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家诗》114《答李儋》韦应物

《千家诗》114《答李儋》韦应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 访问量:2447 更新时间:2023/12/22 2:12:13

答李儋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译文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注释

⑴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

⑵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⑶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⑷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⑸问讯:探望。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春天。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这就是此诗的政治背景。

赏析

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792),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传世作品有《韦苏州集》。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更多文章

  • 《千家诗》162《答李浣》韦应物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韦应物,答李浣,千家诗,王维,诗人

    答李浣【唐】韦应物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楚俗饶辞客,何人最往还。译文在林子里看过一段穷究天人的《周易》之后,悠闲地来到溪边与鸥鸟相对。自古以来楚地就是词人墨客最多的地方,但是谁跟你最投契呢?注释1、李浣(huàn):诗人朋友,在楚地为官任满返回,曾写诗赠韦应物,所以韦应物写此诗酬答。2、易:《周易

  • 韦应物 赠李儋

    历史解密编辑:一起学诗词标签:寒夜,心神,造化,音响,李儋,唐朝,诗人,韦应物

    韦应物 赠李儋丝桐本异质,音响合自然。吾观造化意,二物相因缘。误触龙凤啸,静闻寒夜泉。心神自安宅,烦虑顿可捐。何因知久要,丝白漆亦坚。

  • 腊八感气化: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中的水和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中的塔

    历史解密编辑:寓诸无竟标签: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郡斋,空山

    腊八食粥虽起于宋代,但腊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 (《礼记·郊特牲》) 的蜡祭则可上溯到先秦。无论先秦蜡祭,还是后世腊八粥,皆有气化之义。气化生命: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中的水和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中的塔柯小刚(无竟寓)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 送女诗(解读韦应物送杨氏女)

    历史解密编辑:二的十次方标签:韦应物,送杨氏女,容止,戚戚

    什么也干不下去,你就要远嫁了,我整天心慌意乱,坐立不安。你妈早早就撇下我们去了,从那时我们几个就相依为命,你们一直在我身边长大,从没离开过,可如今我就要承受那分离之苦!你妹妹是你带大的,不怪你们难舍难分,你要走,她怎么受得了?你又怎么舍得她?我们一家人就要分开了,这怎能不让人难受?可又没有留住你的道

  • 为何说韦应物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盛唐大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诗人,盛唐,杜甫,王维,李白,唐朝,韦应物,柳宗元,千古名句

    作者:李大奎说起唐代诗坛,参差不齐,龙蛇混杂,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伟大的诗人,也有名气大品行差的宋之问、沈佺期之流,还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励志诗人,代表人物就是韦应物,誉为"盛唐最后一位大诗人"。我们就叙叙韦应物前半生荒唐、后半生励志的传奇经历,从中得到些有益的借鉴。一、出身世家的韦应物

  • 从大字不识到文豪的逆袭人生——韦应物

    历史解密编辑:范炜标签:韦应物,诗人,滁州西涧,大字,唐朝

    韦应物,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他的多篇诗被选入教科书,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很多人会好奇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怎么可能大字不识。这就需要了解韦应物的人生了。在古代,世家大族对当朝的政治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少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 《千家诗》164《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王维,李白,千家诗,杜甫

    文字由本人根据蒙曼老师讲座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今天跟大家分享了韦应物的五言绝句《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唐朝号称“诗国”,重量级

  • 江南名士|韦应物:终老一座城

    历史解密编辑:吴文化博物馆标签:韦应物,江南,诗人,刺史,白居易

    原作者: 陈伊功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安史之乱后十五载,经过了玄宗之后肃宗的平乱、代宗的养民、德宗的改税,李唐王朝如同一个喘着粗气的巨人,身上依旧可见重创后的结痂,但也逐渐恢复到平静。此时,北方兵荒马乱留下的一片萧条之色还未褪去,大量躲避战乱的人口因运河交通之便

  • 韦应物:白居易偶像,出身豪门的无赖,却独宠槽糠妻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韦应物,白居易,唐玄宗,杨玉环,无赖

    出身豪门,自小纨绔,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却又置之死地而后生,凭借一己之力出仕,建功立业做出成绩,让自己的妻儿过上好日子,十分传奇。这就是再说诗魔白居易的偶像—韦应物,韦应物绝对是一个出身豪门的无赖,但他却独宠爱自己的糟糠之妻。一、韦氏出贤能韦应物,字义博,如今的陕西西安人。他的家族在唐朝的时候绝对风光

  • 为何文人都爱酒?李白、苏轼、李清照、曹操、韦应物,无一不爱!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李白,曹操,苏轼,杜甫,李清照,韦应物,千古名句

    酒文化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抒情,无酒不送行,无酒不成敬意…诗人作诗更不能少了酒:从《文选》、《全唐诗》到《酒词》、《酒颂》……数不尽的斐然大作,叙不尽酒之事、歌不尽酒之韵!韦应物: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