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为何宁愿寡居吐蕃三十余年,也不回唐朝?

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为何宁愿寡居吐蕃三十余年,也不回唐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思思段子手 访问量:634 更新时间:2024/2/20 2:35:37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故事,一向被作为唐朝和吐蕃友好的一段佳话,广为传颂。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对夫妻实际上只共同生活了九年,松赞干布就去世了,此后文成公主拒绝了唐高宗派来接她回长安的使者,而是在吐蕃继续寡居了三十年。

究其原因,大体有四点:对亡夫的思念;在两国不同的地位;吐蕃政局的稳定;以及两国后来恶化的关系。

首先我要说,关于文成公主,网上很多文章真的太扯了。有的说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改嫁了松赞干布的儿子,这是把王昭君的故事往她头上套了吧。

吐蕃不是北方游牧民族,没有父亲死了儿子娶继母的习俗,更何况,松赞干布去世时,独子贡松贡赞已经不在世了,孙子芒松芒赞更是未成年,所以文成公主确确实实是守了三十年寡。

另外,还有文章说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身边地位很低,只是个小老婆。

诚然,松赞干布在娶文成公主之前确实已经娶了尼婆罗的尺尊公主,但是吐蕃是“平妻制”,一个男子不止有一个正妻。考古出土文献表明,吐蕃当时称文成公主为“赞蒙”(相当于王后),也就明确了她是吐蕃赞普(吐蕃国王)的正妻。

再加上尼婆罗是吐蕃蜀国,论出身尺尊公主不是特别尊贵,所以文成公主入吐蕃后,地位并不低于她。而且尺尊公主去世比松赞干布更早,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去世时已经属于“唯我独尊”了。

松赞干布死后,唐高宗李治派使者前往吐蕃,想将文成公主接回,但是她拒绝了。论国家的富庶、生活的舒适,大唐长安当然远胜吐蕃,文成公主不回长安,如果没有与松赞干布的深情是不可能做到的。

当年,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求婚,终于获得太宗恩准,文成公主入藏,携带了大量的珍宝、书籍、学者、工匠,为促进吐蕃文化发展、科技提高都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松赞干布对她也是宠爱有加,比如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将脸涂红)习俗,松赞干布就下令禁止赭面。为了迎合文成公主的喜好,他还穿丝绸衣服,派人向唐朝学习诗书。

这个大八岁的丈夫对自己呵护备至,是文成公主甘愿为他守寡的最重要因素。

文成公主不回国的另一层原因,恐怕在于自己在两国地位的落差。

之前已经说过,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去世后,并没有过得很凄惨,相反她受到了吐蕃国民的尊重,享有很高的权威,毕竟是“太后”啊。而在唐朝,她只是一个公主,就完全没有这个待遇了。

文成公主虽然号称“公主”,却不是皇帝的女儿。史书记载她为“宗室之女李氏”,连她父亲是谁都没说。

有人认为她的父亲是被李世民誉为贞观朝三大名将之一的江夏王李道宗,理由是有记载文成公主是任城人,而李道宗曾为任城王。另外,文成公主出嫁时,就是由李道宗执节护送。

这个说法是否真实不得而知。如果真的是李道宗的女儿,那文成公主真的不敢回到长安了。因为在永徽三年(253年),掌权的长孙无忌借房遗爱案铲除异己,李道宗含冤而死。

这种情况下如果文成公主回国,肯定也是不招待见,所以还是留在吐蕃,享受万民敬仰更有成就感。

以上两点是从文成公主的主观意愿出发,还有两种可能性,则是文成公主愿意回国,但客观条件不允许。

第一种就是为了稳定吐蕃的政局。

松赞干布死后,继位的是他的孙子芒松芒赞。松赞干布那年才34岁,他孙子能有多大?这叫主少国疑。国事交给了大相禄东赞,但这毕竟是外臣,真正能为少主考虑的还是自己的亲人。

芒松芒赞的亲祖母蒙氏妃地位低下,而文成公主才是受人爱戴的赞蒙。所以,吐蕃国内一定希望文成公主可以留下来,她就像一颗定心丸,让这个痛失领袖的国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机。

那随着芒松芒赞渐渐长大,不再需要文成公主压阵了,她是否就可以回到长安呢?

非常遗憾,更不行了,因为此时吐蕃和唐朝的关系破裂了。

663年,摄政的大相禄东赞灭掉了邻国吐谷浑。当时的吐谷浑是唐朝扶持的政权,国君慕容诺曷钵是唐太宗李世民亲封的河源郡王,其妻弘化公主更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

这可就挑战了唐朝的权威,唐朝开始对吐蕃不满。紧接着,吐蕃又屡次发兵进犯唐朝安西四镇,逼得唐高宗派名将薛仁贵西征吐蕃。结果薛仁贵在大非川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两国可以算是势不两立了。

在两国关系跌到谷底的时候,文成公主没能避免这次的冲突,如果回到唐朝,恐怕会受到母国的责难。而作为两国关系的“大使”,她也有责任留在吐蕃,尽力弥合。

但是结果显然也不尽如人意,此后唐朝和吐蕃再也没有回到松赞干布时期的友好,而是战争不断。没有完成“使命”的文成公主,当然也没办法再回到长安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松赞干布是吐蕃的“秦皇汉武”?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松赞干布,秦皇,吐蕃,王朝,文成公主,观音菩萨

    吐蕃之于藏民族,犹如罗马帝国之于意大利人。吐蕃时期是藏民族历史上的顶峰。提起吐蕃,就不能不提松赞干布。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他是以文成公主丈夫的面目出现的,除此之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其实,松赞干布在吐蕃的地位,类似于秦皇汉武。在他的统领下,吐蕃王朝不仅内治有方,国势强盛,而且疆域广大,称雄中亚

  • 松赞干布蛮横侵犯,非要一个公主不可-《大唐上阳》077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松赞干布,大唐上阳,李世民,李道宗

    任见:松赞干布大肆侵犯,非要一个公主不可-《大唐上阳》077第二十章 驯骢有术皇上的衣服太溜光了,按在大腿上的手滑动了。不向外滑动,它向内滑动。滑动着,就碰上一个东西,那东西正在仰着头偷听朝廷信息呢。武媚娘干脆扭身喂皇上,同时下面的手也不急于回来了,让宽大的袖子滑下去,遮掩了手,就势在皇上的地盘摸

  • 650年, 松赞干布病逝, 文成公主被逼迫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农人小袁标签:李治,李世民,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被逼迫殉葬。唐高宗李治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认为这是对大唐的挑衅,他当场下令,要求吐蕃立刻将文成公主送回大唐。没想到文成公主却坚定地说:“我不回去!”松赞干布生病离开人世时,还不到35岁。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这一场政治联姻才刚刚过去九年。虽然松赞干布在文成公主嫁过来之前

  • 三国志11全球打击:耶稣都劝不动松赞干布,只能用武力来逼他屈服

    历史解密编辑:奕道君心本尊标签:松赞干布,李世民,三国志11,埃及艳后,耶稣,李唐

    特蕾莎女皇领衔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波罗的海最后的领地被李世民领衔的“联合国军”攻破了。三国志11四海清一MOD系列的李唐战报,也随即来到了第23期的故事。本期我们的任务是,让身为老丈人的李世民跟他的好女婿松赞干布,也是这个世界里的最后一个对手推心置腹地聊一聊。如果能够直接劝降,倒也没有必要同室操戈,合

  • 松赞干布死后,无子的文成公主,在西藏是如何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西藏,李世民

    我们中国的地图,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一般,但事实上,我国的版图也是经过很多次变动的。从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中原大地扎下根,那时就有很多个少数民族与我们比邻而居。不同民族居住在一起,也就难免会出现摩擦,但也会有和平友好的时间。从历史上看,与汉民族交往密切的有蒙古、女真、吐蕃等等。那句著名的“匈奴不灭,

  • 文成公主真是妾吗?她和同为松赞干布妻子的尺尊公主,谁的地位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李世民,吐谷浑

    中国妾文化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深远,起初是为了传宗接代,儿孙越多,宗族越盛,为了保证人丁兴旺,在家庭情况允许的条件下,男子一般都会有多个妻子,但只有正室是明媒正娶,家里地位也是最高。建国后婚姻法颁布正式实行一夫一妻制,除去中国和日本朝鲜等地,纵观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没有妾这种称谓,欧洲贵族除妻子外可以

  •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为何宁愿寡居三十余年,也不回到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影视万汇标签: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吐谷浑,唐朝,王玄策

    唐朝时,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为早期的藏族人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秀的大唐文化。作为古典时期汉藏友谊的桥梁,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仍是我们茶余饭后所热衷的谈资。据史料记载,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是在贞观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而在她嫁入吐蕃国的九年以后——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在松赞干布死后的三十年间,文

  • 文成公主嫁给嫁给松赞干布,过了九年夫妻生活,为何没有一儿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经典影视瞬间标签:芒赞,芒松,吐蕃,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夫妻生活

    文成公主于公元641年入藏并嫁给松赞干布,650年,年仅34岁的松赞干布因病去世。也就是说,文成公主与他的婚姻只维持了九年。但九年的时间也不算短,文成公主完全有时间和机会与松赞干布生下一儿半女,但九年的婚姻,二人却没有留下子嗣。倘若追寻原因的话,最大的问题可能出在了松赞干布的身上。直白点的说,就是松

  • 文成公主被逼为松赞干布殉葬,李治暴怒下令召回,公主:我不回去

    历史解密编辑:茅舍品史标签:李治,唐朝,李世民,吐谷浑,李道宗,唐高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被逼迫殉葬。唐高宗李治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下令要求吐蕃立刻把文成公主送回大唐。谁知,文成公主却坚定的说:“我不回去!”贞观八年,松赞干布希望能与大唐攀上关系,派使臣来到大唐,向唐太宗求娶一位公主。当时的大唐正值盛世,李世民不需要通过和亲来巩固地位,也不舍得把自己的亲骨

  • 松赞干布死后,没有子嗣的文成公主,在西藏的30年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西藏,李道宗,王朝

    辉煌朝代无外乎汉唐,说起这两个朝代来说,两个十分相似的地方,都是结束了国家分裂,在一个高峰之上所创造的另一个高峰。都有凶悍的北部游牧民族,同时,也都有着击败北方的强大之举。另外,说起这两个朝代,更是有一个共通的地方,那就是愿意通过联姻的方式同周边的政权进行合作。唐朝和汉朝一样,面对青藏高原广袤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