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初四大家虞世南,师从智永唐碑第一,却为何大多数人不敢学

唐初四大家虞世南,师从智永唐碑第一,却为何大多数人不敢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寓书喻画 访问量:1023 更新时间:2023/12/24 13:42:27

导语:虞世南,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越州余姚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字,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

虞世南继承了王羲之“重意善韵”的主张,强调书法艺术的玄妙之处关键在于妙悟,书法创作的过程是书家心手相应的过程。

《书后品》将虞世南书法列为上之下品,评价其书法风格: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

《述书赋》写到: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

《疲朽帖》

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虞世南历经陈、隋、唐三代,期间分别担任不同的官职,尤以其在唐朝的仕途最为显赫,其书法艺术也在此时大放光彩,虽如此,他入唐已是老年时期,陈、梁时期的历练为他后来在唐朝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出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祖父虞检,为南朝梁始兴王的咨议。父亲虞荔,为南朝陈太子中庶子。

叔父虞寄,任陈朝中书侍郎。虞世南从小就过继给叔父为子,因而取字伯施。他生性沉静,笃志勤学,幼年受家学思想的熏陶,志存高远。

曾与虞世基一同受学于吴郡顾野王处,顾野王学识渊博,曾担任梁武帝时期太学博士、陈代为国子博士,著有《玉篇》。

《演连珠》局部

《玉篇》是我国古代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字典,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顾野王的才学可见一斑,虞世南从顾野王处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他的文学才能深受当时的大文豪徐陵赏识。

与虞世基的趋炎附势不同,虞世南性格刚烈,时常因直谏冲撞到隋炀帝,因而不被重用,然而,炀帝爱其才,仍任以秘书郎之职。

虞世南在陈、隋二代都做过官,入唐时已上年纪,唐太宗让他做了秦府参军,与房玄龄一起对掌文翰。

《演连珠》局部

李世民即位,转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后迁秘书少监。据《宣和书谱》记载: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虞世南纯文人出身,唐太宗非常看重他的博识,常常与之谈论经史,虞世南也常常趁讲史之际规调劝谏,陈述昔日帝王得失。

而且,他志性抗烈,多次因修陵、游猎等事进谏太宗,李世民万代明君,因此更加亲礼于他。太宗称虞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翰。

贞观十二年,虞世南致仕,官衔为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也是在这年虞世南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唐太宗下诏陪葬昭陵,追赠礼部尚书,赐谥"文懿"。并下手诏给魏王泰说:“世南于我犹一体,拾遗补阙,五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又把自己写的一首诗让起居郎褚遂良在虞世南灵前诵读焚化,并绘像于凌烟阁,为二十四功臣之一。

孔子庙堂碑》局部

外柔内刚,君子之

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虞氏家族有着深厚的书学传统,从三国到唐代出了许多名士。三国时吴国经学家虞翻,东晋天文学家虞喜,南朝间书法家虞稣,著有《论书表》传世,曾奉明帝诏与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等编次二王法书。还有其兄虞世基,兼善草隶,与当时也是颇有名气。

虞世南最早期的书法是在家族中蒙的,之后又跟随智永和尚学习,智永乃王羲之七世孙、一代名师,其书法风格远承王羲之,虞世南刻苦学习,也“妙得其体”。

《孔子庙堂碑》局部

据史书记载,虞世南学起书法来非常勤奋,寝卧时经常在被褥当中划腹练字,作字不择纸笔,但尽能如意,这一时期,虞世南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功底,奠定了以后书法风格的基调。

虞世南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他的书法,得到智永的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传统,收到很好的效果,称得起接魏晋之绪,启盛唐之作。

按理说,这样的一个德艺双馨的书法家应在后世备受追捧,然书法界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学书大多不学虞世南。奥秘何在?明白此理,就读懂了虞世南书法的精妙。

《孔子庙堂碑》局部

因为,虞世南书法的特点是“没特点”。虞书温润如玉,含蓄内敛,但恩威并重。这样的书法太难学了,力道全在骨头里。“收着”的功夫不易学,全是内功。只有阅尽千帆,经历了沧海桑田,才会懂得大道至简。

虞世南书法“没特点”的特点,就是没有一点儿滋味和火气,素净醇厚,简约不简单。

《孔子庙堂碑》局部

珠圆玉润,不食人间烟火

虞世南在吸取王书精髓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书风,创造了圆润遒逸,冲和含蓄的楷书典范,犹如“君子藏器”,内涵丰富,不愧为初唐书史上光辉的一笔。

他的楷书笔圆体方,外柔内刚,锋芒内敛而气宇轩昂,无一点雕饰与火气,风神潇洒,自开面貌,尽得右军笔法。

草书笔画连绵,而且遒劲有力,如疾风吹过一般,狂放不羁。行草用笔自然圆劲,结体疏密相间,开合有致,章法一气贯通。

《孔子庙堂碑》

被誉为“唐碑第一”。从结体、行笔和章法等方面来看,此碑呈现出字正、笔圆、中和含蓄的特点。勿求体正,不追险绝。整体运笔透露出圆融的笔意,由于圆润的笔意多不露锋芒,透出含蓄美,而为历代书学评论家所称道。

《破邪论序》

是虞世南小楷的经典代表作,精巧细致,几夺天工,被人推为唐代小楷第一。布局别有逸趣, 字体大小错落,似乎信手拈来,好像在写行书一般,如行云流水。笔法圆润而带有方劲之态,秀丽之致,如侍女簪花。字态秀丽,但是毫不软媚,而是内含刚劲,中和含蓄之美充盈在字里行间。

《去月帖》

笔势温静,当虞氏晚年手笔,正乃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帖中“少” 字一撇,稍作颤抖。有人说以此可以想象虞世南年迈体弱时腕力不足,直接影响到他的运笔作书。但从其传世作品看,虽是有“人书俱老”一说,但是却“灿烂至极”。此笔即是偶然之意,才为合理。

《汝南公主墓志铭》

为虞世南行书草稿,时年七十九岁。 笔法、章法皆有王逸少遗风,结字险中求稳,笔法精熟、气息通畅,被视作唐代行草书先风。用笔近似宋代米芾,故有米临之说。前几行确实与虞世南的楷书风格相一致,具备了含蓄深沉,外柔内刚,凛然不可犯的风度。可惜后半部则流于荒率,疑为伪作,不无道理。

《孔子庙堂碑》

结语:

虞世南的书法艺术可谓博大精深,无论是其传世碑帖还是其书法理论著作,都在书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虞体书法以“沉静典丽”的含蓄美彰显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后代各时期的书家都从其中攫取营养。

凡学书者都必尊二王,以二王笔法为宗师,二王笔法精熟,习书者一开始就从二王着手往往吃力,而虞世南书法是学习王书的跳板,因而被历代书家看重,以虞体用笔上溯二王笔法,勤学苦练,力求在书法艺术上能够有所建树,唐太宗、陆柬之、褚遂良、蔡襄等书家便是最好的佐证。

更多文章

  • 虞世南唯一墨迹,最具二王风姿!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米芾,书史,墨迹,唐朝,诗人,虞世南,王世贞,书法家,书法作品

    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被誉为“初唐三家” ,但相比其他两位,虞世南存世作品并不多见,过去一致认为《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第一法书,但此书原碑已佚,武则天时代虽命相王李旦重刻,但石刻早已不存,现存最早的拓本是清人李宗瀚所藏的唐拓本,只可惜此拓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宋刻的陕本(宋代王彦超重刻于陕西西安)拼凑而

  • 虞世南写的这件小楷,浑然天成不带一丝烟火气,连李世民都在学!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虞世南,李世民,王羲之,书法,小楷,楷书

    唐朝可以说是历史上最重视的书法教育的朝代,当时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国子监,将书法设为“六学”之一,甚至通过书法取仕,让文人能够“书而优则仕”。唐代书法的繁荣发展李世民功不可没。在一众能书者中,李世民最重视的就是虞世南。在李世民的心中,虞世南不仅是“当代名臣,人伦准的”,还是他的良师与知己。据说在虞世南

  • 尉迟恭的直言劝谏唐俭得以免死,唐太宗也免了滥杀的罪名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唐俭,皇上,唐朝,李世民,尉迟恭,唐太宗,书法家,尉迟敬德

    小说与评书中鼎鼎大名的尉迟恭是一位莽勇的将军,可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尉迟恭却是一位有着“和而不流”著称于世的君子。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于史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性子耿直,平时也不善奉迎,又爱逞强。与皇上下棋使出自己浑身解数,跳马架炮出车,把唐太宗的棋面杀得落花流水。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来唐俭平时的种种不敬

  • 大家好,我是唐俭!要是没有我,可能就没有伟大的唐朝了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唐俭,突厥,李世民,李渊,唐朝,李靖

    大家好,我是唐俭!唐朝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排名倒数第三的那个人。虽说是凌烟阁内的倒数第三,但我倒也不觉得这是什么侮辱。因为你可以看看我后面的那两个人,倒数第二是李绩,也就是演义小说里的徐茂公。倒数第一则是大名鼎鼎的秦琼秦叔宝!能排在他们两个之上,我觉得我也算是可以了。那么,我这一生,到底做了

  • 唐军征西凉遇到的五位劲敌:薛仁贵遇害罗通殒命,秦怀玉三将阵亡

    历史解密编辑:议史纪标签:唐军,西凉,唐朝,薛仁贵,秦怀玉,苏宝同,罗通(罗通扫北)

    隋唐英雄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其中薛仁贵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然而在文学创作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薛仁贵的征西之旅其实并不顺利,还遭受了很大的挫折,因为,他面对的对手是实力强悍的西凉军。西凉军不仅极大地阻挠了西征的步伐,还让薛家军损失了好几员大将,其中有五位劲敌特别突出,是很难啃的骨头,他们是谁?又让

  • 唐军鏖战野马川:唐军三大将阵亡,罗通秦怀玉败阵,罗仁初显身手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罗通,唐军,罗仁,秦怀玉,罗成,程咬金,唐军鏖战野马川,罗通(罗通扫北)

    罗成在淤泥河遇害身亡后,罗成的儿子罗通在罗春的教导下练出了一手好枪法,在校场比武之时罗通力胜群雄,从此开启了他的扫北扬名之路。凭着他过人的枪法和武艺,罗通一路上创造了众多精彩的战绩,从磨盘山到白良关、金灵川、银灵川,都是凯歌不断,而到了野马川的时候,唐军却遇到了一位劲敌,他就是北番四大猛将之一的铁雷

  • 秦琼三鞭换两锏,收下尉迟恭,秦怀玉学父亲三鞭换两锏,丢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尔东话史标签:秦琼,秦怀玉,尉迟恭,薛仁贵,李元霸,罗士信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乐歪批道短长。跟大家聊聊隋唐系列小说中,一个很有特点的角色,秦琼之子秦怀玉。熟悉隋唐故事的人,对秦怀玉这个名字当然不陌生,尽管他并不是史书上记载的秦琼后代,但是在市井文化中,大唐驸马秦怀玉就是秦琼的接班人,只不过他不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可以成为小说的主角。由于讲述到他们这一代人时,先

  • 传奇秦家将门虎子之秦怀玉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秦怀玉,尉迟恭,秦琼,薛仁贵,程咬金,罗通

    秦怀玉,秦琼之子,自幼练得一手好枪法以及家传锏法,在大唐功勋之子当中也属一流。平日和罗通常常在一起切磋武艺,跟程铁牛,尉迟宝林等关系最为要好。太宗年间,北番狼主赤壁宝康王驾前元帅祖车轮,差人下战书。太宗降旨,御驾亲征,命秦琼为兵马大元帅统领大军平定北番,尉迟恭担任先锋,在君臣地共同努力下,一路势如破

  • 题目: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华图标签: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干百丈冰,考试,瀚海

    【导读】华图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发布:题目: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题目: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瀚海”是指(

  • 杜甫、岑参诗中五盘岭地名考辨

    历史解密编辑:江西地名研究标签:杜甫,岑参,五盘,蜀道

    摘要:长期以来,学界以现今四川广元市东北川陕交界地带的七盘关为杜甫、岑参诗中的五盘岭,而此说与蜀道路线演变历程不合,且此处地貌特征与诗中描写明显不符。唐宋时,蜀道汉中以西路线为自三泉县循嘉陵江至利州,不经过后世的七盘关。唐五盘岭应位于今广元市北大滩镇嘉陵江东岸九井驿穆家坡一带。由于蜀道路线变化,自清