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之美让无数人为之倾倒,虽然传世诸本均是唐人临摹而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地位。书法爱好者闲来无事时,常写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一句,如能与褚本、神龙本有些许相似,便足以高兴一整天了。《兰亭序》虽妙,但要说后世没有超越或能与之比肩者,就有所夸张了。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争座位帖》不论笔法纯熟还是格调崇高,都不输给《兰亭序》,但要在字迹之飘逸俊美、内容之隽永上找一对手,恐怕只有陆柬之的《文赋》可以不输兰亭了,它也因此有“大唐第一行书”“大唐第一美帖”之称。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是“二王”之后的集大成之人,晚年技法尤为老辣,而他依靠这卷《文赋》又悟得不少书法奥秘,于创作上豁然开朗,正如历史记载:“赵文敏晚年书法全从此得力,人鲜见司谏书,遂不知文敏所自来耳。”,足见《文赋》对赵影响之大。
陆柬之隋开皇五年(585年)生于吴郡(今苏州),《文赋》的作者陆机正是他的先祖,“初唐四家”之一虞世南是其舅舅,“草圣”张旭则是他的外甥。因曾担任司议郎一职,后人称他为“陆司谏”。
陆柬之是“二王”一派笔法的传人,这在张彦远《法书要录》中有记载:“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虞世南、欧阳询都亲自指导过他,“柬之少学舅氏,多作行字,晚擅出蓝之誉”,天赋极高的陆柬之笔法大成之时,已超越其舅。
陆柬之《文赋》写于何时已不知晓,全卷端庄不失飘逸,沉着不失典雅,有《兰亭》之韵,而无任何矫揉造作。全卷144行,近1700字,以楷、行、草三种字体写成,变化自然。《文赋》以韵取胜,笔画提按分明,行笔中侧并用,笔画圆转流畅,墨韵浓淡相宜;结体左右舒展、顾盼呼应,无大开大合与过于险奇的霸悍之感,代之以温雅娴静。
元代书法家揭傒斯认为:“唐人法书结体遒劲有晋人风格者,惟见此卷耳。”《文赋》在结体上有唐人法度,韵致上则得晋人精髓。此帖曾先后被赵孟頫、宋濂、刘基、孙承泽等人收藏并写有跋文,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的一级文物,禁止出境展览。
现在,我们将陆柬之《文赋》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采用市面上最先进的技术,保持与原作别无二致的状态,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