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春事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春日可以是碧波浩渺,也是远山晓青,还可以是百花争艳,这些都是远望的春景,举目之间让人心旷,而一座庭院内,一棵杨柳下,一扇东窗下,一间书房内也有春天的微景观,品味细察间令人神清。
岑参出生在一个并不幸运的家庭。自他十岁那年父亲走后,母亲一人将他们兄弟五个拉扯长大,可谓十分不易。但是岑参并不悲观,用那支饱蘸激情、挚爱和才华的诗笔,诠释了一代诗雄的宏伟志向。
在岑参的诗里,我们读到了一个直爽乐观的形象,“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需醉倒”,是啊,一声狂笑,便是半个盛唐。在岑参的诗里,我读到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形象,“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还说:“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尽管,后来岑参也入得仕途,可并没有太被重用,“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更是道出了他的心声,已满头白发,低头看到庭院中落下的花,不禁感到悲伤。抬头看见天空无忧无虑的飞鸟,顿生羡慕之情。正值安史之乱,“圣朝无阙事,自觉读书稀”,是悲愤,是讽刺。从开元盛世出发,一路走去,走出了繁华,遇见兵荒马乱,遇见了岁月如冰,岑参只能为那黎民百姓,为那个渐行渐远的盛世难过,最终化成了诗中沉重的叹息。曾经那个临风吟诵,把酒成诗的盛世华章,终是与安史之乱的国家动荡一起破碎了,只有嘉州山水的那一份悠长的惆怅与悲凉。
当然岑参给我们的印象更多的是作为边塞诗人的那种空旷辽阔和苍凉之感,其实作为盛唐诗人,他也是天资聪颖,26岁进士及第,两度边塞从军,历经安史之乱后,因谏言奸佞之臣而离开长安,后来来到蜀地任嘉州刺史,却再也没能回到故土,客死在成都。唐朝诗人中具备军事才能的岑参算是少有的,所以他的边塞诗数量尤多,成就也最突出。除了边塞诗,岑参本身的诗词风格也颇具淡雅之风,这首小诗便是这样的风格,读来让人惬意满怀。
在一处山间别业中,岑参闲来无事在庭院内感受这惬意的春日时光。这一日春风和煦,日光柔暖,沐浴在暖阳下,春光暖意荡漾在庭院的每个角落。蜜蜂和蝴蝶闻到了春的气息,连忙呼朋唤友赶来,有的在花间小憩,有的在追逐嬉戏,还时不时误入书房。
追逐这蜂蝶一同迈入厅房,却偶看得门前的几枝柔嫩柳条的轻拂着衣架,十数天后,这里便是一片浓阴和清幽。那蜂蝶是缘何来到这书房呢?难道是书香?这显然有点浪漫过头了,那就继续跟随蜂蝶的脚步,它们怎么飞到了书桌上,原来是一片山花飘落在了这笔床之上,笔墨和花香才是春天给我们的惊喜呀!
你说是不是?就像我们诗词一样,诗词和春一起陪伴左右,才能不负春光!
作者 | 素心、王yuxuan
投稿 | wangyw1027@163.com
入群学习 | 微信(15116151869)
图片 | 来自花瓣网和@石家小鬼,如侵权立即删除
文字内容 | 文章内容为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