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为何,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花甲之年的尉迟敬德

李世民为何,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花甲之年的尉迟敬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张三说体育 访问量:3332 更新时间:2024/1/23 18:12:37

隋唐两代,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这两个时代,经济发达,政治、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影响力也居于世界前列,自古以来有隋唐盛世之称。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兴盛,在时代之交,朝代更迭之时,也出现社会动荡局面。时势造英雄,这一时期也涌现不少能人异士。

隋唐之交,便有很多英雄人物,跟随秦王李世民,参与反隋的起义战争和唐朝建立初期的统一战争,为唐朝建国后的繁盛立下汗马功劳。

二十四功臣中有一位参加过“玄武门之变”,屡立战功的大将军——尉迟敬德。他因战功赫赫,曾救过李世民性命;忠心无二,死后谥号“忠武”;不畏强权,拒娶李世民之女等等神奇故事广为流传,自唐朝起,与秦叔宝共称为门神,得到后世人拜谒敬仰。

尉迟敬德的门神形象在民间深入人心,他的形象往往被刻画成不怒自威、忠心耿耿、苍髯如戟的形象。每当孩童不听话时,父母便会搬出门神故事,震慑他们。就是这样一位糙人武将,却是

一、忠心不二获敬门神

尉迟敬德生于隋唐之交的战乱年代,自古乱世出英雄,时事造就了一代枭,尉迟敬德这个时代出现的英雄。

他先是在高阳参军,在军队中以勇猛著称,逐渐从小兵升到朝散大夫。有了名气后被刘武周收下。曾与唐军交战,大获全胜,但还军途中,被李世民军队击败,被俘虏。

李世民很欣赏尉迟敬德的才能,派人讲和,劝他投降。尉迟敬德认清局势,追随李世民,,自此对李世民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李世民也很信任他,力排众议,升他为右一府统军,让他带军作战。

获得李世民信任后,他随李世民外出打猎,遭遇郑军,于危难之中救下李世民性命,得到了李世民手下的认同。

作为投降战俘,获得众人信任后,尉迟敬德得以重用,屡立战功。随李世民讨伐刘黑闼时,李世民率被偷袭敌军将他四面包围,迟敬德看准时机,冲破重围,再救李世民于危难中。后又打败徐圆朗,被封秦王府左二副护军。

尉迟敬德从军中最光辉的时刻当属玄武门之变,此战不仅帮助李世民除掉了登上皇位前最大的绊脚石,

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展露出高超的智慧。是他察觉到局势变化,禀告李世民,劝他杀掉亲兄,保全地位。也是他果断勇猛,一箭射死李元吉,并游说高祖,保全李世民名声,也是自己荣立头功,得到舆论支持。后尉迟敬德因功获赏,被授予右武侯大将军头衔。

尉迟敬德的传奇故事不仅在朝廷中流传,也传入寻常百姓家。百姓感念他为唐朝作出的贡献,将他一系列传奇故事,改编成通俗版本,在民间流传。久而久之,故事越来越传奇,

二、坚守品德铁汉柔情

尉迟敬德是武将出身,文化水平不高,性格豪放,不拘小节。他直言不讳,喜好揭发他人,戳人短处。为人颇为自负,仗着开国的功勋,在朝廷上不知收敛,

贞观年间,他作为行军大总管,攻打突厥,大获全胜,立下大功。

尉迟敬德听完十分后怕,自此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行事低调,再也没有逾矩之事。直到晚年,他一直循规蹈矩,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坚守品德,保全了自己的名声。

作为臣子,尉迟敬德忠心耿耿;作为丈夫,他铁汉柔情,疼爱发妻。自古以来便有糟糠之妻不下堂的说法,但是

尉迟敬德立下大功后,唐太宗李世民十分看中他,甚至不介意他已有妻子,决定将自己的女儿也就是唐朝公主嫁给他。尉迟敬德闻言当场拒绝,坚持“贫贱之交不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美德,坚守初心,铁汉柔情,足见他对发妻感情之深。

尉迟敬德是隋唐之交的一位英雄人物,他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大唐气象的赫赫战功,被唐代人民尊重敬仰。也因直言不讳而又谦逊不张扬的作风,使得名声一直在民间流传,

朝廷和百姓中,他是大将军,是祛除恶人,除掉邪祟的英雄人物;在家宅中他也是心念发妻,忠诚且敢于打破传统,拒绝迎娶公主,坚持糟糠之妻不下堂,铁汉也有柔情的丈夫形象。

尉迟敬德守忠孝义节,武能为国争光,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将军驰骋沙场;卸下盔甲又能担起丈夫形象,男儿担当,保全发妻。他是中国历史上,内外兼修,严守道德,刚柔并济的代表形象之一。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知道:秦琼程咬金没来玄武门,他们来了,尉迟敬德就会挨揍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秦琼,李世民,程咬金,玄武门,唐太宗,尉迟敬德,国防政策

    秦琼和程咬金可能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绝对没有参加玄武门战斗,这是可以在《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找到确凿证据的。《旧唐书》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八,《新唐书》列传第四、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都明确记载了建成元吉把秦琼必杀名单头一名,也记载了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发生

  • 如果李渊让秦琼站在太子一边李世民尉迟敬德能杀掉建成元吉吗?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李渊,秦琼,李世民,尉迟敬德,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迷雾重重,就连秦琼秦叔宝到底有没有参加,也成了一大谜案。据《新唐书》记载,秦琼是被太子李建成列为必杀名单头一名的,而在《旧唐书》的记载中,则是建成元吉要先杀尉迟敬德,并未把秦琼列为敌人。这时候我们不禁为唐高祖李渊惋惜:如果不是把秦琼摆错了位置,那么玄武门之变谁胜谁负真的难以预料,李渊也就不

  • 名将尉迟敬德的名字是“尉迟融”还是“尉迟恭”?专家:两个都是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尉迟敬德,尉迟恭,尉迟融,李世民,旧唐书,新唐书

    中国古代的名流贤达,一般都有名有字,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是也。我们读《三国演义》,里面的众多人物也都有名有字,人人的名和字都交待得清清楚楚,绝不混淆。但到了后世,有的人要么是名显,要么是字扬,后人往往只知其名,不知其字;又或只知其字,不知其名。举两个例子。比如名垂千古的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

  • 玄武门之变前,秦琼程咬金先后受封国公,尉迟敬德为啥没有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秦琼,隋朝,程咬金,李世民,单雄信,尉迟敬德,玄武门之变,黄易小说人物

    要说历史上最相似的两个朝代,那就是汉朝和唐朝,强汉盛唐名不虚传: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服唐朝的就打到你服。而这两个朝代都继承了秦朝的军功制度,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众多好儿郎边关万里觅封侯。因为汉朝军功制度相对公平,我们知道常败将军是没办法跟卫青霍去病陈汤相比的,所以卫青霍去病都是万户侯,而李广一

  • 李渊知道答案:秦琼比尉迟敬德厉害,因何李世民更器重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渊,秦琼,李世民,尉迟敬德,李密,唐太宗,书法家

    隋朝末期,奸臣当道,百姓民不聊生,唐王李渊带领众子女起兵造反,最终推翻了隋朝,建立了李唐江山。能够成功地夺下江山,除了儿子李世民的雄才伟略,也离不开猛将功臣的贡献。建国之后,李渊对这些功臣论功行赏,李世民政变之后也对他们多有照拂。但奇怪的是,同样都是朝廷栋梁的秦琼与尉迟敬德在李世民这里得到的待遇却完

  • 唐初名将尉迟敬德、程咬金的爵位能世袭,为何秦琼的却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尉迟敬德,程咬金,秦琼,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隋朝,唐朝

    这确实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现象,同时期的开国功臣,只要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其子孙都能袭爵,但是秦琼却是一个例外,他的爵位并没有被传下去。而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是在两唐书中并没有记载秦琼有没有后人。按理说,秦琼这样的大功臣,不可能没有娶妻,应该不至于没有子嗣。当然现在出土的墓志铭倒是记载了秦琼有一子名为秦

  • 唐朝第一猛将之位,尉迟敬德配得上吗?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秦琼,李密,猛将,李渊,唐朝,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尉迟敬德

    隋二世义宁二年,李渊起兵称王,拉开唐朝序幕。提起唐朝,必然绕不开一个关键人物——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扩土,为盛唐打下坚实基础,在其多方治理下,逐渐呈现国泰民安之象。而伴随着李世民戎马一生的开国功臣们则在后世引起了广泛讨论,盖因李世民在长安城修建凌烟阁以此表彰开国功臣,史称“凌烟

  • 尉迟敬德和关羽一样情商低,如果不是碰到李世民,早就抄家问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日路十七号标签:关羽,李世民,尉迟敬德,孙权,诸葛亮,刘备

    正史上的关羽,和正史上的尉迟敬德,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关羽在万军阵中刺颜良于马下,尉迟敬德在万军阵中擒王琬而归。关于他们的勇猛,大家有口皆碑,我就不细说了。我今天重点来说一说关羽和尉迟敬德的情商,这二位爷虽然勇猛无比,但是情商实在是太低了。关羽傲气太盛,看不起士大夫,却对手下的小兵很好,这就是典型的傲

  • 门神为什么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秦叔宝,尉迟敬德,李世民,秦琼,李建成,李元吉

    很多朋友都会在自己大院的门上挂一幅门神的头像。如果稍微仔细看过这个门神头像的,有不少地方的门神头像是两个人并排站,也就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门神为什么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呢?今天咱们就来讲一讲这个问题:门神背后,或许是一个朝代的无奈和被隐藏的历史真相。门神为什么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呢?一般的说法,可能是咱

  • 尉迟敬德55岁了,李世民为何还想让女儿嫁给他?都是为了四年后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道宗,长孙无忌,单雄信,房玄龄,李渊,唐太宗,唐朝,艺术家,黄易小说人物

    李世民在唐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身边跟着一班文臣武将,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武将有尉迟敬德、秦琼、程知节等,文臣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这些人可都是大唐的开国功臣,而在众多的武将中,有一个是李世民的铁杆追随者,即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是在620年才投到李世民身边的,原先也是隋朝的旧臣,后来成了刘武周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