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界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独揽了半壁江山,那么另外半边是谁的呢?当然是我们的“亚圣”颜真卿。
一说颜真卿相信很多人就想到“丑书”二字,其实这一名号的由来,主要原因是自王羲之书法盛行后,人们的审美大多倾向于“秀逸”之风。
追求自由潇洒之美,而颜真卿的书法点画浑厚雄劲,整体风格偏向于古拙,打破了“二王”一脉的审美理念,因此引起一批人的抨击。
不过从书法发展上来说,颜真卿的“反王”行为,造就了自己的独特书风,将书法艺术变的更加多元化。
就像书坛泰斗邱振中说的那样:“颜真卿是从山的那一面攀上峰巅的。他从一个较早的时代出发,带来一些前代的遗产”。
他用“遗产”篆籀笔法,将王羲之的绞转之法回归平动,改良了六朝的传统笔法,写出书法的质朴浑厚之美,凭借这种“叛逆”的精神,登上王羲之所在高峰。
颜真卿将“叛逆”精神发挥到极致的书作,就是《送裴将军诗帖》,此作主要讲述了唐朝将军裴旻的英勇事迹。
裴旻的舞剑曾与李白的诗、张旭的狂草并称为“三绝”,颜真卿对他颇为崇拜,于是便用“狂炫”的技法来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
这幅《送裴将军诗帖》融合了八种书体,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所以此作既有篆书的质朴雄厚,还有楷书的端正稳重。
又具行草的奔腾跳宕,墨色浓淡、点画肥瘦、行笔缓急对比极为鲜明,犹如一首激昂的鼓乐,给人气贯长虹之感。
此作用笔方面延续了颜真卿的“篆籀之风”,字体结构以外拓为主,如“制”字的竖笔,就向左倾斜,好像在向外奔跑,尽显庄重浑圆之势。
而且此作虽然变化多端,但却没有杂乱之感,八种字体搭配和谐,整幅作品气韵通畅,奔腾跃动,好似看见裴旻舞剑时萧瑟流行般的姿态。
就连引碑入草的开创者李志敏也说:“颜真卿的《裴将军诗》以汉分为魂,融合诸体,牢笼百态,裴旻剑舞活现于鲁公笔端。欲医草之轻浮,可于此贴中求之”。
颜真卿用一支笔写出八种字,这种大胆的创举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也有一些网友评价此作丑的很“高级”,让人看不懂又很震撼。
确实对于一些外行来说,初看此作会感到难以理解,但是我们看书法不能只看外形,而是要体会其中的技法与气韵。
只有将颜真卿的内在功力钻研明白,才能体会到此作的精妙之处,可时常临摹赏析,学习其中篆籀之法。
使笔力更加凝练,防止产生虚浮之感,同时还可以提升自我书法审美,培养书法创新思想。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颜真卿的《送裴将军诗帖》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
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墨色、纹理等细节处都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