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一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力压众人,传诵至今。但是也 有人认为,就整体而言,岑参的《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比王维的还好。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皇州:指帝都。
金阙:皇帝的宫阙。
玉阶:宫殿的台阶。
仙仗:帝王的仪仗。
阳春:古乐曲名。
岑参是个边塞诗人,他两次从军,进过安西都护府的幕府,足迹远达现在的新疆乃至中亚地区。所以他写诗胆子大,构思也奇。比方说写雪,就算豪迈如李白,也只是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极言其大而已;到岑参那里怎么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铺天盖地的大雪化作了千树万树的梨花,这是何等瑰丽,何等神奇呀!
从这首《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怎么看出岑参胆子大呢?第一句就能体现出来。看首联:“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这一联对仗真工整,“鸡鸣”对“莺啭”, “紫陌”对“皇州”, “曙光”对“春色”, “寒”对“阑”,字字对仗,一点瑕疵都没有。殊不知,律诗首联可对可不对,之前王维、贾至都不对,但是岑参上来就对仗,而且对得那么漂亮,好不好?当然好,但有个问题。“寒”是冷,“阑”是尽啊,朝省诗要写得典雅华丽,一上来就用这种不怎么喜庆的字,是不是胆子很大?其实,不光是这两个字,后面“星初落”的“落”,“露未干”的“干”, “和皆难”的“难”,都不是喜庆的字,但是,岑参就这么用。为什么呢?艺高人胆大。岑参之所以敢这么写,是因为他有本事救回来。看这一联:“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虽然是曙光寒,但是雄鸡报晓,大路朝天,这个寒就不是一般的寒噤噤、冷飕飕,而是早晨那种让人清醒、催人奋进的凉爽。“春色阑”也是一样,萌芽之后,自会迎来万物茁壮生长的阶段,暮春时节,纵然是绿肥红瘦,但也是春满人间。一句“莺啭皇州春色阑”,不仅没有春色将尽的颓唐感,反倒让人觉得,春天的歌声已经达到顶点,铺天盖地,响彻云霄。这两句话在讲什么?其实岑参和贾至一样,都是从自身的视角出发,讲上朝时的景象,讲早朝的“早”字,但是,贾至的“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让人感觉天还比较黑,看不见什么,因而不怎么漂亮。岑参就不一样了,他其实也没有看见什么,但是他没有贾至那么老实,既然看不见,就用声音来补充吧,一个“鸡鸣紫陌”,一个“莺啭皇州”,都是早晨特有的声音,多嘹亮,多气派!它不仅仅写活了一个清晨,而且铺陈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它更渲染出一种气氛,既然整个长安城的人都已经在鸡鸣莺啭中醒来,官员们不也正该抖擞精神,走向上朝之路吗?
接着看颔联:“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这句话真有气势。像谁呢?像王维。岑参跟王维一样,都是直接从早写到了朝。王维写“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真雄壮;而岑参写“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真漂亮。伴随着拂晓的钟声,宫廷大门层层打开,在皇家仪仗的护卫之下,官员们走上台阶,列队向前。其实不过就是这么点儿事,但是,他用“金阙”对“玉阶”,用“晓钟”对“仙仗”,用“万户”对“千官”,这么多华丽的辞藻密集对仗,马上,一种雕栏玉砌、金碧辉煌、恍若神仙世界的感觉就出来了。正在打开的似乎不是宫门,而是天门,正在排班上殿的似乎也不再是人间的官员,而是位列仙班的神仙。整个感觉像什么呢?像极了山西永乐宫那幅著名的《朝元图》。在那幅壁画上,三百位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场景,不就是“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吗?同样一个上朝的场景,贾至是“剑佩声随玉墀步”,有肃静气;王维是“万国衣冠拜冕旒”,有威风气;而岑参则是“玉阶仙仗拥千官”,有神仙气了。
首联写早,颔联写朝,颈联怎么接呢?这一联,岑参把早和朝结合在一起了。“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这一句话,最精彩。前一句,“星初落”是早,“花迎剑佩”是朝,后一句,“露未干”是早,“柳拂旌旗”是朝。早和朝就这么紧紧扭结在一起,一句话里,两个意象全了。之前,贾至也罢,王维也罢,都是早就是早,朝就是朝,而岑参呢,是早中有朝,朝中有早,真巧妙。不仅巧妙,还漂亮。北京的紫禁城,主干道也罢,正殿也罢,前后左右,哪有花草树木?下面是地,上面是天,中间是宫殿,除此之外,甚至连一根草都没有吧?这样倒是肃穆,但是,也肃杀,不滋润。这是明清皇宫的景象。但是唐朝不一样,唐朝的大明宫,不仅有柔柳,还有繁花,肃穆之中,更平添几分明艳。可能有人会说,这一点,贾至也写了呀,他的颔联不就是“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吗?没错,贾至是写到了垂柳,但是,他的柳就站在那儿,只是一个客体;而岑参的柳不一样,岑参的柳在拂旌旗,岑参的花在迎剑佩。一拂一迎,两个动词一出来,他的花和柳就好像具有了主动性,多灵动呀。更重要的是,岑参这两句不仅漂亮灵动,还英气逼人,把朝省诗写出边塞诗的气势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两首诗都提到了剑佩,但是,贾至的剑佩就是官员的装饰而已。而岑参把剑和旗放在一起,又加上了星和露,宝剑、旌旗、残星、冷露,这简直像是战场,有没有一点“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的感觉?这哪里像朝会?胆子大吧?但是岑参有本事,他拿花一迎,柳一拂,马上,战场就被柔化了,朝会的明媚感又回来了。大概在岑参心里,一场朝会就像是一次点兵吧,但又是最漂亮的点兵,这真是边塞诗人的英雄本色!
首联写早,颔联写朝,颈联兼写早朝,尾联怎么收呢?既然是唱和诗,尾联自然一定回到唱和的主题上来,要呼应一下贾至了。“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贾至不是中书舍人吗?中书省雅号凤凰池,所以贾至自然就是凤凰池上客,这就跟贾宝玉住怡红院,所以称为怡红公子;林黛玉住潇湘馆,所以称潇湘妃子;薛宝钗住蘅芜苑,所以称蘅芜君,是一样的道理。岑参是说,唯有你这凤凰池上的贾舍人,你吟唱了阳春白雪的诗作来请大家唱和,这个任务真是太难了!这又让我想起《红楼梦》来了。贾元春从宫里送出来一个灯谜,薛宝钗一看就猜到了,但是嘴里却连连说难猜,为什么?这就是人情世故。岑参当时担任右补阙,这是中书省的七品官,正好是中书舍人贾至的下级,所以当然得恭维一下上司,说上司的诗难和。反过来说,王维当时和贾至平级,就不用恭维贾至,只恭维皇帝就行了,这不都是官场里的世故人情吗?那么,贾至的诗到底难和不难和?当然难,难在哪里?难在朝省诗本来主题就单薄,意象特别固定,几个人写的东西都差不多,很难出新。何况又是这么多高手同时和诗,想出彩就更难了。可是,难与不难,本来就是相对概念,碰到高手,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岑参用“寒”“阑”“干”“难”这样的险韵,用剑、旗、星、露这样的奇景把你的心提起来,再用鸡鸣、莺啭、曙光、春色、金阙、玉阶、花迎、柳拂这样明媚华丽的辞藻把你的心放下去,写得亦奇亦正,神采飞扬。所以前人评价说,若论气象之阔大,岑诗不如王诗;若论辞藻之富丽与对仗之精工,则岑诗又在王诗之上。古代中国诗歌理论著作《诗薮》中说:“大概二诗力量相等,岑以格胜,王以调胜;岑以篇胜,王以句胜。”总之是难分伯仲,恐怕上官婉儿复生,也难评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才是高手对决的精彩之处!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