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太宗李世民当政时期有这样一个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有他,大破突厥的时候有他,讨伐辽中的时候也有他,可算是为李世民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也正是这样一位生猛的将领,曾经一度让李世民颜面扫地,在众人面前不知所措,他就是唐朝的猛将、凌烟阁24功臣之一的尉迟敬德。
那么是什么样的境况使得慰迟敬德让李世民颜面扫的呢?今天的故事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尉迟敬德是鲜卑族人,他在跟随李世民之前其实是刘武周阵营里边的人。后来在李世民击溃刘武周之后,尉迟敬德被俘虏。当李世民见到他的时候,得知他是刘武周帐下的一名猛将,便命人松开他的绑缚,对他说:“如果你愿意留下来帮我就留下,不愿意留下就回老家吧。”不难看出,李世民此举完全是出于“爱惜人才”的心理所做出的举动。
尉迟敬德虽然是一介莽夫,倒也是义波云天,他看到李世民如此的心胸,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最后甘心情愿的决定为李世民的效力。跟随李世民以后的尉迟敬德,那可谓是相当生猛无敌,拳打突厥敬老院、脚踢辽东后花园。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政权的时候,他也是一马当先立下不世之功。
介于尉迟敬德的多次救驾成功,加上前期为李唐江山立下的汗马功劳,很快他就成了李世民的亲信。
在此期间,李世民为了怀念那些个曾经陪同他一起打江山功臣兄弟们,建立了举世瞩目的凌烟阁。(PS:可能用“怀念”二字不太妥当,毕竟还有些活着,但是也已经老年迟暮。)在这凌烟阁中供奉了24位开国功臣,作为一直跟随李世民的尉迟敬德自然也被列入其中。但是李世民当时却不知道,正是因为他的这次举措,给自己后来带来了被下属搞得颜面扫地的局面。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尉迟敬德作为驰骋沙场多年的一名老将,却有了一个小心眼的毛病,他喜欢与人一争高下,特别是和自己的同僚在一起,这样的情节显得更加突出。
李世民在建立林烟阁的时候,将尉迟敬德排在第七,这一点让尉迟敬德颇为不满,看看排在他前面的那些个“手下败将”,哪一个不是自己看不上的人物。按照当时的情况自己应该排在第1位才对。
从那以后,尉迟敬德经常在朝廷上莫名其妙的无端挑事儿,对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和事非要发发牢骚,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甚至对当朝宰相、皇亲国戚也是熟视无睹。
在一次太宗李世民宴请群臣的时候,作为功臣的尉迟敬德自然也在受邀之列。出于工作职责,礼部的工作人员安排坐席位置自然不是随意排的,必然有地位高低的区分。地位高的坐在上首,低一级的便坐在上首相对低一点的下首。
然而此时的尉迟敬德又是一同抱怨,他认为普天之下除了李世民,应该没有谁有资格坐在他的上首。其实他并不知道,礼部已经照顾到他那动辄发怒的情绪照顾到他了,只是将一位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安排在他的上首。
即便如此,尉迟敬德还是不满意,当他走进宴会那一刻,看到他坐席的上首已经有人,而且不是李世民,便上去对哪人大声喝道“你有什么功劳要坐在我的上首?”话音刚落就开始对此人一通拳打脚踢。
要知道这位可是皇亲国戚李道中,他的父亲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兄弟,曾经和李渊一同东征西讨打下李唐江山,即便是李世民见到他都会要礼让三分 ,尉迟敬德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的举动,实在是让李世民颜面扫地。
此时宴会没有开始,就被尉迟敬德搞得如此不堪,李世民也是愤怒不已当即命令撤了宴席让众人散去,单独留下尉迟敬德,铁青的脸对他说道:“我读史书的时候得知汉高祖时期空城很少有善终的,当时我还没明白,但是今天看了你的言行举止,我也终于明白其中的含义了,你回家好好反省一下吧。”。
李世民在话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我们翻开汉朝的历史记载,不难发现,当时跟随汉高祖刘邦,出生入死的韩信彭越之流,确实对最最后都没有三中,要么就被迫自杀,要么就直接被斩杀的。很多都是觉得字体更高,盖主有些锋芒毕露的样子。
然而位置定的好在他,虽然骁勇善战,但并非无脑之人,回家一通师训之后。也有悟出了其他的道理,晚年时候在家基本闭门不出,享受的天伦之乐。的神仙一般的日子一直活到了74岁,这样的高手在当时已经是很难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