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岑参最经典的一首诗,结尾是千古名句,却很少有人留意到开头的美

岑参最经典的一首诗,结尾是千古名句,却很少有人留意到开头的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书狗子 访问量:4903 更新时间:2024/3/17 13:21:04

  每天诗词猎奇

  关注读书狗子

  盛唐诗坛可谓百家争鸣,李白飘逸、杜甫沉郁、王维闲淡、王昌龄之雄美...能在盛唐诗坛名传天下的诗人无一不是一时风骚之主,而岑参便是这样一位独树一帜的盛唐名家。

  岑参最擅长的是边塞诗,塞上风光如“北风卷地白草折”、“平沙莽莽黄入天”;战争景象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俱都用语出奇、气势豪迈、情辞慷慨。

  也偶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亲切平易之句、还有“盛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的消沉之语、甚至还有“枕上片时春梦里,行尽江南数千里”的温软诗作。语言之变化不可谓不丰富自如。

  不过,岑参最著名的却是一句写好友相逢的诗“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这一句诗慷慨豪迈,既有对人生命运的感叹,又写出友情深厚,因而才引得读者深为共鸣。

  不过,很多人只知其句不知其诗。其诗这句诗出自岑参的经典名篇《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斗酒相逢须醉倒”便是其结尾句,而这首诗的开头也写得很美: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这首诗是岑参在凉州节度使幕府做客时所作,凉州幕府中有许多诗人的老朋友,期间市场欢聚夜饮,乃作此诗。

  诗中开头两句直白通俗却颇为优美:“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弯月徐徐上升,从城头升至高空,银光铺泻,将整个凉州城照耀成白银世界。诗人虽然未加修饰,但字里行间仿佛流露出塞外月夜的清景。

  后两句换韵转而写凉州城内的情景:“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大笔淋漓地勾勒出凉州的气派风光,和浓郁的边塞风情。

  紧接着“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从琵琶声承接而来,向夜宴过渡。此时的琵琶已不再是凉州城里的满城琵琶了,而是宴会上令人“一曲肠断”的琵琶。

  后六句才转入正题,“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凉州幕府中很多老朋友,都已向别三五年未见,却俱是情谊深厚。此时相见,还有心调侃“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结尾一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写出了朋友相见的本色,开怀大笑,不醉不归!笑得爽朗、饮得豪迈,酣畅淋漓,豪情纵横,人生有酒伴友,夫复何求哉!

标签: 诗人杜甫岑参盛唐凉州

更多文章

  • 唐诗三百首 |《逢入京使》岑参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岑参,逢入京使,高适,高仙芝,诗人,边塞诗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注释①入京使:进京的使者。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③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

  • 岑参在凉州城戏弄七旬老者,写下一首千古名篇,诙谐幽默让人捧腹

    历史解密编辑:执笔读春秋标签:岑参,凉州,长安,边塞,诗人,唐朝,高仙芝

    岑参是唐朝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一生中曾经两度出塞,戍守边关,写下了大量涉及边塞军旅与风土人情的诗歌,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公元751年,三十六岁的岑参跟随大将高仙芝来到甘肃的凉州城。此时他即将结束三年的随军生涯,从寒冷的边塞回到长安家中。途经凉州繁华地带,又恰逢初春的景色,岑参心情格外愉快。当时他

  • 岑参的诗《逢入京使》景真情真 写尽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惦念之情

    历史解密编辑:天尘文史标签:岑参,故乡,思念,故园,诗人,唐朝,逢入京使

    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岑参三十四岁,首次西行出塞,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在通西域的大路上,遇见入京使者,立马而谈,互叙寒温,写下这首诗。逢入京使(唐代)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故园

  • 岑参的《逢入京使》让人过目不忘,堪称直击心灵深处的唐诗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岑参,长安,边塞,西域,唐诗,唐朝,诗人,高仙芝,逢入京使

    著名的盛唐边塞诗人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聪颖早慧,五岁读书,九岁属文。二十六岁时,进士及第,守选了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曾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岑参长于七言歌行,其边塞诗有很多佳作,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十一岁那年,因仕途不

  • 清 周彩《韦应物诗册页》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韦应物诗册页,苏轼,天趣,曹全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周彩:字莱衣,号懒渔。江苏苏州人。富于收藏,写生得天趣,隶法出入《曹全》、《礼器》。诗近苏轼,词继周密。

  • 郑来《韦应物诗》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韦应物诗,书法,文章会,诗文,文山,郑来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郑来,生卒年里不详,字寿朋,号鹏戢,斋室名焉文山房。工书法,善诗文。

  • 韦应物 月下会徐十一草堂

    历史解密编辑:一起学诗词标签:月下,诗人,唐朝,韦应物,徐十一草堂

    韦应物 月下会徐十一草堂空斋无一事,岸帻故人期。暂辍观书夜,还题玩月诗。远钟高枕后,清露卷帘时。暗觉新秋近,残河欲曙迟。

  • 韦应物一首怀念友人的佳作, 短短20字感情真挚深厚, 读来韵味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青青资讯记标签:韦应物,王维,孟浩然,陶渊明,谢灵运,诗人,唐朝,艺术家

    读的诗多了,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诗像鲜榨橙汁,“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甜蜜适口,但喝过也就是喝过了,也就是一刹那的感觉;有的诗像提拉米苏,“隔座送钩春暖酒,分曹射覆蜡灯红”,温厚馥郁,有旖旎的幸福幻觉,但吃多了,也会觉得腻。但有的诗则是上好的明前碧螺春,比如我们今天赏析的这一首,乍一看

  • 新出书法资料 | 韦应物父亲《韦銮墓志 》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书法,志文,高适,唐朝,诗人,韦应物,李林甫,千古名句,韦銮墓志

    西安近年新出一合青石墓志,规格长三十五厘米,宽三十五点五厘米,厚六厘米,有盖,盝顶,纵横与志相仿而略薄,上镌篆书三行九字:“大唐故韦府君墓纪石”。志文颇雅洁,凡十六行,总一百二十六字,第四行首字、第三行倒数第四字分别系“世”“民”,以避唐太宗讳而省笔。其文曰:大唐故宣城郡司法参军韦府君纪石君讳銮,字

  • 韦应物: 从顽劣少年到恬淡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山论坛标签:诗人,孟郊,唐朝,韦应物,唐玄宗,滁州西涧

    程应峰韦氏家族自汉唐以来出了许多有声望的人,不是高官,就是才子,可谓“代有人物,衣冠鼎盛。”《旧唐书》载:“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由此观之,韦氏家族曾经的荣盛是何等煊赫,何等瞩目。得了祖上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