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末期战死沙场的民族英雄卢象升 战意滔天

明朝末期战死沙场的民族英雄卢象升 战意滔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1177 更新时间:2024/1/10 20:49:51

卢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斗,号九台,宜兴(今江苏)人。祖父曾任知县,明朝官员、将领,在对清战争中战死,谥忠肃。

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户部主事。象升能与士共甘苦,善于驭下,过著苦行僧式的生活,

到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沿喜峰口入袭京畿,时任知府的卢象升率万人勤王,未与战。崇祯三年,提任参政,负责练兵,于北直隶以关系网组建“天雄军”。崇祯四年(1631年),因治绩优良升任按察使。

《卢象升传》的记载比较详细:“(崇祯)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象升击却之,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连败贼。贼走还西山,围游击董维坤冷水村。象升设伏石城南,大破之,又破之青龙冈,又破之武安。连斩贼魁十一人,歼其党,收还男女二万。三郡之民,安堵者数岁。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卢象升和起义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就表现的极其勇猛,这是他迥异于其他带兵文官的地方。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这次战后,义军称卢象升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这是可以和“曾剃刀”相媲美的绰号了。但在卢象升的一封家书中,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流寇已至数万矣。西山一带,布满山谷,沙河、临洺、邯郸亦时时被其焚略。初八日,亲率马步兵一千六百人,至黄寺安抚,先遇马贼数十,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将士恐惧之甚,咸思散逃。立斩一人,狥于辕门。身自督战,斩贼首十四级,射打死伤贼百余人,我兵亦伤十三人,此可谓全胜,已经具题矣。

在明末,卢象升是以善治军而著名的,但他自练的兵头次上战场,全无用处,若非他自己勇猛,早就溃败了。明末兵已不成兵,畏战做逃兵还是好的,更厉害的是屠杀平民来冒功,甚至挖新埋葬的尸体充作砍杀的流寇。当时有一人,会把女子的尸体修饰成男子尸体的样子,结果被官军们当成大爷来供奉,这可算明末整体道德沦丧之一例。卢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来感染手下,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时时激以忠义。这在以后的战斗中表现的更明显。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义军的作战特色,“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但流寇战术来去如风,要作到知彼,谈何容易。洪承畴的厉害之处是善于调配各方力量进行协同作战,多方围剿,而卢象升采用的是另一方法:悍勇力战。

崇祯十一年春,满清曾试图从宣、大入侵中原,见卢象升防卫严密,清军放弃了。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等相副,两路征明。九月二十二日,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北京郊区通州会师。崇祯大惊失色,诏令京师戒严,以宣大总督卢象升督天下兵,第三次赐尚方剑。当时崇祯已经有和议的意愿,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满清在私底下接触。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揣测到了崇祯意在和议,对卢象升多方阻挠,卢象升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他定下的几条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实现。杨嗣昌并且说动崇祯,将援兵一分为二,卢象升统领宣大兵二万,关宁铁骑数万大军皆归太监高起潜指挥。卢象升由涿州进据保定,命令诸将分道出击,在庆都和清军主力大战,小胜之。当时编修杨廷麟上疏言:“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算是对杨嗣昌一针见血的讥讽。结果杨嗣昌大怒,将卢象升的两万宣大劲旅交给陈新甲统领,只给卢象升老弱残兵五千,保定巡抚张其平还拒不发饷。

“象升提残卒,次宿三宫野外。”姚雪垠《李自成》写他想到了岳飞的遭遇:自古未有权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者。这应该是他当时真实的心境。他曾经任大名道,大名三府的百姓听说了,一齐叩军门请他转驻广德、顺昌待机克敌,说:“天下汹汹且十年,明公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先。乃奸臣在内,孤忠见嫉。三军捧出关之檄,将士怀西归之心,栖迟绝野,一饱无时。脱巾狂噪,云帅其见告矣。明公诚从愚计,移军广顺,召集义师。三郡子弟喜公之来,皆以昔非公死贼,今非公死兵,同心戮力,一呼而裹粮从者可十万,孰与只臂无援,立而就死哉。”卢象升感动流泪,泣告父老道:“感父老义。虽然,自予与贼角,经数十百战未尝衄。今者,分疲卒五千,大敌西冲,援师东隔,事由中制,食尽力穷,旦夕死矣,无徒累尔父老为也。”他一生数十百战未曾败过,但此时是必败无疑,所以不愿连累百姓了。

十二月十一日,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的贾庄。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潜理都不理。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遭遇清军主力。“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高起潜随即不战而溃。卢象升死后,杨嗣昌怕他没死,以后会报复他,派了三个巡逻兵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龙,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在杨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说卢象升没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但这俞振龙非常硬气,杨嗣昌把他鞭打了三天三夜,快打死了,他仍然瞪着眼睛说:“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敛。第二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恤,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请,都不允许。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后来清兵南下,卢象升的弟弟卢象同起兵抗清而死,卢同象投水死,卢象晋出家为僧,卢家抗清殉难的有百余人。

卢象升短期内就将宣大的军队训练成精锐之师,这尤为值得惊异。从明清屡次的争战来看,明军的问题主要还是在单兵的战斗力,野战能力尤其差,而且士气低落。明军采用的一直是守势,以武器技术上的优势来弥补单兵战力的劣势。卢象升,是明末统帅中的异类。当时用文人领兵,统帅不参予士兵平时的训练,也不参予战时前线的指挥,这在冷兵器时代,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卢象升虽是文人,有超人的武艺,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冲锋陷阵。他善于驭下,士兵愿意替他效死力,明史载:“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这是他抚治郧阳时的事。当时郧阳附近有义军四十多万,而卢象升当时带的兵计郧镇的标兵五百,蒋允仪招募的毛兵五百,周仕凤的石砫兵六百,许成名的筸兵三千五百,邓玘的川兵五千。除邓玘的川兵稍有战斗力外,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在卢象升手里,绵羊也变成了猛虎。这群乌合之众在深山野岭中转战千里,忍饥挨饿,九战九捷,斩首万余,硬是把绝对优势的义军给扑灭了。对于明末的那群老爷兵来说,这真的是个奇迹,只能归因于领兵官的杰出能力。比如邓玘,后来就是因为驭下不当,被自己的士兵烧死了。另一个例子是祖宽,卢象升在中原数次大败闯王,主要依靠的是祖宽的三千关宁铁骑。

但祖宽相当骄横,刚调到中原剿匪时,他的兵所过之处焚毁民宅,奸淫妇女,“象升激劝再三,始听命”。卢象升调任宣大,祖宽归洪承畴,洪显然没法驾驭他,祖宽后来因违令而被斩。

卢象升在崇祯十年四月十五日曾上了一个奏章,《选用奇兵疏》,他要求建立一支一千五百人的特殊部队,专门用来劫营和奇袭。这体现了他的战术思想。郧阳的成功,靠的是长途奔袭,洛阳以骑兵数千击溃闯王百里联营,滁州以三千关宁铁骑蹂躏闯王数十万大军,靠的还是长途奔袭。野战和奇袭,是他喜爱的战术。他在奏章里说:“皇上英明天纵,于宣云兵力洞察无遗,臣何敢多控。”既猛吹皇帝的英武神明,又表自己的忠心,怕的是言官和廷臣攻击他拥兵自重。

评价

卢象升死于三十九岁,经常有人把卢象升和岳飞相比,比如晚清黄道让的挽联有“数三十九岁名将,岳家哀,卢家尤哀”之语。

成仁取义,没则为神,惟公三十九岁春秋,寿以千古,撷芹藻斩蛟桥畔,想见艰难砥柱,感怀那禁泪沾襟。

更多文章

  • 【书画欣赏】 明 卢象升 草书《戎轩小咏帖》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明月,草书,烟霞,诗章,明朝,卢象升,书画欣赏,书法作品,戎轩小咏帖

    明 卢象升草书《戎轩小咏帖》明盧忠肃公书戎轩小咏,军中七夕歌。人言今夕是七夕,夏去秋来若驹隙。天孙织就云锦囊,待我诗章贮冰雪。我诗不作惊人语,戈挽斜晖马上得。四山出没唯闲云,千里徘徊有明月。新月如钩碧空际,我心如月知何寄。烟霞冷落织女机,关河阻越牛郎意。砧杵声(声)诉别离,征人玉露又生衣。芙容剑气侵

  • 卢象升北上抗清,闯王大呼天不灭他,哪知走了一匹狼又来了一只虎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卢象升,孙传庭,崇祯,高迎祥,洪承畴

    孙传庭厌烦官场尔虞我诈的争夺,就此辞官回乡,就整日与妻子张氏陪着母亲游晏玩赏,或者自己闭户危坐,焚香读书。但是很快,这样的悠闲自得的日子,随着后金的入侵而结束。面对朝廷内部的争斗,孙传庭可以选择避祸,但是外敌入侵,匪徒为患,家乡时常陷落兵灾之中,想采菊东篱下,也没有那个环境了。崇祯九年三月,孙传庭被

  • 卢象升去世之后,为何百姓都对其遭遇感到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卢象升,杨嗣昌,崇祯,百姓,明朝

    卢象升是晚明时期的一名重臣,其文武双全、忠心耿耿、心怀天下,赢得无数百姓的爱戴,同时获得诸多下属的尊敬,在他手上,几乎没有败仗,就算是那些刺头下属,只要到了他手上,依旧会变得十分听话。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将领,最后的结局却十分凄凉,以至于很多百姓在得知卢象升去世的消息后,都十分震惊,甚至很多人为此愤怒

  • 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战死后,为什么天下都为之震动?

    历史解密编辑:深度军事标签:卢象升,袁崇焕,毛文龙,崇祯,后金,努尔哈赤

    凌云摘要: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他官职品级并不高,在与清军作战时战死,消息传来,为什么天下都为之震动?【本文系“网易号故事大赛”参赛文章】【本号原来关联公众号“老周的深度君事”被永久封冻,现已开新公众号“老周深度君事28”,敬请继续关注支持】 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他官职品级并不高,在与

  • 明末督师卢象升一家满门忠烈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崇祯,清军,明末,忠烈,明朝,卢象升,杨嗣昌,农民军

    卢象升明末柱石之一,被农民军称为“卢阎王”,创立的天雄军将农民军打得落花流水,是明朝的英雄,相貌堂堂,高大无比,文武双全,天启二年进士。卢象升虽然是个文人,但是骑射、治军都很在行,他组织了一支天雄军,这支部队都是按照亲属关系和乡土籍贯进行编制的,大家都是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等等,是真的“打虎亲兄弟

  • 卢象升的牺牲,是皇帝催战逼死的?还是不能为父尽孝赴死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卢象升,杨嗣昌,崇祯,皇上,总督,袁崇焕

    |大明日落|——崇祯王朝的人和事千古宿命:武战文谏各死所死“武死战,文死谏”既是历朝历代的真龙天子对臣下的要求,当然也就天经地义成了历朝历代文臣武将们各死所死死得其所的千古宿命。老百姓朴素地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必然——将军不离阵前死,瓦罐就得井上破。可是,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将军都必然要阵前捐躯马革裹尸一样

  • 崇祯:可否与皇太极议和!卢象升: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崇祯,卢象升,皇太极,杨嗣昌,李自成

    崇祯上台之后,大明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外有满清在东北虎视眈眈,随时进犯,东南沿海的西方殖民者亦是不时劫掠;内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四处袭扰,华夏大地可谓是狼烟四起,战乱不断。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以便腾出手来剿灭各地农民军,待到国力复苏之时再出兵关外,一举荡平女真,于是便萌生出与皇太

  • 卢象升:大明无力回天的悲壮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卢象升,杨嗣昌,崇祯,李自成,洪承畴

    肝胆照日月,英烈泣鬼神 明朝末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国家是无可救药了,但崇祯皇帝还是在努力,在很多人都在为自己在找退路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在为如何拯救这个国家,或出谋划策,或戮力血战,都在尽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如果说大明是必然灭亡,清人必定会一统全国是历史潮流的话,那么这些有担当的血性男儿就真的是

  • 为什么说卢象升死后,明朝震动?卢象升的死,对崇祯意味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卢象升,崇祯,明朝,巡抚

    卢象升的死代表着明朝的死,不要认为我说得极端,因为卢象升死之后,大明朝再无可用之人。那有人就说了不对啊,明朝的时候军事理论家不是很多吗?没错多是多,但是卢象升是最特殊的那一位,相对而言他要谋略有谋略,要智商有智商,忠心耿耿地侍奉崇祯以及大明朝,却被某些文臣颠三倒四的胡说一气。更重要的是就连皇帝都不信

  • 徐光启对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有何影响?这场调研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徐汇标签:徐光启,上海,徐家汇,光启,徐汇

    今年是中国科创先驱徐光启诞辰460周年。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以来睁开双眼看世界第一人,首开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的先河。他主张东西交融,互帮互学,为上海播下了科创的种子,植入了创新基因。徐家汇因徐光启而得名,中国最早的天文台、气象台、图书馆和慈善学校等都建在徐家汇。近日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一行就徐光启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