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楼梦》里,贾兰升官发财后,为什么对落难的贾府人不闻不问?

《红楼梦》里,贾兰升官发财后,为什么对落难的贾府人不闻不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冰封天下史 访问量:3435 更新时间:2024/1/27 6:07:52

第一个原因:性格冷淡。

茗烟闹学一回,贾兰坐视,不肯出手。连和他同坐的贾菌要出手,他也拦阻。有人把这解读为贾兰的冷血,对自己的亲叔叔宝玉也不肯施以援手,是言过其辞了。

事实上宝玉并没有参与打架,是宝玉手下的四个小厮,与金荣等人打斗——开始时都没有“等人”,只有金荣。只是打起来了,别人也参加进来。这很好理解,一帮十来岁的小男孩子混在一起,把打架当成游戏,乐在其中。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金荣想打宝玉,但也没打着。宝玉的性格,并不善于打斗。而宝玉的小厮如狼似虎,只有“无故就要欺压人的”,哪有让宝玉吃亏的道理?既然宝玉吃不了亏,也就不需要贾兰“帮忙”更谈不到“解救”了。

但是从这一件事,仍可以看出贾兰的天性冷淡,“省事”,也就是不好热闹。还不到十岁的小男孩,看着别人打架,居然坐着不动,分明李纨多年教育的结果。 大观园的诗会、酒宴那么热闹,贾兰也极少参加,更可见他的冷淡。

在贾府繁花似锦的时候,贾兰冷淡地独坐,等到贾府出了事,他怎么会是出头“扶危济困”的那个人?他又不是醉金刚倪二。

但是, 性格的冷淡,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从哲学角度来说,内因与外因是共同起作用的。我们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外因。

第二个原因:近支的已经没有了。

贾兰从小读书认真,并且贾府败落,未必还有“收税的亲戚,作官的朋友”可以凭恃,只会是靠着读书、科举,来进入仕途,弥补其祖父贾政一生的遗憾。

作品中有贾兰拿着弓箭追小鹿的情节,有人推测暗示贾兰将靠军功入仕。但是作品中也说了“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用以歌功颂德。如果后文有军功、武备之事,岂不是自打嘴巴?

读书入仕,三场科考,就是再顺利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考中进士,仅仅是获得了做官的资格,不可能一开始就是显赫的高官。等他一步一步熬上去了,贾府子弟早已是“风流云散”。宝玉是出家了,巧姐早嫁了板儿为妻,“绿树成荫子满枝”,没有什么近支子弟,像贾府刚刚败落时,“嗷嗷待哺”等着援助了。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个原因,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来不及了。

不是说宝玉巧姐等不及贾兰,而是贾兰即使有心帮助别人,他自己也来不及了。

李纨的判词中提到“气昂昂头戴簪缨,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很明显是指短命。

问题是短命的是谁?从前研究者,多解读为李纨终于熬到儿子“胸悬金印”“爵禄高登”,自己却一命而亡,没享受几天“老来福”。但是这样一来,李纨虽然青年守寡,但是终身守节,儿子争气,结局可算圆满,她的“薄命”在哪里?

而且,儿子当官,怎么可能是李纨“胸悬金印”“爵禄高登”?李纨又有什么可与“古来将相”相比的“虚名儿”?

所以我认为,短命早死的不是李纨,而是贾兰:刚刚“胸悬金印”“爵禄高登”,成为了“将相”之才,就一命而亡,留给李纨无穷无尽的绝望。

这也照应了“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的话:当初李纨是为了惜财,对巧姐见死不救,现在老了还有钱(“莫受老来贫”),却失去了儿子,是冥冥对她的报应(不救巧姐,是不“积儿孙”)。

李纨的将来,是与儿子贾兰联系在一起的。李纨的判词判曲,也一定预示着贾兰的命运。所以将来守着一堆钱、没受“老来贫”的,是孤苦的李纨,不是贾兰。

贾兰已经短命而死,来不及重新振兴贾府,也来不及援助落难的亲戚了。

更多文章

  • 贾府学堂乱象背后,藏着贾府败落的真相,贾兰成关键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环,李纨,宝玉,秦钟,贾赦,贾府,贾兰,中国古文献

    2、小学堂,大寓意与读书相关度最为密切的莫过于学堂。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仅从风月宝鉴正面看,不过只是不懂事的顽童之间口角之争引起冲突而已,天才的作者通过他的生花妙笔,呈现了“燕青打擂台,也不过如此”(脂批)的精彩的世情人相。但是,“表里皆有喻”(脂批)的文本的伟大之处、也是它的难解之处,就在

  • 读《红楼梦》:贾兰和宝玉的地位,到底哪个高?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宝玉,贾政,黛玉,贾环,罗玉凤,嫡长孙,红楼梦,贾宝玉,贾兰,中国古文献

    作者:韩雪丽论身份,贾兰是侄子,宝玉是叔叔,宝玉的辈分高,如果到了贾政这一房,贾兰是什么,是长子长孙,宝二爷只是个嫡次子,可是吧,因为没了珠大爷,这宝玉的身份,就有了变化,贾兰这个嫡长孙的地位,也有了微妙的不一样。1、凤凰是宝玉荣国府里的凤凰是宝玉,有人说,那是因为贾母宠爱宝玉,其实不只是贾母的原因

  • 宝玉和贾兰断奶之后,用一种奇特的方式食用人乳,透露出贾家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爱写作的老于标签:贾家,李纨,贾宝玉,人乳,王熙凤

    《红楼梦》第六十回,大观园小厨房时的柳家嫂子给侄儿送去玫瑰露后,临走之际,他的嫂子从抽屉内取出一包茯苓霜送给她,原来他的哥哥值班时,粤东的官儿给贾家送了两小篓子茯苓霜,给门上人一篓作门礼,大家见者有份。茯苓是多孔菌科植物的菌核,其药用价值很高。《本草纲目》中载:“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于风眩

  • 在贾府当家人眼里,贾环就是墙角的苔藓,贾兰为何更愿意亲近他?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贾环,贾宝玉,宝玉,李纨,贾家

    作者:韩雪丽在贾政眼中两个儿子是鲜明的对比,一个神采飘逸,一个猥琐灰暗,贾环就是宝玉的绿叶,衬得宝玉更加耀眼生辉,难怪贾母宠爱宝玉,冷落贾环,对于贾母来讲,可都是她的孙子。(一)贾环就是墙角的苔藓贾环的人生,可能因为是庶子,就成了陪衬,出生决定了他的地位,决定了他不被亲祖母关爱。这可能是他不能理解的

  • 红楼梦:贾兰已经13岁了,李纨为何还要给他请一个漂亮的奶妈

    历史解密编辑:留泽说美食标签:李纨,贾琏,贾政,贾蓉,奶妈,贾兰,贾宝玉,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大凡富贵人家,都会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给孩子请一个奶妈。这个奶妈,就成为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仅次于他(她)的母亲。在贾府中,这些奶妈的地位也非常高,不能等同于普通下人看待。贾琏的奶妈是赵嬷嬷,因为贾琏两口子掌管着贾府中的所有事务,赵嬷嬷便仗着自己的身份,在元春省亲的时候,请王熙凤给两个亲儿

  • 荣国府继承人是贾宝玉,不是贾琏或贾兰?只因贾环都比他们有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琏,贾环,贾政,贾赦,贾兰,贾宝玉,荣国府,中国古文献

    荣国府的继承到了第三代出了大问题,以至于颠覆了常识的认知。贾代善死前上遗本,导致皇帝插手贾家第三代继承,造成《红楼梦》荣国府的不同寻常。一,贾赦袭爵,却住进敕造荣国府旧园改造独立门户的院落中,不插手荣国府当家事,并失去敕造荣国府继承。什么意思呢?就是原本贾赦应该像贾珍继承宁国府那样,既袭爵,又当家,

  • 贾元春为什么不照顾贾兰?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宝玉,贾环,贾政,贵妃,贾兰,贾元春,中国古文献

    作者:韩雪丽我们看书里,兄弟家人们,贵妃贾元春,其实真正放在心上的只有个宝玉。这是她的兄弟。1、冷落打压贾环全书里最打压贾环的,就是元春了。王夫人也打压,可是面上不显,还要做嫡母贤良状,可是贾元春的打压,就非常有力度。首先,贾环干脆就没有在省亲盛会上出现,而宝玉大大的出了风头,贾政也没给贾环在园子里

  • 为何王夫人提起贾珠之死讳莫如深?贾兰的妖俏奶娘,揭开贾家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糊说故事标签:贾珠,贾政,贾家,贾宝玉,宝玉,晴雯

    王夫人为何如此密切地提及贾珠之死?贾兰的迷人保姆,揭开贾家丑闻在贾宝玉家里,有一个人避不开,也不敢提起——贾宝玉的哥哥,早夭的贾珠,每每提起贾珠,王夫人都泪流满面,甚至直言: “你(贾珠)活着,死一百个,我不管。”贾珠是王夫人心心念念的孩子,但奇怪的是,王夫人虽然很疼贾珠,但对贾兰这个他留下的孩子却

  • 贾宝玉为何不愿出仕当官?少年贾兰的一个游戏,看明白的人不多

    历史解密编辑:垄疯堂主标签:李纨,贾兰,贾宝玉,柳湘莲,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贾宝玉为何不愿出仕当官?少年贾兰的一个游戏,看明白的人不多贾宝玉骂天下读书人“禄蠹”,青梗峰下的补天遗石不愿入世做官。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是一块“玉有小瑕”的真玉,能文能武的柳湘莲最终沦落为绿林好汉。红楼梦中为数不多,被作者推崇的男子,他们活得为啥都那么别扭?曹翁在风月故事后,到底蕴含着怎样不能直说的时

  • 贾珠、李纨、贾兰一家三口的真实隐喻,曹公真事隐得太深了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李纨,宝玉,贾环,贾珠,黛玉,曹操,贾兰,东汉,秦可卿

    《红楼梦》的文本,是“表里皆有喻”(第十二回脂批)的双面风月鉴,文本因而意蕴丰富,正如戚寥生所云,“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活在特定的时代里,个人、家庭的悲欢离合,虽然也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烙印,但往往都只是个人、家庭的悲欢离合。在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