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晚年为何告诫后人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晚年为何告诫后人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角镜头 访问量:1571 更新时间:2024/1/17 11:10:35

魏晋时期是很多人怀念的一段时期,在这一时期,真名士自风流,他们畅所欲言,他们放浪形骸,竹林七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魏晋名士喜欢两样东西:清谈和五石散。

说到五石散,它和近代的鸦片性质相似,都曾是药品,但是配方经过改良之后变成了能让人上瘾的毒品。五石散,顾名思义,由五石构成,据传五石散是张仲景发明的药方,其成分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钟乳、礜石。

但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用五石入药治病的例子,《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齐王侍医遂病,自练五石服之。”而当时的著名医生淳于意告诉这个人“中热不溲者,不可服五石”,不过此人对此不以为然,结果三个月之后,此人疽发而死。当然,这里的五石并没有具体说明指的是哪五石。

其实在更早的时候,五石就已经被用在炼丹中,只是所用到的五石或有不同,这个很可能随着时间的向前推进,人们或许会对成分进行改良,而张仲景则明确记载了关于五石散的药方,准确来说应该是寒食散的药方。张仲景留下这个方子本来是造福于人类,却没有想到,在他死后,五石散成了害人的东西。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样的两个认知,即“是药三分毒”和“以毒攻毒”,任何药物基本都带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用来治病的时候都会规定剂量和服用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而且将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一旦超过了剂量,很可能就会对身体造成损伤,严重的甚至可以致命。

五石散这个药方本身也是有毒的,它用于治疗伤寒,而它之所以成为魏晋名士的最爱,得益于一个人的代言。这个人就是曹操的养子兼女婿何晏,何晏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五石散的特殊功用,他有一个朋友生病需要服用五石散,而正是这个朋友将五石散在使用后的情况告知了何晏,然后何晏就对五石散上了心。

那么,五石散有哪些作用呢?除去它本来的治病功用,还能美容养颜、壮阳、提神等。于是喜好声色的何晏就开始服食五石散,效果是很明显的,这个面如傅粉的名士着实快活了好一段时间,他还亲自为五石散代言,说:“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何晏的代言要比现在的流量明星代言还要强悍,很快五石散就在上层社会流传开来,五石散成了贵族和名士的标配。并且还有人将五石散的配方做了改良,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当然无论怎么改,也改变不了它有毒的事实,因为一旦食用一定的量之后就会上瘾并且致幻。

经常服食五石散则整个人很飘忽,放浪形骸,又必须发散体内的热量,而且五石散要用酒服食,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的魏晋时期的人喜欢袒露胸膛、果体狂奔。人们对五石散形成依赖后就由不得自己了,在飘起来的同时,身体也很快就垮了。

当时很多人死在了五石散上,魏晋时期的著名医学家皇甫谧对服食五石散的人做了很多记录,并且他本人也服食五石散,还因此致病,《晋书·皇甫谧传》中记载,晋武帝想让皇甫谧入朝为官,而皇甫谧上书拒绝了,其中他写到:

“又服寒食药,违错节度,辛苦茶毒,于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之咳逆,或若温虐,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

即便是身为医生的皇甫谧也对已经成瘾的自己无能为力,甚至一度还想自杀。而在他的医书中,他还将当时很多服食五石散的人的情况记载了下来,其中有很多人为此失去了性命。因此,后来的药王孙思邈看到了五石散的巨大危害,他在晚年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写道:

“有进饵者,无不发背解体,而取颠覆。余自有识性以来,亲见朝野仕人遭者不一,所以宁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有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任何一个药方,如果能够治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即便是孙思邈也不能将其随意废止,因此他先是改良了五石散的药方,使其治病所达到的功效相同,而又对人体没有那么多的损伤,确切来说没有原本的毒性。

新的五石散药方出来以后,孙思邈才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叮嘱后人遇到原先的药方要即刻焚烧毁掉,让它不能再流传于世,以杜绝五石散的继续扩散,这自然是大功一件,这正是孙思邈医德的最好体现。

不过可能是新的药方还没有打开知名度而原先的五石散又流传太广,隋唐时期依旧有服食五石散的人,虽然服食五石散的人少了,但仍旧还是存在的,即便到了中晚唐时期,也还是有人在治病之外服食五石散。好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五石散的毒性有了认识,再加上医生们的奔走。五石散最终还是被历史所抛弃,成为一个过去时。

更多文章

  • 药王孙思邈秘传良方,专治“诸虚百损、脾肾阳虚”,尤其适合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全方,诸虚百,菟丝子,山药丸,孙思邈,医学家,脾肾阳虚

    在中医界,几乎都知道脾和肾的重要作用,毕竟一个是“先天之本”,另一个是“后天之本”。如果先天之本虚弱,就要补肾;如果后天之本虚弱,就要健脾。如果脾肾两虚呢?自然是需要脾肾双补。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不少人有脾肾两虚的状况,比如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肠道失调、小便不利、夜尿频多、肢体浮肿,而且自己对镜

  • 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梗、心衰,药王孙思邈:这个方,心可安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心肌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治疗

    中医的一个经典名方,运用得当,有“起死回生”的力量,清代名医汪昂对它如此评价,“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可见这个方剂的实力,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生脉散。但它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关于它的最早出处,主要争议在于,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医学启源》和《内外伤辨惑论》这四种主要源流说法。对

  •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每天练一练,补肝气祛湿热,肝气足身体好

    历史解密编辑:爱宠物爱生活标签:小便,肝胆,虚症,面赤,脉象,孙思邈,医学家

    药王孙思邈六字诀—“嘘”字功是养肝胆的保健功法,常练习可以保证肝胆气足,功能正常,抵制湿热袭身。前段时间有个女孩来找我看病,告诉我她有一件很难为情的事一一她觉得自己的小便赤黄气味骚臭。她觉得一个女孩子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求我给她治疗。给她诊治时,发现她面赤唇红,舌质红,少津,脉象滑数。问二便有

  • 药王孙思邈的13条养生秘笈(简单,实用!)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卫视标签:穴位,药王,孙思邈,唐高宗,医学家,千金要方,养生秘笈

    在1341年前的今天,682年3月29日唐代著名药王孙思邈去世。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

  • 唐朝人均寿命不到60岁,而药王孙思邈用这种方法却能活过140多岁

    历史解密编辑:金生道标签:孙十常,思邈,艾灸,养生法,养生,华佗

    古代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大唐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物质文明十分丰富,国民生活水准很高,百姓寿命大大超过后世元、明、清朝代。 根据对当时5100个墓志铭的统计,唐朝人均寿命59.3岁。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 而唐代的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

  • 孙思邈养生妙法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孙十常,养生,丹田,气海,千金要方

    养生妙法药王孙思邈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其长寿心得必有过人之处。但事实上幼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着———《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的养生之法相信会对您有所裨益。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

  • 142岁药王孙思邈,临终再三嘱咐:此药方要销毁,万不可流落民间

    历史解密编辑:柳故事标签:孙十常,长孙皇后,李世民,牛刀

    养身、长寿、乃至于长生(非永生)是人们自古以来的追求。许多人在其中走入迷途,身败名裂:也有许多人掌握了其中的关键,逍遥无比。道家著名人物庄子为了让人们知道养身的奥秘,还专门写了一篇《养身住》,他在文章中写庖丁解牛当中暗含的养身奥秘:“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数千牛

  • 解读一个,孙思邈的大补方,从头补到脚

    历史解密编辑:小易养生标签:鹿鞭,人参,甘草,牡蛎,古方,茯苓,补方,脾胃,枸杞子,孙思邈,医学家

    那为什么肾一虚,人就显老了呢?这是因为,在咱中医里肾可是被称为“命门”、“先天之本”的,可见它有多么重要,咱们的一身精血全靠它来生成,肾虚了,人自然就也虚了。应该有不少朋友感觉自己“身体比年龄还老”吧,明明年纪不算太大,但是感觉自己身体亏损过度,感觉这个人啊,虚弱苍老得厉害,这些其实都是咱们肾虚导致

  • 药王孙思邈的温胆汤,从多角度化痰祛湿,赶跑上中下三焦痰湿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茯苓,半夏,竹茹,枳实,孙思邈,温胆汤,医学家,三焦痰湿

    大家好,我是赵医生。总是感觉嗓子里面有痰,怎么都吐不完,并且舌苔又白又厚,四肢困重,这些症状,很多痰湿体质的朋友都比较熟悉了。但是,你知道吗?痰湿还会在我们身体里面到处游走,从而引起其他疾病。像痰湿和热气混合在一起,就会扰乱我们的心神,从而引起失眠多梦等症状。痰湿侵扰脾胃还会引起恶心呕逆,食欲不振等

  • 药王孙思邈一个增强记忆力的方子,四味药搞定健忘、失眠、盗汗!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道医标签:失眠,菖蒲,龟板,安神,盗汗,孙思邈,医学家

    经常有朋友说,最近记忆力下降了,记不住东西了。中医认为人的神由心所主,舍于血,只有心血充足了,神才有物质基础,才能产生正常的作用。人的记忆力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心主神的功能分化了,出现了心血不足,血不舍神,所以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心血虚了,一般还会伴随着肾的相关问题,因为心肾往往是相互制约的,肾水上行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