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叶名琛是近代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悲剧性人物?

为什么说叶名琛是近代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悲剧性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有料吧 访问量:1637 更新时间:2024/1/16 0:15:28

叶名琛雕像

叶名琛出身于书香门第。由于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便以诗文而闻名。道光十五年中进士,官至广东巡抚,两广总督,通商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那么,这样一个在当时如此突出的精英人物,为什么最后会成为一个不战,不降,不和,不守,不走,不死,颟顸无能的小丑的呢?

叶名琛

自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叶名琛一直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他接任两广总督以后,根据当时的条件也做了一些积极的防御措施。比如维修广州的城防工事,增加火炮,修理战船,整顿军队,组织团练,向香港派遣间谍刺探情报。战争爆发以后,他曾经派水师趁大雾炮击英军,派团练化妆成平民袭击了一支英军的巡逻队,打死了一名英国军官等。

但是,他采取的这些措施效果非常有限。他进行的战斗成果也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影响整个战局。这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由于太平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北伐军逼近北京,直接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中心。因此广东清军的主力部队全部北调,留给叶名琛的只有少数老弱残兵和地方团练。他非常清楚,用这样的部队来对付穷凶极恶的英国远征军,他不可能会有任何胜算。

第二,国库空虚。比如他想在广州城头多安放几门大炮,但是因为没有钱而只能作罢。

第三,广东是洪秀全创建的拜上帝会的发源地,太平军主力北上以后,在广东地区还留有强大的势力。另外天地会和红枪会的势力也非常强大。只要他稍有不慎,广州就有可能沦于叛军之手。

第四,清军兵员素质太差。用火船攻击英军舰队,因为火船上燃料太少,对敌舰几乎没有伤害,用水雷袭击英舰,水雷还没有靠近便提前爆炸。就连他派往香港的间谍,传回来的大部分都是假情报。比如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本来是英法战胜了俄国,可他得到的情报却是俄国战胜了英法。那些间谍还告诉他,不久前英国人在印度打了一个大败仗,连英军统帅都被印度人杀了,而且这个英军统帅还是英国女王的附马。因此现在英国人根本不可能和我们中国人开战。

咸丰皇帝对叶名琛的要求依然是:上不辱国体,下不开边衅。《江宁条约》签订后,英国人一直要求进广州城,但都被他的前任忽悠过去了,现在已经明白过来的英国人要求见他无非就是给他两个选择,要么让他们进广州城,要么就马上开战。他当然不能答应英国人进广州城,而开战凭现有的军队他又不可能取胜,因此叶名琛只能采取避而不见的策略。

作为一个封疆大吏,他不可能不清楚,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官员,无论你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其结果都不会是那么的好。

如果是主战派,一旦英军来犯,他们便要率领军队去完成一个他们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关天培,颜伯涛,裕谦都是先例。

打不赢那就得派人去和谈。这自然是主和派的事情。但是一旦条约签订了,和平了,可享受着和平生活的人们却并不会感激他们。大家会骂他们是汉奸,是卖国贼。伊里布,琦善,耆英就是先例。他们最终的结果是,伊里布死在任上,琦善和耆英都被赐一条白练上吊而亡。

万般无奈的叶名琛只有求助神灵的力量。他在总督衙门里面建了一个“长春仙馆”,祭祀着吕洞宾和李太白两位神仙。希望得到神仙的帮助,他每次遇到大事都要求助两位神仙。

10月23日英军进犯广州那天他之所以那样的镇定,就是因为两位神仙已经告诉他,此事有惊无险,15天以后就没事了。他在英军炮击总督衙门时去文庙烧香,也是乞求孔圣人助他一臂之力,帮助他赶走英国侵略军。

对于叶名琛的这一作为,我们不能就此证明他的愚昧无知。遇有大事,乞求神灵的保护和请求神灵帮助决断,这是中国当时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21世纪,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不是还有些官员遇到事情仍然会去寺庙求神拜佛,乞求神灵的庇佑吗?

我们只能说,在万般无奈之下,叶名琛已经在他的认知范围内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

英国人自那次轰塌城墙一百多人进到总督府以后就再也没有向广州发起过进攻,但是也没有远走,对此叶名琛收到的情报解释是:

一,英国女王的国书已经到了香港,要求英国驻华公使包令尽快与中国政府谈判,请求中国政府开放通商。

二,法国国王也希望中英和谈,这样大家才能一起和和气气地做生意。他派来劝和的特使已经在来中国的路上了。

叶名琛当然不会完全相信这些情报,他心中隠隠地感到一些不安,但是他对此也没有任何办法。

标签: 叶名琛总督清军太平军伊里布

更多文章

  • 清朝“六不总督”叶名琛,对待外敌态度强硬,最后却饿死在了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小吴体育记标签:叶名琛,总督,耆英,咸丰,巴夏礼

    作为咸丰皇帝封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生到最后竟落得个饿死在印度的结局。在任职两广总督期间,不同于清政府官方的软弱,叶名琛面对英国的咄咄逼人,敢于据理力争,敢于用强硬的态度去抵抗。但螳臂挡不住大车,叶名琛守卫的广州城还是被英军的大炮轰占了。在战争失败后,急于向英国示好的清政府撇清

  • 1859年,下场最悲惨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的留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讲真标签:总督,咸丰,军事,被俘,两广,清朝,叶名琛

    这是1859年,下场最悲惨的两广总督,叶名琛一张罕见的留影,他虽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之后他率领广东军民奋起抗击侵略者,不幸被俘。令人寒心的是咸丰帝得知叶名琛被俘,不仅没有任何营救想法,反而将他免职处理,后来他被带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开始绝食,数日后死于该地。

  • 凭借实力吓退英军的叶名琛,最后却以牢狱生活收尾!

    历史解密编辑:高白说奇闻标签:水师,清军,联军,清朝,叶名琛,清王朝

    常言道“国难显忠臣”,在国家面临列强入侵时,有太多臣死殉国的案例。这些臣子们,终其一生也难以改变国困民穷的洪流,也难以抵挡列强们的不断蚕食,更难以左右最高统治集团那颗冷酷的天子心。我们今天讲的这位英雄凭借自己的实力吓退英军,他就是——叶名琛!身为中华子孙,他们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守住国家最后的尊严,即使

  • 1859年,身处异国两广总督叶名琛最后照片,当时被英军带到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哈喽电竞标签:总督,印度,两广,清朝,叶名琛,加尔各答

    这是1859年,身处异国他乡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当时的他被英军带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随身携带的粮食吃完后,他选择绝食而死。叶名琛的名字也许很多人都非常陌生,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两广总督,面对敌人的坚船利炮,他率领广东军民奋起抗击,最终不幸被俘,后来被侵略者带往印度加尔各答,数

  •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六不”总督叶名琛是如何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总督,清廷,耆英,咸丰,清朝,叶名琛,巴夏礼,额尔金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廷被迫签下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由于中英两方翻译引起的歧义,英国人认为,战后他们可以进入作为通商口岸的城市。清廷则通告英国领事,“城邑”兼指城市内外,而英国人前来通商是客,不宜喧宾夺主,自应在城外居住。对此,英方自然不同意,因为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中文版

  • 总督叶名琛被英军俘虏后囚于铁笼中供人观赏,遂愤然绝食客死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叶名琛,总督,印度,巡抚,咸丰,苏武

    叶名琛(1807——1859年),籍贯湖北汉阳。字昆城。清道光年间中进士 。历任陕西兴安(今安康)知府、山西雁平道台、广东布政使等职。道光三十年(1850年),拜上帝教信徒凌十八从广西桂平返乡, 旋即在广东罗定罗境圩发动起义,扯旗反清。凌十八率众游走于罗定、信宜等地,屡次挫败清军围剿。咸丰二年(18

  • 晚清重臣叶名琛,结局悲惨,被英军俘虏后带到印度,被关在笼子里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叶名琛,总督,巡抚,清朝,咸丰,水师

    在清朝,两广总督可是一个级别很高的官职。清朝一共设置了11位总督,其中有直隶总督,东三省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等。而有的地方没有设置总督,只设置了巡抚,比如山东。而我们知道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就曾经担任过两广总督。历朝历代,末代皇帝的结局令人唏嘘。比如北宋发生的靖康之难,其皇室所遭受了其大的耻

  • 老照片:1859年,被英军俘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最终绝食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淼犇小牛标签:俘虏,总督,两广,清朝,叶名琛,陈丕显

    1953年,陈丕显与妻子的珍贵合影,镜头前的陈老,穿着藏蓝色的中山服,面对镜头一脸肃穆,夫人谢志成,穿的好像是列宁装,画面中的她笑意盈盈,十分幸福。陈丕显1916年生于福建长汀,15岁就入党了,为我党、我军出生入死几十载,终于迎来新时代的到来1859年,被英军俘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此时的他已经被带到

  • 大清总督叶名琛被俘海外之后,清政府为何没有搭救?

    历史解密编辑:志英好心情标签:叶名琛,太平天国,鸦片战争,林则徐,洪秀全,总督

    导语;最近一直都在说中国人的气节和骨气,我们今天就来聊一个和它有关的故事吧,民族的气节和骨气往往都是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体现的,而离我们最近的两次民族危亡就是清末和民国时期。清末我们遇上了鸦片战争,外国列强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强行打开我们的国门,从此我们的国家一次又一次的遭受着外国列强的搜刮和掠夺,虽然我们

  • 1859年,两广总督叶名琛被英军俘虏,被带到印度后留下的珍贵影像

    历史解密编辑:敏敏的旅途标签:俘虏,广州,印度,清朝,叶名琛,珍贵影像,鸦片战争,两广总督

    1859年,两广总督叶名琛被英军俘虏,被带到印度后留下的珍贵影像。叶名琛自幼便有“神童”的美称,17岁就考取"贡生“,1852年晋升为两广总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在广州被俘,本打算跟随英军去英国,与英女王进行交涉,没想到却被带到印度,心愿落空后,他以绝食的方式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