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岑参的边塞压卷之作,八月飞雪的离别,却更加慷慨豪迈、触动心弦

岑参的边塞压卷之作,八月飞雪的离别,却更加慷慨豪迈、触动心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1511 更新时间:2024/2/10 21:35:54

不忍挥手告别,因为离别太痛苦;不敢握手别离,因为不知何时再相逢。彼时一切都将过去,朦朦胧胧,寥寥草草。无论是获得还是丢失,情感都将继续,唯有潇洒地挥挥手,不再回头。

多情自古伤离别,茶马古道,绿阳关外,烟波江边,胡地边塞,离别时手儿无处安放,情难自禁,绝非古代文人雅客的多情与专利,只有经历过离别的人才更有发言权。唐诗中的离别一半给了悲情,一半给了豪情。

见惯了锦书传情、西楼寄思,纵然有万般画意诗情,也逃不过那点缠绵悱恻和纸短情长。然而盛唐因有边塞诗人岑参的出现,给离别带来了慷慨豪迈、豪爽劲朗,也因岑参的一支生花妙笔,给广渺孤寒的边塞带来和壮怀和豪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有人的地方即是江湖,有人烟的地方也就有离别,即便是在雄伟壮阔、极其寒冷的边塞也不例外,边塞的离别反倒更具英雄气概,更为悲壮豪迈、动人心弦。

好男儿志在四方,为实现理想和抱负,为建功立业、实际报国宏愿而奔走四方,岑参便是其中的一个。岑参一生曾两度出使边塞,边塞乃苦寒极地,谁都不愿意离开妻儿温暖、稳定生活而驻守边塞的,除非岑参比其他人更有建立功勋的渴望。

岑参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曾为宰相。父亲也是朝廷大员,因得罪了朝廷,岑参年幼时家道中落,也许是"学而优而仕",也许是为了重振家族,岑参也义无反顾的走上了仕途。这一走,便毅然走到天涯,走到了边塞苦寒之地。

边地苦寒孤寂,将士手足情深,铁骨铮铮、血气方刚的七尺男儿,一起作战一起庆功,岑参与武判官封常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会有分别的时候。

这天,武判官奉命归京,岑参冒着风雪送他回京。仲秋八月的京城应是桂花飘香、秋日明媚吧,边塞却是大雪纷飞、白草吹折,但在诗人眼里,却是一夜风雪后的一幅奇丽雪景图,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枝头积雪如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两句更是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唱。胡地苦寒,但诗人却没有因此苦情埋怨,反而生出些许惬意的心境。

此时的边塞,也是一幅风雪离别图,风雪交加,奇寒极冷,风雪打湿了罗幕营帐,将士们的衣裳无法御寒,连弓角都拉不开了,铠甲冰冷得难以上身。岑参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从战士们的居住、穿衣、拉弓等日常事件描绘了胡地八月奇冷的恶劣天气。

虽则表面寒冷,但内心却很炽热,那是源于七尺男儿们乐观的战斗情绪。因此,边地的苦寒也没有浇灭将士们的报国热情,反而增添了更多的英雄气概和壮怀豪迈。

而如今好友即将别离,纵使英雄气概、豪情万丈,也会伤感落寞,尤其"瀚海阑干百丈冰"之时,则更"愁云惨淡万里凝"。无边的沙漠结成百丈的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唯有夸张的诗句才能表达分别时的千愁万绪。

分别再伤感,一切都会化作烈酒浇铸激情燃烧过的岁月。"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烈酒喝罢再上路吧,军中演奏的估计也是离别之曲吧。已是黄昏时分了,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已经无法吹动了。

也该辞别跨马上路了,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送君一程又一程,大雪愈下愈大,白茫茫的布满重重山峦,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就送到这里吧。看着友人孤单的背影越来越远,最后淹没在大雪的深处,雪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孟浩然的一叶扁舟远去,李白望着烟波浩渺的长江,久久没有回过神来,再多的深情语句,都抵不过李白那时的默然怅惘。李白的送别诗多了伤感落寞,岑参的送别诗则更悲壮与豪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总关情。也许聚散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了伤感的泪,不是任何离别都是依依惜别,泪眼婆娑。只有彼此祝福的话语,只有彼此相望的深情,或许还来个温暖亲切的拥抱,在笑容和拥抱中感受曾经携手走过的一段路一段时光的珍贵。

人生总是在不断的相逢,又在不断的离别,每次的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当下次再重逢时,我们依然还是我们,友情之树仍然长青。

唐代送别诗大多伤感落寞,为数不多的慷慨激昂的诗作中,高适的送别诗同样大气磅礴、荡气回肠,正如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送别董大时,正是隆冬,大雪纷飞,寒冷的天气并没有让离别更加忧愁,高适反而安慰朋友: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已,普天之下哪个不认识你呢?高适的离别赠言慷慨豪迈,鼓舞人心,充满正能量。还有王勃的劝勉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同样让人激情与神往。

“岑高”一直是盛唐边塞诗的气节、风骨与绝响,边塞如少了岑参和高适,唐诗便少了一根硬气的骨头。一如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有韦应物的"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不是所有的潸然泪下、执手相看泪眼和无语凝噎才代表思念与不舍。

只是有的人愿意把心底最柔软流露出来,展示给人们看,而有的人却把内心包裹一层坚硬的外衣,对外展示的都是坚强和快乐,只把那难以言说的痛与孤独留给自己慢慢品味,而不再伤感。

正如台湾作家杏林子说的:夜色在笑语中渐渐沉落,朋友起身告辞。没有挽留,没有送别,甚至也没有问归期。已经过了大喜大悲的岁月,已经过了伤感流泪的年华,知道了聚散原来是这样的自然和顺理成章,懂得这点,便懂得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温馨,离别便也欢喜。

韶华已逝,染指流年,往往过了伤感的年华,便常常喜形不于色。人生就是一场旅途,无所谓起点和终点,真正让人在乎的是路上的人和风景。看花开花谢,品聚散离别,我们的行囊从此便不再空空如也。

因此,聚也好,散也罢,都是风景。即便离别,也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标签: 岑参高适李白王维边塞唐朝孟浩然艺术家

更多文章

  • 《千家诗》98《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千家诗,皇州

    王维一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力压众人,传诵至今。但是也 有人认为,就整体而言,岑参的《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比王维的还好。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皇州

  • 岑参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历史解密编辑:震姐灵魂分享站标签:岑参,柳树,唐朝,诗人,平阳郡,平阳县

    岑参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 岑参:千树梨花,塞北江南,唐朝豪迈不羁的边塞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马月英情感测试标签:岑参,李白,诗作,唐朝,边塞诗人,千古名句

    要说中国诗歌最为兴盛的时期,当数唐朝,并且主要集中在盛唐时期。此时的知名诗人,浩若星河,个个都闪耀着特有的光彩,更是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位大诗人,一是诗仙李白,二是诗圣杜甫。这两个一诗一圣的诗坛巨擘,他们二人的强烈光芒并未遮挡住其他众多诗人的光彩,其中就有一位以边塞诗而著称的大诗人岑参。他

  • 唐代诗人岑参在轮台城的“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岑参,轮台,诗人,古城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诗句中的唐代轮台城,就是今天的新疆乌拉泊古城,边塞诗句中著名的“轮台绝唱”就出自于此。图说:轮台城 来源:网络轮台古城逾千年乌拉泊(唐轮台)古城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郊约10公里处的乌拉泊湖畔,又称“轮台城”(现存争议),遗址略呈方形,南北长550

  • 荆州岑参纪念馆“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云企网标签:岑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荆州市,荆州

    荆州岑参纪念馆“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为认真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动态管理,荆州市委宣传部2021年启动第四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工作,沙市区岑河镇岑参纪念馆被命名为“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6月19日,岑参纪念馆“荆州市

  • 现代中年人的焦虑和无奈,早在一千年前就被岑参写进了这首唐诗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岑参,唐诗,诗人,自怜,微官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孔子说:“三十而立”,三十岁对一个人来说确实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三十岁正是人生最鼎盛的年纪,人过三十须得自立于世,须得担其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也需要确定一个将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并稳定下来。也正因此,三十岁对许多人来说也是一个充满焦虑和无奈的阶段。少年时的壮志豪情此时大多化为

  • 岑参笔下的古城,竟是匈奴所筑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岑参,匈奴,金城,陆游,梁州,唐朝,霍去病,艺术家

    两千一百年前,石羊河畔,雄城耸立,匈奴人骑着骏马纵横驰骋。1300年前,石羊河畔城如龙形,10万户居民载歌载舞。岑参提笔写下:弯弯月出挂城头, 城头月出照凉州。更多内容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金城外史 qinxingjushi如今,雄城只剩下了残砖断瓦,纵横蒙古高原数百年的匈奴人也早已远遁欧洲;而因岑

  • 岑参的《白雪歌》和他积极进取的坎坷人生〔184〕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典故漫话标签:岑参,杜甫,出塞,高适,唐朝,诗人,白雪歌,王昌龄,千古名句

    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名言〕: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出处:1、《岑参集》;2、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岑参》。参资:古诗文网《岑参、白雪歌赏析》。岑参画像二、岑氏家族的衰落和岑参的苦读史岑参〔718—769年〕,荆州江陵人,两度出塞戍边,名列盛唐“四大

  • 轮台一别,从此分途,岑参和武判官同时不同运,人生际遇实难说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岑参,武判官,高适,王维,轮台,高仙芝

    说起岑参,没有不知道《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没有不知道武判官的。可是,武判官究竟何许人也?他和岑参有哪些人生交集?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一、武判官是何许人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妇孺皆知,这句著名的诗句出自岑参的七言歌行体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正是他第二

  • 山水派诗人的一首边塞诗,气势激昂豪壮,不输高适岑参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高适,岑参,王维,诗人,唐军,唐朝,边塞诗,五代十国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如果说盛唐哪位诗人当得起“全才”二字,那一定非王维莫属。王维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同时还是一位画家。他的画作臻至绝妙,被后人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东坡称其“画中有诗”,钱钟书更是推崇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除了诗、画,王维还工于音律,丝竹管弦无不精通;善书法,其草书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