久就去世了,于是攻打长安计划不了了之。之后,其子薛仁杲上台,谥薛举为武皇帝,还没等到安葬,李世民的大军就来了,薛仁杲很快就被唐军消灭了。

高墌之战,薛举几乎全歼了唐军,可谓是李世民军旅生涯最严重的一次惨败,留下的最大的污点,也是唐初第一场大败。那么,高墌之败李世民到底该负有什么责任?以刘文静的经历来看,高墌之战后被削职除名,但后来又跟随李世民攻打西秦,灭亡西秦之后,刘文静立即恢复一切官职待遇,还升为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李渊冤杀了刘文静,李世民上台后随即为其平反,追复其官爵。殷开山的遭遇,与刘文静大致相同,高墌之败的两个罪魁祸首,让唐军损失了数万精兵,最后却只是罚酒三杯了事。因此,以刘文静、殷开山的经历来看,未尝没有为李世民背锅的可能。

当然,胜负乃兵家常事,高墌之败并不影响李世民的历史地位,或许正是由于这一次惨败,让李世民变得愈发谨慎,愈发注重部下的执行力,因而在未来的战争中才会百战百胜,并开创一个辉煌盛世。

参考资料:《新唐书》等

标签: 李世民薛举李渊唐军刘文静突厥

更多文章

  • 唐王朝进攻薛举之战,李世民军事才华初显,一战定陇右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薛举,李世民,唐王朝,李渊,唐军,刘文静

    大业十三年四月,原隋金城校尉薛举与其子薛仁果杀了金城令之后,正式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随后,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枹罕、西平、浇河等地,占据陇西,拥兵13万之众。接着,又攻占了天水,自称秦帝,并迁都天水。十一月,自称秦帝的薛举又击败了自称楚帝的李弘芝和自称唐王的唐弼,并吞并了他们的部众,一时之间

  • 在八总管大败于薛举之后,李世民是怎么扭转局势的?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薛举,唐军,李渊,唐朝,薛仁杲,军事制度,唐太宗李世民

    在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的昏庸统治,全国各地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杨玄感起兵反隋之后,全国各地的农民义军迅速兴起,将隋朝推向了的边缘。在这个时候,居住在金城的武人薛举也起兵反隋,其先是控制住了当地的官员,赢得了金城的控制权。之后又因为武勇指明吸引了宗罗睺等盗贼的归附,声势壮大,在很短的时间

  • 山西历史名人 五十二 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薛举,唐军,李世民,突厥,李渊,长安

    薛举(?~618年),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隋朝末年割据群雄之一,金城校尉薛汪之子。网络图片、侵权联删薛举本是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其父薛汪,徙居兰州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薛举容貌魁梧雄壮,骁勇善射。其家钱财巨万,喜欢交结边地豪杰,称雄于北方边地。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时逢

  • 浅水原之战,秦王李世民,如何大破西秦霸王薛举长子薛仁杲?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属于你我标签:薛举,唐军,唐朝,李世民,薛仁杲,宇文化及,浅水原之战

    作者:忆香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此役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

  • 历史上的第三次薛家将:击败李世民,勇悍绝伦的西秦霸王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世民,薛举,西秦,薛家将,唐军,李渊

    李世民率军战西秦历史上的第三次薛家将,薛举父子,与前文所说的薛安都父子、薛世雄父子一样,同样是祖籍河东郡汾阴县,也是蜀汉薛永的后裔。薛举,生于兰州金城县(今甘肃兰州),身材魁梧,骁勇善射,家资巨富,喜欢结交豪杰,称雄于西北边地,后为隋帝国的金城郡校尉。617年,各地起义反隋,薛举身为西北豪强,也趁势

  • 裴仁基有多牛?他的长子是隋末的“万人敌”,遗腹子是初唐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裴仁基,王世充,李密,罗士信,裴元庆,裴行俭

    熟悉隋末唐初那一段历史的朋友,一看标题,就知道本文要写的人是裴仁基了。裴仁基在演义小说《说唐全传》中,绝对是一个龙套角色。不过,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三子一女还是有相当戏份的。三个儿子分别是裴元绍、裴元福、裴元庆。其中的裴元庆在书中被设定为隋唐第三猛将,力大无穷,手持一对银锤,五升斗大,重三百斤

  • 在裴仁基和单雄信之间,李密选择了单雄信,难怪会败给王世充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单雄信,李渊,王世,李密(隋朝),唐朝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最出彩的莫过于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了,威名最重、声势最高、兵力最强,但即便如此,李密却没有笑到最后,而改变李密和瓦岗军命运的就是童山之战和紧随其后的洛阳之战。童山之战中,李密的瓦岗军和宇文化及的骁果军展开决战,战争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的结果是宇文化及狼狈逃至魏县,而李密的瓦岗军虽然取得

  • 裴仁基:隋朝时期将领,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裴仁基,王世充,李密,隋炀帝,吐谷浑,杨坚

    裴仁基(?-619年),字德本,蒲州河东县人,隋朝时期将领,北周骠骑大将军裴伯凤之孙,上仪同三司裴定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骁勇善战,善于骑射。开皇初年,起家左亲卫,保卫皇宫安全。参加灭亡陈朝、攻打吐谷浑和靺鞨的战争,屡建战功,授光禄大夫。大业十三年(616年),奉命攻打瓦

  • 公孙武达随李渊南下,又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曾经两次打败突厥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渊,李世民,公孙,武达,突厥,李治,骑兵,唐太宗,公孙武达,唐朝,艺术家

    公孙武达参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公孙武达在李渊起兵后,到长春宫拜见李渊。跟随李渊起兵反隋,唐朝建国后,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公孙武达历仕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位皇帝,可谓三朝元老。公孙武达,生卒年不详,雍州栎阳(现今陕西西安临潼栎阳镇)人。公孙武达性格豪爽,力气很大,做过豪侠,在隋朝时做过骁果军士,隋炀

  • 建龙集团与维苏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扩大耐材合作

    历史解密编辑:界面新闻标签:特钢,维苏威,张志祥,建龙集团,耐材合作

    据建龙集团官微,5月9日,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维苏威高级陶瓷(中国)有限公司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逐步扩大先进耐材应用和服务合作,共同研发耐材创新技术。建龙集团旗下钢铁企业承德建龙、吉林建龙、建龙北满特钢、马来西亚东钢与维苏威在中包、三大件业务等方面已有合作。建龙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志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