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宋拓本 故宫藏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宋拓本 故宫藏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宋拓本 故宫藏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宋拓本 故宫藏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宋拓本 故宫藏
在今天的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阳明山国级森林公园内,有一处甚为平整光滑的石壁,石壁上赫然写着“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12个大字以及颜真卿书丹的摩崖石刻作品,字大如斗,这一处摩崖刻石也是目前书法界发现的颜真卿字形最大的作品。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以摧枯拉朽的速度迅速破败了整个唐王朝,玄宗皇帝仓皇逃往四川,而太子李亨也逃到了宁夏,在郭子仪和李光弼等西北将领的怂恿之下,太子李亨继位。
当时逃到湖北的大学者元结,被唐肃宗李亨召见,将其拔擢为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六年之后,“安史之乱”终于告一段落,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开始逐渐走向了衰败,元结怀着黍离之悲和对于国家未来的展望,在浯溪写下了一篇雄文,就是著名的《大唐中兴颂》。
而后,让书名远播天下的颜真卿来书丹,二人合璧,完整了这件千古奇作。
《大唐中兴颂》可以说有四美,一美是文辞古雅高妙,二美是感情忠肝义胆,三美是金石气纵横,四美是书法雄健绝伦。
大学问家元结的千古雄文加上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绝妙好字,在整个唐代也找不出第二件这样的作品来。甚至纵观整个书法史,在楷书的刻石当中,也堪称无出其右者。刻石上有后人的题跋:“一铭两手笔,宇宙双杰作”,乃是对于此作最好的诠释。
《大唐中兴颂》乃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时候的作品,点画浑厚而圆实,力量贯穿整个行笔当中,有着充沛的气势,笔笔裹锋行进充满了“篆籀意趣”,在字形上此卷从四周向中心辐射,是颜真卿有别于唐代诸家的外拓写字之法,这种写法可以真正做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境界。
颜真卿的字不论放多大临摹,都极具气度,也无论缩小到多小临摹,也丝毫没有一丝的怆气,并且在点画上颜真卿省略了蚕头燕尾的篆隶体式,而是在点画的中断乃是篆隶的笔意,这是他之所以能够与“二王”比肩的原因。
这件《大唐中兴颂》是书法史上最值得学习的大字范本,后世学习大字书写的方法,此作可以说是首选,单纯学“二王”的人,在大字书写上乃是一个短板,而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则恰好弥补了这个短板。
北京故宫这一次翻修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一件“宋拓本”的《大唐中兴颂》,此版本曾尘封了800多年,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版本。
此版本分为上下两卷,整卷作品加起来超过了20米长,字大如斗,细细观摩,一种不可名状的震撼感扑面而来,这既是一种艺术的感染力,也是一种弥漫了千年之久的英雄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