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宋皇族的政治动乱,促进了萧道成的崛起

刘宋皇族的政治动乱,促进了萧道成的崛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 访问量:639 更新时间:2024/2/17 21:41:14

革除暴政,清明政治;兴办学校,培养人才,重视礼教;减免租税,让百姓休养生息......——史书评价萧道成

萧道成是南朝齐国的开创者,执政期间兢兢业业、为国为民,称得上是南北朝时期一个有为的皇帝。然而,他的崛起之路却并不平坦,亦或者说充满着种种传奇与坎坷。

萧道成前期有两个人生伯乐,一个就是褚渊,在他的引荐下萧道成才得以被提拔为右卫将军参决机要,第二个就是青徐集团,有了他们在后面支持才可以进一步参与中枢决策。

不过,萧道成在军事上虽然掌控了禁军,但这样一支军队并不全在他的控制之下。政治上虽然能够参与中枢决策,可是沈攸之、蔡兴宗等人比他的权力更大,严格来说萧道成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人。

更进一步而言,刘宋一朝中的权臣多如牛毛,比萧道成地位、名望高的人很多。因此,萧道成的发展还需要一个更大的机遇,才能够真正实现鲤鱼跃龙门。

很快这个时机就来了,公元472年宋明帝刘彧驾崩,临终前对刘松的政治进行了相应的布置,为小皇帝安排了多位辅政大臣。可惜的是,主弱臣强、乱世战火导致辅政安排遭到破坏,萧道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萧道成的崛起之路。

一、刘宋后期的乱世

宋明帝去世的时候为小皇帝做了充分的政治安排,即选择了多位顾命大臣进行辅佐又相互监督,这些人分布在朝臣、恩幸、藩镇之中,形成了一种三角制衡关系。

比如,外藩用来抵御外部势力的进攻以达到垂拱朝廷、制约权臣的目的,朝臣辅佐天子治理国家政治事物,可是他们的权力却又收到内朝恩幸的监督,这样一种三方制衡手段很不错。

可惜的是,理想总是丰满的但现实却是骨感的,每一个人都有野心和欲望,内廷的道隆便是其中之一,他的野心率先打破了三方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的局面。

泰豫元年李承明叛变造成了地方混乱,本来蔡兴宗有机会担任荆州刺史地位更上一层楼,可惜王道隆却从中阻止让沈攸之提前控制了荆州。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王道隆让沈攸之带兵去平叛,为了方便他掌控管理军事大权,就把荆州的军政大权直接交给了他,之后因为建功立业直接任命为荆州刺史。

这就等于说蔡兴宗的荆州刺史之位被沈攸之占据了,而沈攸之又与王道隆等人属于同一党派,很显然早期政治上相互制约的局面被打破。

此事过后沈攸之在荆州之地以平定叛乱为理由,不断招兵买马、加重赋税扩大势力,沈攸之的势力潜移默化中扩大提升,给当时的局面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当然也为萧道成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二、平定刘休范叛乱

刘休范是宋文帝的第十三子,早年宋明帝为了稳固权力杀害自己的兄弟,刘休范因为过于平庸对皇权没有威胁,所以才侥幸躲过那一场祸端。

宋明帝去世之前曾对刘宋的皇权进行了安排,也就是上述我们所说的“三方制衡”,很显然在这个安排中没有刘休范的利益,因为不满宋明帝的布置于愤怒中起兵造反。

元徽二年刘休范进攻建康,这是刘宋混乱局面的开始,也是刘宋王朝衰落的标志性事件。其实对于刘休范的造反之心朝廷早已知晓,也提前派出各地刺史进行平叛,沈攸之、刘燮等皆在其中。

原本,刘宋朝堂上内臣没有太大的实权,可是乱世中内廷恩幸无法起到作用,这就导致内朝的臣子权力不断扩大,甚至于出现了专权的问题。

沈攸之东下与刘燮合兵一出抵御刘休范的进攻,前期战争因准备充分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为内朝大臣、恩幸的争权夺利、干预军事,使得战争频频失利而叛军则节节大胜。

根据历史的记载:“以平南将军萧道成为领军,南兖州刺史,留卫建康......”也就是说刘宋王朝为了平定刘休范发动的天了将领萧道成,全面掌管了刘宋一朝的禁卫军兵权。

刘休范起兵造反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没有平定叛乱的大战略,唯有萧道成在分析局势后给出了积极的部署,如此一来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前军大将去世让萧道成掌控了军权,而恩幸王道隆死于战场,为萧道成入主决策机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场叛变被平定之后萧道成的名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总的来说,对于刘宋王朝而言刘休范叛变是一场政治动乱,严重影响并削弱了国家的实力和经济,但对于萧道成个人而言却是一个极大的机遇。

乱世中他取得了对刘休范战争的胜利,以超高的军事才华和政治手段进入朝廷中枢部门,自此成为了刘宋一朝的“四贵”之一,既有兵权也有政治权力,为后来取代刘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刘休范叛乱只是刘宋时期一个小小的动乱而已,但其所带来的影响却是非常巨大的,叛乱被平定之后刘宋政权得以稳定下来,但这个时间也是非常短暂的,平静的水面下暗藏波涛。

当时,刘景素因对刘宋朝廷不满而发起兵变,朝廷诸多的大臣也因为权臣苍梧王的暴虐纷纷支持刘景素。不过,有一群人却害怕刘景素当权后影响自己的利益,纷纷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总的来说,当时的刘宋王朝主要分为两个派系,第一个就是支持刘景素造反的一类人,还有一类人就是站在他对面的,萧道成属于哪一个派系呢?

最初萧道成属于中立派,刘景素甚至还为了拉拢他私下联系,但后来却被萧道成给决绝了。原因也非常的简单,当时的萧道成已经成为了刘宋朝堂的核心人物,甚至手里面还有一定的兵权。

若是继续维持刘宋执政的局面对他自己的发展很有利,可若是支持刘景素造反家里新政权,这样的未知无疑对萧道成本身也是一种威胁和恐惧。

因此刘景素起兵造反之后,萧道成第一个站出来带兵反抗,如此以来更是深得刘宋皇帝的信任,成为了平定叛军的主力大将军,以至于他的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与扩张。

在这一场叛乱中,刘宋王朝虽然分散君权平定刘景素的叛乱,但唯有萧道成这一路的布局有条不紊,既完成了对刘景素最后的平叛,又进一步扩张了在朝堂上、政治中的地位和势力。

三、萧道成取而代之

无论是平定

刘休范的叛乱,亦或者是平定刘景素的叛乱,这两场军事政治动乱最终被平定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刘宋王朝本身,而是新崛起的将领萧道成。

古人云“时势造英雄”,萧道成从一个小小的禁卫军将领一步步走进朝堂中枢的中心,并且成为至关重要的人物之一,或许与他本人的能力强有关系,但最大的原因就是乱世成就了他的地位。

刘休范、刘景素两人发动的叛乱,使得萧道成获得了掌控军权的机会,并且在战争中不断建立功业、树立威望,无形中又促进了他的势力发展。

刘宋王朝皇室内部政治动乱不断发生,既虚弱了刘宋王朝本身的力量,又给萧道成的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此消彼长的情况下为后者取而代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泰始二年开始,萧道成一直借助刘宋皇室之间的内斗不断积蓄力量,元徽二年又发生了刘休范起义,都城建康深陷权力争夺的怪圈,萧道成趁机进入了权力的枢纽。

两年之后,刘宋又发生了刘景素起兵造反,使得萧道成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并得到了巩固。由此观之,萧道成的崛起和刘宋皇室内部的争权夺利有着极大的关系,刘宋内乱不断给了他进身夺权创造了机会。

刘景素的叛乱被平定之后,萧道成成为了刘宋明帝最其中的一个人,他也趁机不断扩大自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随着势力的不断增加萧道成也受到了皇权的猜忌。

然而,此时的萧道成已经羽翼丰满,在当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实力。即使受到宋明帝的猜忌,他也有实力有条不紊地应对这些事情,同时这些事情也刺激这萧道成的野心和欲望。

最终,在多年之后萧道成度过了宋明帝的猜忌,在

后废帝时期发动了军事政变,彻底击溃了刘宋皇权对天下的统治,他自己则取而代之建立了南梁王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而英雄人物多在乱世之中崛起,萧道成就是靠着刘宋一次次的战乱崛起的,先后成为了刘宋的大臣、重工臣和权臣,进而实现了改朝换代的壮举。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晋书》

更多文章

  • 南北风云——刘宋朝局暗流涌动,沈攸之大军直指萧道成

    历史解密编辑:Piconderoga7标签:大军,皇帝,沈攸之,萧道成,南北朝,书法家,南北风云,刘宋朝局

    昇明元年(公元477年,北魏太和元年)七月,刘宋皇帝刘昱被杀,十一岁的刘准被萧道成拥立成了新皇帝。自此刘宋大权已尽数落入萧道成手中,刘宋王朝已然名存实亡。新皇要有新气象,七月丙申日(十五日),新一轮的加官进爵开始。萧道成被任命为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袁粲被任命为中书监,又加授褚渊开府仪同三司,

  • 南北风云——捡漏大师还是人生赢家?萧道成综述

    历史解密编辑:Piconderoga7标签:刘宋,北魏,皇帝,刘骏,武帝,萧衍,萧道成,书法家,南北朝

    南朝四朝开国皇帝,三人谥号都是武帝,唯独萧道成是高帝,或许这就是他和其余三人的不同吧。论出身,萧道成要比刘裕、陈霸先好,逊于萧衍(但没萧道成,萧衍这边也不会这么富贵)。由于父亲萧承之是刘宋将领的缘故,萧道成自小也接受了较好的教育,这让他的文化功底较好。萧道成的军事生涯始于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

  • 南北风云——劲敌尽除,萧道成大权在握

    历史解密编辑:Piconderoga7标签:太守,刘宋,王俭,太尉,萧道成,沈攸之,书法家,南北朝

    昇明二年(公元478年,北魏太和二年)正月,沈攸之之乱被平定,刘宋朝廷于是下令解除戒严。然后就是热热闹闹的论功行赏了,坚守郢城的柳世隆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萧赜被任命为江州刺史,萧嶷为中领军,褚渊被任命为中书监、司空。萧道成本人则是最大的受益者,被任命为太尉、都督南徐等十六州诸军事。经过沈攸之之乱后,

  • 刘彧无能借种生子,临终毒杀自己兄弟,刘休范起兵,萧道成平叛

    历史解密编辑:诗情画音标签:刘彧,文帝,太守,皇帝,刘休范,萧道成,宋明帝,书法家,南北朝

    公元468年,刘宋豫州刺史刘勔上任不久,就传来北魏司马赵怀仁入侵武津的消息。文動急忙派龙骧将军申元德出兵拦截。申元德率兵击退魏兵。魏军受挫,移师进攻义阳。参军孙台灌又及时出击,将魏军驱逐出境,豫州才得以平安无事。刘勔派人给常珍奇送去一封信,劝他归顺刘宋。常珍奇投奔鲜卑人,自取其辱,正在后悔不已,收到

  • 齐高帝萧道成:原本没想过篡位,皇位却从天下掉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远古鹿璃标签:刘宋,皇帝,皇位,萧道成,宋明帝,齐高帝

    齐是南朝的第二个朝代,也被称为南齐,它的开国皇帝是齐高帝萧道成。不少朋友应该听过这个名字,但却感到陌生,确实萧道成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大,就连他建立的南齐政权统治时间也很短,没有什么存在感。不过,萧道成篡位称帝的过程却很有意思,他不是一个野心家,却因时局的变动成为皇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萧道成出身名

  • 刘裕北伐后秦:却月阵大败北魏,王镇恶奇袭长安,后秦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刘裕,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魏国,北魏

    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三月,后秦皇帝姚兴病死,太子姚泓继位。姚泓,字元子,自幼孝友宽和,但无经世之用。姚泓身上孝服还没有脱,后秦国内一片乱起,先后有其兄弟姚懿、姚弼想杀他自代。当时,赫连勃勃刚刚掠数郡满载而归,南面的刘裕又统大军气势汹汹地杀来。面对这样的危局,姚泓日日紧锁愁眉。主弱国疑,终

  • 东晋内讧王镇恶被杀,赫连勃勃趁机攻入关中,刘裕篡权,称帝立国

    历史解密编辑:诗情画音标签:刘裕,钟会,东晋,关中,王镇恶,沈田子,刘穆之,宋武帝,南北朝,赫连勃勃,史说三国,五胡十六国

    公元417年,东晋大军进入关中,灭了后秦帝国,所有人都认为,刘裕是最大的利益既得者。但赫连勃勃却认为,笑到最后的应该是他。赫连勃勃说:"刘裕搞定姚泓,是一点悬念也不存在的。不过,刘裕夺取关中后,肯定又得回南方。等他拍屁股一闪人,咱就可以闪亮登场了。"于是,他什么也不管,天天训练士兵。他以前建立的是个

  • 王镇恶突袭长安,后秦灭亡,东晋军队再一次踏入关中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王镇恶,刘裕,关中,沈田子,长安,王猛,大军,东晋,军队

    当沈田子以一千人马逼近长安并大败后秦一万人马后,得此捷报的刘裕非常高兴,召集诸将商量对策。这时候,眼见沈田子抢了戏份的王镇恶坐不住了,向刘裕请求,要求自率一部水军自黄河进入渭水,突袭长安。认识到王镇恶能力的刘裕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可以说。王镇恶这一步棋走得非常凶险。虽说后秦在沈田子的一千多人面前栽了

  • 王镇恶是东晋名将,深得刘裕的器重,为何惨遭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王镇恶,刘裕,沈田子,王猛,太守,关中

    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瓦解,王猛的孙子王镇恶来到了东晋境内。后来,王镇恶见到了刘裕,并且受到了重用。之后,王镇恶屡建战功,是刘裕麾下的一员名将。然而,王镇恶的结局却很不好,他既不是马革裹尸,也不是寿终正寝,而是被自己的人谋害的!直接害死王镇恶的人虽然不是刘裕,但他的死却与刘裕有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急先锋王镇恶:帮助刘裕成就霸业的悲情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刘裕,秦军,大军,王镇恶,沈田子,刘穆之,动作片,史说三国,急先锋(电影)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他有一位名闻天下的祖父,也有一位傲视群雄的主公,这就注定他终将成为一位悲情英雄。他生在恶日,要不是祖父认为他终将不凡,恐怕一出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流浪东晋后,他与主公一见如故,从此为王前驱,决胜疆场,凭着骄人的战绩,赢得了主公的评语“成吾霸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