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问世间情是何物?李清照的爱,欧阳修的痴,纳兰性德的悲,皆至情

问世间情是何物?李清照的爱,欧阳修的痴,纳兰性德的悲,皆至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林家清欢 访问量:2878 更新时间:2024/4/28 19:05:53

817年前,元好问曾发出千古一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写下这首《摸鱼儿·雁丘词》之时,他只有16岁,还是一位正在赴并州赶考的小学子。在路上,他遇到一位捕雁者,听到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因其中一只被捕杀,另一只殉情而亡的故事。少年的心中涌起无限感动,买下了两只大雁,并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将它们合葬。

在元好问笔下,“情”是两只大雁天南地北并行双飞,任冬寒夏暑,一直相依为命;更是它们遭遇不幸后,不甘一方独活,在“万里层云,千山暮雪”中形单影只,因而选择了“生死相许”的痴情不渝。

400多年后,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写了一对同样“生死相许”的男女,并在开篇题词中写道:

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那么,在古往今来的诗人们笔下,“情”又是何物呢?

李清照的深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莲凋残,幽香飘零,竹席泛起微凉的秋意,独自登上木兰舟,遥望云端天上。

月亮悄悄地升起,那清辉裹挟着白云,大雁排着长阵从天边掠过。

乘船也去不了远方,看月也断不了思念,花自开自落,水自流自去,传说中热心传书的大雁也对她不理不睬。

此情此景,即使是普通的闺中思妇也会陷入悲愁,更何况那是至情至性的李清照呢?

17岁的元宵花灯下,李清照与兄长的同学赵明诚一见钟情。

吏部尚书的儿子与礼部员外郎的女儿,不仅门当户对,而且志趣相投。既结秦晋之好,便琴瑟和鸣、伉俪情深。

他们饮酒斗茶、踏雪赏花、共赏金石字画,以诗词传情,却不知命运的无常从不会放过任何人。

先是因为父亲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受到牵连被迫还乡;后又有公公病故,赵明诚不得不为仕途奔波红尘,两人相隔两地的日子越来越多。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月寒如水,夜露浸凉,独守空房的李清照,最能体会相思的无解。她用女性特有的明暗与柔软,将抽象的、不易琢磨的深情,写得真实又细腻。

“才下”、“却上”两个词生动形象,这瞬间的情绪变化,打破了前文所有故作平静的诉说,令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爱情的哀愁。

这种哀愁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遣之不走,如月光和流水般连绵不绝,堪称千古绝唱。

欧阳修的离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出自《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欧阳修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少年天才之一。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大半辈子都囊中羞涩。可任何外物都无法阻碍他对生活的热爱与热情,他爱诗书,爱收藏,爱饮酒品茶,爱花爱琴,更爱玩爱闹。苏轼青年时期就受他影响颇多。

欧阳修虽立志成圣贤,但生活中却是个“直情”人。他爱便爱得直率恳切,为友人两肋插刀,甚至差点因“站队”而断送一生前程;对家人满腔温柔,却屡受挫折,直面了两任妻子、八位儿女的夭亡。

饱尝了生离死别,落一身多灾多病,他却从未后悔,亲手写下了“莫言多病为多情,此身甘向情中老”的诗句。

《玉楼春》写的则是“离情”,写在他任满离开洛阳之时。

虽是咏叹离别,却不仅是写离别,而是在伤别中蕴含着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

尊前离歌满城花,中天明月一台风,万事万物本无情,本与人事了无关涉,怎会替人感伤?

然而在“情痴”欧阳修的眼中,它们都成了哀愁的化身。看见酒杯便欲说还休,看到佳人也哀叹哭咽,听个曲子更让柔肠百结、寸寸欲断。

这正是“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若不是真正情深情重之人,又怎会有这极哀极沉、凄哀低咽的悲伤呢?

我们并不知道那天的席上有些什么人,欧阳修又是为了谁而伤情。但那其实并不重要,正因为缺乏具体的对象,让这缕情思更具有共性和普遍性,更容易引发情绪的共鸣。

纳兰性德的悲情: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出自《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是出生豪门的贵公子,天资超逸,文采斐然,被著名学者王国维赞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他是满清第一才子,更是敏感多情的词人。他曾为了一首词、一段情谊,不顾后果地帮助顾贞观救回友人吴兆骞;他也在妻子去世后,写下无数痛断肝肠的词句。

但在这首《蝶恋花》中,纳兰写的不是友情,不是爱情,也不是离情,而是吊古伤今的悲情。

开篇“今古河山无定据”,便点出了主题,感慨的是历史的轮回、世事的变迁。

满目荒凉,黄沙遍地,鲜红枯老的枫树在萧瑟的秋风中簌簌作响,眼前似乎出现了战角声声、烽烟滚滚、战马驰骋。

这里是平沙万里的塞北,如今是一片和平景象,牧马来去自如。而在漫长的历史中,为了争夺这块土地,无计其数的战争在这里发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令人惨不忍闻。

这里曾有奋不顾身的鏖战厮杀,也有牺牲女子求和的悲剧。汉元帝时,王昭君奉旨和番,为汉朝与匈奴换来了六十年的和平。可在和平之下,又有几人会去关注一个小小弱女远走异国、嫁给异族的辛酸与无奈呢?

杜甫曾在诗中慨叹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纳兰在朔漠间看青冢,忍不住要向昭君发出一问:曾经的一往情深有多深呢?是否如这山中的夕阳与深秋的苦雨呢?

昭君空负美貌,却不为帝王所知,和亲塞外、身不由己;纳兰虽是富贵公子,却也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看似风光,却从未真正得到自由。

普遍的解析中,往往认为这首词中纳兰的“情”是壮志难酬或家国之思,这一点个人并不认同。

窃以为,他的“情”是敏感者内心常存的悲悯与无奈,是超越了时间与空间限制的遥远关怀,无关风月,却动人心魄。

作者:林家清欢,谢绝搬运和抄袭,敬请理解。

【注】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更多文章

  • 纳兰性德大婚之日,惦记着表妹,醒来之后看到妻子直呼“真香”

    历史解密编辑:乖史论标签:大婚,洞房,康熙,进宫,诗人,清朝,古典乐,纳兰容若,纳兰性德

    1674年,纳兰性德大婚。此时的他,悲从中来,心里一直惦记着被安排进宫的表妹。于是,他喝得烂醉,进了洞房。次日一早,纳兰性德酒醒后,看到一旁的新婚妻子,吃了一惊。“一生一代一双人”,写这句词的正是清朝著名的诗人纳兰性德,这是他对爱情的追求,但他的一生都在为情所困。纳兰性德出身贵高贵,是满洲正黄旗人,

  •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康熙,皇帝,乾隆,清朝,诗人,顾贞观,古典乐,纳兰容若,纳兰性德

    以上音频来自子曰的朗读,欢迎收听。①清朝乾隆末年,一部名叫《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的小说,在市面上悄然流行起来,行情不断看涨,成为了紧俏商品,一部《红楼梦》手抄本要卖到十几两银子。乾隆心腹、宠臣和珅为哄乾隆开心,就搞了一本《红楼梦》进献给乾隆。谁知乾隆看后,淡淡地说了一句:“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 纳兰性德诗词180首,何事秋风悲画扇?

    历史解密编辑:心情励志美文标签:诗人,清朝,浣溪沙,菩萨蛮,清平乐,临江仙,如梦令,古典乐,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原创诗词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的儿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他的诗词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光采夺目。满汉融合时期,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

  • 一程山水,一更风雪,不一样的孤独,这就是纳兰性德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诗词,柳永,苏轼,晏殊,清朝,声乐,王国维,周邦彦,白居易,艺术家,古典乐,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千古名句

    纳兰性德从什么时候走进大众的视野,笔者已经无法记起。大约是二十年前,伴随网络的兴起,纳兰性德凭借“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闯进各大论坛。从此以后,纳兰性德成为文学领域的一个符号。直到今天,仍然受到文艺青年和小资派的无限推崇。纳兰氏的孤独纳兰性德之所以能够“火”的原因,不必笔者多言,大家应该都

  • 纳兰性德为初恋写的肉麻情词,唯美浪漫,无一爱字却句句饱含深情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纳兰容若,初恋,唯美浪漫,纳兰,情词

    词作为一种文体,其巅峰在两宋。然而,并非宋代以后就无人填词,只不过后世词人,很难超越宋代词人的高度罢了。不过有一个人却是例外,此人便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的词,婉约隽永,很多作品如果不刻意提醒,简直可以和宋词相媲美。纳兰词最美的篇章,是情词,尤其是关于初恋的懵懂美好的追忆。纳兰性德的初恋,一直是一个谜

  • 叶嘉莹首次以纳兰性德族裔身份,读诵纳兰词全集

    历史解密编辑:红星新闻标签:叶嘉莹,纳兰容若,纳兰词,诗词,词牌,古诗词

    近日,古典文学名家叶嘉莹先生首次以纳兰性德族裔身份亲自读诵、作序、作词、审定的《叶嘉莹读诵纳兰词全集》正式发售。本书是叶嘉莹在人生即将步入百岁之际携读诵传承人刘子菲,献给古诗词爱好者的一部音、视频双版本宝藏级声律启蒙及权威精注文学读物。全书按词牌格律梳理全本纳兰词,涵盖348首纳兰词3000余条详尽

  • 纳兰性德九首词作,字字含情堪绝调

    历史解密编辑:中华诗文学习标签:纳兰容若,画堂春,纳兰,多情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清朝初年词人,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纳兰性德:清朝宫廷的浪漫侍卫,活31岁,遇4位女子,写348首词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史名人录标签:清朝,康熙,诗人,古典乐,纳兰容若,纳兰性德

    熟悉清代历史的人都知道,纳兰明珠是康熙年间权倾朝野的肱骨重臣,他一生履任要职,在支持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噶尔丹、抗御外敌的一系列重大国事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个人的能力与贡献不容忽视。公元1652年,纳兰明珠迎娶了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爱新觉罗氏,而后生下了惊艳了整个大清朝的词人纳兰性德。

  • 纳兰性德最经典的两首咏雪词,一首境界极高,一首情致极深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情致,雪花,风骨,诗人,清朝,洛阳春,古典乐,纳兰容若,纳兰性德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在文人的笔下,雪的模样可谓千姿百态、雪之精神也纯洁而高雅。岑参将雪比作“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白说雪是“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女词人孙道绚描绘雪“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卢梅坡赞扬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而在近代伟人笔下,雪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或描绘雪的姿态,或赋予

  • 纳兰性德:他是千古第一伤心词人,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纳兰容若,饮水词,李清照,李煜,晏几道,王国维

    纳兰性德:晓风残月后,重见柳屯田” 现在,说起这纳兰性德,对爱好诗词的人,尤其是一些年青人来说,似乎是属于网红之地位,不背上几句“秋风画扇初相见” 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懂诗词,而且,这一类人往往都喜欢将其称为纳兰容若,就如同叫杜甫为杜子美,叫曹操为曹孟德一般,显得那般地高雅和有文化。 说实话,我对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