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
此刻的岑参还是大西北安西都护府中的一个判官。
他的两个长官,边关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第一时间奔赴长安抗击叛贼,但是安禄山部下兵卒强悍,高封二人接连失败,利令智昏的玄宗竟下令诛杀高仙芝和封常清。
756年,失去了上司、陷入茫然的岑参,东归勤王。
757年,他的老友,已是“麻鞋见天子,衣袖漏两肘”惨状的杜甫,从叛军营中逃出,投奔新皇帝肃宗李亨,被肃宗安排了个门下省左拾遗的职位。
这是杜甫人生中作过的最大的官,他没有忘记还在茫茫然中的老友,向肃宗举荐了岑参,于是,肃宗就让岑参填补了中书省右补阙的空缺。
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列在
朝廷宣政殿的东西两侧,从此,过去的好基友成了今日皇帝身边同进同出的幕僚:
联步趋丹陛,分曹现紫微
拾遗、补阙,都是给皇帝提意见的言官,可是肃宗不喜欢听他们的忠贞谏言,岑参虽然来到了皇帝身边,但是这种“暁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官场生活,却令边塞归来的岑参感到无聊、压抑和郁闷:
清早煞有介事地随着威严的依仗入朝,一张报纸一杯茶,侍弄侍弄庭院里的花草,抬头望望天上的飞鸟,再无事可做,黄昏又带着一身的御香而归。浑浑噩噩,积郁陡增。岑参忍不住向杜甫吐槽: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这首诗绵里藏针,用委婉的反语写出了岑参内心报国无门的忧愤。
终于,759年,肃宗乾元二年,岑参因“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
这经历是有点惨,但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编剧把岑参搞得更惨,那一直吃不上饭、见人就问“带吃的没”的程参,原型就是岑参。
#古籍守护人#
#历史开讲#
#文史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