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祖大寿好不容易投降,皇太极却不重用他,当初又为何招降他

祖大寿好不容易投降,皇太极却不重用他,当初又为何招降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小趣 访问量:2369 更新时间:2024/1/16 12:38:49

明朝崇祯时期,在与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军战斗时,逐渐处于下风的原因,除了崇祯杀了袁崇焕,自断臂膀的行为外,还与明朝将领,纷纷降清有关系。在这些投降的将领中,有一位就是祖大寿

皇太极为了劝降祖大寿,费了很多功夫,可是祖大寿投降后,皇太极却不重用他。这就很奇怪了,既然皇太极费尽心思拉拢他,为何又不重用他呢?既然不愿意重用他,当初又为何要招降他?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皇太极为什么要招降祖大寿。当时皇太极率后金军进攻宁远,崇祯上台后,任用袁崇焕督师辽东,命祖大寿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守锦州。

皇太极攻不下锦州、宁远,只好绕道而行,取道蓟门进攻长城,一路打到北京城。袁崇焕得知后,立马带着祖大寿前去救援。不过这时候,崇祯帝已经对袁崇焕起了疑心,所以不让他进城。于是皇太极趁机使用离间计,称袁崇焕与后金有联系。

朝中袁崇焕的政敌,也趁机添油加醋,崇祯便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见此情形,直接吓得就逃回了辽东。随后明朝派满桂出战,可惜满桂全军覆没。崇祯帝没有办法,只好让袁崇焕写信,召祖大寿赶快回来。

这时皇太极就下定决心,要招降祖大寿了。他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理由:其一,害怕祖大寿回去,帮助明朝对抗自己,如果招降他,明朝就少个帮手;其二,如果能够招降祖大寿,那么对于招降其他人,会起到积极作用。当然,如果祖大寿到时候肯帮自己对抗明朝,那就再好不过了。

于是,皇太极开了漫长招降祖大寿之路。他先是将祖大寿的亲戚监视起来,然后趁祖大寿修复大凌河之际,将大凌河城包围起来。围困十天后,皇太极开始劝降祖大寿,谁知祖大寿不为所动。

之后祖大寿尝试突围,可惜损失惨重。皇太极又接连劝降几次,甚至还向他道歉,将之前永平屠城之事,全部推到二贝勒阿敏身上。可不管皇太极怎么说,祖大寿就是不信他。

最后,由于援军始终战胜不了皇太极,祖大寿也没办法突围出去,城里已经到了杀人相食的地步。祖大寿没有选择,才表示愿意投降后金。只不过,他这次是诈降罢了。

投降之后,祖大寿谎称自己妻儿还在锦州城,不如让自己去接他们,顺便可以帮助皇太极夺取锦州城。其实皇太极知道,祖大寿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但还是答应了他。果然,祖大寿回去之后,立马组织兵力对抗后金。

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没有对付祖大寿的亲人,而是写信提醒他,不要忘记彼此的约定,但祖大寿总是找理由搪塞。其实可以看出,祖大寿的确对明朝忠心耿耿,如果崇祯能够好好重用他,祖大寿是不会投降的。但崇祯的做法,等于直接将祖大寿推向敌人。

当时祖大寿坚守在锦州,崇祯却不断下诏,要他进京觐见。别说是祖大寿了,所有人都知道,一旦祖大寿进京,肯定不会有好结果,所以祖大寿不敢遵旨。这就形成鲜明对比了,祖大寿对明朝如此忠心,崇祯却对他有所保留。他不愿意投降后金,皇太极却始终以礼相待。崇祯的做法,难免不让祖大寿感到寒心。

这边皇太极得不到祖大寿的回应,只好加强进攻,明朝便派洪承畴带着吴三桂等人去救援。没想到不仅没解决问题,就连洪承畴都投降了后金。如此一来,当初杀人相食的惨景再次上演,祖大寿没有办法,只能再次投降后金。

皇太极听到消息后很是开心,当见到祖大寿时,他还安慰对方,表示对于祖大寿上一次的背叛十分理解。并承诺只要祖大寿将来尽力辅佐他,他一定不会亏待对方。

说起来,皇太极也确实没亏待祖大寿,不仅对他以礼相待,还善待其家人。不过,皇太极却没有重用祖大寿。祖大寿好不容易才决定投降,皇太极为何不重用他呢?

其实主要原因,就和祖大寿“好不容易”投降有关。祖大寿一开始,就坚决不投降,中途还诈降一次。最后选择投降后金,也是因为崇祯那边不信任,实在走投无路了。

所以,皇太极只能善待祖大寿,让其安心留在后金,不去帮助明朝,可是却无法重用他。毕竟如果让他带兵出战,万一到时候他临阵倒戈,又转向对付自己怎么办?

至于善待祖大寿,就像前面说的那样,既能让其不帮明朝,也能做样子给其余明朝将领看。大家一看投降后金之后,都能得到善待,自然也就有更多人,愿意归顺后金了。

(参考文献《明史》《清史稿》)

更多文章

  • 祖大寿只是投降了清朝,他的墓地,为什么却在遥远的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吕肥肥来搞笑标签:祖大寿,皇太极,袁崇焕,洪承畴,崇祯,明军

    祖大寿的陵墓竟然在遥远的加拿大,这是怎么回事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看祖大寿这个人,这个被称为“最不像汉奸的汉奸”。祖大寿是明末勇将,他出身于宁远望族,其祖上历代为明朝武将。到他的父亲祖承训时,战功赫赫,后因抵御蒙古骑兵立有大功,被提拔为辽东副总兵。虎父无犬子,祖大寿长大后,也投身军旅,21岁

  •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吴三桂,祖大寿,袁崇焕,皇太极,努尔哈赤,清军

    2014年4月份的一天,央视4台《国宝档案》播出了一期非常耐人寻味的节目,这期节目讲述的就是祖大寿及其他的坟墓为什么保存在加拿大的故事。在回答这道问题之前,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祖大寿。一、祖大寿是何许人也?在他身上有这样几个标签。1.吴三桂的舅舅。2.世代为辽东望族。3.祖氏三兄弟皆为辽东将领。4.协助

  • 祖大寿炮杀努尔哈赤二次降清,葬于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努尔哈赤,祖大寿,皇太极,袁崇焕,崇祯,吴三桂

    祖大寿是明末清初的一个传奇人物。说他传奇,一是因为他战功显赫,名噪一时;二是因为他利用炮火,干掉了满清老祖努尔哈赤;三是因为他在降清问题上出尔反尔,前后两次投降;四是他虽然降清,但鲜有汉奸的骂名;五是因为他死在北京,葬于北京,其坟墓却被搬到了加拿大。祖大寿(?—1656年),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

  • 同样投降清朝,为何祖大寿骂名很少?他的坟墓又为何在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清军,清朝,明朝,祖大寿,吴三桂,袁崇焕,洪承畴,皇太极,加拿大,小说家

    明末清初,民族危亡之际,为了抵御清军入寇,诞生了一大批爱国将领,如卢象升、孙承宗等人。但是,犹如阴阳两面,汉奸这个“职业”从古至今从未断绝,明末时期的民族败类自然也毫不意外的层出不穷。当时,有一批明朝将领投敌卖国,打开山海关大门,迎清兵入关,最终导致中原沦陷的吴三桂,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至今,

  • 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国柱已任怒江州委副书记

    历史解密编辑:汲古知新标签:明朝,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怒江州委,杨国柱(泾阳)

    微信公众号“怒江州人民政府网”消息,5月4日,怒江州召开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1周年座谈会。州委副书记杨国柱出席并讲话。此消息显示,原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国柱已任怒江州委副书记。杨国柱是大理州白族自治州鹤庆县人,也是一位白族干部。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他,毕业后便回到家乡云

  • 日本唐通事的设立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小殷的科技标签:唐船,唐朝,唐通事,日本历史,历史背景

    唐通事作为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职位,扮演着连接唐朝和日本的桥梁作用,对于唐船贸易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唐通事设立的原因、作用以及其对唐船贸易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历史现象。一、唐通事设立的原因唐通事的设立,源于日本与唐朝及其他较为发达的国家之间的商贸往来。由于当时日本国内的物产有限,且政治制度

  • 《回到明朝当王爷》张寅原型,明朝嘉靖初年“真假李福达案”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李福达,嘉靖皇帝,内阁首辅,回到明朝当王爷,张寅(正德进士)

    在小说《回到明朝当王爷》中,弥勒教教主李福达阴谋反叛,遂通过结交权贵,化名张寅混入军中,意图掌控一定兵权造反,结果被主角最终化解。《回明》虽是一本历史架空小说,但该事件却并非完全虚构,其历史原型便是爆发于明朝嘉靖初年的“真假李福达案”。指挥使被告发为反贼,后经审理认定为诬陷在历史上,如果说哪个民间邪

  • 李福达之狱:大明皇帝要帮反贼头子翻案,这正史居然如此荒诞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福达,皇帝,嘉靖皇帝,郭勋

    《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12)上一章:反贼买官记:通缉名单上的造反头子,居然成了正三品的朝廷大员?(李福达 形象)事情的起因,是一桩十分荒诞的案件。曾多次组织造反的大明A级通缉犯李福达改了个名字,叫做张寅,然后向朝廷无偿捐献了一百万石粮食,最后他又四处运作,找

  • 仇鸾一生八次挂配将军印,一代抗蒙名将,绝非浪得虚名!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仇鸾,严嵩,总兵,鞑靼,明朝,嘉靖皇帝,慈禧太后

    1、名门出身生贵气抗蒙名将竟是浪得虚名?仇鸾的一生到底可否洗白,尚待后人争论。明朝年间,咸宁侯仇钺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又及时抽身而退。因儿子身患疾病,把爵位传给孙子仇鸾。这仇鸾小小年纪得了咸宁侯的封号,家中又为他取了小名唤作长生,可见拳拳关爱之心。又有刚正不阿的兵部尚书彭泽为仇鸾取了大名,时常在官员面

  • 仇鸾:明朝将领,虚报战功,被嘉靖开棺戮尸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仇鸾,嘉靖皇帝,明朝,战功

    嘉靖二十一年(1552年),仇鸾病逝,被徐阶、陆炳参劾。嘉靖大怒,让人挖掘坟墓,割下首级,传送九边。仇鸾的一家老小,要么被斩首,要么流放。仇鸾,名将仇钺的孙子,袭爵威宁侯。仇鸾先后担任甘肃总兵、宁夏总兵、大同总兵,镇守边境几十年,却毫无战功。论能力,仇鸾没有;论人品,仇鸾更差。仇鸾能身居高位,凭借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