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明元年(公元477年,北魏太和元年)七月,刘宋皇帝刘昱被杀,十一岁的刘准被萧道成拥立成了新皇帝。自此刘宋大权已尽数落入萧道成手中,刘宋王朝已然名存实亡。
新皇要有新气象,七月丙申日(十五日),新一轮的加官进爵开始。萧道成被任命为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袁粲被任命为中书监,又加授褚渊开府仪同三司,刘秉为尚书令,加授中领军,晋熙王刘燮为扬州刺史。萧道成的心腹们也被授予了各种要职。
这让刘秉大失所望,原来先前刘秉以为尚书省总揽全国政务,由皇族掌控,刘宋政权就可稳固。所以先前萧道成推让大权时他没有在意,即便当时刘秉的堂弟刘韫捶胸顿足,认为刘氏全族在劫难逃。可由于萧道成手握军权,如今又把心腹同党安排在重要位置,已然大权独揽,再加上褚渊又倒向了萧道成,所以刘秉与袁粲也只能干着急。
但这两人作为辅政大臣还是让萧道成有所顾虑,于是这年八月,萧道成以刘准的名义诏命袁粲出京镇守石头。袁粲性情淡泊与世无争,先前每次任命他新官职,都要坚决辞让,实在迫不得已,才勉强就职。可这次不一样,他发现萧道成有推翻刘宋的野心,打算秘密谋划除掉萧道成,所以立即接受。
此时在朝堂之外也出现了对萧道成不满的强大势力,这便是远在荆州的沈攸之。但很多人不知道,两人原本关系密切。先前沈攸之与萧道成同时担任朝廷警卫,轮流入殿值班。不仅如此,两人还是亲家,萧道成的女儿嫁给沈攸之的儿子、中书侍郎沈文和为妻。
更为关键的是沈攸之出镇荆州后,曾与家住华容的直阁将军高道庆因赌博产生争执。怀恨在心的高道庆返回建康后,诬陷沈攸之准备叛变,请求朝廷调兵讨伐沈攸之,此时又是萧道成站了出来以身家性命担保沈攸之不会谋反。
本来关系不错的两人为何会走向对立呢?原来一切都源自于刘昱被杀,见朝廷大乱,沈攸之的主簿宗俨之、功曹臧寅,都劝沈攸之抓住这个机会起兵。可沈攸之因他的长子沈元琰在建康任司徒左长史,所以没有听从。结果萧道成成为了这场事变中的最大受益者,这就让沈攸之很不满,因为在他看来,萧道成的名望、官位一向不如自己,凭什么他现在独掌朝政。虽然沈攸之心怀不满,却暂时选择隐忍,一面上表向刘准祝贺,并把沈元琰继续留在建康。
可沈攸之并未因此消停,他暗中开始做好准备。十一月,沈攸之传檄四方,自称得太后密旨,准备广邀各方实力派共同起兵。雍州刺史张敬儿、豫州刺史刘怀珍、梁州刺史范柏年、司州刺史姚道和、湘州行事庾佩玉、巴陵内史王文和都是他邀请的对象。
可惜沈攸之的个人魅力显然不行,手下对他的忠诚度也有待商榷。早在他起兵前,萧道成的亲信张敬儿就已经怀疑沈攸之会造反。由于他一向同沈攸之的司马刘攘兵关系友好,便派人秘密询问刘攘兵,刘攘兵对此一言不发,只送给张敬儿一只马镫,张敬儿立马领悟已经暗中戒备。等到沈攸之的使者到来时,直接被他杀了,然后快马上报朝廷。和他一样的还有刘怀珍、王文和。
但沈攸之的兵风还是很凌厉的,大军压境王文和不久就放弃巴陵,投奔夏口。范柏年、姚道和、庾佩玉都处于观望状态。到了十二月辛酉日(十二日),沈攸之又派辅国将军孙同等相继顺长江东下,并写信指责萧道成。
对于这样的危局,萧道成又该如何化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