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刘裕在取代东晋建立南朝宋国后,要将司马懿的后人全部诛灭?

为何刘裕在取代东晋建立南朝宋国后,要将司马懿的后人全部诛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岛知风 访问量:4467 更新时间:2023/12/22 14:05:20

公元479年刘裕的曾孙南朝宋国末帝年仅13岁的刘准被篡位的萧道成派人杀害,在临死前刘准曾感叹:“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

刘准的遗言就是希望再有轮回,愿生生世世不再生在皇家。刘准发出如此感叹,其实也是他的曾祖父刘裕给老刘家造成的业果,当初刘裕篡夺东晋皇位,不仅杀害了晋朝末代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还大肆诛戮晋朝皇室司马家族成员,宋元时期的史学家胡三省就此曾感叹:“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

虽然司马家族不得人心,但是刘裕大肆诛戮前朝皇室,也让自己的子孙后人品尝到了开杀戮前朝皇室的恶果。不过当初刘裕诛灭司马懿的后人不仅是为了震慑天下门阀家族,也是为了想替子孙后代消除安全隐患,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他开的恶头反而让子孙后代不得善终。

想当初司马懿虽然有直接篡位,但是司马懿把持魏国朝政时期就已经开始杀戮忠于曹魏的忠臣,到了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时期更是进一步加剧,司马师不仅大肆杀戮忠于曹魏皇室的忠臣还废除了魏帝曹芳,司马昭则更狠,直接把魏帝曹髦弑杀。

相比较之下司马昭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晋武帝司马炎还算是比较厚道,没有对曹魏皇室大开杀戒。不过司马炎选择继承人选的不好,选了一个有点傻乎乎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此后历经“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原沦落,晋朝皇室只得南逃建立了东晋,数十年后东晋的大将刘裕直接篡位,也为司马家族建立的短命且混乱的王朝画上了句号。

而刘裕在建立宋国前后,不仅诛杀了东晋的最后两位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和晋恭帝司马德文,还大肆诛戮司马家族的后人,刘裕所做的这一切也都是为了子孙后代所考虑。

虽然据史料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王刘交第二十二世孙,但是刘裕这个汉朝皇室后裔比三国时期的刘备还落魄,在东晋时期刘裕的家族早已沦落为了低级士族,是标准的寒门家族。

刘裕的父亲刘翘只是郡功曹,属于是基层官吏,刘裕出生时母亲赵安宗就因难产而死,刘翘家中贫困,拿不出钱请乳母抚育刘裕,因此刘翘一度想将刘裕抛弃,幸亏刘裕的堂婶心善怜悯他,把他接到家中哺乳,就这样他才活了下来,可见刘家当时有多么穷苦。

后来刘翘也早逝,刘裕被继母萧文寿养大,没有父亲,全靠继母干农活,可以想见刘裕幼年时期的日子过得有多么贫苦。

不过贫苦生活没有使得刘裕消沉下去,反而使得刘裕更加有毅力,更加的想出人头地,因此长大之后的刘裕胸怀大志,还以孝顺继母闻名乡里。

不过出身寒微且贫苦的刘裕胸怀大志也没有用,在那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重视家族出身的时代,尤其是东晋更是依靠着门阀士族才得以立足,所以朝廷的权力基本都掌控在门阀士族阶层,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那是难上加难。

像刘裕这样的寒门子弟想在当时出人头地那就只有参军,依靠军功或许成功的机会还能更大一些,刘裕本人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最终选择了从戎参军,投身到了当时的精锐部队北府军中,成为前将军刘牢之所部的将士。

在北府军时期,刘裕作战骁勇,每次战斗必定身先士卒,他不仅勇猛,还十分有谋略,因此深受刘牢之的喜爱和器重,很快就被提拔为北府军中的一员大将。

当时的东晋皇帝是晋安帝司马德宗,而司马德宗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痴皇帝,其智力比“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还低下,据《晋书》记载,司马德宗不仅有严重的口吃,还不知冷热和饱饿,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基本属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智力有严重障碍的人。

像司马德宗这样的痴皇帝自然不会让朝臣信服,所以这时候的东晋皇权极其衰微,公元402年,东晋权臣桓玄发动叛乱,废除了司马德宗,自建国号为楚,史称桓楚政权。

桓玄反叛后,刘裕的上司刘牢之被桓玄排挤打压,刘牢之忧惧之下自尽而亡,刘牢之自缢之后,北府军的主要将领都开始拥护刘裕,而刘裕眼看桓玄势力强大,只得带领北府军暂时屈从于桓玄之下。

后来桓玄不信任刘裕,一再对北府军进行赶尽杀绝的行动,最终激起了刘裕决定反抗桓玄的想法。

公元404年,刘裕召集北府军残兵一千余人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打出了反击桓玄,重迎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口号。

在东晋时期,核心权力阶层基本都被以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为首的门阀士族所垄断,桓玄正是门阀士族的桓氏家族代表人物。而刘裕出身寒门,代表着是寒门阶层,当时天下人对门阀士族垄断权力早已不满,因此当刘裕振臂一呼准备反抗门阀士族的代表人物桓玄时,得到了很多寒门子弟的拥护。

很快刘裕就率领北府军击败了桓玄,并且迎回了晋安帝司马德宗,刘裕此时地位和声望达到了顶峰,他当时已经就具备废掉司马德宗自立为帝的机会,但是他并没有如此行事,而是改请武陵王司马遵总领百官摄政。

这么看刘裕是真的想安心效忠东晋皇室吗?当然不是,刘裕不是没有野心,只是当时时机并不成熟,桓玄败亡之后,东晋朝局动荡不安,民间更是百废待兴,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对他们也是虎视眈眈,最关键的是刘裕出身寒门,得不到掌控权力的门阀士族拥护,所以他需要时间把这些问题都处理妥善才能称帝,因此他没有着急立刻称帝,而是继续在名义上尊奉东晋皇室,毕竟东晋皇室当时已经没有人能对他构成威胁。

后来刘裕以司马德宗和司马遵为傀儡,在幕后掌控大权,他对内打压门阀士族,大力重用有能力的寒门子弟,开创了寒门掌机要的政治局面,对外用兵先后攻灭了南燕和后秦,清除了东晋周边的敌对势力,使得东晋整体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

在公元417年时,刘裕两次北伐不仅收复了中原还掌控了部分关中地区,这些军功使得刘裕的威望无可复加,刘裕也顺利的获得了赐封九锡的殊荣礼遇。

这时候的刘裕自然也不甘心再屈居于智力低下的司马德宗之下了,于是很快他派人将司马德宗弑杀,并改立琅琊王司马德文为帝。

既然刘裕弑杀了司马德宗,为何又要改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这不是麻烦嘛。其实刘裕本来是有意称帝,但是他很迷信,当时有谶语言“昌明(指的是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的父亲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后有二帝”,因此十分迷信的刘裕认为晋朝不该亡,还得再有一个皇帝才能灭亡,于是才拥立了司马德文为帝。

公元420年,司马德文过渡了一年为帝,刘裕认为这时候晋朝该灭亡了,于是就派人写好禅位诏书让司马德文照抄禅位。司马德文也很识趣,很高兴的抄写了禅位诏书,并对人说如果没有刘裕,晋朝早就灭亡了,是刘裕延长了晋朝二十多年的国祚,所以他是心甘情愿让位。

司马德文当然不会是心甘情愿让位了,只是形势所迫,他表现得如此高兴让位就是希望刘裕将来能饶他不死,不过很可惜,即便他如何卑微的表现,刘裕也必须把他除之后快。

刘裕称帝之后降司马德文为零陵王,还派了心腹大将刘遵考名义上去保护司马德文,实际上就是监视。

而司马德文和智力低下的哥哥司马德宗不同,他十分谨慎且聪明,他担心刘裕会找借口杀掉他或者是暗害他,于是在封地十分小心谨慎,只与妻子褚灵媛住在一个屋中,几乎从不外出,连吃饭都让褚灵媛亲自采买和动手烹饪,从不吃外来食物。

司马德文如此谨慎确实让刘裕无从下手,后来刘裕只能收买褚灵媛的两个哥哥褚秀之和褚淡之,只要司马德文与褚灵媛生育儿子,褚秀之和褚淡之就想办法暗中将这个孩子害死,司马德文眼看着自己的儿子一个接一个莫名其妙暴毙,他知道是刘裕所为,但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平时行事更加小心谨慎。

最终刘裕忍不下去了,派人去暗杀司马德文,本来杀手是让司马德文服毒自尽,但是司马德文崇信佛教,他认为自尽的人在佛教中是有罪的,死后不得轮回,因此他坚决不肯自尽,杀手只能亲自动手用枕头将他闷死。

杀死司马德文之后,紧接着刘裕又派人在统治区内大范围捕杀晋朝皇室司马家族成员,就这样曾经叱咤三国时期的冢虎司马懿的后人遭到了灭顶之灾,他的子孙后代大多数被刘裕捕杀殆尽,只有极少数改名易姓隐居起来。

在刘裕弑杀司马德文之前,历史上从来没有人会公然杀害已经禅位的前朝皇帝,还大肆捕杀前朝皇室成员,即便是胆大妄为的司马昭,他派成济弑杀魏帝曹髦之后,也不敢公开承认是自己想弑杀曹髦,还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借口掩饰,并把受他指使动手杀害曹髦的成济公开处以极刑。

相比之下刘裕不仅公然杀害禅位的司马德文,还下旨大肆捕杀东晋皇族成员,这绝对是开创了历史先河,所以胡三省才会称刘裕开了恶例,自此之后禅位之君很难善终。

刘裕在已经称帝,完全掌控局面的情况下,为何还会对司马懿的后人如此忌惮,非要对他们赶尽杀绝呢?

其实刘裕如此行事的原因不外乎有三点:

第一,刘裕靠武力上位,根基并不稳固。

要知道晋朝的建立是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祖孙三代四人的努力而形成,司马家族是靠玩政治手段才最终篡位成功。

刘裕则没有司马家族这么深厚的积累,刘裕从公元404年反抗桓玄开始算起,到420年称帝,满打满算也不过16年时间,而这16年时间中,刘裕主要是靠着绝对的武力才成功称帝。

在刘裕称帝的过程中,他没有像司马家族那样采用温和的政治手段,而是他为了节省时间和步骤采用了武力杀掉所有不服的人,所以他虽然称帝,但是根基并不稳固,人心并不是完全臣服,尤其是那些门阀士族。

东晋这些门阀士族完全是屈从于刘裕的武力之下,长时间下去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对刘裕起反抗之心,而门阀士族如果反抗刘裕最大的借口就是找到东晋皇室成员,打出恢复东晋皇权的口号来反抗刘裕。

所以刘裕为了不给自己和子孙后代将来找麻烦,他必须在登基之初就立刻杀光东晋皇室成员,让这些门阀士族失去可以利用的旗帜。

第二,刘裕诛杀司马家族成员也是为了警告那些门阀士族。

刘裕的崛起是当时的一大异数,上面说过当时的权力阶层基本都被门阀士族所垄断,像刘裕这种寒门出身的人很难有翻身的机会。而刘裕凭借自身卓越的能力,最终在门阀士族所垄断的时代开创出了一条属于寒门子弟的成功之路。

在上位之后的刘裕也认清了门阀士族的腐朽无能,他掌权时江南地区依旧是门阀士族垄断着仕途,所以他决定改变这种现象,他开始大量启用有能力的寒门子弟,但是寒门子弟掌权就触动到了这些门阀士族的利益蛋糕,自然是阻力重重。

所以刘裕决定破除门阀制度,而解决门阀制度的办法就是先从东晋皇室司马家族开始,要知道当初正是东晋皇室带着门阀士族南逃,依靠着门阀士族的支持才建立了东晋,而司马家族其实就是这些门阀士族之首。

一旦有事,将来这些门阀士族肯定是会重新凝聚在司马家族身边,因此既然刘裕想破除门阀制度,那就得先拿门阀士族之首的司马家族开刀,把司马家族屠戮殆尽,才能杀鸡儆猴,警告其他的门阀士族,这样门阀士族才不会再对刘裕启用寒门子弟进行阻挠。

最后刘裕在诛杀司马家族之后,果然打破了门阀士族对权力的垄断,开启了寒门子弟掌机要的政治格局。

第三,刘裕称帝时年事已高,他为了保障儿子也得除掉司马德文。

在公元420年刘裕称帝时,他已经57岁高龄了,这个年龄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已经算是高龄了,尤其是古代人很少有能活到70岁的人,所以刘裕担心自己活不长。

而刘裕生孩子却比较晚,他的长子刘义符当时年仅14岁,注定他留给儿子刘义符的过渡时间不会太久,试想一下,刘裕活着的时候还能压制住局面,如果他不久就去世了,他那年幼的儿子刘义符如何压制局面,又如何压制三十六七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司马德文。

就看司马德文行事小心谨慎,如果刘裕突然去世,恐怕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刘义符的就是以司马德文为首的东晋皇族,所以不管是把司马德文留下还是留下司马家族,这都是对刘裕子孙后代的威胁,只有杀掉司马德文和司马家族的成员,才能不给门阀士族留下反抗刘裕子孙后代的借口。

这就是刘裕为何不顾恶名而要杀掉司马懿后人的原因,主要还是出于他的统治需要,他既要震慑门阀士族,也不能给子孙后代留麻烦,所以就对司马家族斩尽杀绝。不过刘裕开创的这个杀害禅位之君的恶例先河也让他的曾孙刘准受了连累,刘准最后也被篡位的萧道成派人杀害,而萧道成正是学的刘裕。

虽然刘裕开创了杀害禅位之君的恶例先河,但他在后世并没有受到过多的指责,主要就在于司马家族本身就不得人心,也说明了以司马家族为首的门阀士族垄断仕途权力是多么让人反感。

更多文章

  • 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若一统天下, 历史会是怎样的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马楠情感测试标签:北魏,匈奴,桓玄,拓跋,刘裕若,宣昭皇帝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曰“宋”,史称“刘宋”。这位27岁从军,57岁当皇帝的一介平民,砍过柴、种过地、打过渔、卖过草鞋、做过混混、当过小兵,虽说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之后,然而,到了他这代刘家已经是家徒四壁、穷的都揭不开锅了。公元383年,结发妻子臧爱亲给刘裕生下第一个孩子刘兴弟,

  • 一场失败的托孤:雄才大略大刘裕刚死,四大辅臣就将小皇帝废杀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刘裕,皇帝,大辅臣,徐羡之,檀道济,一场失败的托孤

    中国历史长河蜿蜒五千年,不是盛世太平,就是乱世纷呈,数不清的历史人物诞生出这些精彩的历史故事。有句话叫“盛世产庸吏,乱世出英雄。”意思是在最为动荡的乱世中,天下不太平,往往英雄辈出。历史中最为动荡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天下动荡不安,英雄豪杰数不胜数,其中就有那么一位出身卑微,全靠自己打

  • 刘裕为何要大规模的诛杀司马懿的后代?真实原因并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裕,司马懿,桓玄,皇帝,司马炎,蜀汉,汉朝,三国

    说起来刘裕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司马懿绝对是家喻户晓,刘裕便是取代了司马懿建立的晋朝,并且将司马懿的后人全部斩杀之人,来,看看狠人刘裕的一些资料。灭国:3个。逼杀皇帝:5个。平叛:2个。最辉煌的时刻:代晋自立最狠毒的时刻:把司马家灭族。最英雄的时刻:一人独战千人。最悲哀的事情:当皇帝仅仅2年。对这么一

  • 超能打胜仗的皇帝刘裕:历史书上不敢记载的屠夫天子,仅在位2年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裕,皇帝,桓玄,北魏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首词出自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乃是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词中所说的“寄奴”,则是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刘宋政权作为南朝第一个政权,立业60年,经历了9位皇帝,作为这样一个朝代的开国君主,刘裕却被后世誉为“南朝第一帝”

  • 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究竟有多猛:手撕6位君主,天下英雄无敌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刘裕,桓玄,桓温,萧道成,宣昭皇帝,谯纵,君主

    刘裕、刘彧和刘昱,全都是南朝宋国的皇帝。不由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古代人是怎么区分这三个人的名字的?毕竟读音完全一样有没有?最有意思的是,刘昱还是刘彧的儿子,哪有儿子的名字和父亲的名字同音的呢?或许是因为普通话当时还没有普及,在南北朝时期,这三个人的名字读音压根就不同。虽说读音一样,且都是刘宋的皇帝。

  • 刘裕篡权弑君,司马德文被闷死,北魏刘宋交兵,毛德祖战败不屈

    历史解密编辑:诗情画音标签:刘裕,刘宋,北魏,晋朝,毛德祖,宋武帝,晋恭帝,南北朝,司马德文

    公元420年,东晋权臣刘裕在建康接受晋恭帝司马德文的禅让,正式登基称帝。刘裕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刘裕降封晋恭帝司马德文为零陵王,东晋就此灭亡。而南朝第一个皇朝诞生,刘裕成为开国武皇帝,南朝第一帝,气吞万里如虎,中国历史上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由于刘裕的巨大的军功荣耀,在南方强大的声望统治力,刘宋

  • 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究竟有多猛?堪称是寒门逆袭的天花板

    历史解密编辑:妙笔历史标签:刘裕,桓玄,谯纵,大军,刘宋,王镇恶,沈田子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边的“寄奴”是一个人的小名,他就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气吞万里如虎”指的是在东晋十六国,刘裕如同开挂一般,先后灭掉了楚国桓玄、南燕慕容超、蜀国谯纵、后秦姚泓、东晋司马德宗、

  • 历史最遗憾的一次北伐-刘裕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裕,北魏,皇帝,大军,南燕,北伐

    “拨开历史迷雾、静看风云变幻”,一家之谈,欢迎探讨。公元317年—公元589年,起于西晋亡国,止于隋灭南陈,堪称华夏大地上最动荡的三百年,一条长江分两岸,南北打、各自内部也是厮杀无休,南方是东晋、宋齐梁陈走马灯一样轮换,北方则是五胡乱华,十六国、北魏北齐北魏烽烟四起,但总体态势是:南弱北强,最终的结

  • 寒门刘裕缘何能够打破门阀垄断?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的特邀函标签:刘裕,桓玄,太守,刘牢之,司马元显,史说三国

    刘裕出生没多久,他母亲赵安宗就因为产后感染,不久就去世了,他爹没有多余的钱给他请奶娘,襁褓中的刘寄奴面临人生第一个危机——断奶危机。虽然各类史书里都说刘裕自幼家贫, 但是这个穷只是相对而言的。咱就不说他是刘邦弟弟楚王刘交之后这事了, 毕竟另一个中山靖王之后也曾落魄到编草鞋的地步。但爹刘翘,在当时还是

  • 南北朝时期,刘裕是如何一步步掌控荆州的?

    历史解密编辑:小二侃世界标签:刘裕,荆州,桓玄,太守,刘毅,豫州,刘宋,南北朝,史说三国

    以江州内地,治民为职,不宜置军府。——刘毅自古以来,长江都是南方政权抵御北方政权的天堑,而在长江天堑上荆州之地又是重中之重,控制荆州之地者就可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转折点,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东晋时期,刘裕是朝廷最大的权臣之一,先后发动了对刘毅、司马休之与桓玄等多方的战争,最终彻底掌控了荆州之地,对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