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一场浩大的讨伐运动为何变成政治闹剧?

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一场浩大的讨伐运动为何变成政治闹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草莓文旅 访问量:1122 更新时间:2024/3/11 22:55:48

中国历史上,有一篇著名檄文,出自骆宾王之手。这篇檄文叫《讨武氏檄》,是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时,骆宾王为徐敬业所写。骆宾王以酣畅淋漓的文笔,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此篇檄文,堪称中国历史檄文第一名篇。

骆宾王位列初唐四杰,以文章名世。徐敬业是相国之孙、出身官宦世家,这两个人为何会结成政治同盟呢?

这还得从骆宾王坎坷的政治道路说起。

骆宾王从小聪明过人,七岁就写出了著名的《咏鹅》诗,一时间被传为“神童”。他父亲曾担任县令,但是去世得早。父亲去世后,骆宾王一家生活困顿。

成年之后,骆宾王在道王李元庆的府里担任幕僚。后来,他被任命为奉礼郎,跟随唐朝大军前往西域,平定吐蕃叛乱。回来之后,又在四川一带游历。

在游历期间,骆宾王写下了众多诗歌。在这些诗歌中,我最喜欢下面两两句: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帝居壮,安知天子尊。

我去北京故宫,走在紫禁城时,最先蹦到脑海里的诗句,就是“不睹帝居壮,安知天子尊”。这句诗,后来又在我们的脑海里回旋过很多次。比如,有一次,我去市政府会议大厅开会,看到宽大、宏阔、明亮的会议大厅时,不禁肃然起敬,最先蹦到脑海里的,也是这句“不睹帝居壮,安知天子尊”。

武则天主政时期,骆宾王担任侍御史。武则天大兴告密法,性情耿直的骆宾王多次向朝廷进言。骆宾王是个文人,对政治显然不在行,他在奏折里说的虽然很多都是实情,但是得罪了朝中的一些权贵,他们指使御史弹劾骆宾王。于是,骆宾王被打入大狱,罪名是在担任长安主簿时贪赃枉法。

身在狱中的骆宾王苦闷、孤独、忧郁,写了很多诗,咏物抒怀,寄托自己的志向。《狱中咏蝉》是其中的代表作,流传最广: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骆宾王以为自己会死在狱中。然而,幸运的是,仪凤四年( 679)唐高宗改元“调露”,下令大赦天下,骆宾王这才转危为安,被释放出狱。

骆宾王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仕途坎坷。出狱之后,他四处漂泊,于调露二年被任命为临海(今浙江天台)丞。然而,他与周围同事不和,又郁郁不得志,很快就辞官了。两年后,骆宾王游历到扬州,遇到了徐敬业,两人一见如故。

徐敬业是李绩的孙子,父亲李震曾任梓州刺史。他出身显赫,袭封英国公,善于骑射,颇有才智。

武则天主政,徐敬业和骆宾王一样,因言获罪,被贬为柳州司马。同时期被贬官的,还有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猷,他直接被武则天免职。给事中唐之奇被降职为栝苍令,詹事司直杜求仁被降职为黟县令。这些人对武则天把持朝廷十分不满,加上被贬官,心中更是窝火。出京之后,他们聚集在扬州,朝夕议论朝政,形成了一股以徐敬业为首、反对武则天把持朝政的政治势力。

骆宾王和徐敬业相谈甚欢,徐敬业赏识骆宾王的才学,骆宾王敬重徐敬业的德行,就这样,骆宾王成了徐敬业政治集团中的核心成员。

后来,为了壮大势力,徐敬业又联络了出使扬州的监察御史薛璋,宰相裴炎、左骁骑卫大将军程务挺等人,以“皇唐旧臣,公侯家子”的身份,打出了“匡复庐陵王”的旗号,公开反对武则天。

仕途的坎坷,并没有让骆宾王在政治上有所成长。当时,武则天权势正处于上升期,而且她当时并没有称帝,徐敬业在这个时候反对武则天,在道义上站不住脚,缺乏号召力,而且他们在军事上也没有得力的统帅,成功的几率并不大。卷入这样的政治集团,对骆宾王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事实证明,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就像是一场政治闹剧,很快就被官军扫荡一空。

随着时光的流逝,徐敬业和他的政治盟友们都被人们淡忘了。在这场政治事件中,让后人津津乐道的,竟然是武则天和骆宾王。

史书记载,武则天读到骆宾王写的讨伐自己的檄文,当看到“蛾眉不肯让人”、 “狐媚偏能惑主”句时,微笑而已。可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惊讶不已,他问道:“谁为之?”当左右的人回答说是骆宾王所写时,她说: “有如此才不用, 宰相过也。”

这件小事,让人们看到了骆宾王的斐然才华,以及武则天心胸宽广、爱才惜才的帝王胸襟。而当年那场浩浩荡荡的、决定包括骆宾王在内的许多人命运的讨伐行动,谁还会不在乎呢?

讨伐行动失败后,《旧唐书》说骆宾王被朝廷诛杀。但是,如此有才华的一个人,怎么能落到“伏诛”的悲惨境地呢?于是,人们相信,骆宾王并没有死,他隐姓埋名,剃发为僧,遍游名山大川,最终在灵隐寺安详而逝。

标签: 徐敬业武则天骆宾王宰相

更多文章

  • 重识薛家(四十)薛刚历史原型不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孙徐敬业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薛嵩,薛刚,薛家,唐朝,徐懋功,徐敬业,五代十国,女皇武则天

    薛刚反唐的故事是薛家将系列小说的后续,是以薛刚反唐拥护庐陵王李显为主题的故事创作。这个故事既采纳了当时唐朝时期的一些历史典故元素,又在神话基础上进行了发挥,算是比较好的薛家将续篇。因此这段故事在中国民间也非常受欢迎,在评书、戏剧、影视剧等各个领域都有改编著作。解析这个故事的组成,我们可以看到薛刚的身

  • 徐敬业是个悲剧人物,可他在唐朝的历史上,却起到了不一般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唐朝,皇帝,太宗,李治,徐敬业,唐王朝,女皇武则天

    唐朝著名谋臣徐茂公,曾经试图杀死自己的孙子徐敬业,最终却因故改变想法留下他一条性命。至于徐茂公为何会这样做?其实与他本人知晓“相关定律”有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 武则天当皇太后时,徐敬业和骆宾王叛乱,真的是为匡复社稷吗?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武则天,徐敬业,骆宾王,中宗,李敬业

    从皇后到皇太后,武则天的地位更高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高宗在世时,她参预朝政,遇事尚可与皇帝商量,只要处理称旨,她就感到惬意;现在一切重要政务都要由她亲自决定。不过这在她看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最使她担心的,是她的政敌正在汇集力量,窥视方向,等待时机。他们对中宗被废,睿宗无权和武则天的临朝称制极为

  • 爷爷徐茂公为何要烧死徐敬业?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徐敬业,王世充,骆宾王,诸葛亮,武则天,李密

    文:唐风宋月(读史专栏作家)徐敬业,徐懋公(小说中的徐茂公)的孙子。从小跟着徐懋公南征北战,勇冠三军。其实准确来说,徐敬业不是徐懋公孙子,而是侄孙。徐懋公有个小弟弟,名叫徐感,十五岁那年跟着徐懋公在瓦岗山混,李密战败被王世充抓住了。王世充让他给他哥写信,让徐懋公也来投降,但是徐感拒绝了。我哥也是节义

  • 唐代契丹将领李楷固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钦点历史标签:辽朝,唐朝,唐代,李楷固,契丹人

    唐代契丹将领李楷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而且还具有强烈的文化底蕴和政治智慧。李楷固所处时代背景及其家世考述李楷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将领之一,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异常复杂。在他的早年,唐朝已经进入了衰落期,内部政治混乱,外部还要面临辽东、西域等地区的不断叛乱。李楷固

  • 狄仁杰一句话挽救了六十年后的大唐李楷固的女婿居然叫李楷洛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南唐,唐朝,狄仁杰,李光弼,郭子仪,武则天,张柬之,李楷固,李楷洛

    狄仁杰被传说演义成神探,但并没有人说他能掐会算——其实诸葛亮刘伯温也不会算卦,如果有人说他们会算卦,那是对他们的侮辱。 就是这个不会算卦的狄仁杰,不但埋下棋子,还能在自己死后用棋子(张柬之等人)推倒了武则天,恢复了李唐江山,更主要的是,他一句话救了一个人,而六十年后,这句话还挽救了大唐江山,要不然

  • 李楷固归唐事件的因由:除了狄仁杰劝谏,还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你的小可哎呀标签:李楷,狄仁杰,武则天,突厥

    李楷固归唐事件的因由:除了狄仁杰劝谏,还因为什么?浪子聊诗2022-08-3117:30河南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李楷固,作为唐朝著名蕃将曾先后参与了七世纪后期的契丹“营州之乱”和投诚唐朝后的助唐清剿契丹、靺鞨的叛乱余众,累军功,官至左右钤卫大将军,赐爵燕国公。(一)李楷固对抗唐朝李楷固入唐为将的过程是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萧至忠(雪神、风神救百兽)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萧至忠,黄冠,景云,群兽

    萧至忠唐中书令萧至忠,景云元年做晋州刺史,想在腊八那天上山打猎,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头一天,有个樵夫在霍山上砍柴,突然得了病回不来,没办法当晚住在岩洞里,痛苦呻吟不能入睡。到了半夜,听到有人说话,他以为是强盗来了。就匍匐在树林中藏了起来。当时,月亮非常明亮,他看到一个人非常高大,身高能有一丈,鼻子上长

  • 《千家诗》153 贺知章《题袁氏别业》|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贺知章,题袁氏别业,林泉,千家诗,诗人

    题袁氏别业【唐】贺知章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译文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注释⑴别业:本宅外另建的园林游戏处所,即别墅、别馆。[11]⑵林泉:树林和山泉。⑶谩:原意是欺骗,这里指担心。⑷囊:口袋创作背景自

  • 为什么贺知章说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李白,杜甫,玄宗,唐朝,贺知章,郭子仪,蜀道难,唐代宗,艺术家,玉真公主

    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称:“。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贺知章如此欣赏”蜀道难“,因没带酒钱,遂兴奋地解下衣之带上幻速金龟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之诗歌潇洒状语从句:之出尘风采令贺知章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