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六不总督”叶名琛,对待外敌态度强硬,最后却饿死在了印度

清朝“六不总督”叶名琛,对待外敌态度强硬,最后却饿死在了印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吴体育记 访问量:1226 更新时间:2024/1/18 10:21:35

作为咸丰皇帝封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生到最后竟落得个饿死在印度的结局。

在任职两广总督期间,不同于清政府官方的软弱,叶名琛面对英国的咄咄逼人,敢于据理力争,敢于用强硬的态度去抵抗。

但螳臂挡不住大车,叶名琛守卫的广州城还是被英军的大炮轰占了。在战争失败后,急于向英国示好的清政府撇清责任,为叶名琛列数了“六不”罪责,讥讽他为“六不”总督。

其实回首叶名琛的为官生涯,他也曾经有过一段风光无限的岁月,多次获得封赏,步步高升,是名为民为国的能臣。

少年得志

叶名琛是湖南汉口的医药世家叶家的公子,武汉有名的叶开泰中药店是其爷爷所创办。出生于大家族之中,叶名琛也是少年成名,有“诗文鸣一时”的美誉。

16岁,叶名琛便入选了乡试副榜,可谓年少有为。28岁,他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开始迈入官场。道光年间,从陕西兴安府知府做起,叶名琛历任江西盐法道、云南按察使等职。

因为在江西水灾中处置得当,叶名琛升任湖南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行政财务事宜,大权在握。之后的几年间,他又调任甘肃布政使,最后来到广州任布政使。

在广东,叶名琛延续他一贯的作风,一手抓经济,一手平叛乱。得益于经商的家族背景,叶名琛对于理财颇有心得。

即使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仍然可以保证广东地区的税赋,每年向朝廷缴纳数千万两的白银。

并且虽然广东富庶,但作为地方长官的叶名琛却是清廉之人,在其身上看不到大家公子的骄奢之风,一件袍子常年穿着,直到穿破磨旧了才会换下。

另一方面,叶名琛在剿匪平叛上也是威名赫赫。当时呼应太平天国的起义,广东地区也是起义林立,但都被叶名琛以铁血手腕进行镇压,且不需朝廷支援一兵一卒。

咸丰四年,广东发生洪兵起事,叶名琛率一万五千士兵抵御住了超过十倍起义军的进攻,守住了广州城。

如此能臣干将,自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大加赞赏。从咸丰元年到咸丰五年,叶名琛不断被加封太子少保衔,体仁阁大学士等称号,最重要的是他被封为两广总督,总理两广事宜。

在接任两广总督的同时,叶名琛同时还有一个身份,通商大臣。自此,他遇到了生命中最强悍的敌人,也是整个大清帝国的敌人—英国人。

抵御强敌

1842年,时任两广总督的耆英作为清政府的代表和英国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中有一项就是清政府要开放五地作为通商口岸,这五地中就包括广州。

不过,随着英国与清朝贸易往来的开展,仅仅将广州作为通商口岸已经不能满足英国人的胃口,他们又提出了驻扎广州城等一系列条件。广州的百姓得知消息后,群情激愤,十分反对这些条件的施行。

此时,曾经签订条约的耆英已早早离任,留下叶名琛面对这一棘手的大难题,他要慎重考虑是否放英国人入城。

不同于耆英的软弱,叶名琛采用了外弱内强的态度。他和英国人耐心谈判,打出“守信”的口号,用三寸不烂之舌据理力争,一一驳斥了英国人开出的条件,拖延他们入城的时间。

在口舌之争的基础上,叶名琛组织了强大的民兵团,发动群众的力量进行抵抗。当时,广州城内有上万的乡勇涌入,人人都手持兵器处于守卫状态。

面对强硬的广州百姓,英国人要求直接与朝廷谈判。没想到的是,胆大的叶名琛伪造了皇帝的诏书,拒绝了英国人入城的要求。

得知叶名琛将英国人挡在了广州城外,咸丰皇帝特意发来表扬信,称赞他不费一兵一箭就能阻拦英国人的行为,并封赏他为一等男爵。广州的百姓更是特意为叶名琛搭建了彩排楼祝贺。

但没能进入广州城的英国人并不会善罢甘休,很快,“亚罗号”事件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六不”总督

亚罗号是一艘商船,事发的时候正从澳门往广州运送大米,其船主是中国人,但雇用了英国人肯尼迪做船长。为了躲避检查,这艘船曾经在英国处登记。

不过,当广州水师上船检查的时候,这艘船的登记证刚好过期,清政府有权对其进行管理。

当时,由于水师千总梁国定接到举报,这艘船上藏有海盗,他便决定将其中12名水手带走调查,肯尼迪并没有反对。

不料,待到梁国定下船后,肯尼迪立即在船上升起了英国米子旗,并向英国领事巴夏礼报告了这一事件。巴夏礼以清军降下了英国国旗等不成立的理由,要求叶名琛根据《虎门条约》将水手放回。

叶名琛在对全部12名水手审讯后,决定将不是海盗的9人送还。但巴夏礼并不满足,强硬地要求叶名琛必须放回12名水手,并且还要他进行正式道歉。

几经交涉后,叶名琛不得不做出让步,答应送回全部水手,但拒绝了道歉。英国人立即以此为借口,直接用大炮对准了广州城,战争爆发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英军,叶名琛的态度是“不和”。在和英国人的对抗中,他表现出了优秀的指挥能力。以做生意为幌子,叶名琛向当时被占领的香港派出了多批探子,搜集了大量的英军作战信息。

同时,他向广州市民发放身份证明,没有证明的人不能进出城门,以此杜绝英国人的探子混入其中。间谍战之外,叶名琛发出悬赏告示,凡斩首英国人的首级都可以获得三十银元,此举大大鼓舞了士气。

在这些的基础上,他还搞起了突袭。派遣满载炸药的沙船轰炸英军、切断英军的供给、对英军的巡逻队秘密投毒等等,在种种举措下,英国人暂时并没能轰开广州城的大门。

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叶名琛渐渐陷入了无兵无钱的地步,加之清政府的软弱,叶名琛在战事中更加被动。在有限的兵力下,叶名琛只能采取“不战”策略,他以镇定的态度在英军面前唱了一出“空城计”。

面对真真假假的叶名琛,英军犹豫了两个月的没有采取任何进攻行动。正当他们放弃攻打广州,直接找清朝皇帝谈判时,一艘中国官船被截获。

根据船上的文件,英军才得知了叶名琛的真实处境,当即采取了攻城行动。广州巡抚柏贵见情形不妙,直接投降,让敌人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广州城。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对于战争失败的原因,清政府将其全部归在了叶名琛身上,斥责他在对英事务上处理不当,并列举了“不战、不和、不守、不走、不降、不死”的罪状,称其为“六不”总督。

为避免受到叶名琛的牵连,咸丰帝还急忙罢免了叶名琛的一切职务,还告知英军,叶名琛的生死与清政府的利益毫无关系。咸丰帝就这样直接抛弃了曾经为朝廷立下战功的叶名琛。

不过,此时的叶名琛并不知道清政府对他的这一处理。在战争失败后,叶名琛被英军俘虏,随后被囚禁在了“无畏号”军舰上。

客死异国

广州失陷后,叶名琛没有逃跑,更没有投降,也没有以身殉国。他只是让家人为他准备了足够的食物,接受了被俘的这一结果。

由于叶名琛在两广之地有巨大的影响力,为了防止有人营救他,英国人便将他押送到了军舰上,准备将其关押在印度。

在印度,英国人为了羞辱叶名琛,把他放在一间玻璃房中,让他穿着朝服朝靴,带上三眼花翎的官帽,在房间外挂了一块“清朝公爵,免费参观”的牌子。

受此侮辱,叶名琛还是忍下来了。为了保持气节,他每天只吃自己自带的食物。同时,他在等待机会,他希望能够见到英国的国,为清政府再争取最大的利益。

很快,他的这个梦想破碎了。他知道了自己是在印度,没有见到英国国王的机会。得知这一事实后,叶名琛选择绝食,饿死在了印度,临终前只留下一句,“辜负皇恩”。

叶名琛的所做所为从来都无愧于他效力的清政府,无愧于民族和国家,但终其一生,他落得个“六不总督”的名号和客死异国的结局。

叶名琛的一生兢兢业业为清政府守护江山,只可惜,他生不逢时,满腔抱负局限在了时代的大背景下,只留下孤勇的民族气节让后人评说赞叹。

标签: 叶名琛总督耆英咸丰巴夏礼

更多文章

  • 1859年,下场最悲惨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的留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讲真标签:总督,咸丰,军事,被俘,两广,清朝,叶名琛

    这是1859年,下场最悲惨的两广总督,叶名琛一张罕见的留影,他虽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之后他率领广东军民奋起抗击侵略者,不幸被俘。令人寒心的是咸丰帝得知叶名琛被俘,不仅没有任何营救想法,反而将他免职处理,后来他被带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开始绝食,数日后死于该地。

  • 凭借实力吓退英军的叶名琛,最后却以牢狱生活收尾!

    历史解密编辑:高白说奇闻标签:水师,清军,联军,清朝,叶名琛,清王朝

    常言道“国难显忠臣”,在国家面临列强入侵时,有太多臣死殉国的案例。这些臣子们,终其一生也难以改变国困民穷的洪流,也难以抵挡列强们的不断蚕食,更难以左右最高统治集团那颗冷酷的天子心。我们今天讲的这位英雄凭借自己的实力吓退英军,他就是——叶名琛!身为中华子孙,他们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守住国家最后的尊严,即使

  • 1859年,身处异国两广总督叶名琛最后照片,当时被英军带到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哈喽电竞标签:总督,印度,两广,清朝,叶名琛,加尔各答

    这是1859年,身处异国他乡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当时的他被英军带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随身携带的粮食吃完后,他选择绝食而死。叶名琛的名字也许很多人都非常陌生,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两广总督,面对敌人的坚船利炮,他率领广东军民奋起抗击,最终不幸被俘,后来被侵略者带往印度加尔各答,数

  •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六不”总督叶名琛是如何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总督,清廷,耆英,咸丰,清朝,叶名琛,巴夏礼,额尔金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廷被迫签下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由于中英两方翻译引起的歧义,英国人认为,战后他们可以进入作为通商口岸的城市。清廷则通告英国领事,“城邑”兼指城市内外,而英国人前来通商是客,不宜喧宾夺主,自应在城外居住。对此,英方自然不同意,因为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中文版

  • 总督叶名琛被英军俘虏后囚于铁笼中供人观赏,遂愤然绝食客死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叶名琛,总督,印度,巡抚,咸丰,苏武

    叶名琛(1807——1859年),籍贯湖北汉阳。字昆城。清道光年间中进士 。历任陕西兴安(今安康)知府、山西雁平道台、广东布政使等职。道光三十年(1850年),拜上帝教信徒凌十八从广西桂平返乡, 旋即在广东罗定罗境圩发动起义,扯旗反清。凌十八率众游走于罗定、信宜等地,屡次挫败清军围剿。咸丰二年(18

  • 晚清重臣叶名琛,结局悲惨,被英军俘虏后带到印度,被关在笼子里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叶名琛,总督,巡抚,清朝,咸丰,水师

    在清朝,两广总督可是一个级别很高的官职。清朝一共设置了11位总督,其中有直隶总督,东三省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等。而有的地方没有设置总督,只设置了巡抚,比如山东。而我们知道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就曾经担任过两广总督。历朝历代,末代皇帝的结局令人唏嘘。比如北宋发生的靖康之难,其皇室所遭受了其大的耻

  • 老照片:1859年,被英军俘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最终绝食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淼犇小牛标签:俘虏,总督,两广,清朝,叶名琛,陈丕显

    1953年,陈丕显与妻子的珍贵合影,镜头前的陈老,穿着藏蓝色的中山服,面对镜头一脸肃穆,夫人谢志成,穿的好像是列宁装,画面中的她笑意盈盈,十分幸福。陈丕显1916年生于福建长汀,15岁就入党了,为我党、我军出生入死几十载,终于迎来新时代的到来1859年,被英军俘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此时的他已经被带到

  • 大清总督叶名琛被俘海外之后,清政府为何没有搭救?

    历史解密编辑:志英好心情标签:叶名琛,太平天国,鸦片战争,林则徐,洪秀全,总督

    导语;最近一直都在说中国人的气节和骨气,我们今天就来聊一个和它有关的故事吧,民族的气节和骨气往往都是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体现的,而离我们最近的两次民族危亡就是清末和民国时期。清末我们遇上了鸦片战争,外国列强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强行打开我们的国门,从此我们的国家一次又一次的遭受着外国列强的搜刮和掠夺,虽然我们

  • 1859年,两广总督叶名琛被英军俘虏,被带到印度后留下的珍贵影像

    历史解密编辑:敏敏的旅途标签:俘虏,广州,印度,清朝,叶名琛,珍贵影像,鸦片战争,两广总督

    1859年,两广总督叶名琛被英军俘虏,被带到印度后留下的珍贵影像。叶名琛自幼便有“神童”的美称,17岁就考取"贡生“,1852年晋升为两广总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在广州被俘,本打算跟随英军去英国,与英女王进行交涉,没想到却被带到印度,心愿落空后,他以绝食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传言被英军抓到印度当猴展览,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叶名琛,水师,总督,咸丰,巴夏礼

    前言1859年正月初五,清朝两广总督兼钦差大臣叶名琛被英军掳到停泊在香港的英舰无畏号上。为了防止叶名琛在广东的亲信会来救他,英军决定将他带到印度的加尔答各进行关押。传闻叶名琛到了印度,英军把他关在一个巨大的玻璃箱子里,然后让人带着这个玻璃箱子到街上去展览。一代清军将领,像动物一样被人参观。18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