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家里穷、生子晚的影响:刘裕七个儿子七个娘,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家里穷、生子晚的影响:刘裕七个儿子七个娘,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4299 更新时间:2024/1/24 0:39:34

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为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寄奴乃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他还有另一个更早的小名“奇奴”。从这两个小名上也能看出来刘裕出身在贫苦人家,辛弃疾这句话的意思正是感叹刘裕能咸鱼翻身,建功立业,自己也渴望成为他那样的人。

刘裕家里的穷是出了名的,《宋书》中有多处记载了刘裕家里的穷:

《卷01本纪第1武帝上》:“家贫”,“初,高祖家贫,尝负刁逵社钱三万,经时无以还。逵执录甚严,王谧造逵见之,密以钱代还,由是得释。”

《宋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七》:“初,高祖产而皇妣殂,孝皇帝贫薄,无由得乳人,议欲不举高祖。”意为其时家境贫苦,母亲更因分娩后疾病去世,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后来长大还得靠亲戚,也就是“养于舅氏”,寄养在舅舅家。

据载刘裕早年因家境过于贫寒,落魄到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有时为补济家用而去赌博樗蒲。刘裕家的穷是真的穷,虽然刘裕自称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但刘裕刚出生时一直到青少年时家里可比当年的刘邦穷多了。

众所周知,穷不过三代,因为容易娶不上媳妇从而断后。到该娶妻生子的年龄,刘裕还是京口里的一个布衣平民,不但穷苦潦倒,而且好斗性猛,令乡人侧目。可以推知,刘裕当年娶妻肯定是一件很费劲的事,而这也影响到了他个人的命运、他儿子们的命运以及刘宋王朝的命运。

武敬皇后臧爱亲,是宋武帝刘裕的结发妻子。祖父臧汪曾任尚书郎,父亲臧俊是一个郡功曹。这样的家庭在当时的门阀士族社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换句话说臧爱亲是大家闺秀中的末流,是小家碧玉的顶流。不管大家闺秀也罢,小家碧玉也好,可以想象,从小过惯了丰裕日子的臧爱亲在婚后过得有多艰难。婚后不久,臧爱亲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刘兴弟。顾名思义,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夫妻俩也像其他家庭一样渴望生儿子,可是还没等着刘兴弟给父母带来众多弟弟,初为人父的刘裕却起了离家从军的念头。臧爱亲拗不过丈夫,只得眼巴巴地看着刘裕离开家乡。后来,刘裕时来运转,快马加鞭地封官晋爵,四十岁时更成了东晋王朝的股肱人物。从刘裕发迹时的年龄推算,夫妻重会时臧爱亲已经不年轻了,这也许是她始终未能给刘裕生下儿子的原因,长女刘兴弟成了她唯一的孩子。可惜的是,夫妻重聚后的日子并没有多长久,臧爱亲没能等到丈夫登基称帝的那一天。义熙四年正月甲午日,臧爱亲病逝于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时年四十八岁。

这样一来臧爱亲就没有给刘裕留下子嗣,而刘裕当时已经出将入相,迫切需要儿子来继承“王位”。穷的时候刘裕是没有条件纳妾的,更何况夫妻情深,但眼看着臧爱亲年老色衰,聚少离多生不出儿子,刘裕心里必是非同一般的焦虑。何况刘裕当时正在筹备进行著名的义熙北伐,早已有帝王之志。于是,经人指点,刘裕便多纳妾室,甚至专挑寡妇。多娶媳妇好生孩子,果然不久之后刘裕的儿子们便像下饺子一样一个接一个降生了。义熙二年(406年),长子刘义符生于京口。时宋武帝已年过不惑之年,还没有儿子。刘义符的出生,让宋武帝大为高兴。然而,这时刘裕早已人到中年,同龄人的儿子都有儿子了。唐人李延寿的《南史》记载,刘裕攻下长安后想要继续北征,无奈朝中最重要的心腹刘穆之的突然离世,后方空虚且子嗣尚幼,为防有变,只得率领主力南返。上阵亲兄弟,因为父亲穷娘又死的早,刘裕兄弟不多,只有继母所生二弟刘道邻、三弟刘道规,已经吃了很大的亏。打仗父子兵,刘裕早年纳妾无门,别的同龄人的孩子能上阵杀敌之时,自己儿子们连砍瓜切菜都费劲。可以设想,如果有足够多的兄弟和足够大的儿子助力,刘裕极有可能在生前就完成恢复中原的宏图大业。至少不会出现长安虽得而复失,良将劲兵损失颇多的可惜局面,因为刘裕留其十二岁的二儿子刘义真镇守长安,主幼将疑,给赫连勃勃可乘之机。

当然刘裕的七个妃嫔都挺给力,每个人各给刘裕生下一个儿子。《宋书列传第二十一武三王》:“武帝七男:张夫人生少帝,孙修华生庐陵孝献王义真,胡婕妤生文皇帝,王修容生彭城王义康,袁美人生江夏文献王义恭,孙美人生南郡王义宣,吕美人生衡阳文王义季。”七个儿子(包括皇太子)的母亲都仅仅封妃嫔而已,很明显她们只是纯粹的生育工具,刘裕和她们她们之间谈不上什么感情,他最爱的还是发妻臧爱亲。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刘裕的七个儿子中没有一个是自然死亡:

长子刘义符,刘宋第二位皇帝,在刘裕死后继位,不久被废为营阳王,随后被杀,史称宋少帝;

次子刘义真,封庐陵王,官至司徒,少帝时被废为庶人,不久被杀,谥孝献王;

三子刘义隆,刘宋第三位皇帝,初封宜都王,后被拥立为帝,开创“元嘉之治”,被其太子元凶刘劭弑杀,庙号太祖,谥号文皇帝;

四子刘义康,封彭城王,官至司徒、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曾执掌朝政,后被宋文帝废杀;

五子刘义恭,封江夏王,官至太宰,宋前废帝时密谋废帝而被肢解杀害,谥文献王;

六子刘义宣,封南郡王,参与讨平刘劭之乱,后谋反失败被捕,于狱中自杀;

七子刘义季,封衡阳王,官至征北大将军,刘义康被废后酗酒终日,病死,谥文王。

刘裕的儿子们这样的结局并非偶然,与他生子太晚有间接关系。古云“子不教,父之过”,因为刘裕的中年是在征战独身中度过的,妻女远在老家,他又洁身自好,忠于婚姻,所以没有机会生儿子。而当自己的儿子们出生时,他又已年近半百,正处于事业关键期,没有足够的精力悉心教导。更何况,义熙年间刘裕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北伐的路上,怎么可能随时随地都带着几个小家伙出生入死呢。

永初三年五月癸亥日(422年6月26日),宋武帝去世,在位仅三年。同日大儿子皇太子刘义符即皇帝位,时年17岁。其他的儿子更小,小儿子刘义季当时更是只有七岁。刘义符为太子时,就好狎呢群小,在他父亲刘裕生病时,无人管束,更好玩乐。长子受监国之重,最受重视与教导,尚且如此,其他儿子就可想而知了。此外,由于儿子太小容易被人摆布,刘裕对顾命大臣们用人不专、有所保留。果然刘义符的所作所为,很快让他们失望了。谢晦、徐羡之、傅亮三人受顾命之重,深恐有负先帝托付之恩,便与南兖州刺史檀道济、江州刺史王弘一起商议,决计将刘义符废掉,另立新君。景平二年(424年)6月的一天,文武将官徐羡之、檀道济等人带兵杀入,将酣睡中的刘义符带到岸上,收取了他的印玺,以张太后的名义废其为营阳王。不久被杀,时年仅19岁。徐羡之又派人杀刘义真于新安(今安徽省徽州市),后立刘裕三子刘义隆为帝。可以设想,如果刘裕的其他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或者教养够好,那这几位顾命大臣是不敢也不会行废立之举的。废了之后怕被少帝或其他儿子报复,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了以除后患,也给自己埋下了另一种后患。

而三子刘义隆虽然因此做了皇帝,但已经有心理阴影了,必欲除之而后快,不久之后就诛灭宰相,参与废立之事者无一幸存,开了刘宋王朝顾命大臣十之八九不得善终的循环。从此开始了刘宋王朝废杀不已的血泪动荡,至于刘裕的儿子们则没有一个人有好下场。因为顾命大臣的废立之举,后续皇帝比如宋文帝刘义隆不再充分信任外臣,征伐镇守和临终顾命时便以宗室为首,这样一来刘裕的其他儿子便承受了与自己才能不匹配的重任,容易娇惯奢僭,把握不准君臣之间、兄弟之间的界限平衡,最终仍然是被废被杀被逼反,形成了无法避免的恶性循环。

标签: 刘裕刘宋高祖徐羡之刘义康檀道济

更多文章

  • 南朝第一帝刘裕刚死,他所托孤的四大辅臣,转身将小皇子给宰了

    历史解密编辑:搁浅的北风标签:刘裕,北魏,皇帝,桓玄,桓温,曹叡,南朝,檀道济

    引言:托孤之举在古代并不少见,成功者如刘备托孤诸葛亮,失败者亦如曹叡托孤司马懿,直接被人夺了曹家江山。但若要说托孤最失败的,还要属南宋皇帝刘裕,他去世不久后,他的托孤大臣将他亲选的太子人选刘义符斩杀于行宫当中。图|刘裕图刘裕文韬武略,有勇有谋,是南朝第一帝。在位期间,他事农业,利生产,虽居于庙堂之上

  • 宋武帝刘裕:如果不篡位,能否早日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威言晓史标签:刘裕,桓玄,北魏,宋武帝,王镇恶,檀道济,刘穆之,南北朝

    整个南朝时期,唯有刘宋是最受后世崇敬的,不仅因为这一朝是最强大的,而且开国君主刘裕完全是凭实力上位,既不靠祖业,又不靠虚名,真真正正的白手起家,看到刘裕时期的汉人版图,光复中原似乎也是指日可待,在讨论刘裕怎么做才能完成攻破北魏、统一中国前,我们先看看当时的环境。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西晋虽然结束了三

  • 东晋刘裕平灭南燕,真的是慕容燕国无法逆转的结局吗?

    历史解密编辑:威言晓史标签:刘裕,桓温,吴国,慕容垂,宋武帝,南北朝,慕容燕国,南燕(十六国)

    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汉人南迁长江以图存,胡人入据黄河求立国,淝水之战后,本有机会统一天下的庞然大物前秦,轰然坍塌,曾被符坚留存的五胡贵胄相继复国,这些后起政权中,以慕容垂的后燕,以及姚苌建立的后秦最为强大,然而两位雄主逝世后,两国也逐渐衰落,其中后燕范阳王慕容德于广固自立为帝,建国南燕,此处为春秋

  • 奇葩皇帝萧衍:在位48年40年不碰女子,活了86岁,结果却成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蒙面小鸟哥标签:萧衍,皇帝,侯景,史书,梁武帝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皇帝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因为这个职业满足了男人所有的幻想,醉卧美人膝,醒着掌管天下。不过,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享受到这样的享受。许多皇帝过着悲惨的生活,有的甚至过着禁欲的生活。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位传奇皇帝,他当了48年君主,却40年没有碰过女人,堪称英明君主的典范。但更可悲的

  • 南北朝简史-梁武帝萧衍的协调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梁武帝,萧衍,沈约,萧道成,尚书

    梁武帝萧衍,是南齐的皇室。其父萧顺之在萧道成代宋的过程中,曾立下汗马功劳。在南齐明帝大杀宗室的过程中,顺之的一家没有被杀。萧衍是萧顺之的第三子。史称他“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南史o梁本纪》)。他与萧子良结交,是“八友”之中的佼佼者,在仕人中颇有影响。东昏侯统治时,“内难九兴,外寇三作”(

  • 北魏爆发“六镇起义”和内乱时,南朝的萧衍为什么不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萧衍,北魏,南梁,内乱,宗室,六镇起义,梁武帝,南北朝,军事政策,国防政策,军事制度

    正光五年(524年),南北朝的北魏爆发有名的“六镇起义”。北魏此后陷入了长达几十年的混乱和内战之中,直到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有意思的是,在北魏陷入内乱期间,南朝正在南梁开国皇帝萧衍统治下的稳定期,那么北魏大规模内乱的时候,萧衍为什么不北伐呢?如果将两晋南北朝比喻为漫漫长夜,那么“六镇起义”到东西魏

  • 南梁武帝萧衍北伐之战:天胡开局,但南朝又一次败给了自己的主帅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梁武帝,萧衍,北魏,梁军,梁朝

    在天监四年年初,虽然北魏的南伐还在进行,但梁武帝萧衍已经开始筹划北伐。早在天监二年二月,他将湘州刺史杨公则调回中央,命其率领禁卫军先行驻扎在洛口,为大军大举北伐做准备。杨公则接到命令时,已身染疾病,他对亲戚们说∶"过去,廉颇和马援都因年老而被朝廷弃之不用,他们尚且自请领兵出征。如今,朝廷不认为我已经

  • 唐玄宗李隆基和梁武帝萧衍相似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唐玄宗,梁武帝,萧衍

    历史上皇帝很多,其中有两个皇帝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一个是南朝梁国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一个是唐朝唐玄宗李隆基。那么他们两个的人生都有哪些相似之处?1,两人都是通过政变上台萧衍本是前朝齐国的雍州刺史,在任上已经是齐国的末期,昏君当政。他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图谋一番大业。500年,萧衍看时机已经成熟,于是

  • 梁武帝萧衍:被称为“菩萨皇帝”,几十年不近女色,活到了86岁

    历史解密编辑:可乐历史标签:梁武帝,萧衍,皇帝,侯景

    纵观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哪个帝王不是三宫六院,女眷无数古人的寿命不长,为了繁衍,为了稳固皇权,皇帝除了处理朝政这件正事,还有一件大事就是为皇家开枝散叶,延续皇室血脉到了年纪不娶妻不生子,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可是大不孝的行为;对某个后宫嫔妃专宠,也是不应当的。然而却有这么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帝王,偏偏不近

  • 萧衍对文化的重视使南梁充满文化氛围,但晚年昏聩导致国破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萧衍,侯景,北魏,萧绎,皇帝,南梁,萧宝卷,陈霸先

    中兴二年(502年),南朝齐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和帝萧宝融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他的同族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大梁。萧衍是在齐东昏侯萧宝卷当政时由荆州起兵反抗萧宝卷的统治的,经过两年的战争,萧衍的军队攻入建康,杀掉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当然,立萧宝融只是萧衍在代齐称帝前的一个必要的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