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看了崔颢的诗以后, 李白为何“眼前有景道不得”, 不敢写黄鹤楼了

看了崔颢的诗以后, 李白为何“眼前有景道不得”, 不敢写黄鹤楼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锋宇论戏曲 访问量:3600 更新时间:2024/1/20 0:35:58

唐代诗人崔颢有一首写黄鹤楼的名篇,堪称咏黄鹤楼的绝唱,诗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朝的严羽曾这样评价:“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据《唐才子传》说,白见了此诗曾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并为之搁笔。

李白是天才诗人,其创作水平与技巧皆高于崔颢,但他不敢写黄鹤楼,因为在这个题材上,崔颢达到“天生”,即自然天成的高度,为李白所不及。

可见,写作技巧再高也不及自然天成重要,写作技巧是自然天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自然天成需要许多条件。

自然天成既需诗人的天才条件,也需诗人的后天努力,尤其是审美体验的能力的培养锻炼。

崔颢能写出《黄鹤楼》好诗,是他对黄鹤楼此景有深刻独到的审美体验,“此皆一时亲眼熟睹现前妙景,更不自意早从舌尖指尖忽然平流出来,所谓一片光明,略无痕迹。”(《鱼庭闻贯·与张晦于伦》)

而李白未及崔颢之处,在于面对此景“熟睹”,即长期观察不够,所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甘拜下风。

当然,还有一些“吃不到葡萄”的人指手画脚挑出《黄鹤楼》的“酸”来:

这首诗虽然被称为七律,但是并不符合七律诗的格律。

特别是前四句,“黄鹤”一词重复三次,“去”字“空”字连用两次。字的重复出现,犯了格律诗的大忌。

至于第三、第四两句,也不符合律诗所规定的对偶句。

第四句尾句的“空悠悠”,连用三个平字,又“犯三平”之忌。

这些,都有悖于七律这一特定题材的规定。

其实,《黄鹤楼》“直以古歌行入律”,既不是崔颢疏忽忘了格律规则,也不是他有意违反近体声韵,而是当时并没有“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死板的格套,也没有下字避重复、结构讲起承转合之类僵硬的规矩,更没有私塾先生在那里预定标准答案让人照猫画虎。

七律的形式,只不过来自诗人比较一致的审美习惯和语言形式,出自歌行的七律自然常常参用歌行的句式,而这种新旧杂糅的语言形式,恰恰没有后来定型七律的呆板僵滞或圆熟俗滥,所以,当时沈佺期、崔颢、李白等人的所谓“七律”,反而显出一种刚健奇崛而又流动灵活的韵味。

也许崔颢当时登楼赋诗,只是信口而吟,信笔而书,根本没有粉本规矩的拘束,恰如《说诗晬语》所说,“意在象先,纵笔所到,遂擅古今之奇”,因此写来如“大斧劈皴”,于是自然免不了“体例不纯”,显出七言歌行的底色纹路来。

另外,李白并没有真搁笔,据说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他用一首《登金陵凤凰台》来证明自己七律的功力: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从格律上来说,李白的诗比崔颢诗工整得多。但是在立意上,李白仍输给崔颢一头。

“长安不见使人愁”,是在思念君

“总为浮云能蔽日”,是在担心君王被蒙蔽,自己不受重视。

这是一个政治主题。

但是这个政治主题和“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构成了矛盾。

因为后者实际上在暗示,政治上的成功和高贵的地位其实都是过眼云烟,没有意义。

既然没有意义,又何必担心君王被蒙蔽,哀叹自己在政治上没有机会?

所以,李白这首诗考虑得不够周密,存在着内部的冲突。

而在崔颢的诗中,“日暮乡关何处是”里的“乡关”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也是生命意义上的故乡,也就是人生的归宿问题。

他登上黄鹤楼想到仙人乘鹤而一去不返,他看到眼前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的一派生机,想到在这个世界上,我能住多久,所以发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慨叹!

这样来看,开头的四句才有了着落,这三个“黄鹤”、两个“空”就不是无缘无故了。?

这三个“黄鹤”、两个“空”像三记警钟,一下一下地敲在李白的心坎上,那么自然,那么隐蔽,却又那么沉重,难怪“诗仙”李白要甘拜下风了。

更多文章

  • 王宠「崔颢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王宠,书法,诗人,唐朝,画家,王献之,崔颢诗,北京故宫博物院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王宠此篇奔放纵逸,酣畅飘忽,尤其“独行”二字,淋漓畅快,锋芒外露,自言:“饮归大醉,不计笔墨”,可见是酒后挥毫,更见自然率意。王宠的书法受王献之影响较深,此书仍不失献之意韵,萧散俊逸,笔墨内敛,筋骨内涵,遒劲疏爽,亦如明代邢侗在《来禽馆集》中所评:“履吉书原自献之出,疏拓秀

  • 《千家诗》112《黄鹤楼》崔颢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崔颢,黄鹤楼,李白,千家诗,鹦鹉洲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郦师来启蒙,不亦乐乎?”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首诗——《黄鹤楼》,不仅在古代就风头一时无两,到了现代风头可谓更劲啊,它在各种唐诗排行榜中都名列魁

  • 郑红码,烂尾黄鹤楼版:钱都去哪了?李白和崔颢早有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崔颢,李白,黄鹤楼,黄鹤

    唐 李白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 崔颢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取款难之烂尾黄鹤楼:钱都去哪儿了?李白和崔颢谁猜对了?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崔颢,李白,黄鹤楼,黄鹤

    唐 李白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据云:部分被某人外卷出国了,部分被中饱私囊了,部分被钱庄人做红利了,部分可能投给了某大,某创之类的地产公司,总之都已泡沫化了,可能回不来了……唐 崔颢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据报道,河

  • 黄鹤楼版:钱去哪儿了?李白和崔颢谁说对了?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崔颢,李白,黄鹤楼,黄鹤

    唐 李白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据云:部分钱被某人外卷出国了,部分被诸侯权贵私人拿走了,部分被被钱庄人做红利了,部分可能作为贷款投给了某大,某创之类的地产公司,总之都已泡沫化了,可能回不来了 ​​……唐 崔颢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 唐代诗人崔颢的十首古诗,其代表作《黄鹤楼》,被誉为七律之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崔颢,七律,黄鹤楼,诗人,李白,题诗,诗作,艺术家,唐朝

    崔颢(hào),汴州人 ,唐朝著名诗人。说到崔颢那就绕不开他的那首《黄鹤楼》。相传《黄鹤楼》是崔颢游历时即兴题在楼壁上的诗作,这首诗把怀古和思乡的主题完美地融为一体,即景抒情,情在景中,纵笔写来,挥洒自如。诗的前三句里“黄鹤”一词连用三次,表现了诗人不拘常格的大胆创新精神,前人称《黄鹤楼》一诗为“变

  • 【古检君·志愿服务】“第十四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上“检察志愿红”的声与影

    历史解密编辑:古田检察标签:志愿服务,陈靖姑,文化节,公益,古检君·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古田县人民检察院历来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制度体系建设,成立“临水之光·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青年检察干警化身校园讲师、乡村卫士、城市检验员、战“疫”逆行者等角色,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021年以来,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60余小时。2022

  • 福州仓山:陈靖姑金身祈福 市民许愿贺新春

    历史解密编辑:海峡网标签:祈福,金身,陈靖姑,仓山区,福州仓山

    由仓山区委、区政府主办的仓山区闽江之心系列活动之“元宵佳节明月升 人间欢乐幸福年”活动5日晚举行。市民冒雨参加活动。5日恰逢仓山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靖姑信仰习俗临水夫人陈靖姑诞辰1256周年。当晚7时许,手持各式各样自制花灯的汉服爱好者们和头戴“大头娃娃”、手持福州油纸伞的12名婆官,表演传统民

  • 第十五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举行 临水夫人首次巡安闽江

    历史解密编辑:海峡网标签:陈靖姑,旅游节,闽江,民俗,闽台,信俗

    25日,第十五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暨2022陈靖姑文化海丝行活动在“闽江之心”的仓前公园启幕。两岸嘉宾齐聚,品味陈靖姑信俗文化的传承之美,感受陈靖姑信俗文化在闽台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发展。闽江游船上展现陈靖姑文化风采。记者 石美祥 摄陈靖姑是福建最具影响力的女神之一,与“海上女神”妈祖齐名

  • “陈靖姑”影院看《无名》, “妈祖”乘飞机动车出国游!福建人士:全是真的!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解密编辑:都市快报橙柿互动标签:妈祖,祖庙,信俗,巡安,无名,陈靖姑,出国游,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有福建网友看电影《无名》时发现,一排“神仙”金身坐在最前排,还拿着可乐和爆米花。现场其他陪同人员也蛮多,全场洋溢着欢乐。记者了解到,这事发生在福州市仓山区福州南站奥斯卡国际影城,观影时间是2月1日。影院李经理说:“一个当地的风俗活动吧,是仓山区胪雷村的村民们举行的。”有村民说,当天有人包场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