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9月,杨秀清如往常一样入睡,梦中想着“万岁”称号,露出得意的笑容。此时,北王韦昌辉3000精兵从江西瑞州赶回京师,并联合东王麾下大将许宗扬,准备向杨秀清发难。许宗扬,东王杨秀清亲信,因增援北伐失败被投入大牢(后放出),故而痛恨杨秀清,与韦昌辉联合。许宗扬熟悉东王府情况,为人也勇猛,他率领“敢死队”翻越围墙,杀死东王府卫兵,然后打开大门,迎接“勤王军团”。史载:“亲帅死士为前驱,蹂身缘柱,入于东殿,日纲等执刃随之。”大伙怒气冲冲,直接冲向杨秀清寝室,还在睡梦中的东王被杀死。接着,韦昌辉屠杀东王亲信2万余人,是为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对太平天国而言是致命一击,数万精兵死于内斗不说,太平军信仰崩溃才是最致命的。杨秀清,享有“天父传言”之权力,是太平天国精神支柱,却被“天父”儿女所杀,岂不是乱套了。当时有民谣,如是说:“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快打包袱回家转,还是做长工。”没有信仰的军队,注定打不赢,被湘军消灭乃迟早之事。那么,天京事变为何会爆发,手握政权、教权、军权的杨秀清为何斗不过洪秀全呢?1856年6月,东王杨秀清集结各路兵马连续摧毁“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并给予天王宝座,强迫洪秀全册封“万岁”。此时,杨秀清不再满足于“九千岁”,他还想增加“一千岁”。强迫册封“万岁”,意味着杨秀清已经跟洪秀全撕破脸皮,双方都没有退路,必须要决出胜负。不出意外,洪秀全只能让出“万岁”,谁知他技高一筹,杨秀清最终败给了“时间”。
摧毁“江南大营”后,杨秀清雄心勃勃,准备夺取“万岁”宝座,并将其付诸行动。为顺利夺权,从“九千岁”晋级“万岁”,杨秀清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杨秀清表演“天父下凡”,让“二儿子”洪秀全前来东王府,听候“父亲”训斥,让他给杨秀清册封“万岁”。洪秀全手中无兵,心中虽然不满,但还是答应,并表示东王后裔也是“万岁”。第二件,暗示部下,让他们高呼“万岁”,试探洪秀全反应。史载:“向荣死于丹阳城中,东王麾下闻之,皆踊跃呼万岁。”洪秀全不满,却也不敢流露情绪。第三件,命令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等实力派出京征战,扫除前进障碍,将洪秀全孤立起来。史载:“王等悉将兵在外,京内十三门守将皆东王腹心,遂忍辱不发,而中心益怒。”
杨秀清册封“万岁”,第三件事最为关键,也是他决心夺取宝座之表现。熟悉太平天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洪秀全是“虚位”元首,临朝不理政,手中也没有直属武装力量。杨秀清凭借“天父下凡”夺取实权,成为最大实力派,但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对金田起义贡献巨大,也是手握重兵,且自成一系。“天父”没有下凡时,杨秀清处理政务要跟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商议,不能独断。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都有直属兵马,麾下悍将众多;韦氏家族、石氏家族猛将众多,实力雄厚,杨秀清也不敢过分招惹。此外,韦昌辉负责天京卫戍重任,并掌控水师力量,这是杨秀清一大心病。定都天京后,杨秀清极力限制韦昌辉,不再让他外出征战,免得北王在军中树立威望,对自己不利。此时,杨秀清居然派韦昌辉外出带兵,其用意很明显,就是要孤立洪秀全,为册封“万岁”铺路。
一切准备就绪,而洪秀全还不敢反对,杨秀清就等着增加“一千岁”,晋级“万岁”,成为人生赢家。谁知,洪秀全技高一筹,杨秀清输在“时间”上,太平天国数万人成为“陪葬品”。那么,洪秀全谋略高在何处呢?很简单,洪秀全拖延时间,并派人传达“密诏”,让盟友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回京,准备突袭东王府,处死杨秀清。面对杨秀清咄咄逼人之架势,洪秀全一味忍让,不敢发火。如此,杨秀清便认为天王洪秀全软弱可欺,同意在自己生日那天册封“万岁”,而不是立刻夺权。史载:“天王贷此一月期,实谋缓兵寻隙以图之,东王以为天王无能为也。”一个月时间,可以改变太多东西,杨秀清不懂得“夜长梦多”这道理。一个月时间,洪秀全能够干嘛呢?答案是,扭转乾坤,转败为胜。忠王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洪秀全下达“密诏”,让盟友率兵“勤王”,突袭杨秀清,除掉劲敌,成为赢家,天王笑到最后。
洪秀全技高一筹,他知道单打独斗不是杨秀清对手,正面冲突只能重蹈三国曹魏皇帝曹髦之覆辙,被司马昭(杨秀清)处死。若想赢得胜利,只能让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盟友率兵秘密进京,并采取突袭方式,一举除掉东王杨秀清。调兵,自然需要时间,洪秀全同意册封“万岁”,在杨秀清生日那天举行仪式。杨秀清手握实权,东王亲兵控制京城,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失败。如此,杨秀清开心等待册封“万岁”,结果输得一无所有。杨秀清输在“时间”上,因为他太过自信,他认为洪秀全不敢反抗,给洪秀全筹备一个月,结果输得很惨。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