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叶名琛放弃了一个取得外交胜利的极好机会?

为什么说叶名琛放弃了一个取得外交胜利的极好机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旧闻故史 访问量:664 更新时间:2024/1/18 10:22:43

麦莲

一八五四年三月,美国政府任命麦莲为新的驻华公使。麦莲是现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的政治密友。他赴任前被美国政府授予了极大的权限。到任后麦莲首先去天京考察了太平天国。从天京回到香港后,他会见了英国新任驻华公使包令。包令此时已经被英国政府授予了爵士封号。

包令告诉麦莲,英国政府现在给他的任务是:

一,扩大和中国的商务联系,争取进入中国更广大的地区。

二,要求中国政府消灭中国沿海地区的海盗。

三,英国驻华公使进驻北京。

四,将来签订的所有条约以英版本为准。

包令爵士邀请麦莲一起行动。

麦莲说:

“现在英法两国已经俄罗斯正式宣战。而且英军已经在加拉波利登陆。如果你们在中国的外交行动不顺利,英国政府是否有能力在中国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

包令说:

“军事行动从来都是最后万不得已的选择。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

麦莲说:

“关于外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包令说:

“现在中国皇帝派驻广州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先生您知道吗?他还有一个重要职务是管理五口通商事务钦差大臣。这个职责相当于中国的外交大臣。我们可以先向他提出修约的要求。中国政府现在不断受到来自叛乱的太平军的军事压力。他们现在需要我们的帮助。另外有消息称,现在广州的周边也出现了数量不明的叛乱武装。我想叶名琛先生会答应我们的条件的。”

麦莲说:

“法国政府和我们一起行动吗?”

包令说:

“我已经和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达成了完全一致的立场。”

麦莲说:

“居然这样,那我们就干吧。”

但是,出乎洋人们意料的是,他们向叶名琛发出的几份照会都好像是石沉大海一般。不见任回音。

到了八月份,忍无可忍的麦莲给叶名琛发出一份照会,告诉他,如果再不回复,我们就认为是中国政府对我们请求的默认。

叶名琛害怕了,答应在广州郊外的一间仓库里和他们进行会谈。

会谈当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因为叶名琛对付洋人的方法非常地简单,那就是拖。叶名琛认为,洋人本来在一八四二年就要进入广州城的,结果是一拖再拖,到现在十多年了,洋人不是还没有进入广州城吗。居然进城这事能拖,那么修约这事照样也可以拖。

三个月后,负责会谈的美国副使伯驾向麦莲报告说:

“我们这样的会谈永远不可能有结果。因为叶名琛即使让广州毁灭,也绝不会需要我们的外援。更何况还要用扩大我们对华的商业贸易作为条件。也许,只有北京的最高当局才值得我们信任。”

叶名琛对洋人采用拖的办法,一方面是他不敢接受洋人修约的请求,另外一个方面是他害怕自己拒绝了洋人的要求后,结果又会像林则一样惹恼了洋人再在广州重开战端。

不过叶名琛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英法两国已经深深地陷在了克里米亚战争之中,根本无力在中国开战。他实际上有一个很好的和洋人讨价还价的机会。

这场战争是从俄罗斯派兵占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开始的。在英美法公使逼迫叶名琛修约的时候,双方已经投入了十几万人。

当时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的总兵力是:英军总司令拉兰勋爵率领的四个常规步兵师,一个轻装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法军总司令圣阿诺德元帅率领的四个步兵师,两个骑兵旅。陆军总兵力是六万四千人,俄军总司令曼希科夫亲率领的陆军总兵力则为三万六千人。

联军的作战计划是: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后,在联合舰队的配合下,六个星期之内攻克塞瓦斯托波尔,彻底消灭俄罗斯的黑海舰队,结束俄罗斯在黑海的军事优势。

就在联军登陆期间,俄军包围了奥军占领的斯里查要塞,希望在英法联军到达之前消灭这支奥军,但是四天后奥军在拉霍瓦展开反击并击败了俄军对斯里查要塞的围困。英法联合舰队随后对敖德萨进行炮击。这时俄罗斯原来的盟友奥地利突然翻脸并加入英法同盟,对俄罗斯发出了战争挑衅。俄军在战争和外交全面失败的情况下被迫撤出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

至此战争似乎可以结束了。

但是双方都没有停手的意思。于是战争不但没有停止,反而继续扩大。

随后双方经历了奥马战役,因克曼战役,塞瓦斯波托尔围攻战,卡尔斯战役,波罗的海海战,北太平洋海战等一系列战役,在双方都付出重大伤亡后,才在1856年签订了《巴黎和约》及其附件《海上国际法原则宣言》。结束了这场长达二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叶名琛对英法驻华公使的态度是:不闻不问,不管不见,不理不睬。就是尽可能地拖下去,直到两年后英法公使联合美国公使再次找到他要求修约时才不得不出面应对。

虽然说弱国无外交,但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如果叶名琛能够根据局势积极应对,主动出击,他是可以取得一次外交上的胜利,签订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有利于中方的条约的。而不是像后来那样完全地陷于被动。

标签: 叶名琛包令外交洋人照会清朝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叶名琛是近代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悲剧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叶名琛,总督,清军,太平军,伊里布

    叶名琛雕像叶名琛出身于书香门第。由于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便以诗文而闻名。道光十五年中进士,官至广东巡抚,两广总督,通商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那么,这样一个在当时如此突出的精英人物,为什么最后会成为一个不战,不降,不和,不守,不走,不死,颟顸无能的小丑的呢?叶名琛自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叶名琛一

  • 清朝“六不总督”叶名琛,对待外敌态度强硬,最后却饿死在了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小吴体育记标签:叶名琛,总督,耆英,咸丰,巴夏礼

    作为咸丰皇帝封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生到最后竟落得个饿死在印度的结局。在任职两广总督期间,不同于清政府官方的软弱,叶名琛面对英国的咄咄逼人,敢于据理力争,敢于用强硬的态度去抵抗。但螳臂挡不住大车,叶名琛守卫的广州城还是被英军的大炮轰占了。在战争失败后,急于向英国示好的清政府撇清

  • 1859年,下场最悲惨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的留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讲真标签:总督,咸丰,军事,被俘,两广,清朝,叶名琛

    这是1859年,下场最悲惨的两广总督,叶名琛一张罕见的留影,他虽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之后他率领广东军民奋起抗击侵略者,不幸被俘。令人寒心的是咸丰帝得知叶名琛被俘,不仅没有任何营救想法,反而将他免职处理,后来他被带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开始绝食,数日后死于该地。

  • 凭借实力吓退英军的叶名琛,最后却以牢狱生活收尾!

    历史解密编辑:高白说奇闻标签:水师,清军,联军,清朝,叶名琛,清王朝

    常言道“国难显忠臣”,在国家面临列强入侵时,有太多臣死殉国的案例。这些臣子们,终其一生也难以改变国困民穷的洪流,也难以抵挡列强们的不断蚕食,更难以左右最高统治集团那颗冷酷的天子心。我们今天讲的这位英雄凭借自己的实力吓退英军,他就是——叶名琛!身为中华子孙,他们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守住国家最后的尊严,即使

  • 1859年,身处异国两广总督叶名琛最后照片,当时被英军带到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哈喽电竞标签:总督,印度,两广,清朝,叶名琛,加尔各答

    这是1859年,身处异国他乡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当时的他被英军带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随身携带的粮食吃完后,他选择绝食而死。叶名琛的名字也许很多人都非常陌生,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两广总督,面对敌人的坚船利炮,他率领广东军民奋起抗击,最终不幸被俘,后来被侵略者带往印度加尔各答,数

  •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六不”总督叶名琛是如何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总督,清廷,耆英,咸丰,清朝,叶名琛,巴夏礼,额尔金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廷被迫签下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由于中英两方翻译引起的歧义,英国人认为,战后他们可以进入作为通商口岸的城市。清廷则通告英国领事,“城邑”兼指城市内外,而英国人前来通商是客,不宜喧宾夺主,自应在城外居住。对此,英方自然不同意,因为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中文版

  • 总督叶名琛被英军俘虏后囚于铁笼中供人观赏,遂愤然绝食客死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叶名琛,总督,印度,巡抚,咸丰,苏武

    叶名琛(1807——1859年),籍贯湖北汉阳。字昆城。清道光年间中进士 。历任陕西兴安(今安康)知府、山西雁平道台、广东布政使等职。道光三十年(1850年),拜上帝教信徒凌十八从广西桂平返乡, 旋即在广东罗定罗境圩发动起义,扯旗反清。凌十八率众游走于罗定、信宜等地,屡次挫败清军围剿。咸丰二年(18

  • 晚清重臣叶名琛,结局悲惨,被英军俘虏后带到印度,被关在笼子里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叶名琛,总督,巡抚,清朝,咸丰,水师

    在清朝,两广总督可是一个级别很高的官职。清朝一共设置了11位总督,其中有直隶总督,东三省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等。而有的地方没有设置总督,只设置了巡抚,比如山东。而我们知道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就曾经担任过两广总督。历朝历代,末代皇帝的结局令人唏嘘。比如北宋发生的靖康之难,其皇室所遭受了其大的耻

  • 老照片:1859年,被英军俘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最终绝食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淼犇小牛标签:俘虏,总督,两广,清朝,叶名琛,陈丕显

    1953年,陈丕显与妻子的珍贵合影,镜头前的陈老,穿着藏蓝色的中山服,面对镜头一脸肃穆,夫人谢志成,穿的好像是列宁装,画面中的她笑意盈盈,十分幸福。陈丕显1916年生于福建长汀,15岁就入党了,为我党、我军出生入死几十载,终于迎来新时代的到来1859年,被英军俘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此时的他已经被带到

  • 大清总督叶名琛被俘海外之后,清政府为何没有搭救?

    历史解密编辑:志英好心情标签:叶名琛,太平天国,鸦片战争,林则徐,洪秀全,总督

    导语;最近一直都在说中国人的气节和骨气,我们今天就来聊一个和它有关的故事吧,民族的气节和骨气往往都是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体现的,而离我们最近的两次民族危亡就是清末和民国时期。清末我们遇上了鸦片战争,外国列强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强行打开我们的国门,从此我们的国家一次又一次的遭受着外国列强的搜刮和掠夺,虽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