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颜真卿的字曾被贬为“农夫叉腰”,外国专家说,其书法超越王羲之

颜真卿的字曾被贬为“农夫叉腰”,外国专家说,其书法超越王羲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大解密 访问量:1787 更新时间:2024/3/14 12:17:12

在人们的印象之中,文人总是弱不禁风的羸弱模样。可是文人一旦拥有傲骨,却不逊色于任何武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便是一位胆子超级大的“弱书生”,其本人的书法成就也被刮目相看,甚至在其死后1300年后,还被后人誉为是“远超王羲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生于709年,卒于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别号应方,是唐代时期重要的臣子之一。其本人与柳公权并称为“颜柳”,与后世的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的书法造诣,可谓是登峰造极,甚至已经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后世书法家对其书法的评价,都是极为赞许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后世的书法家们的行书风格,往往都受其影响,并以模仿颜真卿为荣。

颜真卿的一生,是极其信奉儒教礼仪的,他主张推崇儒家思想,并力主“君君臣臣”,如此世间才能太平,百姓方可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可造化弄人,虽然颜真卿有信仰肯努力,却最终还是未能因此而获得肯定,让他留名后世的,反而是书法成就。

不过有趣的是,颜真卿虽是一代文人,却拥有不一样的风骨,甚至其本人能拥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勇气。众所周知,唐代后期,安禄山史思明二人发动了安史之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城克地,很快便拿下了大唐的半壁江山。为了能够震慑当时身居要职的颜真卿,安禄山居然杀害了洛阳城内的几个官员,守将李憕、卢奕、蒋清的头都被割下,并被送至颜真卿面前。毫无疑问,安禄山正是想以此暗示颜真卿,如果不归顺叛军,则下场必定跟眼前的几人一样。可是颜真卿果真被吓到了吗?当然没有,相反,颜真卿还怒不可遏地让使者将人头上的血舔干净,并将其斩首,为忠臣良将续上了草身,进行了风光大葬。

颜真卿反抗叛军的忠君爱国之心,令在场的将领无不感动落泪。同时,将士们也都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发誓要将叛军全部消灭,重现大唐盛世的荣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颜真卿带领军队的反抗,才终于大大地牵制了安禄山的军队,也将其兵力大大分散,不仅延缓了叛军的步伐,更是为唐兵集合消灭对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公元756年十月,颜真卿战略性地放弃平原郡,带领军队渡过了黄河,并成功到达凤翔拜见唐肃宗李亨。天子见到颜真卿十分高兴,龙颜大悦之下,封其为吏部尚书,后颜真卿因功受赏,又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并顺利完成了河北抗贼任务。可惜的是,在颜真卿近80岁的时候,李希烈谋反,朝廷选派颜真卿前去游说。至贼营之中,李希烈对颜真卿软硬兼施,可颜真卿却始终不为所动,最终惹恼贼人,被活活缢死,一代书法家轰然长逝。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极高,这几乎是现代人普遍达成的共识。可是您肯定想不到,就在五代十国及北宋时期,颜真卿的书法被认为是“不入流”的存在。甚至南唐后主李煜直白地讥讽称,颜真卿的书法,完全是叉手叉脚的庄稼汉,根本没有一点美感可言。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到了后世,颜真卿的书法突然声名斐然,被后世急速推至一个高不可攀的境地。推崇颜真卿书法的人,是一些国外的书法专家。在一次书法展览会上,不少东瀛人都认为,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绝对排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之上,这无疑撼动了《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的地位。他们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而《祭侄文稿》为忠烈悲愤之气所凝,绝非《兰亭集序》抒发意气可比。

谈到这里,我们也没有资格评价王羲之与颜真卿孰优孰劣,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一个问题就是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存在对艺术审美的不确定性,任何想法都是值得尊重的,这也是只要努力,后来居上的最好解释。

参考资料:《书林往事》 黄玉柱 山西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更多文章

  • 颜真卿“最叛逆”的书作,一支笔写出8种字,网友:丑的“高级”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隶书,书作,唐朝,颜平原,王羲之,颜真卿,书法家,国防部门,书法作品

    在书法界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独揽了半壁江山,那么另外半边是谁的呢?当然是我们的“亚圣”颜真卿。一说颜真卿相信很多人就想到“丑书”二字,其实这一名号的由来,主要原因是自王羲之书法盛行后,人们的审美大多倾向于“秀逸”之风。追求自由潇洒之美,而颜真卿的书法点画浑厚雄劲,整体风格偏向于古拙,打破了“二王”

  • 电视剧《颜真卿》被禁播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颜真卿,安禄山,张旭,太守,宰相,文天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步行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落在春末之交。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祖先的信仰和春祭习俗,具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内涵。它不仅是一个自然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扫墓祭祖和踏青是清明节礼仪习俗的两大主题。礼仪和习俗这两个传统主题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流传。[1-4]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节日。

  • 颜真卿37个字,揭示楷书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楷书,唐朝,颜平原,颜真卿,书法家,国防部门,偏旁部首,宋拓颜鲁公多宝塔碑

    《宋拓颜鲁公多宝塔碑》以前,总觉得练字太难,特别是练楷书,规矩太多,用笔太做作,练得很无聊。但是,后来发现,很多字是有规律的。并不需要完整的、整本地去练习,只要抓住几个有代表性字,狂练,直到练出感觉,练出信心,就可以了。楷书的基础,无非就是一些笔画、偏旁之类的组合,所以,如果能熟记颜真卿的比较常见的

  • 64岁的颜真卿历时6年写了一部3613字楷书作品, 却很少有人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周开说科技标签:行书,唐朝,颜平原,颜真卿,书法家,祭侄文稿,楷书作品,国防部门,书法作品,麻姑仙坛记

    学楷必先学颜!这是很多朋友的一种共识,因为从学习颜楷中,可以养正大气象,提升人的格局,也正是这个原因,颜楷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深得大众的喜爱,同时,颜真卿的一生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更是精品迭出的一生,他的书法精品很多,诸如《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大唐中兴颂》等,单凭一幅被誉

  • 颜真卿的楷书“问鼎之作”,比《多宝塔碑》好太多,可惜如今在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楷书,唐朝,颜平原,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多宝塔碑,国防部门,自书告身帖

    大家在选择书法学习范本的时候,一般都比较倾向于书法家晚年完成的作品,因为书法家也存在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一般的书法家越到晚年书法就越精熟,水平越高。颜真卿也是如此,他的书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自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五十岁之前,也就是张旭传授笔法给他之前,颜真卿的书法都还处在初级阶段。

  • 李国胜:颜真卿在当代如何取法?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楷书,行书,唐朝,颜平原,李国胜,行草书,颜真卿,书法家,国防部门,书法作品

    李国胜笔名山林,沈门七子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导师工作室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展最高奖第五届、第六届兰亭奖佳作奖颜真卿书法的多元性与当代取法方向■ 李国胜颜真卿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座丰碑,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然而世人理解的“颜体”多为楷书,而且是规矩方正的那

  • 颜真卿早期楷书《王琳墓志》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楷书,唐朝,颜平原,褚遂良,颜真卿,书法家,王琳墓志,颜勤礼碑,多宝塔碑,国防部门,书法作品,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王琳墓志》早期楷书精品,2003秋出土于洛阳龙门镇张沟村,此碑全称《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石灰岩质,纵90厘米、横90.5 厘米,碑后写有书写年代为:“开元廿九年记”,开元29年即公元741年。此碑历代皆无记载和描述,此前学者一度以为1997年偃师出土的唐《郭虚已墓志》为颜真卿最早

  • 徐敬业起兵反抗武则天,当朝宰相裴炎为何先掉了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徐敬业,武则天,裴炎,宰相,李旦,国防政策,唐朝

    唐朝年间,唐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李显只当了55天的皇帝,就因为自己的一句戏言,而被母后武则天废黜,另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李旦虽然成了新帝,但武则天仍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因为武则天早在唐高宗时期,就已协助唐高宗处理朝政,那一段历史是唐代乃至我国古

  • 武则天为什么击败徐敬业之后,下令改元垂拱?

    历史解密编辑:第一新闻聚料标签:宦官,皇帝,唐朝,武则天,徐敬业,唐文宗,汉元帝

    除了文化活动,不少帝王也用改元来庆祝在自己统治下取得胜利。这有些是实实在在的胜利,比如唐代武瞾于685年击败了起兵造反的徐敬业,认为从此可以“垂拱而治”,下令改元“垂拱”。建昭三年(前36),甘延寿、陈汤率军远征西域,诛匈奴郅支单于康居,取得汉匈战争的胜利,为了庆祝此次胜利,汉元帝下令改“建昭”为“

  • 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一场浩大的讨伐运动为何变成政治闹剧?

    历史解密编辑:草莓文旅标签:徐敬业,武则天,骆宾王,宰相

    中国历史上,有一篇著名檄文,出自骆宾王之手。这篇檄文叫《讨武氏檄》,是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时,骆宾王为徐敬业所写。骆宾王以酣畅淋漓的文笔,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此篇檄文,堪称中国历史檄文第一名篇。骆宾王位列初唐四杰,以文章名世。徐敬业是相国之孙、出身官宦世家,这两个人为何会结成政治同盟呢?这还得从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