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腊八感气化: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中的水和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中的塔

腊八感气化: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中的水和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中的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寓诸无竟 访问量:2768 更新时间:2023/12/22 2:15:58

腊八食粥虽起于宋代,但腊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 (《礼记·郊特牲》) 的蜡祭则可上溯到先秦。无论先秦蜡祭,还是后世腊八粥,皆有气化之义。

气化生命: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中的水和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中的塔

柯小刚(无竟寓)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冷是凝滞,仕宦生活之凝滞。“忽念山中客”是凝滞对气化的忆念、向往。今朝之觉,往昔之念,未来之往。一念三千,俱在是矣。欲寄山中者以此,欲山客之有教于郡斋者以此。以此知末句“何处寻行迹”之无处,处处也;不寻,寻之矣。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涧底自然有水,煮白石亦自有水,而皆不明言之,以水之气化也。陶弘景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云即水之气化。画山,木石而已,而留白皆水与云烟,无需形质赘言者也。“荆薪”,木也,而生于涧底之水;“白石”,石也,而化于釜中之汤。“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一木一石,一山水云,出入皆在气化之中。人如是,满山如是。故后句“落叶满空山”何以不萧瑟,反有生气飞舞、生机勃勃之象者,可知矣。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酒如白石之煮,是火入水中的气化之象。山中风雨之夕自然也冷,但不同于郡斋之冷。山中风雨是气化之风、气化之雨,非比郡斋凝滞之冷。故“远慰风雨夕”是郡斋之慰山中,更是山中之慰郡斋也。

故“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无处也,处处也。叶落在在,在焉尔;无迹寻寻,寻焉尔。《诗》云“鱼在在藻”(《小雅·鱼藻》),禅语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五灯会元》卷三),是之谓也。

在另一个秋天,岑参与友人登慈恩寺塔而悟气化。不只是登塔下观而见气化之景,而且首先是把塔本身登成了一个气化之物。塔本来就是因化而生,非为居住而造。化身而有塔,聚气而为峰。故“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者,一气之化也,非层层构造、级级登临也。

于是,大物如山亦气化,生人之宫殿、死人之陵墓亦气化:“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连山”是东望群山,素以为不动之物而今登塔观之却如潮涌;“宫观”是南望宫殿,人以为巍峨庄严而今以塔观之则如儿戏积木。这一切只是因为“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此气一满,万物苍然,使群山奔走,街市棋盘。反而是北原陵墓,死人之地而有青色,濛濛漠漠,如有氤氲化醇、生物不测之先机。登塔四望,东南西北,春夏秋冬,元亨利贞,莫非气也,无不化也。

故“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不必言之矣。言之者,百尺竿头,塔上之塔而已。从慈恩寺塔下来,人生的登塔才刚刚开始。理,道之塔也;冠,身之塔也。固之,理为道障,冠为身障;化之,则“塔势如涌出”而“觉道资无穷”矣。

无竟寓书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扇子

九寸竹骨纸扇(扇面白色,灯下拍摄有色差,呈现黄色)

80元起拍,可匿名,今晚十点结拍(12月30日)

拍得的朋友请加我微信daolisy

更多文章

  • 送女诗(解读韦应物送杨氏女)

    历史解密编辑:二的十次方标签:韦应物,送杨氏女,容止,戚戚

    什么也干不下去,你就要远嫁了,我整天心慌意乱,坐立不安。你妈早早就撇下我们去了,从那时我们几个就相依为命,你们一直在我身边长大,从没离开过,可如今我就要承受那分离之苦!你妹妹是你带大的,不怪你们难舍难分,你要走,她怎么受得了?你又怎么舍得她?我们一家人就要分开了,这怎能不让人难受?可又没有留住你的道

  • 为何说韦应物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盛唐大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诗人,盛唐,杜甫,王维,李白,唐朝,韦应物,柳宗元,千古名句

    作者:李大奎说起唐代诗坛,参差不齐,龙蛇混杂,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伟大的诗人,也有名气大品行差的宋之问、沈佺期之流,还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励志诗人,代表人物就是韦应物,誉为"盛唐最后一位大诗人"。我们就叙叙韦应物前半生荒唐、后半生励志的传奇经历,从中得到些有益的借鉴。一、出身世家的韦应物

  • 从大字不识到文豪的逆袭人生——韦应物

    历史解密编辑:范炜标签:韦应物,诗人,滁州西涧,大字,唐朝

    韦应物,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他的多篇诗被选入教科书,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很多人会好奇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怎么可能大字不识。这就需要了解韦应物的人生了。在古代,世家大族对当朝的政治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少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 《千家诗》164《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王维,李白,千家诗,杜甫

    文字由本人根据蒙曼老师讲座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今天跟大家分享了韦应物的五言绝句《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唐朝号称“诗国”,重量级

  • 江南名士|韦应物:终老一座城

    历史解密编辑:吴文化博物馆标签:韦应物,江南,诗人,刺史,白居易

    原作者: 陈伊功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安史之乱后十五载,经过了玄宗之后肃宗的平乱、代宗的养民、德宗的改税,李唐王朝如同一个喘着粗气的巨人,身上依旧可见重创后的结痂,但也逐渐恢复到平静。此时,北方兵荒马乱留下的一片萧条之色还未褪去,大量躲避战乱的人口因运河交通之便

  • 韦应物:白居易偶像,出身豪门的无赖,却独宠槽糠妻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韦应物,白居易,唐玄宗,杨玉环,无赖

    出身豪门,自小纨绔,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却又置之死地而后生,凭借一己之力出仕,建功立业做出成绩,让自己的妻儿过上好日子,十分传奇。这就是再说诗魔白居易的偶像—韦应物,韦应物绝对是一个出身豪门的无赖,但他却独宠爱自己的糟糠之妻。一、韦氏出贤能韦应物,字义博,如今的陕西西安人。他的家族在唐朝的时候绝对风光

  • 为何文人都爱酒?李白、苏轼、李清照、曹操、韦应物,无一不爱!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李白,曹操,苏轼,杜甫,李清照,韦应物,千古名句

    酒文化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抒情,无酒不送行,无酒不成敬意…诗人作诗更不能少了酒:从《文选》、《全唐诗》到《酒词》、《酒颂》……数不尽的斐然大作,叙不尽酒之事、歌不尽酒之韵!韦应物: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

  • 韦应物的一首“嫁女诗”,尽显深沉父爱,入选《唐诗三百首》

    历史解密编辑:解忧诗词标签:韦应物,唐诗三百首,诗歌,杜甫,诗人

    有人曾说,男人最是铁石心肠,但只要当了父亲,就会有一颗温柔的心。古代很多文人都曾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子女的爱。或是殷殷期盼,如苏轼的《洗儿诗》,“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或是深深思念,如王安石的《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或是谆谆教导,如陆游的《

  • 韦应物 赠令狐士曹

    历史解密编辑:一起学诗词标签:滴滴,骑行,唐朝,诗人,韦应物,狐士曹

    韦应物 赠令狐士曹秋檐滴滴对床寝,山路迢迢联骑行。到家俱及东篱菊,何事先归半日程。

  • 韦应物的一首“网红”诗,现代人觉得治愈,真相却有些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韦应物,一首,杜牧,王羲之,玄宗,安史之乱

    空青 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 将古诗词之美带给全世界。韦应物的故事。唐朝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城南韦杜,离天尺五。”这说的是长安城南的两个大家族,韦家和杜家。这两家都在朝堂官场上鼎盛的不得了,同时文学上也有开花。韦家出了个韦应物,杜家有一个杜牧。论资排辈的话,韦家应该比杜家还要早一点。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